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健康之正面看人生

家长 > 亲子资讯 > 港台亲子节目 > 家家有教
 

活得健康之正面看人生


本文撮录自2006年7月27日播出的「家家有教」电台节目。

主持:钟杰良先生、余荣辉先生(家校会副主席)
嘉宾:何金惠医生 (卫生署家庭医学专科医生)

无病是否等於健康呢?何金惠指出不少香港人以为没有病痛即为健康,这样说虽然不是完全错误,但若把健康的定义再定得深入一点,便会进一步牵涉到以下问题:个人的身体和心灵方面是否呈最佳状态?睡眠是否优质?工作是否顺利?家庭环境是否理想?若全部皆是,才可算是健康。故此,即使身体状态良好,但都市人仍需处理每天所面对的压力,难以得到真正的健康。要知道自己是否健康,可根据临床心理学家汤国钧等所写的《回到开心时》中的十大范畴作为量度指标:一. 是否有一个支持自己的家庭;二. 是否有令自己投入的兴趣;三. 有没有参加社会组织;四. 是否拥有理想的体重(可以自己的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来计算);五. 是否经常做一些令人松弛的练习;六. 是否有定期做运动;七. 是否有均衡的饮食;八. 一个星期里有否做自己喜欢的事;九. 是否每一天都能好好规划时间;十. 家中是否有可松弛的地方。至於减分的项目则包括:需要依赖饮品、香烟才能得以入睡、松弛;经常要把工作带回家完成等。

应付压力有很多方法,包括:做运动、保持理想体重、松弛神经以及均衡饮食等都属於健康的生活。对现代人来说,要保持健康的运动和饮食习惯殊不容易;何金惠建议大家平日可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尽量不要坐得太多、提早一个车站下车、选择不搭电梯和多吃蔬菜。他更提出了「从应付压力到正向心理学,变得快乐」一句座右铭,他指出以往医学和心理学会较著重医治情绪病,但近年心理学的新趋势亦会教人如何变得快乐。而家庭医学学院年刊最近亦提出几点令人快乐的方法:一. 存在感恩的心,不要认为凡事乃必然,经常回顾过去一个星期值得感恩的事,这些人定必比没有心存感恩的人快乐;二. 多行善,正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行善的人亦会比不行善的人快乐;三. 适量的挑战亦能使人变得开心,因他可从中发挥所长;当自己完成任务后,内心的喜悦便会油然而生。其实快乐之道是需要持续学习的。

列印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