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將軍澳厚德邨 | |||
電話: | 27026509 | 電郵: | info@qmss.edu.hk | |
傳真: | 27019865 | 網址: | http://www.qmss.edu.hk |
辦學宗旨
學校秉持基督教信仰真理,老師同負一軛,深信每位學生均有其天賦的潛能。學校著重對學生不同範疇的培育,讓他們於信仰、品格、學術、體藝、領袖及服務方面有均衡的成長。
本區 | : | 西貢區 |
他區 | : | 黃大仙區, 觀塘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梁溢敏牧師 |
校長 | : | 陳漢明先生 (文學士(加拿大阿爾伯特省大學 Augustana Campus1994)、教育文憑(香港中文大學2001)、文學碩士(香港科技大學2007))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3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港澳信義會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50 |
校訓 | : | 信、義、仁、愛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30 | |
中五 | - | $330 | |
中六 | - | $33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30 | ||
學生會會費($): | $20(初中一至高中二)/$10(高中三)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改善學校設施費用:$310(初中一至高中二)、$155(高中三) | ||
其他收費/費用($): | 社費:$15 (初中一至高中二)、$10 (高中三) |
學校設施: | : | 全校教室均裝設電子白板或LED大電視、Apple TV,亦分階段更換學生書桌和座椅。設立「悅書房」及漂書角、英語角、校園電視/中央廣播控制室、宗教及學生活動中心、攀石牆、生活教育中心、學生輔導中心、通識資源中心、創客空間、學生生涯規劃輔導中心等。七樓全層為「創意學習資源中心」,配合露天空中花園,為學生打造閱讀與探索知識的園地。本學年,音樂訓練中心和綠色休憩走廊相繼落成,為學生提供更理想的成長環境。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設MAC機以支援讀寫障礙的同學。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0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3%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5%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0%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27% |
5-9 年 | : | 17% |
10 年或以上 | : | 56%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體育、音樂、視覺藝術、宗教教育、生命教育(初中一及初中二)、生活與社會(初中一及初中二)、思維教育(初中一)、專題研習(初中二)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綜合科學(初中一及初中二)、數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綜合科學(初中三)*、電腦科技與生活教育、科學探究(初中一及初中二)、生活與社會(初中三)*、歷史*、地理*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國歷史、視覺藝術、體育、宗教教育、音樂欣賞(高中三)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高中一及高中二)、數學延伸單元一(高中二及高中三)、數學延伸單元二(高中一)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高中三)、物理、化學、生物、經濟、歷史、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與通訊科技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體育、音樂、視覺藝術、宗教教育、生命教育(初中一及初中二)、生活與社會、思維教育(初中一)、專題研習(初中二)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綜合科學(初中一及初中二)、數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綜合科學(初中三)*、電腦科技與生活教育、科學探究(初中一及初中二)、歷史*、地理*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國歷史、視覺藝術、體育、宗教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一(高中三)、數學延伸單元二(高中一及高中二)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物理、化學、生物、經濟、歷史、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與通訊科技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如下:申請入讀本校必須操行等級達良好或以上者為獲得取錄的先決條件。 教育局成績次第:60%,小五及小六英文成績:10%,面試表現:30%,非學術之傑出表現將獲得額外加分1-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本校計劃於7月至8月期間舉辦「中一適應及英語銜接課程」、「中一迎新福音營」和「中一新生家長迎新晚會」,由老師及學兄學姊協助新生及家長了解學校生活,務使新生們盡快適應中學生活,並支援他們以英語為學習語言作出適切準備。本校設有健康及衞生關注組和綠色校園發展組,協助於校內推廣健康及環保的教育。除了經常檢視校內健康、環保的相關政策和設施外,亦會密切監察學生的健康情況,防止傳染病爆發。另外,健康及衞生關注組會舉辦不同的活動如捐血日、疫苗注射、急救課程、健康講座等活動,讓學生更注重其個人衞生及履行其公民責任。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本校以「促進學與教範式遷移,提升學習效能」、「強化價值教育,培育學生良好品格」作為2018-2021年發展方向及關注事項,藉以培育學生積極學習態度及良好品格。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本校由一群熱心教育的校董們領導,於法團校董會下,設有全體教職員會議,另設行政委員會、學與教發展委員會及學生事務委員會,全面統籌、策劃、發展及評估學校工作,善用人力資源及各項撥款,向學生提供優質教育。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獨立人士校董、校長、教師、家長及校友。 |
環保政策 : | : | 為提升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本校一向積極舉辦不同的生態活動,增加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本校設有豹紋陸龜、獨角仙等生物飼養計劃,每年均會招募學生擔任飼養員,以培養他們對生命的關愛。此外,本校設有機園圃,讓學生經歷從播種到收割的整個有機耕種過程,並親自烹調所栽種的食物,從而體驗糧食得來不易,學會感恩和珍惜。本校在元朗設有荔枝園,讓學生藉著種植荔枝培養堅毅的精神,學會愛護大自然。為深化學生所學,每年本校亦會為西貢區各中小學舉辦「西貢區生態遊蹤比賽」,藉著到香港濕地公園比賽認識濕地的重要性和人類應擔當的角色。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學校持續優化全校語文政策,加強兩文三語的語境,有效支援英語授課,並積極配合教育局實施初中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在初中部分班別中,數學、綜合科學、科學探究、生活與社會、地理、歷史以及電腦科技及生活教育科均以英語授課,其他學科則在教學過程中附以英文詞彙。高中學生可選擇以英文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高中級別的中文及英文課調低每班的學生老師比率,藉以提升學與教效能。本校的各種典禮、宣佈以至出版的刊物均以兩文三語模式進行,各科老師均積極與英文組配合,營造豐富的兩文三語校園氛圍。此外,本校聘請了兩位英國藉英語教師,加強同學的英語聽說訓練。挪威駐港傳教士歐誠敏教師經常在校園裡以英語與學生交談,推動福音工作。在星期六、長假期以及暑假期間,本校均提供英語銜接課程、活動及英語活動日營。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本校重視培育學生的共通能力,尤其是創造力、明辨性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等,協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學習目標,配合有效的讀書及時間管理策略,並學會摘錄筆記技巧。學生透過探究不同時事議題、個案分析、實地考察等,提升多向思維、獨立思考及解難能力。本校不同學科均著意發展多元教學法,例如:數學科重視解難技巧,發展學生抽象思維;綜合科學科及科技與生活科安排多樣化創意發明和實驗設計,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人文學科則透過不同議題的探討,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明辨性思維能力,其中體驗式學習及模型教學法廣泛使用以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本校重視運用電子學習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中一和中二級已實施校本「自擕裝置」(BYOD)政策,透過平板電腦及應用程式讓學生實踐自主學習精神,藉以提升學與教效能。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學生除核心科目外,可選2至3個選修科(2X或3X) ,修2X的同學同時可兼讀延伸數學M1或M2。 2. 課程重點:本校初中一至初中二設生命教育科,協助學生訂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教導他們自我管理。中一思維教育科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策略,從而應用到日常學習。中二專題研習科則協助學生建立求知求真的研習態度和基本研習技巧。六年一貫的宗教教育科讓學生認識聖經真理及基督信仰,培育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而初中一至初中三級設電腦科技與生活教育科,教授3D打印技術、電腦設計及工藝技巧,以配合STEM教育及啟發學生創造力。除此以外,本科設烹飪及縫紉課程,以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本校學生事務委員會訂定六年一貫的價值教育系統,推動慕德孩子以渴慕知識、渴慕成長、渴慕上帝為學習目標,培育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及品格。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本校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升學及就業輔導組不斷優化多元升學輔導服務。除了由老師提供升學資訊及建議外,學校更成功申請兒童發展基金,設立基金計劃課程發展主任,為五十多位參與計劃學生提供為期三年的師友成長計劃,另外為各級學生就其成長階段的需要,提供個人升學輔導,因應學生個人興趣、能力、性向及特色,訂立人生目標和發展路向。初中學生以認識自己、培育興趣及建立短、中期的學習目標和升學方向為重點,高中學生則著重認識不同工作、專業和多元升學出路。本校亦為高中學生安排模擬面試、升學講座、職場體驗和參觀活動,協助他們追尋夢想。本校榮獲基督教服務處頒發「關愛校園—推動生涯規劃優異獎」,工作備受肯定。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本校設立「資優教育組」、「延伸學習組」及「特殊學習需要組」,訂立完善的校本拔尖補底政策,按能力分班,利用加快、加深、加闊的拔尖策略和分層工作紙,以及課後進行延伸學習,以照顧學習多樣性。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本校特殊教育需要組成員包括學與教副校長、助理校長(學生事務)、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教師、輔導員及教學助理。本組與其他科組協作,一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在學習支援方面,本組為初中有需要的學生開設課後功輔班,透過小班照顧學習多樣性;開設讀寫訓練班,透過不同的練習和活動,加強學生的寫作及閱讀能力。此外,駐校的專業言語治療師為學生提供言語治療服務,協助學生改善理解和表達能力。本校的心理學家亦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評估,調適學習、家課和測考安排,並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在情緒支援方面,除了個別輔導外,本組亦為有需要的學生定期舉辦社交訓練小組,讓學生透過有趣的體驗來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提升社交能力。此外,學校亦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與家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通過持續性評估,達致有效學習。培育學生建立良好學習習慣,並檢視所學,不斷求進。全年分兩學期,評估範疇包括平日課堂表現、功課及三段考試(初中)。本校亦會因應特殊考生需要作出考試調適及提供個別支援(如:試前溫習班)。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本校設有家長教師會,由家長及教師組成常委會,籌劃活動。家長除了擔任家長校董、參與學校管理外,亦會擔任義工,支持學校舉辦的活動。學校定期舉辦家長日、家長校政諮議會、一系列的家長教育活動及家長團契,以加強家校溝通,攜手協助學生成長。每月舉行之「與祢小聚」家長活動,讓校長和家長藉著分享信仰和祈禱,一起守望慕德中學的孩子們。 |
校風 : | : | 本校校風純樸、教風嚴謹、學風積極,重視培育學生品德,並以聖經真理和價值作為教育的基礎,為學生提供全人的教育課程。透過設立班級經營工作小組統整不同活動,如:『成長樹』、『休整日』、『為高三同學打氣』等,配合雙班主任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照顧,同時實踐跨級關愛文化。本校多次獲基督教家庭服務處頒發「關愛校園榮譽獎」及青年協會頒發為「有心學校」,並曾獲生命教育基金會頒發「最傑出組別學校」獎。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繼續深化學校辦學特色: 1. 以聖經真理和價值觀作為教育基礎,培育學生勤學進德,美善純真,並提升他們的公民素質。 2. 以多元化學習經歷,如:電子教學、服務學習及體驗式學習,提升學生高層次思考能力,促進自主學習。 3. 校本資優教育採取三層支援模式,以有效的浮尖、拔尖策略,栽培具不同潛能的學生。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本校定期舉辦知識管理及教職員專業發展活動,如學習圈、同儕觀課、協作教學、新老師培訓、班級經營、中層管理培訓,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及管理水平,促進學校發展。本校亦積極與教育局專家、大學教授和他校教師聯繫,定期進行跨校觀課和評課,交換教育心得,建立校外教師專業發展社群。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本校重視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均衡的全人發展,為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機會,本校將學生的學習從課室延伸至多樣化的課後學習環境中,以全方位學習概念,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機會進行鍛鍊。本校設有多個學術學會、興趣小組、服務隊伍及校隊,學生可按才能及興趣參加一生一體藝計劃、社會服務、就業體驗計劃、公開競賽及聯課活動等,發掘學生潛能,提升自信,努力實現自我,並積極對社會作出承擔。此外,本校於初中推行「一人一樂器」計劃,讓學生藉學習樂器鍛鍊毅力,並提升其文藝素養。本校數理奧林匹克隊多年來在香港理工大學的比賽中奪得多項殊榮,獨木舟隊屢獲全港公開比賽男女子組冠軍,成績斐然,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亦表現出色。 |
其 他 | : | 本校著重啟發學生潛能,一方面提供適切的課外課程及活動以發掘和培育學生興趣;另一方面按多元智能成立人才庫,推薦學生參加比賽,協助學生創建成就,追求卓越。此外,本校校友樂於向學校捐款以成立多項獎學金,提擕後學,獎勵努力求進的學弟妹。配合追求全人發展的方向,學校建立完善的獎勵系統,以表揚在不同範疇具卓越表現的學生,其中包括:學術獎、進步獎、體藝獎、服務獎等,學校更設立了「Student of the Year」作為校內最高榮譽獎項,肯定學生成就。近年,本校學生在校外比賽中屢獲獎項,包括中學數理比賽優異獎、創科比賽、西貢區傑出學生選舉、全港青少年徵文比賽、辯論比賽及校際音樂節。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91M、98A、98C、98D、298、691、290A; 專線小巴:11、15、101M、102、102B; 港鐵:坑口站B出口。 |
備註 | : | 本校運用多元教學法(如協作學習、電子互動教學、體驗式和探究式學習),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及培養自主學習。本校重視培育學生英語能力,特別聘請兩位外籍英語老師,讓學生有充分鍛鍊英文說話能力的機會。其他學習經歷方面,「一人一樂器」及「一生一體藝」培育計劃以啟發學生潛能,「學習無彊界」跨境交流活動能拓闊學生視野。本校亦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設兩位專業輔導員協助學生認識自我,訂立目標,追尋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