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組織 |
由校董會制定政策,並審批學校的發展方向。以校本管理為原則,授權校長管理學校內外事務,並由明愛特殊教育服務支援。學校屬下各功能小組,負責策劃及執行校內外事務。 此外由家長教職員會負責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協調工作。
|
|
教與學 |
我們珍視孩子的成長,以個別化教育計劃(IEP)及啟發潛能教育、發揮每位孩子的獨特性;透過實踐式學習,情境化的學習流程、社區實踐、工作實習等安排,為孩子製造成功的機會;藉品德及公民教育,培育整全的人格,建立積極正向人生觀,懂得承擔責任、尊重他人、關愛社群,並珍視生命的價值;促進家校緊密協作,匯聚社區資源,擴闊孩子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採取多元的學習策略,提供充裕條件讓孩子掌握生活、溝通、思考、學習等技能;探討科技的運用,試用平板電腦及多媒體教學,創造深廣的學習空間。 我們將繼續鍥而不捨,讓孩子在社會不再特殊,而是樂於學習和參與,過著有活力、自尊自重的生活。 |
|
支援輔導服務 |
為關顧學生全人發展的需要,專業隊工在學校發揮重要的角色。 - 社工促進家校合作及社區共融; - 護士跟進學生健康及護理,並維持整潔安全的校園環境; - 言語治療師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發展不同的溝通媒介,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言語治療服務包括為學生提供語言前、口肌、語言理解及表達、社交溝通和思維技巧訓練。為促使學生應用所學,本校著意推行言語治療師入班計劃,透過與教師協作,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領域中學習語言及社交溝通技巧。除班本治療模式外,言語治療師亦會按年度評估結果編配學生接受個別或組本治療。 - 職業治療透過個別及小組治療,提升學生的小肌肉控制能力、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等。結連獨立生活、職業教育領域及自閉症訓練策略,為家長及教職員提供培訓。 - 學校附設的住宿部,於1999年4月正式提供上課日的住宿服務,現設有84個宿額。住宿部除提供家居照顧和護理服務外,亦舉辦大小型戶內外活動,開展「個別關顧計劃」,針對個別宿生的獨特需要,給予個別訓練及輔導,以達致全人發展。 |
|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
在學業以外本校安排多元化活動,以豐富學生生活體驗,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校際比賽,藉此擴闊視野及加強自信。近年除了在體育、視覺藝術、音樂獲得多項獎項外,在朗誦、廚藝、資訊科技、個人成長、品德等亦取得佳績,現將部份獎項展列如下:
- 第八屆「我的廚房」烹飪比賽中度融合組金獎及銅獎 - 第十屆「我的廚房」烹飪比賽融合組冠軍及亞軍) - 第十屆全港學生公開朗誦比賽小學組粵語繞口令季軍 - 第十一屆全港學生公開朗誦比賽小學組粵語繞口令季軍 - 第十二屆全港學生公開朗誦比賽小學組普通話解說誦讀組亞軍 - 第十二屆全港學生公開朗誦比賽小學組粵語繞口令組亞軍 - 第十三屆全港學生公開朗誦比賽中學組英語Tongue Twister亞軍 - 第十三屆全港學生公開朗誦比賽小學組粵語繞口令季軍 - 星兒才藝展魅力2016小星星才藝獎 - 2016/17年度「健康生活樂共融」流動課室車身圖案設計比賽特殊學校(中學生組) 網絡人氣大獎 - 「藝術眾樂樂」全港繪畫比賽2017特殊學校高小組亞軍 - 第七十屆香港學校音樂節中度或嚴重智障 - 樂器小組 - 19歲或以下甲等獎 - 2018/19年度蒲公英護齒行動摺紙拼畫創意比賽亞軍及季軍 - 全港首屆港式花牌填色繪畫大賽2020網上最受歡迎5強 - 2019/20年資訊科技挑戰獎勵計劃「金章級」 - 歷屆香港特殊奧運會、香港特殊奧運會足球比賽、香港特殊奧運會游泳比賽、中獲得多項金、銀、銅牌 - 2019/20年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SportACT獎勵計劃獲9面金獎、11面銀獎、21面銅獎 - 2015 - 2021學年均獲得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 - 2015/16學年: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伴你高飛」奬35個、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與你同行」奬21個 - 2016/17學年: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快樂的我」奬30個、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伴你高飛」奬20個、 - 2017年「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3個 - 2017/18學年: 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伴你高飛」獎21個、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關心你」獎20個 - 2018年「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3個 - 2018/19學年: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伴你高飛」獎20個、2019年「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3個 - 2019/20學年:伴你高飛-義工童行」獎勵計劃9個、2020年「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3個、2019/20學年葛量洪特殊學校學童獎5個 - 2019-2020學年香港電腦教育學會-資訊科技挑戰獎勵計劃「金章級」
|
|
課程政策 |
配合新高中課程的推行,豐富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裝備學生過渡至成人服務機構職場和融入社區生活,學校突破傳統的課室教學、成立 「 樂進功房 」,加入烘焙、種植、陶藝、手工藝教學,學科中讓學生把學校學習到的知識,從生活經驗中實踐出來,作全人的發展。
同時,透過開放校園、與社群人士接觸、不同的交流分享會和探訪活動等,鼓勵社群人士共同參與學校事務,傳達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學生透過合適與多元化的培訓後,加強為社會及其他有需要的社群服務,並在社區內傳播關愛助人的訊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精神,回饋社會。
|
|
課外活動 |
為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以發展潛能,學校安排以下多元化的活動: - 學習性活動 (節日慶祝、全方位學習日、社區生活訓練); - 戶外活動 (旅行、乘風航、教育營); - 課後活動 (體能活動如滾軸溜冰、游泳、欖球、單車、武術等;藝術活動如舞蹈、水墨畫、陶藝等;治療活動如藝術治療、音樂治療、遊戲治療等)。
近年學校更致力培育和提升學生體藝的潛能,透過綜合藝術,如音樂劇、舞蹈、律動、光影劇、黑光劇、皮影戲等多元藝術表演元素,藉此提升自閉症及能力稍遜學生的好奇心及參與的投入感,並利用身體動作及道具輔助演繹,發揮綜合藝術的魅力。同時安排不同類型的藝術文化活動,培養對藝術的興趣及合宜的觀賞態度。體育方面,透過學生每天校內做運動的習慣,積極推動學生參與不同的康體訓練和運動會等,加強學生多做運動的意識。
|
|
資訊科技支援 |
發展及維護學校電腦及網絡系統, 確保其日常運作正常, 達致更有效的網上協作和資訊流通水平;購買、建立及維護學校資訊科技的硬件及系統,管理及處理電子器材、管理全校多媒體素材;支援同工應用資訊科技,培訓並提高教職員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協助行政及管理,提高教學及學校行政工作的效益。 |
|
輔助醫療服務 |
學校護理組提供下列支援:
- 專業護理服務,包括︰監察學生健康情況、處理突發的傷病和緊急事故、藥物管理和貯存、跟進學生的治療計劃,管理輔助醫療器材等; - 關注學生身體健康,致力營造健康校園。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住宿環境,有效預防及控制疾病傳播。並為學生設計健康膳食餐單,使學生攝取足夠的營養及保持身體健康; - 為職員提供職安健的培訓,監察和評估學校和宿舍的安全風險; - 提升學生的個人自理能力,如︰刷牙及個人衛生自理訓練。
|
|
未來發展 |
遵照辦學使命及學校宗旨,回應「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課程目的,發展及完善校本課程。為學生建構一個安全、愉快、多元及具啟發性的學習環境。此外,為達至共融,會致力豐富學生在社區內的學習經歷。
|
|
其他 |
為了讓校內外不同的持份者對明愛樂進學校的核心價值及發展方向有更全面的認識及理解;將學校特色及信念歸納成「樂進七色」,以七種色代表,詳列如下:
第一「色」:天主教價值的正向校園文化 我們堅守著天主教教育五個核心價值,作為教育的基石。更相信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因受教育而有進步和改變。
第二「色」:以愛孕育自律合群的良好品德 我們深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可以面對生活上的種種挑戰。以正面鼓勵及以愛孕育作主導,讓學生感受到天主的愛,並從中學會尊重及關心身邊的人,認識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和責任,在日常的學習環境中,體會和實踐良好的品德,培養出關愛社會、負責任、互相尊重的正向品格。
第三「色」:以人為本的個別化教育計劃(IEP) 我們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以IEP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 個別化教育計劃發揮他們的獨特性,特意為他們個別設計教學目標及學習內容,學校的專業人員,及學生家長都會為學生的長短期教育目標、強弱項、學習特性、學習歷程等提供意見,專責教師亦會適時跟進IEP的進展情況,在學期中段作出增潤及修繕。
第四「色」:生機勃勃的教職員團隊 學校擁有生機勃勃、熱誠關愛的教職員團隊。教職團隊以「齊心合力.和諧進取」的口號,積極裝備自己,與時並進,帶領學生面向成長帶來的挑戰。
第五「色」:多姿多彩的全方位學習經歷 教師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環境和社區資源,配合時、地、人各方面所組成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獲得一般在課堂上難以經歷的學習體驗。本校致力透過多元的情境化教學設計及實境學習,包括課後活動、中小學組的全方位學習日、全校旅行、教育營、境外交流、社區戶外學習實踐、節慶聯歡活動、共融活動、高中校內外實習、乘風航、童軍服務及戶外訓練體驗、服務學習,聯校運動會、綜合藝術表演及展覽、多元的體藝活動及比賽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的學習情境,從而豐富學生的學涯經歷,提升獨立自決的能力。
第六「色」:與時並進的互動學習 本校重視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及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均設置大型闊屏幕電視機,更為每班提供課堂上所使用的平板電腦,而歷年教職員為學生製作不同類型的多媒體互動學習電子書(iBook) ,運用平板電腦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益。學生從休閒生活科和電腦科掌握平板電腦和使用電腦的技能。定時配合社會發展、教學內容和學生需要,由教育資訊組教師協助更新個人平板電腦內的電子書和學習應用程式,更大力推動各學習範疇的實時視像教學,讓多媒體的互動學習不再侷限於在校園內進行,更可延伸至宿舍及家中,大大擴闊了學習的寬廣度,學習果效亦見顯著。
第七「色」:匯聚社區資源的生涯規劃 校本生涯規劃教育以「邁向學生全人發展」為總綱,裝備學生相關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並達致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 提供多元的學習平台,配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和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與需要。自2010年推行新高中學制開始,本校嘗試突破傳統的課室教學方式,引入家長、堂區及社區義工成立支援團隊,開展「樂進功房」計劃。「功房」的「功」是有「功課」、「用功」、「操練」的含意,在義工團隊的支援下,讓學生有更多參與學習及練習的機會,學會用功完成功課,增強學習成效,並提升溝通、獨立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建立自信,肯定自我,作全人的發展。現時學校設置了「陶藝功房」、「手工藝功房」、「養耕功房」及「烘焙功房」,並將學生的學習成果義賣或與社區人士分享,藉此也帶引學生與不同社會人士互動交流,從而加強學生的群處技能,擴闊視野,以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