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page body
[字體]
A
A
A
|
特殊學校類別
視障兒童學校
聽障兒童學校
肢體傷殘兒童學校
輕度智障兒童學校
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輕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嚴重智障兒童學校
混合程度智障兒童學校
群育學校
醫院學校
宗教
無
天主教
基督教
佛教
道教
回教
孔教
其他
關鍵字:
視障兒童學校
聽障兒童學校
肢體傷殘兒童學校
輕度智障兒童學校
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輕中度智障兒童學校
嚴重智障兒童學校
混合程度智障兒童學校
群育學校
醫院學校
香港耀能協會高福耀紀念學校
SAHK Ko Fook Iu Memorial School
學校名稱
香港耀能協會高福耀紀念學校
School Name
SAHK Ko Fook Iu Memorial School
中文地址
新界沙田禾輋邨豐禾里2號
英文地址
2 Fung Wo Lane, Wo Che Estate, Shatin, New Territories
地區
沙田區
服務類別
肢體傷殘兒童學校
電話
2697 2839
傳真
2603 0824
電郵地址
kfims@sahk1963.org.hk
學校網址
http://www.kfims.edu.hk
辦學理念
本校秉承香港耀能協會的辦學宗旨,以「引導式教育」理念,為中樞神經系統創傷而引致身體殘障或多種殘障的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全人發展,使成為良好公民,參與及貢獻社會。
校監姓名
蔡克昭 律師
校長姓名
黎鳳波 女士
學校類別
津貼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香港耀能協會
宗教
無
創校年份
1979年
校訓
立己立人、達己達人
學校面積
-
學生人數
學額共100名
校內組織
家長教職員會、社際、風紀及服務生、童軍、幼童軍、節奏樂隊...
宿舍設備
沒有
公共交通
48X、81 (沙田禾輋村巴士總站)、70、85、72、85K、72A、86、72A、87、80K、88K、89 (源禾路)。
校車服務
本校提供校車接送學生,另有部分學生乘坐復康巴士。
收費資料
校車車費、新高中堂費、午膳費
學校設施
本校設有十間課室、三間治療室、電腦室、圖書館、音樂室、家政室、科學實驗室、英語閣、感覺統合治療室、護理室、家居技能訓練室、高福耀電視台(錄影室及控制室)、輔導室、學生活動室、窰室、家長資源室、會議室、教職員室、教職員休息室及廚房等,並設有供學生使用的升降機及輔助設施,以符合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學習及訓練。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數)
基本師資訓練
21
特殊教育訓練
16
學士
12
碩士
7
博士
0
教師總數
21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2
職業治療師
3
物理治療師
3
社工
1
教育心理學家
0.5
護士
1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3
實驗室技術員
1
物理治療助理
1
其他
0
專業人員總數
15.5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0
高班
0
小學 (班數)
小一
1
小二
1
小三
1
小四
1
小五
1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1
中三
1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1
延伸班 (班數)
延伸班
0
班級結構備註
班級編制以學習階段劃分: 第一學習階段 — 參考小一至小三課程; 第二學習階段 — 參考小四至小六課程; 第三學習階段 — 參考初中課程; 第四學習階段 — 參考新高中課程。
總班數
10
開設科目
中文、英文、數學、常識、通識、普通話、視覺藝術、音樂、體育、生活技能、工作經驗、資訊及通訊科技、家政、地理、歷史與文化、綜合科學、科技與生活、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應用學習、廣泛閱讀、多元智能。
管理與組織
本校有完善的校董會及校政諮詢組織,實行校本管理,強調雙向溝通,致力發揮跨專業團隊的合作。全校員工同心協力發展校政,幫助學生面對學習與體能上的障礙,促進全人發展。家長與學校有良好的聯繫,而本校已成立家長教職員會,積極推動家校合作以建立伙伴關係。
教與學
本校致力貫徹施行引導式教育,除正規課堂教學外,教師和治療師透過定期舉行程序會議、戶外及社區實況,從個人生活、社會生活和升學職業導向三方面,依據學生學習起點行為及優勢能力施教,以兼顧學生之不同需要,為在校每個同學擬定個別教育計畫,藉多元化及實況評估,讓各部門及教職員能有效跟進同學之學習目標及工作進展。
支援輔導服務
本校以引導式教育理念,配合全校參與模式,支援學生成長。透過校本獎勵計劃、學校生活公約、一人一目標計劃、成長課、班主任課、共創成長路課程、主題早會、全方位學習、領袖生訓練等,誘發學生主動學習,發展積極性格及自我解難的能力。在關愛的學校文化下,學生得以全人發展,勇於面對成長路上的各項挑戰。同時,學校社工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專業輔導服務,並致力以家長為合作伙伴,定期舉行家長講座、家長閒聚角及工作坊。若有需要,亦會為個別家庭提供輔導服務。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在實施聯校及校本課程下,學生在與人溝通、生活適應、獨立生活技能及個人成長上皆有增長;透過推動資訊科技,讓學生不斷提升自學能力。學校亦安排學生參與各類活動和比賽,務求在學術及興趣等方面有均衡發展和啟發潛能,例如:出版英文文集、視覺藝術作品集、體能競技比賽、學校朗誦節比賽、學校音樂節比賽、硬地滾球校隊訓練、輪椅劍擊錦標賽和閱讀計劃等。部分學生更曾代表香港參加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划艇比賽及亞洲青少年殘疾人士運動會硬地滾球賽,並勇奪佳績。此外,學生積極參與服務,如風紀及服務生計劃,學習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及社群,培養其領袖才能。
課程政策
學校課程以引導式教育的精神及理念為基礎,配合校本課程改革,以學生的學習階段及相關經驗為設計課程的骨幹。課程內容以實作為主,並加強與社區及職場之連繫,藉由校內理論知識,落實轉銜投身社會及升學目的。為應付社會需求,課程核心包括三大領域:自我照顧的學習能力、建立群己關係的生活能力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課外活動
學校安排不同種類的活動,包括學校旅行、境外學習、學習主題周、觀星營、運動會、姊妹學校活動、新春團拜、耀能繽紛新天地,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促進全人發展。同時,按學生的興趣、體能及智能,安排多元化的課餘活動,如騎術訓練、硬地滾球、輪椅劍擊、視藝創作、音樂訓練及水療等。此外,更組織童軍及領袖生等隊伍,學習服務社會。
資訊科技支援
全校鋪設無線網絡,課室和特別室皆能接駁伺服器及以寬頻上網,使教師及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能無障礙地運用資訊科技的協助,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此外,學校現正致力發展電子學習,期望能進一步提升學與教的互動性,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輔助醫療服務
本校設有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及護理部門,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輔助醫療服務。除提供個別治療外,本校推行引導式教育模式,治療師與教師緊密合作,共同策劃課堂內容進行教學,務求將治療元素融合在學校的日程及課堂中,成就學生的全人發展。
未來發展
1. 透過多元策略,建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 營造閱讀文化,提升學生的閱讀效能
3. 爭取重置標準校舍,繼續優化校園環境及善用資源
其他
本校著重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和發揮多方面的潛能,以文化陶冶,務求日常生活與社會融合,發展自我,建立自信,加強與社區及職場之連繫,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原則。
主題公園生態遊
查篤撐粵劇工作坊
新興運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