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柴灣小西灣富怡道2號 | |||
電話: | 25669223 | 電郵: | email@fss.edu.hk | |
傳真: | 25669020 | 網址: | http://www.fss.edu.hk |
辦學宗旨
建設教學嚴格、紀律嚴明的學校;樹立積極進取、充滿關懷的校園文化;培養中英兼擅、意志堅強、視野廣闊、愛國愛港、喜愛藝術,具創意與責任感的學生。
本區 | : | 香港東區 |
他區 | : | 觀塘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黃周娟娟女士 |
校長 | : | 盧曼華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56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福建商會教育基金 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98 |
校訓 | : | 求真擇善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無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50 | ||
學生會會費($):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學校設有多媒體學習中心、多用途地下大堂、多媒體史地室、校園電視台、學生活動中心、英語角、電腦室、實驗室5間、美術室、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圖書館、社工室及生涯規劃輔導室等。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均鋪設寬頻網絡,配備電腦、實物投影機、音響等。全校課室及多個地點設有Wifi無線上網,以提高學與教之效能,更備有充裕的流動平皮電腦供學生課堂使用。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9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34%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66% |
特殊教育培訓 | : | 19%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1% |
5-9 年 | : | 8% |
10 年或以上 | : | 81%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綜合科學*、地理*、中國歷史、電腦*、 視覺藝術*、綜合家居科技*、音樂*、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通識教育、中國文學、 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地理、物理、化學、 生物、綜合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綜合科學*、地理*、中國歷史、 電腦*、視覺藝術*、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家政、音樂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通識教育、中國文學、 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地理、物理、化學、 生物、綜合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收生準則:小五、小六成績40%;操行25%;體藝或服務10%;面試表現25% 面試形式及內容:1. 學生須由家長陪同到本校面試;2. 面試以廣東話、英語及普通話對答。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於暑期期間舉辦中一新生迎新日及家長日,讓新生及家長深入了解本校的情況及要求;舉辦新生銜接課程及暑期躍進計劃,除了使學生適應中學生活之外,更讓學生善用假期作全方位學習,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均衡的發展。 本校為建立健康校園生活,學校小食部於投標時已限制不健康小食(如油炸食品)於學校售賣,並由家長教師會及學校老師監察,令學生吃得健康為目標。學校每年都由各級學生代表投票選出午餐飯盒供應商。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優化學與教的質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成效。 2. 推動正向價值教育,創造豐盛人生。 3. 拓展教師空間,優化教師專業發展。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校董會、教師及家長合作,建立互信與開放團隊,實行校本管理。學校設監察及評估機制。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黃周娟娟(校監)、駱志雄、盧文端、林銘森、吳連烽、丁良輝、顏家謨、余濟美、黃楚恒、王浩勃、盧曼華、劉瑞綱、何頴怡、黃幼儀。 |
環保政策 : | : | 學校於2009年獲得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支持,優化環境,建立「可持續低碳校園」。學校通過環保活動,引發同學對環保議題的興趣,加強他們對保護環境的承擔,建立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重視培養學生「兩文三語」:主要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文科初中採用普通話教學;英文科全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課堂內以主題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 寫的能力;課堂外創建合適的英語情境,擴闊學生學習經歷,並在生活中活用英語,如設立英語電台、參加演講朗誦比賽、到海外學習交流等。學校聘有外籍英語教師,優化英語教學。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學校強調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位學生,以優化教學為發展重點,「智育第一、 全面發展」為辦學方向。英文科使用多樣化教材,讓學生有更多口語訓練、聆聽練習和讀寫的機會。中文科教材曾獲首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及國家一等獎。 學校更全面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教學,營造嚴謹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學習及多元發展。學校邀請本地、國內及海外學術顧問為課程及教學提供意見。為配合新高中課程,多個科目進行系統的課程政革,致力提高學生的探索及思考能力。 學生透過多元學習模式,如專題研習、本地及境外考察交流,提高學習成效。 教育局重點視學報告指學校「著意培養學生的閱讀風氣和習慣,除午間讀報、中英文閱讀獎勵計劃等外,在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的校本課程中加入大量課內及延伸閱讀元素,讓學生實踐從閱讀中學習,方向正確,效果不錯」。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本校共開設11科高中選修科目,提供32個2X組合予學生選擇,以配合學生多元需要。詳情請參考本校網頁。 2. 課程重點:編制校本課程,以配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教學需要。科目包括:中國歷史、綜合家居科技。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德育及公民教育︰ (1) 通過各學科課程的講授及多元化學習經歷,包括每日的早會和周會,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2) 學校重視品德和國民教育,以「正直、進取、好學、愛國、關愛、承擔」為學生的德育發展目標,經常在全校聚會上表揚表現良好的學生; (3) 推行系統化的德育課程,為同學設計各類德育及成長活動。 2. 從閱讀中學習︰ (1) 各學科推動閱讀,設圖書館課、早讀課(中英讀材)及午讀課(時事新聞); (2) 設閱讀獎勵計劃,鼓勵學生進行閱讀。 3. 專題研習︰ (1) 各科配合課程推行專題研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共通能力; (2) 配合交流活動,推行跨科專題研習,發展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1) 學校已於全校課室鋪設電腦網絡、投映機設備、無線裝置顯示接收器及全校無線網絡,並設立網上學習平台。電腦室可供全校進行電腦認知課及各種數碼活動; (2) 校本電腦課程配合各科及專題研習教學。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學校設立生涯規劃專責小組,統籌各項相關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提升能力,為未來學習和事業作好規劃及準備。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參加融合教育,以愛心及關懷接納和幫助有需要學習支援的學生。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一直秉持「及早識別」、「及早支援」、「全校參與」、「家校合作」和「跨界別協作」五個基本原則推動融合教育,並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進行專業支援,此外本校注重教師培訓志力協助學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由學生支援小組協助校長和副校長推行融合教育的工作,在政策、文化與措施三方面互相配合,靈活運用校內外資源,以「三層支援模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需要。本校亦會提供不同的預防性、發展性及補救性支援計劃,幫助同學適應學習環境和融入學校生活。學校會視乎情況,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及輔導服務,照顧學生不同才華和性格,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和處理行為問題。本校亦相信家校合作對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起着關鍵的作用,加上各持份者的互相配合和學生本身的努力,讓學生享受愉快的校園生活。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以課後支援模式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以每年兩次統測、兩次考試,課堂表現、作業及專題研習報告等進行全面學業評估。另外,學校特設「非學業成績表」,以評估及記錄學生在活動及服務方面的表現。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重視與家長的聯繫,希望攜手建立一個健康優質的校園,令學生愉快地學習和成長。家教會積極推動親子活動,如家長教育工作坊、旅行、親子燒烤、家長興趣班及黃昏雅聚等,增進家長對學校的了解,亦促進家長和子女的感情。 |
校風 : | : | 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師生關係融洽﹔強調老師、學生及家長的接觸與溝通,設有家訪制度與家長日,通過陽光短訊,促進家校溝通。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合作, 建立關愛校園,讓學生在情緒、情感和情操的發展得到全面照顧。每名學生均有機會參加境外考察,成績優異學生獲資助往英、澳等地深造英語。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本校將投放更多資源,致力提高教學的專業水平,積極探索優質高效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設施,優化教學成效。 2. 本校將與不同領域專業伙伴協作,培養學生雙語閱讀的能力與興趣,提升英語表達與運用的信心。 3. 本校將積極開拓國際交流,加強並深化與姊妹學校的聯繫及協作,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及多元文化,拓寬學生學習空間與視野,迎接21世紀的挑戰。 4. 本校將進一步推動STEM教育與電子學習的發展,以培養學生綜合知識及技能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設教師專業發展日,鼓勵教師終身學習。超過百分之六十老師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老師通過相互觀課、評課、集體備課及與友校交流等促進專業發展。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1. 鼓勵跨科學習、舉辦專題研習、內地及境外的聯課活動及參觀,致力培養學生的高層次思維能力; 2. 配合「一生一體藝」和「一生一服務」的目標:設課後活動時段,讓學生參與制服隊伍、服務、體育、藝術及個人發展等40項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中一至中二學生必須參加兩項常規性學生活動,而中三至中五學生必須參加一至兩項常規性學生活動。 |
其 他 | : | -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A12, 8X, 8P, 19, 82, 82X, 85, 106, 118, 606, 682, 788, 789; 柴灣或杏花村地鐵站乘小巴。 |
備註 | : | 除了傳統科目外,本校更提供體藝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及工作有關經驗的學習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