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柴灣翠灣街22號 | |||
電話: | 25709066 | 電郵: | iktmc@learn.iktmc.edu.hk | |
傳真: | 28873164 | 網址: | http://www.iktmc.edu.hk |
辦學宗旨
透過嚴謹的管教,深切的個別關懷,培養學生對生命抱積極態度,對自己有進取要求;能自重、自愛、自信,及尊重別人。讓學生有機會發揮個人潛能。
本區 | : | 香港東區 |
他區 | : | 中西區, 灣仔區, 油尖旺區, 深水埗區, 九龍城區, 黃大仙區, 觀塘區, 葵青區, 荃灣區, 離島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蕭偉樂博士 |
校長 | : | 何秀賢女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8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中華回教博愛社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伊斯蘭教 |
創校年份 | : | 1997 |
校訓 | : | 博學愛群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30 | ||
學生會會費($): | $1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校舍樓高七層,共有標準課室廿六間,另設有禮堂、兩個籃球場、兩個板球埸及兩個有蓋操場。本校亦有多間特別室,包括一間多媒體學習室、兩間電腦室、校園電視台、一間音樂室、一間家政室、一間針織室、五間科學實驗室、一間活動室、歷奇設施及健身室等。全校課室及禮堂有空調設備,課室裝有教學電腦及投影裝置,促進使用資訊科技教學。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43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48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88%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0%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4%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34% |
5-9 年 | : | 6% |
10 年或以上 | : | 60% |
班數 | ||
中一 | : | 3 |
中二 | : | 3 |
中三 | : | 3 |
中四 | : | 3 |
中五 | : | 3 |
中六 | : | 3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包括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及普通話) 只適用於華語學生: (生活與社會*、數學*、電腦*、綜合科學*、科技與生活*、宗教*、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音樂、視覺藝術 只適用於非華語學生: (生活與社會、數學、電腦、綜合科學、科技與生活、宗教、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烏都語、尼泊爾語、阿拉伯語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通識、世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生物、物理、化學、經濟、體育(文憑試)、體育、宗教、生命教育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包括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及普通語) 只適用於華語學生: (生活與社會*、數學*、電腦*、綜合科學*、科技與生活*、宗教*、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音樂、視覺藝術 只適用於非華語學生: 生活與社會、數學、電腦、綜合科學、科技與生活、宗教、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烏都語、尼泊爾語、阿拉伯語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通識、數學、世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生物、物理、化學、經濟、體育(文憑試)、體育、宗教、生命教育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1. 學生過去課外活動及服務的參與佔20%。2. 學生學業成績及操行佔60%。3. 學生面試表現佔2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設中一新生暑期班、迎新日、中一新生家長會,盡力協助新生適應中學生活。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盡責創明天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設有多個委員會就學與教及學生成長的兩大範疇的常務管理作出協調。另外,由各部門負責老師組成的校政委員會定期開會,就學校日常管理及發展方向交換意見。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管理層有廣泛代表性,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社會知名人士、校長、教師代表、家長及舊生代表等。學校每年更編製全校及各部門的計劃書,作為學校下一學年各項活動的指引。設有家長教師會,以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 |
環保政策 : | : | 致力推動節省能源及提高同學的環保意識,規定冷氣調校至攝氏25度、響應全港無冷氣日活動。此外,玻璃窗遮陽膜能有效阻擋紫外光及降低室內溫度。校內某些地方亦安裝了太陽能燈,因此(i) 能在晚間提供照明(ii) 節省電力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中一至中六學生因應學生的能力及需要,安排華語及非華語學生分組上課。為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學生在校只可使用廣東話及英語作為溝通語言。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於授課後須將課節的內容及習作記錄在課室日誌,並將每班各科功課上載內聯網,以便家長上網查閱。校方在初中階段特別著重為學生打好中、英、數三個主要科目的基礎,故此安排功課輔導班及英數提升班給初中學生,利於他們將來升讀高中。此外,本校推行全方位學習,每學年舉行一次全校外出學習日。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由於通識科與時事息息相關,故此,本校除選用坊間教科書外,亦會自編教材,以處理學生需要。 2. 課程重點:課程調適、適異教學、多元感官學習、多元智能策略、合作學習、 分層課業及朋輩輔導等以照顧學生需要、興趣及能力的多樣性、資訊科技教育、共通能力的培養、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應用學習及其他學習經歷等。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本校推行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並由圖書館主任統籌閱讀獎勵計劃。此外,亦安排學生在早會作閱讀匯報及分享。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我們的生涯規劃組為中一至中六學生安排不同的職業講座及工作坊,因為我們認為學生須要時間去準備及發展他們的興趣及才能,並了解他們將來的理想。我們亦邀請有成就的畢業生替他們的學弟妹們分享他們自己的個人成長、怎樣達到自己的理想及分享讀書的心得。此外,我們亦為中三學生在選科前安排中四科目試教,讓他們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透過建立良好校風,親切的人際網絡,互相尊重和關懷,確認多元智能的存在,令每位學生均有機會能在學校一展所長。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重視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宗旨,為配合教育局和社會要求,特別成立學生支援小組,當中的成員包括副校長,統籌教師,各科的科任老師,社工及教學助理。 我們的團隊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服務,語言治療服務、社交訓練、讀寫訓練和專注力訓練等,並聘請教學助理,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支援。 學校亦舉行不同類型的共融活動,全面推廣校園共融文化,並組成義工隊。同時亦與教育局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在家校合作方面,學校設有恆常機制,適時與家長聯絡,匯報學生的進展及學習成效。 另外,更為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校內考試調適及向考評局申請相關公開考試的特別安排,用以協助同學在公開試中得到更大的公平性。 學校亦安排教師接受各項特殊教育培訓課程及參加研討會,以提升校內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此外,校方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融合教育資訊,分享有關的理念和教學建議,也舉辦專題講座,加強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並落實照顧各類型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基本上依照教育局及考評局公佈的學業評估指引。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本校的家長教師會已成立二十三年。多年來家長教師會舉辦各類型活動,包括戶外旅行、教育工作坊、家長聊天室等。此外,亦因應學生來自各區而舉辦分區家長會。 |
校風 : | : | 1. 本校非常注重學生的關顧,設有培育組推行訓輔合一政策,以全面關顧學生成長。 2. 中一至中六各班設雙班主任,給予學生加倍的關顧。班主任的辦公室與他們的學生設置在同一樓層,使老師與學生有更緊密的接觸,方便照顧。另設級組,透過正規及非正規會議,處理學生訓輔問題,並組織級組活動及比賽,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及培養良好習慣及行為。 3. 本校著重發揮學生個人潛能,設有學生會及超過40個課外活動小組。本校亦與區內多個社會服務機構合作推行不同活動,讓學生能分享社區資源外,更可於課餘時間投入社區生活。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管理及組織 1.1 加強主任及資深教師的領導 1.2 完善啟導計劃 1.3 裝置新的庫存系統 2. 學與教 2.1 提升學生學習的潛能,爭取卓越成績 2.2 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模式以促進學習果效 3. 學生支援 3.1 擴闊學生的視野及對社會的關注 3.2 提升及豐富學生的生涯教育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1. 本校經常鼓勵老師參加不同教師培訓,以加強其學與教效能及學生支援的範疇。 2. 本校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專業網絡:中國語文教師學習社群。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有超過40個學會及活動小組。包括學術、文藝、興趣、體育及服務各類別。特別著重發展服務活動及領袖生訓練活動。 |
其 他 | : | 本校提倡族裔共融,歡迎本地及非本地出生學童報讀。本校華裔及非華裔生通過日常生活上的互動關係,學習對方擅長的語言,例如華裔學生使用英語與非華裔學生交談,從中學習到不少日常英語用語。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 8, 8P, 8X, 19, 82, 82S, 82X, 82M, 85, 780, 788, 118, 106, 314, 606, 694, 789, 682; 小巴: 47M, 47E; 地鐵: 柴灣站D出口。 |
備註 | : | 本校於2020/2021學年,使用額外資源在中六級開辦四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