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粉嶺聯和墟聯益街九號 | |||
電話: | 26699208 | 電郵: | info@bmkc.edu.hk | |
傳真: | 26698103 | 網址: | http://www.bmkc.edu.hk |
辦學宗旨
藉著佛化教育,使學生覺悟自己所具備的本質,令思想純潔正確,指導自己的說話和行為,誠懇有禮,符合儀範法則,成為社會良好公民。
本區 | : | 北區 |
他區 | : |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何德心先生 MH |
校長 | : | 方奕亮先生 (香港大學文學士、文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碩士、教育文憑)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8277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香海正覺蓮社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佛教 |
創校年份 | : | 1993 |
校訓 | : | 覺正行儀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30 | ||
學生會會費($): | $2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校本發展準備金: $300 (F.1-5), $150 (F.6)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新翼校舍已於04年9月落成,設施提升至千禧校舍水平,新增設施包括學生活動中心、閱讀中心、電腦輔助學習室、英語室、會議室等。另外,另設創客科技室及可容納200多人的多用途室,方便學生每天留校溫習。全校教室及禮堂均安裝冷氣、鋪設網絡、安裝多媒體電腦、投影器及實物投映機。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64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6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53%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7%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3%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1% |
5-9 年 | : | 0% |
10 年或以上 | : | 89% |
班數 | ||
中一 | : | 5 |
中二 | : | 5 |
中三 | : | 5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中三)、生活與社會(中一及中二)、中國歷史、佛學、普通話、普通電腦、音樂、視覺藝術、體育、歷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綜合科學、地理(中一及中二)、綜合人文(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佛學#、中國歷史、歷史、中國文學、視覺藝術、倫理與宗教、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生活教育# (#非文憑試科目)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生物、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地理、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必修部分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中國歷史、佛學、普通話、普通電腦、音樂、視覺藝術、體育、歷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綜合科學、地理(中一及中二)、綜合人文(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佛學#、中國歷史、歷史、中國文學、視覺藝術、倫理與宗教、資訊及通訊科技、體育#、生活教育# (#非文憑試科目)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生物、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地理、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必修部分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學業成績30%,課外活動15%,操行及態度25%,面試表現3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設有為期兩週的中一新生暑期適應課程、中一迎新輔導活動及中一新生家長日。為加強環保教育及建立健康生活環境,全校早上第一課節不開啟冷氣,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增設洗手設施;學生有常規放學後清潔整理教室:指導學生協力綠化校園。本校參與衞生署「健康促進學校計劃」之先導計劃,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配合建設英語校園,為跨課程學習語言制訂整體策略,令各科能配合學習英語的需要,整體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2. 深化生涯規劃的配套,在教師培訓和編排上制訂長遠策略,加強對個別學生在升學輔導/生涯規劃方面的輔導工作,提升成效。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本校以佛化教育理念為本,並以積極和接納為基本管理信念。透過適當的賦權,由各具專業知識的教師負責不同的核心小組。透過集體議事,共同制訂各項政策,確保學校的各項政策能配合學生發展的需要。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本校於07年6月成立法團校董會,當中包括辦學團體校董9人;教師校董2人;家長校董2人;校友校董1人;獨立校董2人;連同校長共17人。 |
環保政策 : | : | 本校環保政策重點包括: 1. 強調有效運用地球資源,保護環境並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 2. 推廣綠化及健康生活方式; 3. 加強學生的參與和培訓。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高中按班別及學科推行母語或英語教學。本校成功申請兩項語文基金共達330萬,完善英語學與教。本校老師早前分別獲香港大學及教育局邀請分享英語銜接教學設計,獲高度評價。回應語言微調,本校初中各班綜合科學、地理及綜合人文科推行英語教學,不論課業,測考均以英文設計,務求學生將來在高中能使用英文學習該兩領域學科。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1. 重視日常課業,學生必須盡力及準時完成課業; 2. 清晰目標支援學習。透過預計公開試成績,老師協助學生確立升學方向,提升學習積極性; 3. 學習要持續和進深,所有學會活動均課程化,要求學生有持續、進深學習經歷; 4. 全校參與推動閱讀,措施包括全校早讀及老師閱讀分享等; 5. 學生欠交功課,須即日留校補做,老師會提供適切輔導; 6. 按學習需要在中英數推行小班教學,並以漸進的方式提升學生專題研習和閱讀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除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科和活動供同學選修和參與外,亦強調課程和活動的發展性,使學生不斷遞進,接觸不同的學習經歷。 7.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校方致力完善網上教學的安排,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2個選修科(中四至中六) 2. 課程重點:初中綜合人文科及綜合科學均以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及配合高中英語學習為課程設計總目標。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專題研習:本校有系統地由初中起,逐步提升學生的研習技巧及擴闊視野。每學年安排一連二天級際專題研習日。各級圍繞不同學習領域:人文、科學、數學、中文、英文及高中升學。過去人文學科及中文科教學設計先後獲得羅氏基金課程設計優異獎。 2. 閱讀中學習:自01年推行早讀計劃、網上新聞分享、老師和閱讀大使的閱讀分享。全校學生的閱讀表現均作完整記錄及評分,藉此提升同學閱讀的質量。 3. 德育及公民教育:設生活教育課。每年設德育主題。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全校所有課室設電腦及投影機。另設創客科技室及電腦室,每間擁有超過45台電腦。圖書館亦設有電腦供同學使用。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位學生,不論能力、志向和就讀年級,都能夠: 1. 了解本身的事業/學業抱負; 2. 培養正面的工作和學習態度; 3. 把事業/學業抱負與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聯繫/結合起來;及 4. 在需要時能運用學會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1. 設立「英文特工」計劃,讓英語老師與英文特工攜手提升中一學生英語水平; 2. 為中一至中三各級中英數稍遜學生設課後奮進班; 3. 初中中英數分組小班教學; 4. 為中一至中四留級生設暑期加油班; 5. 統籌公開試班級進行課後補課。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全體教職員一起參與,透過學校政策、文化與措施三方面互相配合,營造一個共融的環境,以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支援措施: 1. 訂定照顧特殊教育需要的政策。 2. 利用甄別工具及早識別學生的學習困難和支援需要。 3. 協調社工/輔導員、教育心理學家、老師工作。 4. 提供個別/小組輔導服務:外聘導師為有需要學生提供服務。 本校會整合資源,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而提供適切的支援。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進展及總結性評估並重。全年設有兩次統測及兩次考試。學生日常課業、學習態度、課外活動表現、課外閱讀表現均須評估,以促進學生學習。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老師通過電話或不定時約見方式,與家長商討有關學生的學業及各方面成長問題,並透過每年多次的家長日、綜藝晚會及家長教師會舉辦的各項親子活動等,促進學校、家長與學生之間的瞭解,共同推進全人教育;並培養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友好關係,合力改善學生的福利。本校推行SMS短訊服務,讓家長知悉學校最新消息及宣佈,加強家校溝通和聯繫。本學年仍舉辦「家長學堂」,以「共建和諧家庭」為主題,配合講座及工作坊,讓家長及子女學習溝通技巧。此外,並推行「家長教育獎勵計劃」,以鼓勵家長參與各項家校活動。 |
校風 : | : | 佛教強調「自覺」,每個學生皆有正覺的本質,只要悉心培育,學生都可以攀高望遠,這是本校老師的信念。故此本校推行「活出生命力」計劃,透過自治常規、學生活動、服務和反思的規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其他學習經歷,以獎勵方式,致力培育學生的自治能力和自利利他的精神,本校尤其關注發揮學生潛能的培育工作,引領學生發揮所長;整個計劃的目標旨在使學生體驗生命的闊度和深度,協助學生建立成就感,達致全人教育。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強化資訊科技教育。學校現設有一間創客科技室及一間電腦室,將籌劃增建一間創客科技室,長遠在初中推行電腦科分組小班教學。 2. 安排中三及中五全級學生到內地考察及交流,加強學生對國民身分認同和認識祖國在近年的發展概況。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以學生需要及老師專業成長兩方面建構專業培訓。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按學術、興趣、體藝、服務及宗教五大類設立50多項課外活動,定期舉辦級活動日、各項跨課程活動、聯課活動和聯科活動,並設定全方位活動課節、其他學習經歷活動日及樂活日,以豐富其學習經歷。 |
其 他 | : | 1. 設有BMKC尖子培育基金供尖子參加跨境學習活動、尖子培育活動及課程。 2. 設有多項學術及其他學習經歷優異成績獎學金。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九巴:70K、78K、79K、270C、278P、278K、277X、279X、373 小巴:56K、55K、52K、52A、54A、54K、56A、501K、501A |
備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