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杏花邨盛康里6號 | |||
電話: | 28916966 | 電郵: | info@lingnan.edu.hk | |
傳真: | 25747597 | 網址: | http://www.lingnan.edu.hk |
辦學宗旨
本「基督精神」,秉承嶺南辦學傳統,使學生透過豐富的學校生活,發揮「紅灰精神」,貫徹「為神、為國、為嶺南」的使命。
本區 | : | 香港東區 |
他區 | : | 中西區, 灣仔區, 離島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方志華博士 |
校長 | : | 李鳳蘭女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8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嶺南教育機構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22 |
校訓 | : | 弘基格致,服務社群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30 | ||
學生會會費($): | $2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全校裝置冷氣、無線上網、中央影音系統及備有校園電視台。每間課室均裝置有電腦、實物投影機及多媒體投射器。學校設有電腦學習室、圖書館、黑盒劇場及多間特別室,又設有電梯、傷健學生洗手間及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支援室。學校佔地八千平方米,有兩個室外籃球場,除主教學樓外,更有可容納七百多人集會的禮堂。學校環境清幽,背山面海,鄰近杏花村地鐵站,交通方便。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61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3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2%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4% |
特殊教育培訓 | : | 43%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3% |
5-9 年 | : | 17% |
10 年或以上 | : | 70%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綜合科學*、普通電腦、中史、綜合人文、戲劇(中一)、音樂、家政、設計與科技、宗教、視覺藝術、普通話、體育、數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生物、物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歷史、地理、旅遊與款待、中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語文、通識、體育、化學、數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綜合科學*、普通電腦、中史、綜合人文、戲劇(中一)、音樂、家政、設計與科技、宗教、視覺藝術、普通話、體育、數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生物、物理、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歷史、地理、旅遊與款待、中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語文、通識、體育、數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申請入學者需要品行良好,小五全年及小六上學期中、英、數其中兩科平均成績達乙級(B Grade)或以上;操行30%、面試表現20%、學業成績20%、課外活動表現15%、教育局成績次第15%。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學校為中一新生安排「暑期升中適應課程」,引入合作學習訓練,內容除了學業上的指導,亦包括輔導講座、思考技巧訓練、紀律訓練、親子活動等;學生倘表現良好,更可獲得獎勵。學校亦與衞生署合作,為初中新生安排「成長新動力」活動。 與學生訂立健康校園約章,鼓勵學生均衡飲食、作息有序、謹言慎行、互助互愛、愛護校園、珍惜資源,從而共建健康關愛校園。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堅毅自強、仁愛向善。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本校著重專業管理,校長之下設有行政會、多個功能組別及事務小組,促進校務; 而各科組每年按學校發展方向訂定工作計劃,共同發展學校。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校董會成員均為專業人士,具教育抱負,致力提供優質教育環境,發揚嶺南傳統精神。 |
環保政策 : | : | 本校於校內加建環保節能設施,採用全校參予模式,全面推行環保教育及落實環保措施,讓學生實踐環保生活。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本校初中採用母語教學,並輔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中一於數學、綜合科學科進行。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本校透過老師不斷進修及學科間的合作,循序漸進地實施課程改革。大部份老師已達英語授課標準,為英語授課作好準備。 隨著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校方鼓勵老師修訂課程及製定校本教材,並加強培訓學生應試技巧,期望同學能升讀大學課程。課堂以外,透過不同講座、參觀等活動,協助學生發掘個人潛能,選擇適合個人興趣的出路。 本校為協助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升學習效能,特別加強照顧學習差異,期望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常規及習慣。校方與多間大學合作,提升學與教效能,其中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嶺南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等。 為致力提升學生英語水平,英文科採取分組教學策略;平日透過英文學會舉辦不同的活動,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另外,本校獲外界資助,舉辦英語日營及外出參觀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 除各級設置精英班外,本校特設不同計劃以培訓別具潛質的學生,並不時推薦有關學生參與校際比賽及活動,擴闊視野。 圖書館舉辦書展及邀請著名作家到校演講以提倡閱讀風氣。 數理科技教育方面,初中生以探究知識為主,而高中生則運用有關知識參與外界活動。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生物、物理、經濟、地理、企管、中史、資訊與通訊科技、歷 史、化學、旅遊與款待。 2. 課程重點:中一級至中三級引入自主學習,同時強調課前預習、合作學習及課後延展學習。中一級設有戲劇科,所有課程、教材等均按專業意見由本校老師悉心設計,以提高學生自信心及表達能力。學校於初中課程中加入基本能力訓練,使學生掌握新高中課程要求。中文科、英文科、電腦科、綜合科學科及中史科均剪裁課程並配合學生不同的能力製作校本教材。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德育及公民教育:學校設德育及公民教育組,同時兼顧德育、國情教育、環保活動等。校本德育課程的設置旨在加強裝備學生恰當的價值觀及理性判斷能力。多元化的項目包括境外交流活動、參觀、義工服務、公民大使計劃以及班級經營活動有助學生成為良好公民。此外,特設學生培育核心價值發展階梯,以全面關顧學生成長需要。 2. 從閱讀中學習:學校設立晨讀時間,鼓勵學生跨課程閱讀,以拓寬學生閱讀的廣度。此外,中、英文科亦設有閱讀計劃,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3. 專題研習:初中學生學習專題研習的技巧,並整合所學知識和技能,完成跨學科專題研習報告。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為配合電子學習的需要,本校已購入大量Ipad及VR眼鏡,另外,初中學生將開展「自擕裝置」計劃,以便隨時個人化地學習;長遠而言,培養學生建立終身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本校設有生涯規劃及升學就業輔導組。一套三冊自擬的德育及公民教育課引導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及能力,繼而及早訂立目標,有規劃地追尋夢想;而高中生涯規劃活動包括校友行業分享會、職業體驗、升學講座、參觀大專院校、個別升學及就業輔導等。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學校成立了輔導組及學生支援組以支援不同需要的學生。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由專職統籌連同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及輔導員共同策劃、推行和檢視各項支援工作,其中包括個別學習計劃、言語治療服務、職業治療服務、班本共融活動等,又舉辦家長講座、教師工作坊,以促進各持份者在支援學生方面的共識,達致「全校參與」。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將教育局所要求的九種共通能力融入考卷中,通過評核,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加以提點和更正。評估形式除傳統筆試,亦考慮多元智能的發展,設專題報告、閱讀報告,以至口頭報告;又為有特殊需要的同學作特別安排。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學校經常與家長舉辦聯誼活動,如聚餐、遠足、燒烤等以增強聯繫。家教會亦舉辦親子溫書及閱讀計劃、邀請專業人士到校主講家長教育講座。 |
校風 : | : | 學校提倡純樸校風,以「嚴謹而關懷」的宗旨實施訓導政策,支援學生成長。與家長教師會合作,攜手培育學生成長。另得校友支援,經常返回母校與師弟妹進行座談會,分享個人經驗。畢業的同學亦經常回校擔任導師,指導師弟妹。 學校設有大哥哥大姊姊計劃,鼓勵師兄姊照顧師弟妹:同時為學生提供免費功課輔導班。近年更要求全體初中生參加制服團體、藝術或體育活動,讓學生學習自立及自理。 近年,學校致力推動關愛校園文化,培養學生正向的人生觀,同時讓每個學生感受關愛,達至尊重互愛的目標。 整體而言,學校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良好,尊重學術自由及鼓勵學生全人發展。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2. 優化課堂教學; 3.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 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5. 培養學生良好品格,深化正面價值觀; 6. 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發展潛能; 7. 全面推動生涯規劃; 8. 推行生命教育,共建關愛校園; 9. 完善學校行政及設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校方邀請多間機構舉辦不同類型工作坊、安排老師到友校及境外交流,汲取經驗, 提升教學效能。更鼓勵教師持續進修,參加教育局及各大專院校舉辦的培訓課程。 現時本校有近六成老師持碩士或以上學位。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學會種類多,設有體育、服務、學術、藝術及興趣五大類,學生可按個人興趣及專長自由參與。學生會除了與紅、灰、藍、綠四社組織活動外,亦會與友校學生組織合作,共同籌劃聯校活動。 |
其 他 | : | 學校開辦至今已超過90年,其間畢業的校友不可勝數,他們在社會上各有發展,且對母校愛護有嘉,實為本校學生的榜樣。辦學團體設立多項獎學金以鼓勵學生力爭上游。本校得嶺南大學的支持,於學生升學、教學發展等支援上亦佔優勢,成為本校另一特色。校方亦參與台灣大學聯網,為本校學生升讀台灣大學提供更多更新資訊。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地鐵:杏花邨站; 巴士:8、85; 小巴:62、62A。 |
備註 | : | 2013/14學年起,初中綜合科學科、數學科設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為優化教學環境,以提供充足空間讓同學成長及活動,本校於2010年9月參加了教育局之「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目前,本校將四班中一及四班中二學生各分成五組,以便更有效照顧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