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葵涌葵盛圍301號 | |||
電話: | 24295171 | 電郵: | email@lstkcmss.edu.hk | |
傳真: | 24191552 | 網址: | http://www.lstkcmss.edu.hk |
辦學宗旨
為青少年提供優質的學校教育,發展學生潛能;透過不倦的自學、體驗和實踐,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熱心服務的精神和貢獻社會的胸懷。
本區 | : | 葵青區 |
他區 | : | 深水埗區, 荃灣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郭予宏先生 |
校長 | : | 劉潤牛先生 (社會科學學士、哲學碩士、教育文憑、高級教育文憑及教育碩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465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九龍樂善堂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78 |
校訓 | : | 仁愛勤誠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20 | ||
學生會會費($): | $2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全校教室和禮堂均有空氣調節;另有生物科技研習室、資訊科技室、學生活動中心、英語教學資源中心、學生自修室、圖書館和全天候運動場等。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5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49%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1%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2%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9% |
5-9 年 | : | 4% |
10 年或以上 | : | 87%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普通電腦*、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一至中二)、中國歷史、經濟*(中三)、地理*(中三)、歷史*、生物*(中三)、化學*(中三)、物理*(中三)、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三)、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家政*、音樂*、體育*、公民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國歷史、經濟、地理、歷史、生物、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普通電腦*、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一至中二)、中國歷史、經濟*(中三)、地理*(中三)、歷史*、生物*(中三)、化學*(中三)、物理*(中三)、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三)、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家政*、音樂*、體育*、公民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國歷史、經濟、地理、歷史、生物、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教育局成績次第40%;學業成績15%;操行和態度10%;面試表現30%;課外活動及獎項5%。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1. 中一新生指導日(每年八月下旬舉行); 2. 暑期英語銜接課程。 學校成立「健康校園政策統籌小組」制訂和推展健康校園政策及相關的活動,營造健康的校園環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積極的人生觀與正確的價值觀,以期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各項挑戰。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加強學與教的成效、建構學校課程特色; 2. 培養良好品格、確立目標志向、妥善管理情緒、身心健康成長; 3. 提升教師團隊能量。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教師管理體制以科及級為分類,以科為經,以級為緯,組成教務和學生事務的網絡,以期有效協助學生全面成長。學校十分重視學生領袖才能的發展,除設立學生會提供機會訓練學生自治和獨立的能力外,每年還舉辦領袖訓練營,系統地培育具潛質的學生。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於二零零六年成立,持份者均有代表參與學校管理,各項政策將更切合家長、教師、學生及社會的需要和期望。 |
環保政策 : | : | 學校致力綠化和改善學習環境,包括展示學生美術和手工藝作品、開墾小耕地、栽種盆景、製作壁畫、建設溫室等,藉以美化校園和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學校更於天台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將可再生能源的觀念具體地融入教學,並把「上網電價」計劃所得收益設立「樂善堂李聖潑STEAM教育獎學金」,獎勵在STEAM範疇表現傑出的學生。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本校的初中課程除英文科外,均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以方便課堂學習的溝通及促進各科高層次的思考。此外,為使初中同學,能基本掌握「兩文三語」,本校聘有外籍英語教師,並透過「豐富語文環境活動」、中英文閱讀獎勵計劃、課餘補充課程、銜接課程等措施協助初中同學掌握「兩文三語」。 學校的跨課程英語規劃小組統籌各項「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在不同學習範疇的英語能力。當中包括:推展跨學科英語增潤課程和初中周六英語增潤課程;編製英語增潤讀物;開展早上英語導讀計劃;舉辦英語學習日和午間英語學習活動;又於暑假期間安排銜接課程,以便同學在高中階段順利銜接以英語學習。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透過常規和隱閉課程(Formal and Hidden Curriculum)的推行和重整,協助學生掌握知識和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積極貫徹因材施教的理念和精神。本校在過往的日子,先後多次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資助推展綜合人文科和生活科的課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跨學科專題研習、全方位學習(學習活動課和活動課程)及美化校園計劃。近年更獲基金撥款,在歷史與文化科、化學科和生物科推展「學生為本的學習考察活動」、「元認知教學策略」和「生物科技教育」,結合電子學習,強化預習趣味和學與教的互動,讓學生深化自主學習的模式和進一步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此外,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撥款,在科技教育和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以跨學科協作的課程發展模式,為學生安排學習活動,使學生能獲得寶貴的學習經歷,並提供機會讓具有不同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參與與「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相關的比賽和活動。通識教育科和STEM教育得到教育局的校本支援服務,嘗試透過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校本課程發展和學校發展三者緊密地聯繫起來,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學校亦為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通識教育科種籽學校和不同學習網絡和社群成員,當中包括:資優教育教師(人文學科)網絡、通識教育科電子學習社群、歷史科電子教學學習社群。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普通電腦科設校本課程。 2. 課程重點:普通電腦科設校本課程,透過多元學習策略和方法的運用,配合網上電子學習平台和電子學習資源庫,開展自主學習。 資訊與通訊科技科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資助,積極發展資訊科技教育,提升同學的程式編寫及創意思維能力,鼓勵同學參加各項比賽,並獲得不少奬項。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學校於近年進一步提升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建立電子學習平台,添置電子白板和不同作業系統的流動電腦裝置,又構建雲端電子圖書館系統,讓老師和學生可以透過多媒體教學,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益、促進自主學習及使用資訊科技能力。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透過校本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個人學業及事業發展,為自己探索一個可努力、發揮潛能的方向。另一方面透過各類講座、資料展覽、分享會等活動,讓學生掌握升學及就業的資訊,探索升學及就業的機會。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按學生能力和興趣編班;中、英、數等主要科目增加資源的投放,分組進行小班教學。另外,為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營造學習氣氛,學校利用電子裝置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推展不同教學模式,如反轉課室、小組學習及探究研習等。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設學生支援小組,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教學及評估調適、小組輔導、社交訓練、言語治療及個別學習計劃等。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學生的學業成績由常分和考試分組成。全年考試兩次,另於上、下學期均設統測週;常分包括書面測考以外的元素。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家長教師會在促進家校溝通及合作,扮演重要角色。家教會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如家長校政交流會、親子遊、家長電腦課程及園藝課程等,藉以增強家長及學校的聯繫及培養和諧的校園文化,使家長及學校得以攜手共同輔助學生健康成長。 |
校風 : | : | 本校校風純樸,學校重視學生德育的培訓和輔導工作,除學業指導外,更有多元化的生活輔導。透過「以班為本」的概念,加強班主任對學生全面輔導的角色,及藉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加強學與教的成效、建構學校課程特色; 2. 培養良好品格、確立目標志向、妥善管理情緒、身心健康成長; 3. 提升教師團隊能量。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每年舉行四至五次校本教師發展研討會或工作坊,回應學校的關注重點,協助教師掌握和了解中學生升學的多元化途徑、「學」與「教」的議題等;鼓勵和資助老師參與教育局和其他專業團體所舉辦的課程、研討會、工作坊;和定期組織境內和境外學習考察交流活動。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本校為學生提供40多項不同類型的聯課活動,以培養及發展學生的人際關係技巧、辦事能力和領袖潛質,這對於他們升學就業和做人處事都有好處。歷年本校學生在課外活動方面均有優異的表現。 |
其 他 | : | -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38、34; 小巴:葵芳(87、87K)、葵興(89、89B)、石圍角(94)、石梨(406)、青衣(407)。 |
備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