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深水埗青山道101號 | |||
電話: | 23800241 | 電郵: | csk@cskms.edu.hk | |
傳真: | 23973539 | 網址: | http://www.cskms.edu.hk |
辦學宗旨
營造一個愉快學習及彼此關愛的校園,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並培育他們的領袖素質,擁有高尚品格和各種持續增長的綜合能力
本區 | : | 深水埗區 |
他區 | : |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陳燿璋先生 |
校長 | : | 招祥麒先生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珠海書院文學博士) |
學校類別 | : | 直資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4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陳樹渠紀念中學校董會 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不適用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73 |
校訓 | : | 立德、崇智、強體、合群、求美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700 | - | |
中三 | $700 | - | |
中四 | $6000 | - | |
中五 | $6000 | - | |
中六 | $6000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20 | ||
學生會會費($): | $1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本校備有STEM教學室、STEM工作室、電腦室、活動室、籃球場、校園電視台、圖書館、禮堂、體操室、英文角、音樂室、視覺藝術室及科學實驗室3間。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1. 設立學生支援名冊,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2. 按學生需要,處理特別考試安排 3. 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支援小組、社交小組、言語治療小組、職業治療小組等支援 4. 聘用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0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47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79%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3% |
特殊教育培訓 | : | 17%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34% |
5-9 年 | : | 15% |
10 年或以上 | : | 51% |
班數 | ||
中一 | : | 0 |
中二 | : | 5 |
中三 | : | 5 |
中四 | : | 5 |
中五 | : | 5 |
中六 | : | 5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生活通識、資訊科技、綜合科學、生物、物理、化學、歷史、中國歷史、地理、普通話、體育、音樂、視覺藝術、非華語學生中國語文課程、科創(STEAM)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按班別以英國語文修讀:數學、綜合科學、歷史、生物、物理、化學、地理、資訊科技、音樂、視覺藝術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體育、其他學習經歷(藝術發展、體育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應用學習、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IGCSE)中國語文課程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部分科目可以英國語文修讀:數學、通識教育、經濟、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視覺藝術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生活通識、資訊科技、綜合科學、生物、物理、化學、歷史、中國歷史、地理、普通話、體育、音樂、視覺藝術、非華語中文課程、科創(STEM)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按班別以英文修讀︰數學、綜合科學、歷史、生物、物理、化學、地理、資訊科技、音樂、視覺藝術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體育、其他學習經歷(藝術發展、體育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應用學習、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IGCSE)中國語文課程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部分科目可以英文修讀:數學、通識教育、經濟、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視覺藝術; IGCSE課程︰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 |
中一入學 | : | 本校不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新學年適應日及新生家長晚會。 本校關注學生的身心靈健康,全校均以健康飲食為生活態度,宣揚正確飲食文化。專責小組監察提供膳食的食物部,定期收集學生意見及檢視食物的營養、味道及衞生。此外,本校也重視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積極地規劃人生。 本校於2019-2022年度參加「健康校園計劃」,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人生觀。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推動領袖素質教育︰陶鑄高尚品格及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2. 加強STEAM教育︰發展創意,創新課程。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校董會為最高權力組織,成員由教育界及其他專業界別知名人士擔任,負責學校的管理、行政和運作,下設教務、輔導、訓導、課外活動、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教師專業發展組、學生支援組及總務組。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校董會主席及校監:陳燿璋先生; 校董:陳燭蓮女士、韋基舜先生(銀紫荊星章)、吳國富先生、馬偉雄先生、陸趙鈞鴻博士(銅紫荊星章)、黃嘉純律師(銀紫荊星章、太平紳士)、李嘉明先生(家教會代表)、蘇淑敏女士(教師代表)、梁建楓先生(校友代表)、何錫添先生、譚榮勳先生、陳李明慧女士、招祥麒博士(秘書)。 |
環保政策 : | : | 本校致力推行環保節能措施,減少用電、用水、用紙等,積極進行校園綠化工程,鼓勵學生愛護環境。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1. 中二、中三級設有英文班,除生活通識、體育科、中文科、普通話科及中史科外,其他學科均以英語教授。中四至中六部分科目可以英文修讀。 2. 高中級英文科均依學生英文程度分組上課,照顧學生學習差異。 3. 特設有系統的英語話劇訓練。 4. 舉辦中文及英語拔尖保底課程,提升學生的語文及運算能力。 5. 逢星期三以英語/普通話進行早會。 6. 逢星期二及四進行中、英文早讀。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1. 推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針及利用小組輔導方式,以達因材施教的目標。 2. 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創作,以掌握學習方法與自學能力,為持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3. 本校與上海市光明中學、台灣基隆市二信高級中學、四川瀘州天立國際學校、深圳市南山區赤灣學校、山西省太原市實驗中學、北京市平谷第三中學及佛山第四中學締結為「姊妹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多離境學習的機會。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2. 課程重點:提供多元化、生活化課程,擴闊學生視野及學習領域,並適度進行跨學科課程統整。 3. 課程內容以學生為本,配合學校課程持續更新的推行。 4. 各科課程根據學生能力進行調適,照顧學習多樣性。 5. 中文及英文科均設話劇及朗誦訓練。 6. 初中設生活通識科,以銜接新高中通識科,課程內容以議題貫穿,訓練學生的共通能力。 7. 自行設計「其他學習經歷」高中校本課程,培育學生音、體、美、德育及公民教育、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和社會服務等發展。 8. 各學科製作短片供校園電視台播放。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為配合各項關鍵項目的發展,成立了特別職務小組,當中包括跨課程閱讀學習組、價值觀教育組、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組、推動STEM教育組、跨科綜合及應用知識與技能組及聯絡姊妹學校組,每組專責不同的關鍵項目,並且互相協調。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1. 生涯規劃方面,讓學生從不同活動體驗中,領會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 2. 升學規劃方面,就本港、中國內地、台灣及海外的大專院校,給予學生適當的選校選科指導和有關資訊。 3. 生涯支援方面,協助學生申請獎助學金及各類資助。 4. 就業支援方面,為學生提供模擬面試、書寫履歷和求職信訓練,並提醒學生求職陷阱,以及職業相關的法律知識。 5. 擇業輔導方面,給予學生機會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問題及解決方法。 6. 就業機會方面,搜集廣泛就業與職業訓練資訊,使學生容易獲得有關資料。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1. 設雙班主任制,為不同能力及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輔導及協助。 2. 高中各級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分組上課,加強照顧學習差異。 3. 增聘中、英、數及通識科教學助理,提供課後支援及小組導修。 4. 舉辦新來港學童適應計劃,關顧新來港的學生。 5. 為家境清貧的學生提供課後支援。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1. 透過政策、文化與措施互相配合,靈活運用校內資源,以「三層支援模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2. 落實跨界別運作,透過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的專業意見優化對特殊需要學生的支援,發展「以人為本」的校本融合教育。 3. 為學生製定學習檔案,從「一頁檔案」追縱學生學習進度,提升學習效能。撰寫支援摘錄,藉「家校合作」為學生建立更全面的支援網絡。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為不同程度的非華語學生,報考不同程度的公開考試。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1. 校本中文科調適課程 2. 中史、普通話科專題研習 3. 中文、中史、普通話科評估調適 |
學費減免計劃 : | : | 本校設有學費全免或減免3/4、1/2、1/4學費校方會按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決定減免幅度。有需要的學生(包括來自綜援家庭的學生及領取學生資助辦事處財政資助的學生)可提出申請學費減免。 - 新生可於開學後的1個月內遞交申請,其申請結果會在1個月內獲得通知。如有特殊情況,學生於學年內可隨時向學校提出申請。另有書簿、校服及緊急津貼供有需要的學生申請。 - 本校學費減免計劃詳情包括家庭入息限額,請瀏覽網上版的超連結。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校方極重視家長教師會的職能,主動諮詢家長意見及增加家校合作以改善校務。 家長教師會執行委員除定期舉行會議和舉辦親子活動外,亦積極參與學校每年舉辦的各項大型活動,例如開放日、運動會。 |
校風 : | : | 本校校風純樸、嚴謹,並積極塑造樂觀奮進、互相關懷及富紀律精神的校園文化,以協助學生敦品勵行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訓導、輔導、升學及就業輔導及課外活動組為有不同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訓練和活動,培育學生自律及領袖素質。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迎合社會需要,持續優化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拓展視野。 2. 推動領袖素質教育,提升學生自我形象培養良好品格。 3. 善用資訊科技平台,加強藝文培訓,啟發學生多元智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設教師專業發展組,專責統籌教師持續專業發展及培訓工作;校方亦撥出資源,鼓勵教師進修及自我增值。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1. 共有四十多項活動,主要分為制服團隊、音樂、體育、學術、表演藝術、服務及興趣七大類;其中包括紅十字會、男女童軍、交通安全隊、步操樂隊、無伴奏合唱團、結他班、欖球、足球、籃球、英文學會、中文學會、STEAM學會、辯論隊、話劇組、舞蹈組、園藝組、學生會及四社聯會等。 2. 定期帶領學生進行本地及外地考察及體驗活動,其中包括領袖訓練活動、義工服務、大學考察團、文化交流團、姊妹學校互訪等,擴闊學生視野,加強學生自信心及領袖才能。 3. 與不同團體合作,包括校友會、香港藝術學院、康文署、中英劇團等,培養學生藝文方面的發展,建立本校成為「藝文基地」。 |
其 他 | : | 表現優秀學生可獲獎勵。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6,6C,6D,6P,42,796C 港鐵:深水埗站D出口 |
備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