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page body
主 頁 [字體] A   A   A 關鍵字:  學校搜尋
特殊學校概覽、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香港特殊學校議會 流動/無障礙瀏覽版本
Banner bottom
香港特殊學校議會簡介 編者話 香港的特殊教育簡介 學位安排及出路簡介 詞彙 特殊學校類別 更新學校資料
詞彙
智障兒童學校常用詞彙
1.
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
包括語言、邏輯數學、肢體動覺、視覺空間、 音樂、人際、內省,與自然觀察者等八方面的智慧能力,而每個人各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智慧能力,要配合個人專長的智慧能力以增進其學習的效果,或是利用課程加強不足的智慧,以發展學生個人潛能。
2.
智障
(Mentally Handicapped)
智障是指智能明顯低於一般水平,在成長期間適應行為方面有缺陷。智障人士在童年期的發展較其他兒童為慢,智能也不能完全達到與正常成年人一樣。不同智障程度的人各有不同主要徵狀。
3.
輔助及另類溝通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AC
幫助有需要人士建立非口語溝通模式,包括所有溝通模式:
(a) 非借助輔助工具(Unaided forms),如簡單的手勢、表情、手語等。
(b) 借助輔助工具(Aided forms),如溝通版/簿/卡、電腦、電子/數碼可讀式系統。 可分為:
   (a) 暫時性:口語發展能力及至智能發展或恢復語言能力(前已有語言能力之成人/學童適用);
   (b) 長期/永久性。
4.
注意力不足過動異常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神經系統的發展異常。其特徵是粗心、過動和衝動。依據規則、維持規範行為的能力有所不足。這些異常使患者在抑制、採取或維持反應上出現困難。
5.
評估
Assessment
評估是一種收集資料的過程,用以判斷個別兒童在認知、適應、生理、溝通、社會或情緒等五類發展或學習領域上的發展歷程。
6.
自閉症
Autism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發展障礙。 根據美國精神學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的界定,自閉兒童有三大發展障礙:
(a) 社交能力發展障礙;
(b) 溝通能力發展障礙;
(c) 狹隘、重複性及定型的行為模式和興趣。
這些徵狀在兒童3歲前便會出現。
7.
行為矯正
Behavior Modification
透過模仿、塑造、消減、懲罰、正強化、負強化等方法減少和消除兒童的不良行為,增強和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
8.
引導式教育
Conductive Education
引導式教育是為活動機能失調者而設的一個有效的教育系統。它起源於匈牙利,八十年代初期傳入香港。引導式教育強調兒童智能與身體的發展是不能切割的,從日常生活程序,以至認知溝通的學習都是同等重要及互為關連。引導式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透過一套綜合了教育及治療、以學生的特殊需要和學習為中心、日常生活需要為學習基礎的完整教育系統,協助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9.
唐氏綜合症
Down's Syndrome
唐氏綜合症通常又稱蒙古症,其染色體比一般人多出一個,共47個。即在第21對有3個染色體。此型兒童特別易患循環、胃腸和呼吸器官的疾病,且亦易患白血球過多症,一般為中度的智能不足, 性情表現熱情和溫馴。
10.
癲癇
Epilepsy
一種神經性疾病,其特性為反覆驚厥性發作; 頭部創傷、化學物平衡失調都可能與癲癇發病有關,通常原因不明。治療通常用抗驚厥藥物。
11.
實用策略
Functional Approach
是課程編排取向的一種策略,強調課程內容與學習成果和真實生活的密切聯繫。著重學生所學的能應用於實際的生活中。
12.
融合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
教育是要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讓所有兒童一起學習,而不論他們有否何種困難和差異。全納學校要兼顧學生的不同需要,順應不同的學習類型和學習速度,通過適宜的課程、學校組織、教學策略、資源利用及社區合作,確保學生的教育質量。
13.
個別化教育計劃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rogramme
「個別化教育計劃」是一種針對兒童在教育上的獨特需要所研擬的書面敘述計劃。
14.
學習障礙
Learning Disabilities
學習障礙是各種不同類型學習異常問題的統稱。患者的智力是中等或以上,但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使他們在認知、推理、數學上,出現一項或以上的障礙。
15.
多感官訓練
Multi-sensory Training
源於「史露西倫」的概念,讓學生在歡愉及充滿信任的環境下,自由探索事物,並能選擇及體驗不同的感官刺激,達致身心鬆弛,或提高學習動機及興趣。
16.
感知肌能訓練
Perceptual Motor Training
包括感知、肌能兩大範疇。感知訓練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等訓練,有助兒童發展使用感官的能力,並幫助他們學習專注,辨別事物及利用接收所得到的資料形成概念。這些訓練有助他們將肌能活動與感知能力互相配合,從而控制身體的活動;提高兒童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及留意周圍的環境,並作出適當的反應。 肌能包括精細肌能與大肌能訓練。精細肌能訓練有助發展兒童的生活技能,例如:握羹、撿拾、執筆、扣鈕等。而大肌能訓練包括坐、立、走路、上落樓梯、跑、跳、推、擲和平衡等動作,對兒童的活動能力有密切的關係
17.
自理技能訓練
Self-care Skill Training
自理技能訓練是發展學童自我照顧的技能,以減輕對別人之倚賴性。並在個人成長、家居生活及社區參與等方面,學習及訓練照顧自己的最基本技能,有助學童提升自信心及自我形象,培養良好的社交技能,擴闊社交圈子,投入社區活動,因此獨立生活技能應是自理科的最終目標。
18.
感覺統合
Sensory Integration
指神經系統傳來的感覺在腦幹部位作適當的整合,使中樞神經系統能整體性合作,個體能順利地與環境接觸,並得到滿足。
19.
社交技能訓練
Social Skill Training
社交技能發展包括訓練兒童的社交技巧,使他們在不同場合中有適當的行為表現。兒童要對家庭、學校及社會有所認識,才懂得如何與人分工合作和參與團體活動 。此外,社交技能發展亦包括性格培養以及向他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20.
工序分析法
Task Analysi
把一個複雜的教學目標分析,分拆成一連串教學小步驟,再利用有系統的教學方法來配合執行。對於每個教學目標分析,必須以學生現階段的能力為考慮起點。
21.
自閉症及有關溝通障礙兒童的
治療及教育
Treatment & Education of Autistic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HC
就是安排有組織、有系統的學習環境,並利用視覺、常規時間表等作提示,透過個別化學習計劃,幫助學生建立個人工作系統和習慣,培養他們獨立,融入社群。
22.
魏氏兒童智慧量表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WISC
此量表乃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魏克斯勒(D. Wechsler)編訂。量表分為兩大部分:語文量表和作業量表。可按年齡組換算成量表分數, 各份測驗量表分數相加,可得語文量表、作業量表及全量表總分,而算出語文智商,作業智商及總智商。此量表在個別智力的診斷上,具有獨特的功能。
返回

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