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迎接334,从小组专题研习看人际关系

家校会 > 家校会活动 > 最新活动总览
 

正面迎接334,从小组专题研习看人际关系


题目:正面迎接334,从小组专题研习看人际关系
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青年及社区服务总监吴家驹先生

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於本年1月进行了一项名为「正面迎接334,从小组专题研习看人际关系」的调查,访问了近1900名初中生,对象为10间中学的中三学生,由校内社工负责,邀请同学进行会谈,从中了解学生於过去小组研习中所面对的问题和意见。

吴家驹先生透露,是次调查是由於驻校社工发现学生所面对的主要问题,除了学业及家庭问题外,其次便是人际关系。近年,为了迎接新高中学制,初中生需要进行小组专题研习,调查指出,分组及分工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不愉快事件。

有关分组方面,近7成受访表示比较喜欢「自由分组」形式,只有7%学生喜欢「老师协助分组」。於自己分组的同时,当中有2成同学表示不能顺利入组,而且感到沮丧。分工的过程中,则可以明显看到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分别,女生个性比较细心,分工著重个别组员的长处及喜好,而男生大部分比较性子急及展示权力,分工时比较多出现「屈人」的情况。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喜欢小组专题研习,但要留意,以上分组及分工情况会令部分同学难过,而此情况更会延续到小组以外的日常校园生活,大大影响同学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学业成绩。调查亦发现,同学们比较喜欢「肯做」、「有效率」、「合作」及「有责任心」的组员,而「不负责任」的同学会比较不受欢迎,於分组时所遇到不能入组情况,亦会於不同的学科持续,换句话说,同学的沮丧感觉会不断重复。

吴先生建议,老师应於学年早期给予学生多点导向及支援,应多了解各个同学的个性,於早期的分组活动中介入,例如将能力较弱的同学安排跟能力较强的同学同组,从中由能力较强的同学协助完成研习,令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提升自信,亦可培养能力较强的同学的领导才能。而相对一些比较弱势的同学,老师可协助他们跟包容性较大的同学一组,从过程中,可以令包容性较大的同学成为守护天使,建立良好关系。

至於家长方面,吴先生认为面对新高中学制,不论学生,老师或家长都会感到紧张,家长应保持平常心,多了解新课程对孩子的要求,不再是只安坐家中做功课及温习,而是需要多点出外做资料搜集,多跟其他同学沟通及多留意身边资讯。同时,家长亦应对子女定出合理期望,亦应重新思考量度子女能力的方法不止分数表现。最后,吴先生建议家长可身体力行陪伴子女体验新学制,如一起做资料搜集,艺术欣赏及做义工等等,不但能够更了解子女的学习过程,更能增进亲子关系。

本文撮录自7月28日播出,由罗曼颖及余荣辉先生主持之香港电台文教节目《家家有教》。节目逢星期二晚上8时至9时在港台第五台(AM783/FM92.3天水围/FM99.4将军澳FM106.8屯门、元朗区)及港台网上广播站(www.rthk.org.hk)同步播出。节目电邮ceu@rthk.org.hk

列印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