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深水埗桃源街2號 | |||
電話: | 27775117 | 電郵: | mail@mfs.edu.hk | |
傳真: | 27785871 | 網址: | http://www.mfs.edu.hk |
辦學宗旨
本著基督精神,量材施教,啟迪個人潛能,德業兼修,服務社群。
本區 | : | 深水埗區 |
他區 | : |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葉嘉雯女士 |
校長 | : | 何力生先生 (理學士、工商管理碩士、輔導證書、2003年香港傑出教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6039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美國天主教傳教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57 |
校訓 | : | 真理、忠貞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60 | ||
學生會會費($):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學校設施有:禮堂、祈禱室、課室24間、小組教學室8間、多媒體語言學習室、電腦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IT組工作室2間、視覺藝術室、綜合科學實驗室、地理室、音樂室、圖書館、溫習室、學生活動室、校園電視台、英語天地、書蟲咖啡室、辯論廳、沖印室、舞蹈室、學生會及四社室、2個籃球場、小型足球場、健康體適能中心、輔導室、社工室、會議室、面見室、家教會室、小賣部、醫療室、花圃及學生休憩區,更衣室裝置太陽能熱水器,校舍設有飲水機。 全校各課室鋪設光纖網絡,無線網絡覆蓋全校,校園電視以數碼廣播。 在本學年將增設STREAM實驗室。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2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6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98%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9% |
特殊教育培訓 | : | 40%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6% |
5-9 年 | : | 13% |
10 年或以上 | : | 71%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倫理及宗教、生命教育(中一至中二)、體育、科技與生活(中三)、設計與科技(中三)、視覺藝術、科學研究*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綜合人文、科學(中一至中二)、化學(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電腦*、音樂(中一至中二)*、物理(中三)*、生物(中三)*及會計學原理(中三)*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日語、倫理及宗教、體育、視覺藝術、音樂、設計與應用科技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經濟、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法語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通識教育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倫理及宗教、體育、科技與生活(中三)、設計與科技(中三)、視覺藝術、科學研究*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綜合人文、科學(中一至中二)及化學(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電腦*、音樂(中一至中二)*、物理(中三)*、生物(中三)*及會計學原理(中三)*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日語、倫理及宗教、體育、視覺藝術、音樂、設計與應用科技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經濟、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法語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通識教育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評分標準:面試表現25%;小學學業成績25%;小學課外活動表現及操行25%;教育局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25% 。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每學年7月新生註冊後,舉辦中一家長會,簡介校況;設中一迎新日,中一銜接課程,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 為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及定時進食健康衞生的午膳,本校推行「中一、二級留校午膳」計劃。學生可以自攜午餐或向學校指定供應商訂購午餐盒。午飯時間學生可以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康樂活動。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重點關注事項(2018-2021): 1. 優化學與教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2. 以正向教育及天主教核心價值培養學生品德。 3. 推展STREAM教育。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設有專責部門,統籌學校發展、教務、財務、資訊科技、課外活動、信仰培育、訓育、輔導、學業關注及與家長聯繫等。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葉嘉雯女士、何力生先生、馮一柱博士、何芝君博士、譚萬基先生、黃瑞紅大律師 、楊美熙女士、李婉儀女士、李舜華女士、陳兆邦先生(替代教員校董)、周曼 莉女士、蘇培健先生、梁偉其先生及李卓賢先生。 |
環保政策 : | : | 學校多年來已實行多項環保措施,教導及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參與環保工作。項目包括:裝設太陽能熱水器、垃圾分類回收計劃、用紙回收及循環使用、二手課本買賣、舊校服轉贈、綠化校園及節約能源等活動。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學校重視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在初中英語課,根據學生個別的英語能力,推行分流小班教學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在各級的跨學科課程中融入應用英語,又設立英語天地,在英語專區內舉辦多種活動,營造不同語境,讓同學在英語氛圍下學習。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提供關愛的學習環境,重視應用資訊科技教學,著重品德教育。因應學生的能力,開設拔尖補底及資優增潤課程。幫助學生在核心課程中建立穩固的基礎,並顧及他們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興趣和需要。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3X及4X。 請參閱學校網頁(http://mfs1.edu.hk/nss.php)。 2. 課程重點: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部份科目採用校本設計課程。中一、二同學按其英文程度分成不同組別, 每組依據其能力調節教學內容及進度。為加強對資優同學的支援,學校提供如科學研究等資優課程,讓學生發展潛能。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以提升其學習果效。為配合教學發展,學校在2019年暑假裝置了全新的數據網絡和數碼廣播系統。電子學習已成為本校所有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一環,本校於2020-21亦會實行中一學生攜帶個人電子裝置作學習用途的措施。 2. 推展STREAM教育。自2018-19學年起,在中一科學課程加入了與科學研究相關的培訓。 3. 以正向教育及天主教核心價值培育學生的品德。學校以正向教育為藍圖,推展「成長的階梯」等校本培育計劃。 4. 優化江天文神父閱讀計劃,推廣跨學科閱讀風氣。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職業輔導及生涯規劃組致力協助學生認識個人志趣、能力和專業發展進階,對升學及就業情況有更廣闊和深入的了解。除定期邀請各個行業的代表分享經驗和心得外,也為不同級別的學生制訂了一套循序漸進的導向計劃: 中一「認識自我」、中二「發掘潛能」:透過生命教育課堂初探生涯規劃。 中三「選科指導」、中四「展望未來」、中五「探索出路」:與校外生涯規劃機構合辦講座及工作坊,協助學生自我定位。 中六「展翅高飛」:與校外生涯規劃機構合辦講座及模擬面試工作坊,安排校友分享選科心得,並為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選科輔導。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學校制定和提供適切的教材和課業照顧學生的能力差異。在初中階段,按學生能力推行英語小班教學,以縮窄各同學在程度上的差異。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根據教育局「三層支援模式」及「全校參與」模式,學校落實對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關注。 學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本校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組。 學校增聘教學助理和外購專業服務(如:社交技巧訓練和學習技巧訓練)。學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考試調適和個別學習計劃。 學校設有校本言語治療師以協助改善學生語言能力。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學校給予學生的課業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特色和理念。課業性質多樣化,不論是個人習作還是要同儕協作的專題研習,學生均可從中體驗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學會各種解難技巧。功課政策明確清晰,對功課量亦有適當的規管。此外,亦以日常課堂評核幫助同學學習。考試在十二月份和六月份舉行,統一測驗則在三月份進行。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家長教師會與學校合作無間, 與學校合辦各種家校互助的活動,照顧家長及學生不同的需要:如校慶聚餐、旅行、興趣班、學術講座,義工服務,攜手回饋社會。家教會委員在學年中多次聚會,向家長諮詢對學校政策的意見,促進緊密家校合作。 |
校風 : | : | 以校訓「真理 忠貞」訓勉學生忠於真理,承傳創校時服務貧苦弱小,愛主愛人的基督精神。學生都能秉承溫淳敦厚,儉樸守正,互助互愛的校風。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重點關注事項(2018-2021): 1. 教導學生以自主學習加強學習效能。 2. 以正向教育及天主教核心價值培養學生品德。 3. 推動STREAM教育。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學校每年舉辦三個教師發展日,邀請大學教授、資深教育工作者或專業人士主持專題講座及工作坊。學校亦經常與其他學校交流心得,如STREAM教育和跨學科教學方法等。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為使學生能在學業及身心兩方面得到均衡發展,享受充實和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及校外的各項比賽。學生會、四社、十六個學會、十個興趣小組、校隊及訓練班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 |
其 他 | : | 學校在公開試學業成績優異。為增廣學生的識見及提高學生的素養,學校經常安排學生參加在本地及海外舉行的文化和學術交流活動。 在科學比賽方面,學校屢獲殊榮。除多次取得全國冠軍外,更在世界賽得獎,獲三顆小行星的命名。 學校在校際朗誦節、數學、體育、音樂、STEM、資訊科技及傑出學生選舉等校外比賽亦獲獎無數。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港鐵:九龍塘站C1或H出口(往生產力大樓、又一居);石硤尾站B2出口(往南山邨)。 巴士:九巴203C; 新巴702 |
備註 | : | 學校設立其他學習經歷課,內容包括主題講座,經驗分享,領袖訓練等;讓學生增廣見聞,啟迪心靈,以面對日後生活的各種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