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文化
本文撮录自1月16日播出的《家家有教》电台节目
主持:钟杰良先生、余荣辉先生(家校会副主席)
嘉宾:郑良莉医生(卫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组)
一份有营养的午餐,分量最多的应为五谷类,其次是蔬菜类(包括菇类及瓜类),肉类的比例应为最少。而为培养小学生均衡及健康饮食的习惯,卫生署遂推出「健康饮食在校园」的推广运动,并举行一连串有关比赛。郑良莉表示,当中的「健康午膳厨神大比并」正举行得如火如荼,透过这个比赛,她希望让家长和食品供应商意识到,为小朋友提供符合营养价值、健康和美味的饭盒是十分重要的。卫生署已发信邀请全港小学参与比赛,并由学校派出家长或食品供应商代表参加,截止报名日期为本月26日。家长可藉著比赛发挥煮食创意,并跟子女在家中设计营养健康的新菜式。
除了厨神比赛外,亦有口号设计比赛及电子心意卡创作比赛,分别有140间及101间小学参加比赛。初步遴选已於去年十二月进行,并於每个组别内选出十款入围作品,各小学生可於2月28日或之前,登入香港教育城之网页或www.eatsmart.gov.hk进行投票,并从各组别中选出冠亚季军及优异奖7名。
推广运动中的「至营特工计划」则供全港小学老师、校长和家长参加,每间学校可派出两名老师或校长,以及两名家长接受营养培训。希望他们在接受基本知识之后,能够担起监测学校小食部及食品供应商的工作,并透过家校合作以改善学校的饮食环境。郑良莉亦指出,小学生除了上课外,大部份时间都是留在家中,为令小朋友在家亦吃得健康,家长须要担当重要的角色,不但要身教,平日亦要慎选食肆。她认为年纪太小的小朋友在选择食物时,往往只会贪图食品的颜色及味道,而不懂得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故家长有责任教导子女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并为他们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事实上,很多研究亦指出,若父母能够趁子女年幼时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他们长大后亦能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故此,若家长、学校和食品供应商三方面能互相配合,小朋友的饮食习惯亦会变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