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page body
[字體]
A
A
A
|
特殊學校類別
視障兒童學校
聽障兒童學校
肢體傷殘兒童學校
輕度智障兒童學校
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輕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嚴重智障兒童學校
混合程度智障兒童學校
群育學校
醫院學校
宗教
無
天主教
基督教
佛教
道教
回教
孔教
其他
關鍵字:
視障兒童學校
聽障兒童學校
肢體傷殘兒童學校
輕度智障兒童學校
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輕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嚴重智障兒童學校
混合程度智障兒童學校
群育學校
醫院學校
東華三院群芳啟智學校
TWGHs Kwan Fong Kai Chi School
學校名稱
東華三院群芳啟智學校
School Name
TWGHs Kwan Fong Kai Chi School
中文地址
學校:九龍大坑東南山邨道28號;宿舍:九龍黃大仙竹園北村柏園樓地下
英文地址
School: 28 Nam Shan Chuen Road, Tai Hang Tung, Shek Kip Mei, Kowloon. Rooming House: G/F & 1/F, Pak Yuen House, Chuk Yuen (North) Estate, Wong Tai Sin, Kowloon
地區
深水埗區
服務類別
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電話
2778 7928 / 2778 7910 (學校)
2350 2322 (宿舍)
傳真
2779 0317 (學校)
電郵地址
kfkcsp@tungwah.org.hk
學校網址
http://www.twghkfkcsp.edu.hk
辦學理念
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童,提供多元化的優質教育,以啟發他們的潛能;及透過適當的訓練,以增強他們的獨立性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進而分擔社會責任,服務社會。
校監姓名
曾慶業 先生
校長姓名
梁永鴻 博士
學校類別
津貼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東華三院
宗教
無
創校年份
1989年 9 月
校訓
勤儉忠信
學校面積
2880.6平方米
學生人數
88
校內組織
家長教職員聯會:促進學校持分者之間的緊密聯繫,提昇學校的服務質素。
宿舍設備
男女宿舍(有7間連浴室的宿房、活動室、飯廳、康樂室、傳意天地和多用途室等設施,供宿生活動和作息。)
公共交通
1. 往學校交通工具 巴士路線:2C、2D、6D、40、104。小巴路線:10M、2。地鐵:石硤尾站B2出口/九龍塘站C2出口。
2. 往宿舍交通工具 巴士路線:1、2B、7M、11C、11K、103。地鐵:黃大仙站A出口。
校車服務
本校設有校車接送學生往返學校。
收費資料
(每月收費)學費:免費;宿費:按教育局標準
學校設施
本校有10間標準課室和18間特別教室,包括烘培工場、設計工藝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多媒體學習中心、言語治療室、音樂治療室、資源教學室、圖書館、感覺運動室、健身室、綠色廚房、活動中心及有蓋操場等設施。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數)
基本師資訓練
29
特殊教育訓練
26
學士
17
碩士
11
博士
1
教師總數
29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2
職業治療師
1
物理治療師
0
社工
1.5
教育心理學家
0.3
護士
2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1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0
其他
0
專業人員總數
7.8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0
高班
0
小學 (班數)
小一
1
小二
0
小三
1
小四
1
小五
0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0
中三
1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1
延伸班 (班數)
延伸班
1
班級結構備註
總班數
10
開設科目
本校採用分科學習模式,各科按照該科的特色編排不同的學習單元,並按照學生的能力及需要,訂定合適的學習目標。此外,透過現實生活體驗或情境式的教學,把學習與生活連繫起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多元化和成效。
本校由初小至初中開設的科目包括中國語文、數學、常識、生活教育、生涯規劃;術科包括視覺藝術、音樂、體育、電腦、科技與生活及設計與科技等。
本校高中開設的科目包括中國語文、數學和通識;選修科包括科技與生活、資訊與通訊科技;另其他學習經歷科目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體育等。
管理與組織
1. 東華三院群芳啟智學校法團校董會:由東華三院總理、東華三院高級職員、東華三院屬校校長、本校校長、本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獨立校董代表組成。
2. 校內管理:分為校務、教務、培育、學生發展和宿舍事務五組,統籌及監察學校運作。
教與學
1. 學與教組包括教務主任、課程發展主任、各主科組長、圖書館主任、生涯規劃組等。透過跨學科及組別的組合與協作,共同發展本校的課程及完善教學工作。
2. 本校強調「全方位」學習,學生學習的場所並不局限於教室或學校中,校方會安排學生參與不同的校外學習,以擴闊他們的視野和豐富他們的經驗。
3. 常規時段著重學生在自我管理和社交方面的學習。
4. 生活教育科著重提昇學生自我照顧的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禮貌。
5. 與課外活動組緊密合作,透過活力操、午間活動和課後活動,除了幫助學生鍛鍊體能、發展遊戲及休閒能力外,並增進他們在社交方面的能力。此外,週會著重學生在個人成長及健康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交生活及社會生活等五個範疇的認知和態度。
6. 個別及小組形式的言語治療課、溝通小組、職業治療課、自閉症學生的資源教學課,都是本校課程實施的一些重要環節。本校為中學組學生開設生涯規劃課,為學生日後進修,以及應付社會上日新月異的需求,作好準備。
支援輔導服務
學校設有「培育委員會」為學生提供支援及輔導;小組成員包括校長、教育心理學家、社工、教師、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期望採用跨專業合作的模式,為學生提供更適切的支援服務。本校由2007年至2020年,為教育局核准的「特殊學校暨資源中心」,為主流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本校致力鼓勵及安排學生參加不同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歷年獲得的獎項包括東華傑出學生獎、東華傑出學生獎(課外活動)等。另外,本校學生每年均有參加校際節奏樂比賽、學校舞蹈節比賽、香港特殊奧運會分區田徑賽、室內賽艇比賽及羽毛球比賽等。學生均能全力以赴,發揮潛能,充分表現出應有的體育精神。
課程政策
1.以「從生活學習,為生活學習」為目標的課程﹕在不同學習領域,環繞學生的生活設計課程內容,從生涯規畫的角度出發,各科按學階需要及個人特質,發展自我,發揮所長,為學生日後進修,以及應付社會上日新月異的需求,作好準備。
2.鼓勵學生以實境學習﹕運用課堂學習內容,在學校及實際場境,學校會安排學生參與不同的校外學習,實踐所學,聯繫生活,以擴闊他們的視野和豐富學習的經驗。
3.建立協作的文化﹕學校為每位學生訂定個別化學習計劃,由班主任、級主任、治療師、護士、社工及宿舍家長(宿生)共同商議,訂定學習目標,討論策略。學校在上課前後均設有班主任節,並且利用常規時段,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及建立遵守常規的習慣,提升學生自我管理和社交方面的學習,並定時評估。亦會透過跨學科及組別的協作,共同發展本校的課程及完善教學工作。
4.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除了有德育課外,透過各種學習活動,培育學生誠信、堅毅、責任感、尊重他人及國民身份認同的核心價值,及提升對他人的關愛及個人的承擔精神,建立正面及積極的人生。
5.在各學階應用結構化教學策略﹕針對自閉症學生的需要及學習特性,利用視覺提示及不同區域的分組學習,讓他們更能適應課堂學習及提升他們的學習果效。並將有關策略延伸至宿舍服務,藉此提升自閉症學生的學習成效。
課外活動
本校主張課外活動與學業並重,鼓勵學生勇敢嘗試及積極參與,並且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和休閒技能,使身心得到均衡發展。類別包括:
(1) 發展性活動:如姊妹學校計劃及教育營日營;
(2) 課後活動:如節奏樂訓練及溜冰訓練等;
(3) 體能性訓練:如體能訓練及田徑訓練等;
(4) 社會服務活動:如義賣樂施米及社區服務等;
(5) 宿舍活動:如生日會及晚間活動等。
資訊科技支援
校內設有多媒體教室;為了配合學生不同能力的發展,學校亦購置了不同的輸入裝置,如輕觸式螢光幕,以增強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教職員方面,能把資訊科技滲入教學中。另本校全校已網絡化,而內聯網的啟用,能使教職員及宿舍同工在內部資訊發放及存取方面更為暢順。
輔助醫療服務
言語治療:本校有三位言語治療師,除了為學生提供個別或小組治療外,並積極入班與教師進行協作教學,指導學生運用手勢、圖卡和說話來溝通,以幫助其情緒和社交的發展。護士:學校和宿舍共有四位護士,負責照顧學生的健康、衛生和飲食,並監察學校和宿舍之環境衛生。職業治療師:負責評估及訓練有感知肌能及感覺統合需要的學生。音樂治療師: 設計合適的治療方案,改善學生的情緒行為,提昇學生的學習能力。
未來發展
1. 優化學校的校本課程。
2. 為學生創造成功機會,推動學生潛能發揮。
其他
本校著重課程發展,曾推行全校性課程改革,我們亦將繼續努力,配合教育的改革,完善新高中課程,讓我們學童能獲得終身受用,必不可少的知識與能力。
蓄勢待發
架為你起
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