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适应

家长 > 亲子资讯 > 港台亲子节目 > 家家有教
 

升中适应


本文撮录自9月14日播出的「家家有教」电台节目。

主持:钟杰良先生、陈刘玉莲女士(家校会委员)

嘉宾:何世敏先生 (乐善堂王仲铭中学校长)

新学年虽已开始了两个星期,但对于中一新生而言,中学生活依然新鲜;故此大部份学校在开课初期都会尽量给同学多些时间去适应初中生活,例如:减慢教学进度、把上课时间改为半天或大半天等。何世敏表示,小六升中一的新生有三方面最值得家长关注:1) 学科学习上的适应;2) 校园生活的适应;3) 个人成长的适应。但他相信大部份中一班主任都甚有经验,懂得如何辅导小朋友,让同学担起一些责任、活动及角色,令他们慢慢融入学校生活。

钟杰良指有些中学会采取保护学生政策,要求同学留在学校订购饭盒。何世敏亦承认大部份中学都会安排中一学生留在校内午膳,这当然要视乎家长的意愿及学校跟家之距离。事实上,学校每年都会于开课前为家长举办座谈会,让家长对学校的政策有所认识。而学校另一个考虑点和挑战,便是安排什么康乐或学习活动予同学于饭后进行。何世敏认为活动必须具有吸引力且多元化,如:下棋、打球、上图书馆及参加学生活动等,以符合不同学生之兴趣,令他们更容易适应校园生活。

何世敏续称,大部份老师皆认为中学第一年的生活基础十分重要;尽管同学均来自不同的小学,中学方面亦会对所有学生在课业及纪律上的要求一致。钟杰良指出,据调查结果显示,中二是同学最容易由好变坏的年级,乃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故此,家长在小朋友读中一时便须多加观察,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任何问题,便应趁早跟其班主任商量,或多跟其他家长沟通,而最重要的仍是亲子间之沟通。陈刘玉莲指,青春期的子女多不愿意跟家人分享,但她认为最重要是家长拥有关怀之心,采用间接提问的技巧,或从子女喜欢的东西着手,可能更为有效。

何世敏表示,面对不同背景和性格的同学,同学间之相处实须要磨合期。作为家长,应先了解事件之起因,尝试疏导子女不开心的情绪,有需要亦可跟班主任商量对策。故此,大部份学校均设有成长课,让同学先了解自己,再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此外,为帮助同学尽快融入学校的环境,很多学校亦设有「大哥哥大姐姐计划」。相信在家长和学校的引导下,同学的适应问题应得以解决。

列印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