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又一村玫瑰街22號 | |||
電話: | 23806468 | 電郵: | olr@olr.edu.hk | |
傳真: | 23812639 | 網址: | http://www.olr.edu.hk |
辦學宗旨
本校持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 — 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採用聖鮑思高的「預防教育法」,以理智、宗教及仁愛來教導學生;培養學生成為純潔、博愛、具責任感及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年;並透過課堂學習、多元化的活動和其他學習經歷,使她們成為知識廣博、積極主動、富正義及關心社會的良好公民
本區 | : | 深水埗區 |
他區 | : | 觀塘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陳惠芬修女 |
校長 | : | 陳偉超先生 (理學士﹙榮譽﹚ 教育文憑 理學碩士 教育碩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3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顯主女修會受託人法團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71 |
校訓 | : | 純潔、博愛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10 | |
中五 | - | $310 | |
中六 | - | $31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100 | ||
學生會會費($): | $2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學生社費 ($25) - 手機通訊平台GRWTH行政費用 ($30)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全校課室、特別室及禮堂皆有冷氣設備,網絡系統覆蓋全校。 設有STEM研究中心,小聖堂、視藝室、英語角、學生活動室、家政室及電腦化圖書館;課室設置各種多媒體器材。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2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3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6% |
學士: | : | 98%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7%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6%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1% |
5-9 年 | : | 17% |
10 年或以上 | : | 72%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倫理及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中一及中二)、數理科技教育(中二)、生活與社會、生物(中三)、物理(中三)、化學(中三)、歷史(中一、中三)、地理(中一、中三)、家政(中一及中二)、音樂、視覺藝術、電腦認知、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通識教育、倫理及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課程單元一、生物、物理、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歷史、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倫理及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中一及中二)、數理科技教育(中二)、生活與社會、生物(中三)、物理(中三)、化學(中三)、歷史(中一至中三)、地理(中一至中三)、家政(中一及中二)、音樂、視覺藝術、電腦認知、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通識教育、倫理及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課程單元一、生物、物理、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歷史、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音樂、體育、應用學習課程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 面試表現25%,教育局成績次第50%,課外活動、服務及獎項10%,操行10%,天主教教友5%。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本校為中一同學舉辦中一迎新日及暑期全方位學習課程。 本校注重學生的身、心、靈健康,致力培育學生體能、心智與社交能力。透過推行全校參與的健康校園政策,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健康的生活習慣,確保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與健全的人格。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本年度學校主題:修己立人,學思明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實行校本管理。學校設有多層行政架構,負責統籌課程、德育發展、資訊科技、推行全方位學習及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等工作。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本校法團校董會,包括辦學團體校董、老師校董、家長校董及舊生校董,致力提供優質教育及基督徒的正確價值觀予每一位學生。 |
環保政策 : | : | 本校設有廢物分類及回收等基本措施,並裝置太陽能板,落實環保理念。校方亦鼓勵學生自備餐具,並有綠色小組推行環保午餐及節能措施。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除宗教倫理及通識教育科外,本校其他科目均採用英語為教學語言(詳情請參閱2019-2020及2020-2021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但為了加強品德培養和多角度思維的發展,宗教倫理及通識教育科會以母語授課。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各科均推行全方位學習,引入不同類型活動,如聯校辯論比賽、戶外考察、參加公開講座等,讓學生走出課堂,擴闊視野。 並於各級舉辦學習策略訓練課程及於各級推行合作學習。 此外,為致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於初中推行三年漸進式的思考及學習技能培訓,透過舉辦相關的工作坊及回饋環節,提昇學生的學習效能。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 學生可於高中選讀3個選修科、數學延伸部份及應用學習課程。 2. 課程重點: 中一至中三:為強化語文優勢,學校在英文科引入「英語語言藝術」及注入英國文學元素;在中文科加強文化及文學元素,朝著中英兼擅的目標進發。除此,英文科亦因應學生能力設計「校本戲劇教育」課程,透過有系統的螺旋式學習,從初中培育學生在英語方面的表達力、創造力。另外,為奠定初中學生學習通識科的基礎,學校亦開設生活與社會科,老師透過時事分享、剪報及各類互動活動,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及表達技巧。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道德及公民教育:本校透過正規課程內科目如倫理及宗教、生活與社會、通識教育、中國語文、中史及歷史,教授有關公民教育的內容。本校亦舉辦專題講座等不同活動來提升學生的道德及公民意識。 2.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於過去數年致力推動校內閱讀文化,擴濶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校設有每天二十分鐘早讀課和推廣閱讀計劃,務求鼓勵同學多作讀後反思及分享。 3. 專題研習:透過生活與社會及通識教育,教導同學專題研習的基本技巧;並透過獨立專題探究,培養同學成為自主的學習者,提升同學的高階思考能力及溝通能力。 4. 電子學習及STEM教育發展:為配合電子學習需要,除已舖設覆蓋全校無線網絡及備有足夠數量的移動裝置外,本校亦運用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Office 365等不同的電子學習工具以及「反轉教室」等新教學法,讓同學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同時,為了讓同學掌握未來科技發展的需要,本校於中二級設有STEM課節,並將STEM融入初中課程內,同時亦在課外活動設有「創客隊」,讓有興趣的同學參與更多有關STEM的活動及訓練。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升學及職涯規劃是一個人生歷程。為讓學生更深層了解自己及洞悉自己的能力、優勢及不足,本校為她們制定一套綜合性的升學及擇業輔導計劃。每級學生透過多元化的升學資訊、多元化工作坊及職場的體驗,進一步拓濶視野和知識領域。本校致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及早裝備自己,務求她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能有效地作出理智明達的抉擇。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學校於中、英、數及通識科按需要分組上課;亦舉辦「課後功課輔導班」,把課堂所學溫故知新。 除此,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能力,在初中階段,數學及科學科開設「校本資優課程」,並且推薦數學、科學、人文學科及領導才能四大範疇表現優秀的同學,接受「香港資優教育學院」的專門培訓,學校亦鼓勵高中同學參加各大學院校的暑期課程,開拓視野,為將來升讀大學及擇業早作準備。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和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本校特殊學習小組成員包括輔導主任、教師、教學助理、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 學校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例如在教師協助下,安排教學助理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後功課輔導;開辦學習及社交訓練小組,由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提供課程及教學上的支援;本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又舉行個別學習計劃會議,透過跨小組專業會幫助學生設計具體可行的支援計劃。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共同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上、下學期測驗、考試各1次。除測驗考試外,本校亦著重持續性評估,測驗及持續性評估約佔30%-40%,考試約佔60%-70%。 中一至中三:平均分及中、英、數三科考試合格,方可升班。升留班安排由校長、副校長、班主任及任教老師於升留班會議內商討。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我們深信若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任何教育目標均無法達成。因此我們一直著重家校合作。 本校於每年為家長提供多次與班主任面談的機會。班主任亦常常以電話與家長聯絡。 此外,本校鼓勵家長參與校內的大型活動,在家教會辦公室當值,甚至協助推行學校活動。 本校家長教師會已成立廿多年,是重要的校政諮詢團體,同時為家長提供各類講座及康樂活動。 |
校風 : | : | 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融洽。 輔導組設有輔導長組織,由高年級同學幫助新生適應中學生活;中一至中四設雙班主任制,班主任定期與學生面談及與家長聯絡,以便提升學生的學習及培育學生的品德發展。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提升教與學的質素」、「加強全人教育」是本校近年的發展方向。 為了配合發展方向,本校將致力推動「思維及學習技巧訓練」、「線上溫習系統」及「拔尖課程」,藉以提升學習效能。 除此,為提升學生領袖才能,學校將繼續推行「一人一職」行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一己所長,以提升學生個人自信,成為未來社會的領袖。 另一方面,學校亦大力推行「心靈教育」,透過心靈教育課堂,讓學生學習安靜放鬆,重新與自己連結,並提高對生活之覺醒,好使自己更有能力去尋找生活經驗中的各種意義和價值,並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面對生活,發掘生命之美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全面優化課堂,帶領學生面對挑戰是教師團隊的共同目標。 各科組除參與由教育局舉辦的校本支援計劃,引入不同教學方法外;亦積極推動協作教學,鼓勵觀課交流,互相觀摩,提升教學效能。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本校活動多元化,有興趣小組、信仰培育小組、成長小組、制服小組、學術小組、各類運動小組等40多項課外活動。 |
其 他 | : | 讓同學走出香港,認識祖國,面向世界,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學校每年也舉辦遊學團或交流團,足跡遍及內地、台灣、韓國、歐洲、澳紐及美國等地。而家長教師會亦設立「愛心教育基金」資助學生參加活動,讓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 為獎勵同學在不同領域的成就,推動積極向上、努力不懈的精神,學校亦設立獎學金多年,為獎勵同學為學業或品德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成就。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203C 小巴:2、2A、41A、41M |
備註 | : | 本校中一至中四英文科校本課程以戲劇及英國文學輔助學生學習英語,以增強她們說英語及閱讀英語的自信。 此外,本校亦重視初中生的思維及學習技巧訓練,目的是使她們養成主動求知及不斷思考的習慣。 在應用學習方面,本校鼓勵學生因應個人的興趣與能力,報讀認可的應用學習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