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page body
主 頁 [字體] A   A   A 關鍵字:  學校搜尋
特殊學校概覽、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香港特殊學校議會 流動/無障礙瀏覽版本
Banner bottom
香港特殊學校議會簡介 編者話 香港的特殊教育簡介 學位安排及出路簡介 詞彙 特殊學校類別 更新學校資料
詞彙
聽覺受損兒童學校常用詞彙
1.
聽力圖
Audiogram
聽力圖是記錄受檢者對每一頻率所能聽取的最小響度而畫成的曲線圖,顯示聽覺受損者的聽覺能力。
2.
聽力檢定
Audiometry
運用各種聽力測驗方式,以測量個人聽覺能力,屬於生理檢查的重要項目。
3.
聽力辨別
Auditory Discrimination
聽力辨別即正確辨別外界聲音刺激差異的能力,這種能力因人而異,不過可以經過適當訓練而發揮善用剩餘聽力的最大效果。
4.
聽覺訓練
Auditory Training
聽覺訓練的目的是發揮聽覺受損人士剩餘聽力的最大效能,亦即訓練他們去體驗、識別、闡釋和整合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聲音,從而提升他們說話和讀話的能力。
5.
雙語溝通法
Bilingualism
雙語指被視為聾人母語的手語和書面語,這種利用雙語的溝通方法主要由北歐國家倡導和發展。
6.
人造耳蝸內植
Cochlear Implant
藉外科手術將精密先進的電子助聽儀器植入聽覺受損者的耳蝸內。該儀器能將聲音經處理後直接刺激聽覺神經,將訊息傳送大腦,有助聽覺受損者改善聽覺和言語能力。
7.
暗示法
Cued Speech
由美國柯奈特博士(Dr. Cornett)發明的一種溝通方法,以不同形狀的手形,配合擺放在不同位置來暗示語音,以便協助讀話者分辨口形和了解口語訊息,所以暗示法是口語法的改良模式。
8.
增強支援服務
Enhanced Supportive Service
此服務是由聾校為就讀於主流中小學的聽覺受損學生所提供的輔導服務,目的是針對該等學生在主流學校面對的適應、溝通、學習和社交等問題,以個案處理形式協助他們健康成長和有效學習。
9.
手指語
Finger-spelling
用手指拼出英文字母與數字,在西方語系國家較普遍使用。
10.
合組助聽器
Group Hearing-aids
合組助聽器安裝在課室內,一般可同時供10 位學生使用的助聽器套件系統。
11.
助聽器
Hearing-aids
助聽器是一種精密電子擴音儀器,主要功用是把聲音擴大,幫助那些聽力敏銳度有缺陷的人,能夠充分地利用他們的剩餘聽力。助聽器難免造成失真現象,所以只能協助增進聽力而無法根治聽覺缺陷。
12.
聽力損失
Hearing Loss
聽力損失通常以純音電動聽力器來測量,聽力損失是多角度的問題,涉及聽覺受損程度、開始聽覺受損年齡和聽覺受損原因等因素。
13.
手語法
Manual Method
以手語作為溝通媒介的方法,以視覺察看手勢的比劃了解訊息,亦藉手勢語和手指語來作為其表達和溝通手段。
14.
口語法
Oral Method
以口語作為溝通媒介的方法,主要是教導聽覺受損者利用剩餘聽力和讀話技能接受外來訊息,並利用視覺、觸覺和剩餘聽力學習說話來表達思想感情。
15.
純音聽力檢查
Pure Tone Audiometry
純音聽力檢查是以電動純音聽力測驗器 (Audiometer)檢查聽力,檢查者根據受檢者的反應調節測驗器上的頻率和響度,以分貝為單位記錄結果。一般測驗的頻率計500赫、1000 赫、2000赫、3000赫、4000赫、6000赫、 8000赫等7個頻率。
16.
剩餘聽力
Residual Hearing
聽覺受損者因不同原因而有不同程度受損的聽力。因此,大多數聽覺受損者仍具有某種程度的聽力,此種聽力經鑑定後可使用助聽器而加以善用。
17.
手語
Sign Language
亦稱「手勢語」,是聾人作為溝通、表達和思維的一種工具,以代替健聽人士的口語。手語簡便易學,但是由於手語是一種結構性弱的語言,容易產生混淆和誤解,亦無法表達較複雜和抽象觀念。在聾人教育中,運用手語或口語是一個具爭議的問題。
18.
讀話
Speech Reading
讀話是藉觀察和解讀唇部動作和面部表情的一種溝通方法,進而對理解說話內容有所幫助。
19.
說話訓練
Speech Training
說話訓練的目的在於幫助聽覺受損學生獲得有效、自動自發、清晰的口語交談所需技巧。
20.
綜合溝通法
Total Communication
綜合溝通法以口語為主,兼採用手語和手指語的一種教學和溝通方法。
返回

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