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沙田隆亨邨 | |||
電話: | 26044118 | 電郵: | pohckmc@gmail.com | |
傳真: | 26031087 | 網址: | http://www.pohck.edu.hk |
辦學宗旨
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的發展,使成為踏實而有責任感的良好公民。學校以「自主學習、品德為本」為目標,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並強調建立學生全人發展,與及健全人格之重要。
本區 | : | 沙田區 |
他區 | : |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陳國威先生 |
校長 | : | 鄭美菁博士 (B.A. (Hons) (CUHK), Dip.Ed. (Lancaster), Dip.Ed. (CUHK), MA (London), PhD (HKU))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5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博愛醫院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90 |
校訓 | : | 博、文、愛、德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100(一次性繳付) | ||
學生會會費($): | $18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310 | ||
其他收費/費用($): | 社費 $12 |
學校設施: | : | 英語閣、多媒體學習室、電腦輔助教學室(2間)、演講室、會議室、學生活動中心、樂團訓練室、網絡電視台、廣播室、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健身室、學生會室、中國發展研習中心、STEM活動工作室、環球教室等。善用空間,把前後花園及天台建立為環保教育平台,設立「兩棲及爬行動物中心」,締造綠色校園,成立「Green Campus綠色校園@陳楷」。學校亦耗資逾二百萬擴建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先進及舒適之學習環境。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9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6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7% |
學士: | : | 99%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9%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2%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1% |
5-9 年 | : | 6% |
10 年或以上 | : | 83%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一至中三︰中國語文、普通電腦、普通話、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數學(中二至中三)、地理、通識、家政、音樂 中一至中二︰中國歷史、歷史、綜合科學(中二) 中三︰物理*、化學*、生物、文學、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與財務及經濟」、中外歷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中國語文(中一及中二級部份班別採用普通話授課) 數學(中一級部分班別採用英語授課) 綜合科學(中一級部分班別採用英語授課)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通識、歷史、地理、生物、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體育、視覺藝術、體育(文憑試)、「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延伸數學(M1/M2)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四至中六級部份班別採用英語授課,中四及中五級設有基礎及非基礎課程)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一至中三︰中國語文、普通電腦、普通話、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體育、地理、通識、家政、音樂 中一至中二︰中國歷史、歷史 中三︰物理*、化學*、生物、文學、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與財務及經濟」、中外歷史、數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中國語文(中一及中二級部份班別採用普通話授課) 數學(中一及中二級部分班別採用英語授課) 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級部分班別採用英語授課)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通識、歷史、地理、生物、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體育、視覺藝術、體育(文憑試)、「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延伸數學(M1/M2)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四至中六級部份班別採用英語授課,中四至中六級設有基礎及非基礎課程)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取錄原則包括:教育局「成績次第名單」50%;面試20%;品行20%;課外活動10%。舉凡在體育、音樂、藝術、及設計與科技方面獲得校內/外獎項,或具備相關特殊才能者,可獲額外分數。面試以小組討論為主。面試過程中包括簡短之英語及普通話面談。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中一迎新日活動、中一新生家長座談會、中一銜接課程、中一家長教師交流會、全方位學習日等。同時,中一必須參加本校之重點課外活動。 本校參加「綠化校園獎勵計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及欣賞大自然。本校推行「健康校園政策」,建立校園關愛氛圍,關注學生成長,並灌輸學生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此外,學校嚴選午餐供應商,注重學生的營養及健康。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強化學生學習的效能 2. 堅毅不屈,做好人生的規劃及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設立法團校董會,推行校本管理。學校的發展規劃工作具透明度,能讓全體教師共同參與;教師態度親切友善,與學生關係良好。教職員盡責,工作勤懇,樂於承擔職務;教師之間緊密聯繫,整體工作氣氛融洽。教師關心學生,極受家長和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家長欣賞學校的校風,信任並支持學校發展。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校董會成員支持學校,透過定期會議了解學校情況,並在資源上積極支持學校發展。校董會尤其注重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設有培訓基金資助教師進修,及邀請海外大學生到校推行英語教學實習計劃。校董會成員亦不時參與學校的聚會,與教師接觸,聽取他們的意見。 |
環保政策 : | : | 榮獲香港環境卓越大獎金獎、「香港綠色學校獎金獎」、五屆「環保獎勵計劃學校榮譽獎及特別獎」、「香港綠色學校銅獎」;設「環境教育中心」及「生態校園」。透過跨科協作,將環保課程融入教學中,提供綠色全方位活動。本校的環保教育獲「質素保證視學組」及「外評小組」評為表現卓越及突出。 本校得到環保基金撥款,推行項目包括:「太陽能光伏板/熱水系統」、「魚菜共生系統」、「節能空調/燈具/動作感應器」、「雨水收集及回用系統」等。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本校致力推動「兩文三語」政策。中二至中三採用中文教授所有非語文科目;中一部分班別以英語教授數學及綜合科學,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及幫助學生銜接中四以英語授課之課程;中一全級、中二部份班別以普通話教授中文。中四至中六級部分科目以英語教授。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a)中一至中六級推行「校本小班教學計劃」,在每級加開一班,以減少班內的學生人數,進一步加強照顧;整體課程規劃能配合學生需要,亦有利教師在規劃課程和設計教學策略時照顧學習差異,以增加學與教效能; b)推行「自主學習」計劃及建立「指尖上的陳楷教室」之電子學習平台(例如Google Classroom); c)鼓勵「電子學習」,推行學生「自携流動電腦裝置」(BYOD)措施; d)提升兩文三語能力,包括:1. 與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合作,推行「英語伙伴合作」計劃,提升英語學習環境;2. 聘請外籍英語教師及教學助理;3. 初中普通話教授中文(部份班別);4. 與McGill University合作的暑期英語加強實驗課程;5. 英語銜接課程、英語學習日、英語周、普通話日、早讀計劃、兩文三語廣播; e)高中科目多元化,配合學生不同興趣; f)初/高中通識教育銜接課程; g)各級設補課及「拔尖保底」課程,以營造積極備試氣氛; h)利用「全方位學習時段」,為學生安排多樣化學習活動,以推動生命教育、藝術教育、體育、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計劃,及與職業或工作有關的經驗活動,擴闊學生視野,發展個人潛能,以確保達致全人教育目標。 i)在高中課程引入應用學習課程; j)鼓勵跨學科學習活動:例如學術周及自主學習體驗日等。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學生可從13科中選修2科。高中學生選科不受制於文理商分流的模式,學生可按能力及興趣選修不同課程。 2. 課程重點:(校本課程)中一級:電腦科;中三級:中外歷史科,生物科,「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及經濟科,旅待科等。 3. 課程配合教育改革的趨勢和學生的需要,學校積極組織多元化學習活動和其他學習經歷課程,例如生命教育及環保教育,以拓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培養信心,發揮潛能及建立學生的共通能力。學校不斷完善高中課程的架構,按學生的能力、興趣和發展需要作出適當的調適。學校按學生個人的選擇而開設科目,科目選擇具彈性,能照顧學生的不同興趣。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透過推行中一及中二級「自主學習」計劃,培訓學生學習技巧及自主學習能力; 2. 透過「電子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設全校早讀課及透過閱讀計劃,培養學生閱讀文化; 4. 透過通識教育及其他學習經歷課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公民責任; 5. 透過「全方位學習」,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透過生涯規劃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認識自我、個人規劃、設立目標和反思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所需知識、技能及態度,配合自己的興趣、能力、方向,從而作出明智的升學/就業選擇,並將事業/學業抱負與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連結。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透過「全校參與」模式配合教育政策下,以小班教學計劃、剪裁課程及考評調適、課後及假期拔尖補底計劃等學習模式,以及不同社交體驗活動,加強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特殊學習需要組」,每年定期召開會議,由教育心理學家及臨床心理學家與老師共同策劃和落實支援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措施。為減低社工與學生比例,除駐校兩位社工外,額外增聘社工一名,以加強對學生成長的支援。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由校長領導下的學生支援小組由副校長、融合教育統籌主任、教務主任、考評主任、輔導主任、主科科主任及社工組成,配合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的專業支援,同心協力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除外購專業支援服務外,也聘請社工、學生輔導員及教學助理為學生進行輔導學習活動及作生涯規劃。 本校為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進行「個別學習計劃」,定期與教育心理學家、老師及家長共同商討學生情況。同時也為有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考試調適安排,以在學生成長及學習上加以支援。 本校更鼓勵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以提升校內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專業能力。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靈活運用津貼,以協助非華語學生適應本地學習環境。由教學支援人員跟進學生進度,開設課後中文小組,亦同時購置合適的課外書籍、教材等,以加強及鞏固學生在閱讀、寫作及說話三大範疇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實行「持續性評估」,每年除兩次考試和兩次統一測驗外,還包括小測、默書與及小組討論及匯報、專題研習/習作及課堂表現等多樣性評估,以期更全面反映學習成果。此外,學校亦有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考評調適。初中設試前溫習節及高中「拔尖補底」課程。英語外籍教師、語文科老師和教學助理等亦恆常為學生提供定期課後練習。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本校成立家長教師會以聯繫學校與家長。透過家長通告、eClass Parent App、 內聯網、陽光電話、家長日、晚會及講座等,與家長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和互信的關係。本校同時成立家長義工小組,為促進學生學業、品德和身心健康發展而共同努力。家教會定期舉辦旅行、興趣班及家長服務平台等活動,有效團結家長,發揮互助精神。家教會同時設立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盃、環保校服回收及轉贈計劃、課本循環再用計劃及參與社會服務等,將關愛文化延展開去。 |
校風 : | : | 本校老師嚴而有愛,重視培養學生力學求進、律己愛人的精神;建立良好的班風;設級主任制度,關顧不同級別同學的需要,培養學生歸屬感;透過全校性計劃和活動,推動關愛共融文化,培養學生抗逆力和正確價值觀;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駐校,各級設級輔導老師支援學生成長;升學就業講座及工作坊協助學生確立選科、升學及就業之方向。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透過自主學習的模式,優化課堂的學習。 2. 以品德教育為根本,營造校園歸屬感。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學校積極協助教師作持續專業發展,鼓勵教師參加研討會、工作坊及經驗分享會,以擴闊視野及汲取成功經驗。為鼓勵教師達致終身學習目標,本校設「教師進修基金」,資助教師持續進修。透過「新老師教學啟導計劃」,由資深老師以導師角色指導新老師,幫助他們適應學校教學環境。本校每年均舉辦「聯校教師發展日」和安排三次教師專業發展日,除提供機會讓教師學習專業知識外,更提供平台讓教師實踐所學。本校曾舉行「粵港兩地教學交流日」,與國內老師交流,推廣跨市、跨校的觀課文化,亦舉行一題兩講公開課和評課活動,讓教師學習自主學習的理論、技巧和策略,以提升學與教效能。「教學生活分享」有助教師團隊之間建立互相欣賞、支援之文化。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本校每年舉辦大型活動如:全方位學習日、旅行日、運動會、音樂比賽及學生須參與校內或校外服務等,另設37個學會及5支校隊,學會當中包括5個學術學會、6個興趣學會、1個宗教小組、1個義工及社會服務小組、STEM創意工作室(科學學會、機關王學會、數學學會、航拍學會、LEGO創意發明學會、設計與科技學會)、11個體育活動及6個重點學會(歌詠團、中樂團、西樂團、男童軍、女童軍、聖約翰救傷隊),校隊則有男子、女子籃球隊、田徑隊、足球隊及女子手球隊,為學生提供學術、藝術、體育、興趣及服務等活動。本校亦設學生會、四社、制服團隊等,以提升學生的自信。本校透過其他學習經歷課,推動全方位學習,培養多元智能。為了加強學生的領袖質素,本校亦為學會、社、領袖生等提供領袖訓練。本校特色活動包括:STEM創意工作坊、境外學習活動、大學協作科研計劃及「長者學苑」。 |
其 他 | : | 本校歷年獲得之榮譽及獎項: - World Bond Robot世界機器人大賽、香港機關王競賽:本校曾九次取得世界賽香港代表隊的資格,與及取得三次世界賽冠軍、三次世界賽亞軍及科學應用創新獎。2019香港FLL創意機械人大賽-機械人表現亞軍、香港機關王競賽初級組冠軍、世界機關王優異獎。2018香港FLL創意機械大賽一等獎及械人設計賽。2016-17香港FLL創意機械人大賽-機械人表現冠軍。2016 World Bond Robot世界機器人大賽高中組亞軍、香港機關王競賽高中組冠軍及最具創意獎。 – 2019台灣國際錦標賽中學組銀河守護任務亞軍 – 環境運動委員會第十七屆「香港綠色學校獎」金獎、2018「香港環境卓越大獎」金獎。 – 2018-19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沙田及西貢區中學校際手球比賽女子乙組冠軍、女子丙組殿軍、男子乙組殿軍 – 2017-18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沙田及西貢區中學校際手球比賽沙田區中學手球比賽總冠軍。 – 2018-19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沙田及西貢區中學校際足球比賽男子丙組團體亞軍 –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隊際比賽2018制服檢閱比賽總季軍。 – 香港學界舞蹈協會第第53屆學校舞蹈節-現代舞甲級獎、第54屆學校舞蹈節-現代舞乙級獎、第55屆學校舞蹈節-爵士舞乙等獎。 – 2019-20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沙田及西貢區中學校際田徑比賽女子團體總亞軍,女子甲組團體第七名,女子乙組團體亞軍,女子丙組團體第六名,男子團體總冠軍,男子甲組團體冠軍,男子乙組團體冠軍,男子丙組團體冠軍。 – 2018-19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沙田及西貢區中學校際籃球比賽(第一組)女子乙組季軍、女子丙組季軍、男子乙組冠軍、男子丙組殿軍。2019-20中學校際籃球比賽(男子甲一組)亞軍。 – 2018-19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沙田及西貢區中學校際長跑比賽女子乙組亞軍。 – 2019-20校際越野長跑比賽男子丙組團體季軍。 – 中國藝術家協會第十六屆「德藝雙馨」中國文藝展示活動香港區賽高中組團體合唱冠、亞軍。 – 2015-16及2016-17傑出學生環保大使獎 金、銀、銅獎各一。 – 2018-19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漫遊音樂世界」學校聯演:魅力台風表現獎、傑出表演獎、潛力司儀獎。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46X、80、81M、85B、86B、87B、88K、88M;港鐵:大圍站;專線小巴:68K。 |
備註 | : | 本校實施校本小班教學計劃,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中一至中六級分五班上課。 中一至中二級部份班別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