完成中七后升学与就业机会

家长 > 亲子资讯 > 港台亲子节目 > 家家有教
 

完成中七后升学与就业机会


本文撮录自2006年5月18日播出的「家家有教」电台节目。

主持:钟杰良先生、黄宝财教授[家校会主席]
嘉宾:赵荣德先生 (香港辅导教师协会副主席)

数年前,学生喜欢在毕业后寻找有关工程、科技的工作;但近年学生总喜欢从事金融、旅游及酒店等行业。据调查显示,中学生最理想的工作依次为酒店、会计,以及心理治疗。

黄宝财指出很多父母以为修读工程学系的出路欠佳,故希望子女选择一些专业或商业的课程;然而近两年科技工程界却出现求才若渴的情况,公司难以招请人才,因此工程系的学生在求职方面较以往乐观。事实上,工程界的工作性质日趋广阔,如销售工程师亦需要经常与人沟通,不再只是终日埋首於机器之中。

赵荣德认为同学在选择工作时,兴趣和能力同样重要,市场气候乃次要。他指出除了学业成绩之外,面试的技巧亦十分重要,同学需於事前作好准备。他建议同学在面试时切忌:1) 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2) 说话中气不足,声线薄弱;3) 自信不足,缺乏主见;即使成绩多好,亦难以成功。

中七毕业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其本地升学途径有致有三方面:重读中七、修读副学士课程或修读高级文凭。至於副学士和高级文凭之分别在於副学士较著重通识教育,学生毕业后多会选择继续升读本地的学士课程;高级文凭则为专业课程。赵荣德认为重读中七并不是学生的避风港,他们应问问自己有没有尽全力考试;同时他并不鼓励学生重读,因学生的中七生涯只有半年时间,全副精神已放在考试上,实际学不了什么额外知识;反之有学生在修读一年副学士后如成绩优异,即可进入大学一年级,可见副学士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黄宝财认同副学士可被视为大学的先修班,既有通识教学的意义,对思维训练亦甚有帮助。事实上,大学教育便是予人训练思考的机会,可令学生思考方向更准确、更广阔、更深入及更独立。

然而,同学在选校时最大问题便是三心两意,既要应付高考,同时亦要应付副学士之入学试,结果吃力不讨好,两个考试亦同告失败,故在报考前必须慎重考虑。

至於进入社会大学的同学,如能边做边学,以虚心的态度工作,本著终身学习的精神,定能保持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不易被人淘汰。

赵荣德勉励同学,千万不要介怀一次的成败得失,只要自己尽力而为,亦是对自己最大的交代。

列印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