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適應有困難」(「適應不良」) Maladjustment |
適應有困難兒童是指兒童的行為及情緒問題,不論引發原因如何,妨礙兒童從家庭和學校的一般社交和教育經驗中獲得裨益。除非獲得有適當技能的人士協助,否則該童的問題將持續存在,而該童在學習過程和社交場合中遭受挫敗的機會,較成功機會為高。」 (羅拔拿士(Robert Laslett), 1977)兒童有適應困難,大多是暫時現象,可從教育及輔導中獲得改善,而未必會成為永久現象。 |
|
|
|
|
|
個人及社化發展課程的內容 Personal & Soci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
課程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在個人及社化方面的技能和建立良好態度,學習主題包括如何達致和洽、快樂、獨立和成功的生活。每個主題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故此單元化的課程安排比較適合。學習內容包括:溝通技巧、個人健康、衛生和儀表及自理能力、體能、飲食習慣和合適的禮儀、情緒管理、健康自我形象的建立、人際關係建立、解難技巧、研習技巧、心理健康、藥物教育、家庭生活教育、離校前準備等等。課程應依據學生的需要和成長階段,螺旋式地發展,同時這些課題亦可融入主題學習裏。 |
|
|
|
|
|
短期適應課程 Short-term Adjustment Programme |
短期適應課程的對象與一般適合就讀群育學校的學生相同,惟他們須有較為適切的家庭照顧,以及適應困難的嚴重程度相對地較輕。「短適」課程的學生仍在原本就讀的主流學校註冊,在完成為期三個月至一學年的短期適應課程後,如行為有所改善,會獲安排返回原校就讀。 |
|
|
|
|
|
中央學位統籌系統 Central Coordinating Referring Mechanism-CCRM |
中央統籌轉介系統是負責評估有需要入讀群育學校(或需要同時接受住宿照顧服務)申請的評審及轉介機制。欲安排入讀群育學校的學生,須由轉介者(校長、社會工作人員、學生輔導主任/學生輔導教師、教育輔導員、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作出轉介,轉介申請交由教育局及 |
|
|
|
|
|
院舍服務 Residential Care Service |
鑑於普遍在群育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均同時嚴重地缺乏有效的家庭照顧與支援,故此他們或需同時接受與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住宿院舍所提供的服務。目前大部分群育學校於毗鄰均設有住宿院舍,為經評審而確認其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全時間的住宿照顧。 |
|
|
|
|
|
課程統整 Curriculum Integration |
從廣義來說,「課程」指學習的經歷。「課程統整」指在經歷中學習者領略到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的聯繫,完成一個綜合的任務、或得到一幅知識全景、一個世界觀。從狹義來說,「課程統整」可能指很多情況中的一種。可能是一個學生融會貫通一個科目內不同課題的概念和原則;又可能是中央教育部門選取三科,整合為一科;亦可能是一個人把先前學到的一些技能,應用到後來的另外一種工作中。 |
|
|
|
|
|
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a. 語言 (linguistic)
身運用語言文字作傳意和溝通,並具瀏覽及快速閱讀的能力。
b. 數理邏輯 (logical-mathematical)
運用數字、計算、邏輯分類和抽象符號作科學推理、考慮命題並作出假設。
c. 空間 (spatial)
運用三度空間的視覺效果、顏色、形象化的方法進行思考、觀察。
d. 音樂 (musical)
對聲音及旋律感覺敏銳;運用聲音和樂器創作不同的旋律。
e. 身體動覺 (bodily-kinesthetic)
善於運用自己身體的動作、肢體語言表達自己。
f. 人際 (interpersonal)
了解及尊重別人,並能與人合作、溝通交往,解決人際衝突。
g. 知己 (intrapersonal)
透過內省清楚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正確的價值觀。
h. 博物 (naturalistic)
對環境中的物件的好奇心,並探索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建立與自然相和諧的關係。
|
|
|
|
|
|
讀寫障礙 Dyslexia |
基於個人先天因素,這類別的兒童在閱讀及書寫兩方面均感到有困難。以英文字母的書寫為例,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b」寫成「d」,或「p」寫成「q」。 |
|
|
|
|
|
社交技能 Social Skills |
社交技能發展包括訓練兒童的社交技巧,使他們在不同場合中有適當的行為表現。 |
|
|
|
|
|
注意力不足過動異常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
神經系統的發展異常。其特徵是粗心、過動和衝動。依據規則、維持規範行為的能力有所不足。這些異常使患者在抑制、採取或維持反應上出現困難。 |
|
|
|
|
|
行為矯正 Behavior Modification |
透過模仿、塑造、消減、懲罰、正強化、負強化等方法減少和消除兒童的不良行為,增強和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 |
|
|
|
|
|
引導式教育 Conductive Education |
引導式教育是一套旨在讓運動機能失調的兒童學習如何融入社會的教育系統。這是一套包括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和發展社群關係的複合縱向教育系統。引導式教育促進性格的發展,與治療技術有很大的差別。 |
|
|
|
|
|
個別化教育計劃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rogramme |
「個別化教育計劃」是一種針對兒童在教育上的獨特需要所研擬的書面敘述計劃。 |
|
|
|
|
|
學習障礙 Learning Disabilities |
學習障礙是各種不同類型學習異常問題的統稱。患者的智力是中等或以上,但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使他們在認知、推理、數學上,出現一項或以上的障礙。 |
|
|
|
|
|
社交技能訓練 Social Skill Training |
社交技能發展包括訓練兒童的社交技巧,使他們在不同場合中有適當的行為表現。兒童要對家庭、學校及社會有所認識,才懂得如何與人分工合作和參與團體活動 。此外,社交技能發展亦包括性格培養以及向他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
|
|
|
|
|
思覺失調 Psychosis |
指發生於早期不正常精神狀態。一般會出現思想及言語紊亂、幻覺及妄想等情況。 |
|
|
|
|
|
恐懼症 Phobia |
是對某種事物或情境產生強烈的恐懼,並極力迴避恐懼的事物和情境。 |
|
|
|
|
|
厭食症 Anorexia Nervosa |
缺乏食慾的心理性病症。病人對進食反感,會極度節食、努力運動、令自己嘔吐、甚至濫用減肥藥物來達致維持其極低體重的目的。此病通常伴有其他精神或心理困擾。 |
|
|
|
|
|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
這是一種重性精神病,病徵包括思想混亂、行為及說話異常、情緒障礙、幻覺、妄想等等。 |
|
|
|
|
|
躁狂抑鬱症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
部分病人所患的是純粹抑鬱,另一些則在不同時間有躁狂及抑鬱症狀。 |
|
|
|
|
|
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 |
患者終日心煩意亂,憂心忡忡,注意力難以集中,以致學習和工作受到影響。 |
|
|
|
|
|
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
其特徵是重覆出現患者並不願意出現的某些觀念、意向和行為,雖努力試圖擺脫,卻不成功。 |
|
|
|
|
|
心理治療 Psychotherapy |
心理治療是依據心理學的理論和臨床經驗去幫助各類有心理困擾的人。治療範圍包括改善他們的情緒、行為及思想,增加適應能力及減低心理困擾。 |
|
|
|
|
|
行為治療 Behavioural Therapy |
行為治療是非藥物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目標是修正偏差或異常的行為,學習新的適應行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