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香港仔黃竹坑道1號 | |||
電話: | 25524141 | 電郵: | office@ats.edu.hk | |
傳真: | 25521702 | 網址: | http://www.ats.edu.hk |
辦學宗旨
我們秉承福音的價值觀和鮑思高神父對教育青少年的心得 — 以宗教、理智、仁愛為中心的預防教育法,提供全人教育,務使青少年在靈、德、智、體、群和美各方面有均衡的發展,並透過實踐,使能盡展所長;在慈幼會家庭精神的氛圍內,鼓勵他們積極面對人生,成為良好公民,回饋社會。
本區 | : | 香港南區 |
他區 | : | 中西區, 灣仔區, 香港東區, 深水埗區, 離島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林仲偉神父 |
校長 | : | 沈明輝先生 (BSc (CUHK) ; PCEd (HKU) ; MSc (HKU))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128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鮑思高慈幼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35 |
校訓 | : | 勤業明道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10 | |
中五 | - | $310 | |
中六 | - | $31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50 | ||
學生會會費($): | $25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30 學生手冊及學生證 | ||
其他收費/費用($): | 每年宿費不多於$39,000,經濟有需要的宿生可申請部分或全數宿費減免;另設宿費 獎學金及學科獎金等,鼓勵同學積極投入學習生活。 |
學校設施: | : | 語言研習室、IT創新研習室(電腦室)、智能教室、資訊科技研習室、設計與科技室、電子與電學室、圖象傳意室、多媒體研習室(MMLC)、視聽室、各理科實驗室、圖書館、足球場、籃球場、鮑思高青年中心、學生宿舍一期及二期。所有課室已安裝冷氣、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及連接寬頻網絡。為積極推動資訊科技教學,學校亦重新改建電腦室、資訊科技研習室及將其中一間課室改建為「智能教室」。房間及設備提升,內部設計更配合電子學習需要,期望運用資訊科技及電子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解難能力、與人合作和自我分析力能力。讓學生好好裝備,迎接急速轉變的社會步伐。明年將新增健身室及計劃改建圖書館,以均衡學生的身心靈發展。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47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47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98%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38%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8%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34% |
5-9 年 | : | 0% |
10 年或以上 | : | 66% |
班數 | ||
中一 | : | 3 |
中二 | : | 3 |
中三 | : | 3 |
中四 | : | 3 |
中五 | : | 3 |
中六 | : | 3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宗教、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中一)*、綜合人文、中國歷史、綜合科學*、設計與科技、普通電腦、音樂(中二及中三)、視覺藝術、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中二和中三數學*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宗教、倫理及宗教、中國語文、通識教育、地理、綜合科學、組合科學(生物、化學)、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與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體育(中學文憑課程)、藝術發展(中四及中五)、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物理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宗教、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中一)*、綜合人文、中國歷史、綜合科學*、設計與科技、普通電腦、音樂(中二及中三)、視覺藝術、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中二和中三數學*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宗教、倫理及宗教、中國語文、通識教育、地理、綜合科學、組合科學(生物、化學)、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與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體育(中學文憑課程)、藝術發展(中四及中五)、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物理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學生成績 — 25%;操行表現 — 20%;課外活動 — 10%;面試表現 — 40%;與本校的聯繫 — 5%。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中一迎新日、宿生迎新日、中一銜接班、中一暑期閱讀計劃、中一家長日。 為拓寬學生的學習經歷及強化歸屬感,中一、二學生須參加最少兩項課外活動,其一項是制服團隊或球類校隊。中三須參加最少兩項課外活動,中四及中五學生則須參加最少一項課外活動。此外,學生亦須透過越野跑和室內賽艇機鍛鍊體能。 部分宿位會保留給有需要的中一學生,以增強團體合作和獨立能力的訓練。非宿生可參加課後培育班,藉此與宿生一般,培養出均衡和有規律的良好生活習慣。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深化天主教教育和慈幼會的預防教育法。2. 發展STREAM教育。3. 發展學校與寄宿部的協作。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在法團校董會監督下,校政執行委員會為校內最高行政組織,其下設有十個專責委 員會和八個學習領域委員會;在專責委員會和學習領域委員會下,則設多個相關工 作小組和科目委員會,使之在專屬範疇中,互相協作推行校務工作。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法團校董會由慈幼會士、校長、教師、校友、家長及熱心教育的人士組成,策劃及監督學校的教育政策、財務及人事安排等工作。 |
環保政策 : | : | 在人文、科學和科技等領域積極推行環保教育,把環保概念具體化,成為可觸摸、可探索、可運用的模組,最終使環保意識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校內設立以小型天文台為中心的氣候及環境資訊系統及以環保節能的實例組合而成的環保教育徑,讓本校學生親身參與和探索。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1. 我們會按學生的能力,提供適切的學習語言。學生基本的學習語言為母語,但我們會為有良好英語基礎而又有訴求的學生在高中階段開設以英語教授的科目,以利銜接專上教育。2. 我們會為初中有能力的學生逐步引進以英語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及早適應以英語作為學習語言。3. 我們會建構有利的「英語學習環境」及強化學習英語的措施,以增加「適合以英語學習」的人數。4. 我們會為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提供更多英語學習的支援,確保他們有選擇學習語言的機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本校是一所普通文法中學。我們致力設計具體、互動、多元化、生活化及切合男生的課程。因此,高中課程針對學生的個別性向發展及能力編制,在人文、科學、科技、藝術及體育各學習領域均開設選修科。課堂上,我們著重訂立清晰的學習目標,推動互動學習及不時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並強調每堂完結前必須總結所學。在初中,推行「自主學習」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透過預習工作紙及課堂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習變得主動,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近年,學校致力發展STEM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與動手實踐的能力。在初中推行科學科、數學科、電腦科和設計與科技科推行的跨科STEM校本課程,讓學生融合各學科的知識及技能,繼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校亦自行籌集資金,在校內設立STEM教育研習中心,添置6台3D打印機、3台鐳射切割機、全港首台的等離子金屬切割機,VR虛擬實境機及三維掃瞄器等等,為學生提供更佳的設備及環境,銳意培養他們的溝通、協作、創意、解難、探究及邏輯思維等能力,讓他們好好裝備,迎接急速轉變的社會步伐。此外,為積極推動資訊科技教學,學校已重新改建電腦室、資訊科技研習室及將其中一間課室改建為「智能教室」。除了房間及設備提升,內部設計更配合電子學習需要,期望運用資訊科技推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透過平板電腦及老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自我分析力。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性向及能力,選修兩科。 2. 課程重點:本校是一所普通的文化中學。學生必須參加HKDSE香港中學文憑試。本校提供廣而闊的課程,除了四科必修科外,選修科亦涵蓋所有學習領域。為照顧不同學生需要,我們以學習者為中心,在課堂內使用分層教學策略,以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法,務使不同能力及學習風格的學生均可積極參與學習而有所進步。此外,我們亦特別照顧男生的學習特性。以實踐帶動學習,透過科學科及科技科的實驗及實習課,建立學生在學習上的信心、興趣和能力,從而轉移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上。為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推行多項促進英語學習計劃,在校內我們加入學生英語早會分享,每年籌辦英語週,同時亦鼓勵學生參加各項語文比賽,如英語朗誦比賽、滬港英語辯論比賽等。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學校除安排了早讀、中英文科閱讀計劃和伴讀等方式外,我們已爭取資源推動「電子閱讀」,打破課室的侷限,讓學生隨時隨地,無論在學校或家中均可進行網上閱讀。為加強教學的互動性。課堂上我們推動平板電腦教學,以「教得活、學得活」的原則,提高學習果效。通識科、理科及科技科等均已加入專題研習項目於常規教學內,以多角度思考來探討議題。學校會透過早會分享、班主任課、宗教課、倫理課和社會服務工作等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本校的生涯規劃教育從個人經歷的反思開始,旨在讓學生逐步懂得訂立和調整個人發展和人生方向。本校透過多元化跨科組的計畫和工作坊、行業講座、營舍活動、工作體驗計劃、職場參觀等活動,讓不同能力、意向的學生,了解個人的特質和前程志向,培養積極的學習和工作態度,為將來作好預備。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本校採用分組或協作教學,以增加師生間的互動。中一能力較弱的學生特別安排了中、英、數科的課後支援以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此外,我們在中一至中三推行寄宿服務和初中課後培育計劃,目的是透過本校老師及學長亦師亦友的同行關係,讓學生在課後做家課及溫習的同時,亦安排小組活動,學習與人相處和溝通。每天完結時會有神父的分享講道,培養學生德育發展。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支援老師、社工、中、英、數、科學科支援班老師、教學助理及教育心理學家,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聘請融合教學助理為學生提供課堂內外的學習支援、社交訓練、外購言語治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等。我們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分組教學、功課及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校亦與教育局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學生評估及會議,並邀請家長參與個別會議,透過跨專業會談幫助學生設計具體可行的支援計劃或制定個別學習計劃。此外,校方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有關配合特殊教育需要的資訊,分享有關的理念及教學建議,同時按需要舉辦全體老師培訓,加強老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本校致力建立全校共融文化,透過家校和資源調配及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每年兩次考試及兩次統一測驗作為總結性評估,年中各科均以習作、專題研習、日常測驗和學生上課的學習活動作為發展性評估。評估亦加入調適學習差異的措施,考試設有分卷及加入挑戰題,使能力較高的學生得以發揮和獲得確認。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家長教師會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八年,透過舉辦各項活動,加強溝通和互信,建立了良好的家校合作關係。家教會設立義工小組,在校內外服務,穩固家校合作。家長教師會亦經常舉辦講座,除增進知識外,亦藉此互相交流培育子女的心得。同時,為加強本校家長之間的聯繫,家教會發展了一個較全面的家長網絡,希望透過網絡的聯繫,將活動、茶聚及講座的相關信息等以Whatsapp群組方式通知。 |
校風 : | : | 在校內,學生接受了福音的價值,與教師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親切的師生關係,有助解決學生成長和學習上的困難。我們特別著重與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規律。學生尤其喜愛運動,不但常在球場內競技,也習慣以學校的室內賽艇機鍛鍊。學生往往能在遊戲中建立互相接納、互相幫助的精神。校園生活充滿各種機會,讓所有學生都能一展所長。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整體目標:1. 深化天主教教育和慈幼會的預防教育法。我們希望透過校園佈置、擺設、早會分享、班主任課,安排不同形式的信仰培育、並介紹教會的禮儀時節及瞻禮慶典,讓學生更了解天主教和認識天主教的道理。同時,為有志慕道的學生舉辦信仰探索聚會,讓學生更認識天主。2. 發展STREAM教育。我們一向重視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因此STEM教育中我們加入另外兩個元素「R」Religion宗教和「A」Art藝術,由STEM變成STREAM教育。在初中,我們製作了跨科的STREAM學習教材套,讓他們掌握和綜合各科的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難題,令學習變得具體化,同時亦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歷。3. 發展學校與寄宿部的協作。透過寄宿服務,我們期望學生能夠「學讀書、學做人、學走永生的路」,冀能全面發揮慈幼教育的果效。今年我們為宿生設計了一系列的增值計劃,令他們無論在學習,技能及態度上有更完整的發展,除加強晚上自修時段的學業支援外,還包括多姿多采的課餘活動和訓練。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除參加教師發展日外,老師每年均會進修,以配合學校發展,其中包括STEM及SEN的相關培訓課程。上課時間表內亦已預留時間,供老師共同備課,進行教學交流。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學校提供50多項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以豐富學生五種的學習經歷,包括: 1. 智能發展(多是通過各學習領域的課堂學習):慈青短片製作小組、中文學會、英語辯論學會、英文桌上遊戲學會、數學學會、設計與科技研習班、勇寫達人、通識專題研究小組、多媒體文化遊踨、無人機學會、桌上遊戲學會、香工科研4.0、科學小導師、香工Robot、科技學會。2. 德育及公民教育(塑造性格):天主教同學會、慕道班、領袖生、圖書館領袖生、朋輩輔導、環保學會.3. 社會服務:紅十字會青年團、第十一旅海童軍、CYNAS義工、慈青慶禮院。4. 體藝發展:慈青乒乓球組、慈青強身會、慈青足球組、慈青籃球組、慈青雜耍學會、美術學會、籃球隊、壁球組、羽毛球隊、拳擊學會、扭波小組、魔術小組、香工槍研社、模型創意工作坊、香工戲劇組、影音組、慈青園藝組、強身會、足球隊、花式跳繩學會、皮革學會、結他學會、玩物養志、跆拳道學會。5.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升學就業領袖生。 |
其 他 | : | 學校每年均會頒發各項獎學金給在各方面有傑出表現的學生,一方面對同學的表現予以肯定,另一方面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獎學金中首推杜德獎學金,它主要是頒給在學業成績及品德方面都有優秀表現的同學。我們亦設有均衡發展獎,分為金、銀、銅三個級別,同學須在學業、德育、服務、體育及興趣五方面同取佳績,方可獲獎。另外,學生還有機會爭取到學科最佳成績獎、沙維豪獎及鮑思高服務獎。往年我們在校外比賽也獲得不少獎項如: 學術: - 南華早報第39屆年度學生選舉 優秀學生獎 - 第71屆香港學校朗誦節 優良証書及良好証書 STREAM(STEM教育): - 香港國際文藝交流協會 第二十屆STEM全方位比賽-3D打印應用 2名冠軍 - 香港國際文藝交流協會 第二十屆STEM全方位比賽-智能手機APP創作 2名冠軍 - 香港國際文藝交流協會 第二十屆STEM全方位比賽-創意編程 冠軍、亞軍、季軍、優異奬 各1名 - 城市大學CityU EE Summer School Programme and Competition 冠軍 - 人工智能科技博覽會(香港2020)、香港教育發展協會 A.I.Expo兩岸四地STEM智能車大賽2019冠軍、亞軍各1名 - 香港國際文藝交流協會 全方位比賽平台 mBot機械車製作大賽 冠軍、亞軍、季軍各1名 - 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JSIT機械人方程式賽車錦標賽(香港站) mBot競技平台合作賽3.0(中學組) 冠軍、循線速遞賽(中學組) 一等獎 -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香港區選拔賽 入圍獎 - 澳門創新發明協會 2020年第8屆澳門MIIE國際創新發明展 銀獎 體育運動: - 學界游泳錦標賽 男子乙組五十公尺背泳 冠軍、男子乙組一百公尺背泳 冠軍 - 協青社 少年。毅戰賽 男子青年組接力 亞軍 - 學界乒乓球比賽 男子甲組 十六強 其他: - 生誠教育中心 生誠第三屆全港雜耍大賽 中學團體組 季軍、中學個人組 亞軍、季軍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澳門二十道風味」中學生短片創作比賽 優異獎 - 香港仔漁類統營處 圍板海報裝飾繪畫創作 獲邀參展 - 百樂施教育基金會 「阿爸、阿媽,食飯喇!」校際戲劇比賽 嘉許獎 - 公益少年團南區主題活動「文件夾設計比賽」季軍、優異獎各1名 - 扶貧委員會 「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3名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37A、37B、37X、70、90、97、M590、47P、38、42、72、76、77、 92、96、99、592、41A、48、592、107、170、671; 專線小巴:通往鴨脷洲或香港仔的路線。 港鐵:從黃竹坑地鐵站步行10分鐘 |
備註 | : | 本校是一所普通文法中學,只收男生。學校設有寄宿服務,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例如是住所遠離學校的同學。另一方面,我們深信寄宿教育有助學生健康成長,包括訓練其獨立性及責任感,培養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與人相處技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