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深水埗大坑東棠蔭街11號 | |||
電話: | 27778344 | 電郵: | ucc-mail@ucc.edu.hk | |
傳真: | 27882116 | 網址: | http://www.ucc.edu.hk |
辦學宗旨
提供以聖經真理為基礎的全人教育,培育學生成為良好公民;著重學生的語文和自學能力,為升讀大學作好準備,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本區 | : | 深水埗區 |
他區 | : | 油尖旺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劉志良牧師 |
校長 | : | 劉振華先生 (文學士、教育文憑、基督教研究文憑、教育碩士、基督教教育碩士) |
學校類別 | : | 按位津貼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25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滙基書院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不適用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74 |
校訓 | : | 明道尚主 勤學立德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290 | |
中五 | - | $290 | |
中六 | - | $29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60 | ||
學生會會費($): | $30 (社費)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200(學生家長如有需要,可申請豁免) |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生手冊及智能學生證:$25 |
學校設施: | : | 實驗及術科教室共8間、電腦室2間、學生活動室、校園電視台和圖書館等。禮堂、飯堂、課室和特別室皆有冷氣設備。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沒有特別設施。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8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5%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2%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6% |
5-9 年 | : | 10% |
10 年或以上 | : | 74%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生活與社會、資訊科技、普通話、體育、視覺藝術、公民教育、聖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世界歷史*、地理*、音樂*、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三)*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數學、物理、生物、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覽(會計)、地理、經濟、音樂(中四)、體育、視覺藝術、聖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化學*、生物*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生活與社會、資訊科技、普通話、體育、視覺藝術、公民教育、聖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世界歷史*、地理*、音樂*、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三)*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數學、物理、生物、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覽(會計)、地理、經濟、音樂(中四)、體育、視覺藝術、聖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世界歷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覽(會計)、經濟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學業成績50%;面試30%;操行10%;其他(包括課外活動、獎項等)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暑期舉辦升中輔導課程及中一家長迎新會。 德育及公民教育組除了建立學生關心家庭、社會和國家外,還幫助他們明白自己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初中同學進行由衞生署推行的「青少年健康服務計劃」和本校的「德育及公民」校本課程,建立同學有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並配合「逆境訓練營」及「失敗體驗日」以輔助學生成長。高中同學透過「班主任課堂活動」及「義工服務」提升五個首要價值觀,面對「人生階段的改變」加強對「交友、情緒、社會文化」等衝擊的適應力。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優化教學策略,從而提升教學效能,並培育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學校管理架構由校董會和行政會組成。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校董會成員皆熱心基督教全人教育,管理作風開明,運作具透明度。另外,學校行政人員均積極支持教育改革工作。 |
環保政策 : | : | 本校之環保政策是透過環境教育以推動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德育與公民教育組為配合上述目標推動廢物分類回收計劃、減少使用塑膠活動、節能創意活動、校園種植計劃,並建立公民及環保大使、調適室溫以助減少穿着毛衣等活動。同時亦與其他學科一同合辦有關「可持續發展」或「生態環境」之講座及參觀,藉此培養學生養成健康及環保的生活習慣。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本校推行多樣化的語文政策,以配合學生不同學習的需要。在學科層面,學校本年初中數學科以英文為教學語言,並將按年逐級推行至高中各級。初中設英語班,同學於「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等範疇皆以英語為教學語言。而其他以中文為授課語言的班別,則會在課堂上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在初中階段接觸和運用英語。於高中階段,同學可依照個人能力,選擇以英語選修「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等範疇的學科。此外,為了營造有利學習英語的環境,本校設有英語早會、英語日、英語壁佈板和英語大使等,同時亦會鼓勵同學參與校外活動,如:校際朗誦節、境外英語學習之旅等,以活潑途徑讓學生學習英語。而初中同學參與英語活動的情況更會記錄在成績表上,並須符合校方要求,以鼓勵同學主動參與英語活動。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1. 本校著重培育學生主動學習、創新和協作精神。故此,初中課程全面推行自攜裝置電子學習,更融合STEM教育與跨學科專題學習,交織成一個強調經歷和實踐的課程。 2. 本校透過三種不同層面的評估方式,包括:「學習成果的評估」、「促進學習的評估」及「作為學習的評估」促進學與教的效能。此外,本校亦善用評估數據作教與學之用,如分析校內評估的增值數據,並利用考評局提供的評核質素保證平台(AQP)提升學習效能。 3. 自推行測考前溫習日及測考後的學生日以來,我們喜見校園的學習氣氛日漸濃厚。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物理、生物、化學、資通、企財、歷史、中史、地理、經濟、社健、視藝和體育等30多個組合。 2. 課程重點:初中課程強調學習領域縱向和橫向的配合,課程內融入STEM教育,推動跨科學習﹔亦結合電子學習和「自攜裝置」計劃推行學生為主的課堂。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推廣閱讀無邊界—跨學科、跨地域、跨時空 a) 配合校本BYOD計劃,推廣電子閱讀,讓學生可隨時隨地進行閱讀。 b) 按學科教學及學生興趣購置各類型閱讀材料,其中涵蓋四個閱讀主題: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健康生活、品德教育及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以擴闊學生的閱讀面,切合學生學習需要和興趣。 c) 舉辦不同的閱讀活動,例如閱讀講座、主題式書展、好書推介、漂書活動、借閱龍虎榜等,營造閱讀氛圍。 2. 專題研習 初中各級推動跨學習領域專題研習,注入STEM元素,讓學生透過運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解決生活問題,學懂篩選研習材料,善用資訊科技,培育互相協作和創新解難的精神。 3. 電子學習 學校全面推動電子學習,BYOD計劃更已推展至高中,利用電子科技提升課堂互動性和學習興趣,學校今年更在初中推展翻轉課堂學習(Flipped Classroom Learning),進一步培育學生的自學能力。 4. 德育及公民教育 目標包括培育學生對香港及國家的歸屬感,認識香港社會的特色,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技能,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階段的挑戰。透過正規課程(生活與社會、公民課、班主任課、健社、中國歷史科等)的教導和課堂外的體驗接觸、考察、參觀和服務等,培育同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品格。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本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生涯規劃基礎。由中一開始輔助學生認識自我,發掘長處。中三級透過選科輔導,讓學生認真思想自己將來求學與就業的安排,建立方向和目標。高中則藉著全方位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對不同行業及升學出路有一定的認識。生涯規劃組會透過早會及班主任課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以達致上述目標。中三及中六學生面對選科抉擇,本校特設小組及個別輔導,以協助學生作充分知情的選擇。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接納不同需要的同學。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除了建立恆常溝通機制,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更會與各家長面談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為有需要同學建構更美好的校園生活。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採用持續評估方式,注重學生在日常各方面的表現。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與溝通,除了派發學校通告及鼓勵教師和家長保持密切聯絡外,老師更會進行家訪,以了解同學及家長的需要。此外,本校每年更舉行多次的家長晚會和家長日。同時,校長亦會撰寫家書,與家長分享心聲及學校近況。為聯繫各家長及促進家校合作,本校成立了學生家長會,其活動包括家長班、敬師運動、親子營、興趣班等。 |
校風 : | : | 本校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良好。中一至五推行「正副班主任制」。放學後舉辦溫習小組,藉以輔助同學完成功課及溫習。本校更有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和醫療室設施照顧學生身心需要。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促進老師專業發展(範圍包括照顧學習差異、評估與學習、電子學習等); 2. 培育良好的學習策略; 3. 引導新高中學生訂立個人學習目標及方向; 4. 品格培育; 5. 班級經營和建立同儕支援網絡。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除鼓勵教師參與校外之專業課程外,本校更利用教師進修日和教師聚會舉辦講座和工作坊,在教學及培育學生等範疇培訓教師。本校重視培訓教師如何有效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法和教學評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能。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成立不同學會、興趣小組、校隊、合唱團和基督徒團契等,舉辦各類訓練營,國內及海外學習交流團,藉此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和責任感,並擴闊學生的視野。 |
其 他 | : | -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6D、40、2C、104; 港鐵:石硤尾站。 |
備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