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觀塘牛頭角彩霞道45號 | |||
電話: | 27583102 | 電郵: | admin@maryknoll.edu.hk | |
傳真: | 27557634 | 網址: | http://www.maryknoll.edu.hk |
辦學宗旨
以公教教育為本,發展學生潛質,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知識技能和良好品格,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達至靈、德、智、體、群、美之均衡發展。
本區 | : | 觀塘區 |
他區 | : | 黃大仙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譚耀培先生 |
校長 | : | 賴永春先生 (理學士,理學碩士,教育碩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28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瑪利諾學校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66 |
校訓 | : | 仁愛、勤學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20 | |
中五 | - | $320 | |
中六 | - | $32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50 | ||
學生會會費($):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全校冷氣(包括禮堂)、網上教學平台、內聯網系統、資訊科技中心、小聖堂、校園電視台、學生活動中心、人工攀石場、舞蹈室、燒烤場、樂隊室、圖書館及電腦室等。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61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4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5% |
學士: | : | 47%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2%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7%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20% |
5-9 年 | : | 14% |
10 年或以上 | : | 66%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綜合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 會計*、基本商業、中國歷史、視覺藝術*、電腦認知、設計與科技、 音樂*、體育、家政、普通話、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資訊與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倫理/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綜合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 會計*、基本商業、中國歷史、視覺藝術*、電腦認知、設計與科技、 音樂*、體育、家政、普通話、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資訊與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倫理/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 :校內成績 30%、 面試表現 30%、操行 20%、課外活動及獎項 10%、小學校長或老師評語 5%及校友、教職員子女或有親屬就讀本校 5%。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新生家長簡介會、中一暑期銜接課程(包括中、英、數、通識科、STEM及E-learning)、中一體育活動、中一團體活動和中一迎新營。本校輔導組透過講座及與體育科協辦活動,致力推動健康飲食,注意學生營養、運動健康及精神健康。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推展生命教育、培養關愛文化 a. 提升學生自我形象 b. 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態度 c. 提升本校關愛文化 2. 建立自主學習習慣,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所進步 a. 學校規劃 b. 課程配合 c. 課堂策略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按校本管理的精神,讓校監、校董及教師參與製訂各項目標、自評機制和決策。學校設有周全的自評機制以監察和檢討各科組的工作成效。各科組依時提交計劃書、中期和周年報告,以準備下學年工作。學校積極推動自我評核和改善工作,促進學與教的完備發展。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法團校董會校董人數達15人。成員包括校監、校長、辦學團體代表、家長及教師代表、校友代表和獨立人士,具足夠透明度、代表性和問責性。校董會每年最少召開三次會議,並配合辦學宗旨,制定發展方向、審批學校計劃及報告,並不時對學校發展提供各方面的協助和支持,以確保管理完善,提供優質教育。 |
環保政策 : | : | 本校設有環境教育組,以學生為本推動環保工作。本組鼓勵學生自備午膳餐具及減少節日佈置,並舉辦無冷氣日,推動師生身體力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本校舉辦班際節能比賽,並在校園內加設太陽能光伏板。除教育用途外,本校會利用再生能源設施連接用電設備,以節省能源。在綠化方面,校園內廣種植物,並邀請學生協助護理。本校舉辦不少體驗活動及比賽,如生態及廢物處理設施考察、環保工作坊等,提升環保意識。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本校注重培養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同時為配合語言微調政策,舉辦了不同類型的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另外,本校聘有外籍英語教師,及經常舉辦語文活動,如朗誦比賽、每星期兩日英語早會、一日普通話早會、「中文周」、「英文周」及「校園電視台廣播」等,提升學生兩文三語水平。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初中主科設分組教學,另聘教學助理以提升學習效能;高中同學可因應成績,選擇修讀科目,並為學生升學提供更多途徑。中一至中六設學生評估科任教師制度,以提升教學效能。初中實施校本課程調適,因材施教,達致最佳學習效果;另外更設補課補考制度,務求令學生在中英數主科達到一定水平。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 除4個核心科目外,學生可從13個選修科目選讀2科,另可加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 2. 課程重點:本校著重推行校本課程剪裁,除了在教學內容上因應學生能力作剪裁調適外,更訂定測考卷的難易程度比例。此外各學科均引入持續性評估,包括學生課堂表現、小測驗、專題報告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閱讀推廣:本校致力推動閱讀風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年本校均舉辦作家講座、書展、師生閱讀分享會等;並帶領學生暢遊書局,教導學生選擇書籍。專題研習簡介:跨科專題研習進行多年,學生表現良好。本年度,中一級進行數理專題研習﹐並加入STEM的延伸部分,培養學生創意。中二級進行中文及通識科研習,認識香港傳媒;中三級則進行英文及視覺藝術科研習,認識生涯規劃,了解職業資訊。透過跨科協作,以螺旋式提升學生的研習能力。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一系列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德育之發展及增加其公民意識,活動包括德育及公民班主任課、國慶活動及講座等。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積極推動資訊科技教學,促進互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並致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本校亦強調STEM教育,配合資訊科技應用及跨學科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本校致力為各級同學提供不同的生涯規劃活動,例如協助中一及中二同學了解自己的性格及興趣,為中三同學進行小組輔導及選科講座,並且為高中同學提供多樣化的應用學習課程、講座、院校參觀、職場考察、個別輔導及相關資訊,讓同學規劃人生。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以「全校參與」模式,營造一個共融的學習環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使其獲得適切的照顧,學習有所進步,提升自我形象。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成立學生支援組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職業導向服務、職業治療服務及臨床心理服務等,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本校亦與教育局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學校亦重視家校合作,學生支援組成員、校本言語治療師會於家長日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共同支援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需要。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初中中、英、數主科實施分組教學,另有教學助理協助進行。本校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功課及測考調適等措施,使內容涵蓋不同難度及範圍,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學習成效。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家長教師會能促進家庭與學校的溝通和合作,建立伙伴關係;亦能讓家長更了解學校的方針及運作,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
校風 : | : | 師生間以仁愛為基礎,見證福音,在校園生活中獲得樂趣和能量,活出生命的意義。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鞏固「仁愛、勤學」的特質,提升學生的自我形象,並推展生命教育、培養關愛文化。透過推行自主學習,希望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並從中獲得自信及成功感,培養出自主探究精神。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每年均定期舉行教師發展日,當中包括講座、工作坊、參觀等活動以提升教師水平。本校又透過提供進修資訊,鼓勵教師持續進修,推動老師的專業發展。本校已建立完善的同儕及跨科觀課文化,讓我們的教師團隊有更多專業交流機會。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為培養學生對課外活動的興趣,以及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本校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生活動,讓學生自由參與,當中包括:STEM活動、學生會活動、四社活動、班標誌設計比賽、各種音樂小組及社區義工服務團等,藉以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及領導才能,並期望學生身心得到均衡發展。 |
其 他 | : | 本校設立不同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多元發展,並追求卓越,如樂書教育獎勵基金、校友會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獎學金、賴建石陳映惠伉儷慈善紀念基金、課外活動獎學金、譚建平神父英文科獎學金等。此外,校方積極鼓勵同學參與各項公開或校際比賽及交流計劃,豐富學習經驗及發展潛能。校方亦積極提名同學申請不同的獎學金,同學亦在多個項目中屢獲獎項及獎學金。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路線甲:九龍灣地鐵站,B出口(牛頭角下村),橫過牛頭角道後,沿牛頭角道東行,轉入佐敦谷北道,再轉入彩霞道直上。 路線乙:乘巴士(13D,2A,101,89,28,13X)至淘大花園站,沿牛頭角道東行,轉入佐敦谷北道,再轉入彩霞道直上。 路線丙:乘巴士(6D,2A,23M,28,13X)至牛頭角巴士站,沿佐敦谷北道北行,轉入彩霞道直上。 |
備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