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大埔棟樑里一號 | |||
電話: | 29589694 | 電郵: | lsc@lsc.edu.hk | |
傳真: | 29589846 | 網址: | http://www.lsc.edu.hk |
辦學宗旨
本著聖經真理和基督仁愛,肯定學生的尊嚴和價值,誘發潛能,建立自信、優良品德、正確價值觀及積極人生態度,激發求知、自學、創作、思考及情意發展。
本區 | : | 大埔區 |
他區 | : | 北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陳寶安博士(文學士(榮譽)、教育文憑、文學教育碩士、教育博士) |
校長 | : | 李志誠先生 (文學士、學位教師教育文憑、文科碩士、教育碩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68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中華聖潔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98 |
校訓 | : | 育德育才,作鹽作光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290 | |
中五 | - | $290 | |
中六 | - | $29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20 | ||
學生會會費($): | $1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300 (特許收費)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標準設施齊備,並增設攀石牆、健身、英語活動、多媒體教學、資訊科技、舞蹈、學習支援活動室、家長資源、學生會等特別室、3D打印技術、水母飼養系統、環保長廊、環境教育、有機種植園(佔地3000平方米)及暖水游泳訓練池。全校均設空調、電腦、投影機、光纖網絡、內聯網系統及太陽能發展系統。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及視像警報系統。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9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6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61% |
特殊教育培訓 | : | 41%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20% |
5-9 年 | : | 15% |
10 年或以上 | : | 65%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電腦認知*、中國歷史、地理*(中二及中三)、宗教*、生活與社會科*、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德育、普通話、基本商業*(中三)、設計與科技(中一)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生物、化學、物理、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單元二、宗教、德育、體育、綜合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電腦認知*、中國歷史、歷史*(中一)、地理*(中二及中三)、宗教*、生活與社會*、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德育、普通話、基本商業*(中三)、設計與科技(中一)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生物、化學、物理、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單元二、宗教、德育、體育、綜合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操行25%、學業25%、服務及活動25%、面試25%。 具體藝專長者將酌情優先考慮。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中一銜接活動包括中一暑期學校、班團建立活動、補習班、軍訓活動、學習常規訓練、家長晚會、家長講座、學術領袖生支援學習計劃 (鞏固學習基礎)。 本校更積極提升學生體能及建立健康生活意識,於初中教授各種運動、習泳、攀石及鍛鍊體能;高中設彈網、舞蹈、攀石等,並加設哥爾夫球、網球、單車、保齡球等現代運動項目。各級更設理論課及考試。聯課活動方面,除全校參與的田徑運動會外,亦提供多項個人或班際球類比賽及長跑。 此外,本校更成立健康校園小組,推動及建立健康校園。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請參考本校網頁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設校政委員會統籌校務,並設專責組別籌劃學與教、教師發展、學生訓輔與聯課活動、生涯規劃、宗教、德育、總務、家校合作、資訊科技及對外聯繫事宜等。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法團校董會由大學教授、工商管理人員、神學院院長、津中校長等專業人士組成,並設教師、家長及校友校董,以專業態度管理學校。 |
環保政策 : | : | 校園遍植花木盆栽,提供自然綠化清幽的學習環境;推動文件以電子化取代紙張,免用即棄餐具和節約能源等環保政策;自建環保園,進一步提高綠化、節約能源及淨化空氣。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初中以母語教學為主,另提供豐富英語語境,如舉辦英語音樂劇、英語活動日、海外夥伴學校交流團、美國領事主講主題及提供活動。部份學科更設有英語銜接課程及延展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打好良好基礎及氣氛,並於高中選擇以英語應考公開試及在大學以英語為學習語言作好準備。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發展中、英、數、人文、科學及科技校本課程,培育共通能力;設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讓學生反思生命,並發展美藝及體育才能;英文科與音樂科合作教授英語歌劇,英文科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發展校本英文課程。初中生活與社會科採專題研習及參與實踐的學習模式;設跨科跨境學習以擴闊學生視野。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另設M2及應用學習科目。 2. 課程重點:初中、高中課程銜接,如初中設有生活與社會科銜接高中通識教育科等;發展富有STEM元素的特色課程,如水母、蜜蜂飼養;著重兩文三語的培訓,致力發展同學中文、英文及普通話的能力,積極協助學生打好語文根基。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閱讀:設早讀以建立良好閱讀習慣,並經常安排讀書分享,舉辦讀書人週以增強閱讀氣氛;以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及各科指定課外閱讀擴闊涉獵層面。 2. 資訊科技:包括全球資訊管理系統、電子地圖、天文台、電子繪圖、美術設計及繪畫、電子作曲、各科網誌,中、英、數互動自學平台等。 3. 專題學習:初中生活與社會科教導學生擬題、搜集資料分析及報告技巧。各科依主題設考察活動,並設跨學科專題研習讓學生進行研究及報告以培育自主學習能力;安排中國文化欣賞、數理、英語、音樂等活動週,體驗活動和義工服務,跨境考察等。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德育及宗教科培育學生品德,並以社會議題強化時事觸角及多角度思考;訓輔互相合作:著重預防、自省、建立內在改過的意向和提升自我完善的能力,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自律、自重而非單以懲罰阻嚇;安排初中同學定期參與社區義工服務,提供多元活動讓學生發揮潛能,並推薦參與傑出學生選舉及領袖訓練。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1. 「生涯規劃」校本課程: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科的平台,建立「生涯規劃」的校本課程。目標是提升初中學生自我了解和發展的能力;協助高中學生準備升學及發掘就業機會,為將來就業方向作適當的抉擇。 2. 多元化活動:透過講座、校友分享、友師計劃、參觀大專院校、參觀職場、工作實習計劃等,學生認識自己、尋找方向、建立目標。 3. 小組輔導: 生涯規劃組的老師透過小組輔導的形式,向全級中三學生提供平台,作選科及升學的討論;透過職業性向測驗評估,向中五級學生作小組討論,建構未來升學及就業方向;並與全級中六學生在小組輔導中討論升學的規劃。 4. 老師及家長輔導:負責生涯規劃的老師向全校老師及家長提供相關的升學就業資訊及分享;讓學生在成長路上有更充裕的資源協助他們規劃人生。 5. 畢業生出路:超過90%繼續升學。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1.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及 2.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如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 - 1. 成立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統籌,成員包括融合教育老師、輔導員、社工、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各學科教師和教學助理,協助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 2. 朋輩及校友課後支援計劃,為有嚴重欠交功課的融合生提供功課輔導; 3. 購買「言語治療服務」,為有言語障礙的學生提供每週一次的小組/個別言語治療/訓練; 4. 安排社交小組、游繩及歷奇活動,為融合生提供成長支援服務; 5. 向有需要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又透過課堂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成果,在適當時候,向家長報告;及 6. 提供家長教育,包括講座、培訓班及工作坊,讓家長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特性,從而配合學校的措施。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每學年設三次考試,並廣泛應用持續性評估。重視培育自學能力,啟發思考和分析,各科自訂進步指標及以學習促進評估之策略。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透過家長晚會、家長日、家訪及電話聯絡與家長緊密聯繫,並成立家長教師會促進家校合作,全面支援學生成長。 |
校風 : | : | 靈性栽培,豐盛人生:透過老師的榜樣,配合早會、週會、宗教課、德育課、班主任課及團契等活動幫助學生體會基督的愛和明白真理,邁向豐盛人生;優化校園積極正面文化,培育學生自律關愛精神;訓輔合一,以認真態度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老師以關懷和接納幫助學生面對一切的困難,誘發學生、自治、自決、服務他人;特聘資深輔導員加強關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意發展和全人發展。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2019-2022年重點關注事項:推動積極學習氛圍、深化學生全人發展、關注教職員發展需要。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全面推動觀課文化,增進專業交流及提升教學技巧;重視新同工培訓,鞏固入職啟導工作;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架構,推動同工持續進修;協助各科組策劃科本專業培訓;策劃本校特色的教師發展日。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以致力發展全人教育為目標,分宗教、學術、藝術、文化及興趣、服務和運動六大類,共數十多項。特別活動包括全心傳情日、積極人生日、表揚學生活動、英語週、中國文化欣賞週、福音週、秩序週、清潔週、音樂週及數理週、長跑日、視覺藝術創作展、班際球賽、聖誕嘉年華會、跨科跨境考察、海外遊學、學術交流及環保教育活動等。 |
其 他 | : | 舉辦大埔區小學數學及籃球比賽、資優培訓課程、佈道會及培靈會,並應邀為教育局及友校分享經驗。絕大部份畢業同學升讀大學或大專院校,優良率及合格率多高過全港或相若,於本區中學排行前列。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71A、71B、71K、72A、73、73X、74K、75K、75X、271; 小巴:20A、20B、20C、26、502; 港鐵:大埔墟站接駁巴士K17。 |
備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