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屯門建生邨 | |||
電話: | 24632082 | 電郵: | info@home.tmcss.edu.hk | |
傳真: | 24676036 | 網址: | http://www.tmcss.edu.hk |
辦學宗旨
1. 傳揚耶穌基督仁愛和公義的福音精神,培養學生以勇氣實踐倫理道德,成己達人;
2. 培養學生運用智慧,應用所學,創造美好的人生,貢獻社群。
本區 | : | 屯門區 |
他區 | : | 元朗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陳振光博士 |
校長 | : | 蕭思銓校長 (MEd, BRS, BA, Adv.D.(Counselling), PGD, Ed., GCDF(HK))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4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87 |
校訓 | : | 真、謙、恆、誠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20 | ||
學生會會費($): | $2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社費:$10、學生證:$10、補發學生證:$10、eClass App:$20 |
學校設施: | : | 設有球場、小舞台、禮堂、圖書館、多媒體室、電腦室、語言實驗室、物理、生物、化學及科學科各有實驗室、中國語文活動室、英語自學中心、數學角、通識資源中心、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等。教室備有電腦、熒幕、投射機和音響設備,方便教學。另設有宗教室和祈禱室作靈性培育。學校並為家長教師會設一房間,方便家長推展會務。全校電腦超逾340台、200部iPad,圖書館藏書和影音學習材料超逾35000種。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9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77%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5%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0%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33% |
5-9 年 | : | 6% |
10 年或以上 | : | 61%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歷史、通識與社會、宗教教育 (中一及中二級中國語文科其中一班為普教中,其餘為粵教中。)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歷史、地理、普通電腦、科技與生活、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中三級科技與生活和設計與科技為選修科)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通識教育、倫理與宗教、中國歷史、地理、歷史、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非文憑試科目:宗教教育、體育、音樂)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2、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歷史、通識與社會、宗教教育 (中二級中國語文科其中一班為普教中,其餘為粵教中。)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歷史、地理、普通電腦、科技與生活、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通識教育、倫理與宗教、中國歷史、地理、歷史、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非文憑試科目:宗教教育、體育、音樂)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2、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 本校著重全人教育,申請人必須操行良好。 自行分配學位取錄準則:成績40%、面試50%及課外活動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迎新活動: 1. 中一迎新日暨家長會;2. 中一銜接課程(包括中文、英文、數學、科學、圖書館課、跨學科英語學習活動及生活教育);3. 學生長計劃; 4. 中一訓練日營。 健康生活: 1. 公民教育組統籌有關活動;2. 參加 SportACT 獎勵計劃;3. 綜合科學、生物、科技與生活、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體育科等,向學生傳達重視衞生,預防疾病,注意飲食營養等訊息。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學與教 一. 培養學生成為追求學術卓越的自主學習者。 二. 提升課堂效能。 學生支援 一. 秉承福音精神,懷著信德和望德,營造一個互信和關愛的校園。 二. 推動正向思維教育,令學生勇於面對人生的困難和逆境。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校長之下設兩名副校長和兩名助理副校長,分管學與教和學生支援,下轄不同行政組別和學科部門。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法團校董會由9名教區和教育界人士組成:1名獨立校董、1名教師校董、1名教師替代校董;1名家長校董、1名家長替代校董、1名校友校董。 |
環保政策 : | : | 1. 校舍管理及科技支援組推廣環保;2. 鼓勵回收資源和節約能源;3. 公民教育組推廣健康校園計劃,致力綠化校園;4. 可持續發展「再生能源計劃」。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1. 本校初中部分班別以英語授課,除中文科、中國歷史、普通話、通識與社會、宗教及倫理外,其餘科目均以英語教學;部分班別則在英文、數學和科學以英語教學;2. 初中一二級其中一班採用普通話教中文;3. 高中部分科目銜接初中,維持以英語為授課語言。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1. 重視各級課程及能力銜接;2. 積極運用元認知教學策略及資訊科技,推動自主學習;3. 各科設計自學課題,培養自學能力;4. 全校層面致力照顧學習多樣性,提升學習效能;5. 大力提倡閱讀,提升語文能力,擴闊通識視野;6. 善用全方位學習,豐富學習經歷;7. 重視生涯規劃,引導訂立目標和理想抱負;8. 配合Stem教育發展,各科透過學習活動或專題研習引入Stem教育元素;9. 配合新學制評估文化的改變,除總結性評估外,各科致力發展課堂內外進展性評估及學習性評估。本年度將開展評核質素保証平台,提升評估及回饋效能。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提供3組共16個選修科,最多可選3X。 2. 課程重點: (1)各科按學習目標、學生能力和學習需要,剪裁及設計適合學生課程; (2)舉辦銜接課程,助同學順利適應各階段學習; (3)初中設通識與社會科已於2012-2013發展至中三階段,結合其他各科,整個初中課程為高中通識科各單元建立知識及能力的基礎。 (4)理科科目進行科本STEM教育專題研習。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閱讀:(1)強調從課外閱讀材料中學習,為學生提供延伸閱讀材料;(2)推行中、英、其他學習領域早讀計劃;(3)通過大型書展等活動培養同學讀書、購書、藏書、惜書的情操;(4)全體老師全年藉廣播活動推廣趣味閱讀。 2. 初中跨學科英語學習:(1)英文科與非語文科目合作設計教材;(2)透過觀課進行專業交流,提升以英語教學效能;(3)建設完備英語學習環境,增加同學接觸英語及使用英語的機會; 3. 資訊科技:(1)重點發展電子學習;(2)中英文科開展網上自學評估; 4. 專題研習:發展跨學科專題研習,重視研習與表達能力及創意科技素養的培養。為新高中校本評核建立良好基礎; 5. 德育及公民教育:(1)鼓勵學生走出學校,服務社會,學習人際溝通的技巧,尊重個別差異,培養多元觀點;(2)組織探訪國內活動,培養國民意識。(3)提倡「全人發展」,鼓勵學生實踐基督精神。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在2018/2019學年,學校運用生涯規劃津貼增聘一位全職老師,希望提升專職教師團隊的能量,加強學校統籌及推動生涯規劃的工作。 自新高中於2010推行以來,學校增撥了資源在外購服務,如香港青年協會、學友社丶聖雅各福群會丶以及循理會的生涯規劃活動,內容包括初中的性格及興趣測試、中三選科工作坊及經驗分享、高中的職場認識與探訪等,內容多元化。 校內方面,中三級的選科禮堂集會、家長晚會、中六的校內生涯規劃課,亦讓同學認識多元出路、本地及海外升學途徑、工作世界的最新發展等。 為滿足不同成績學生的需要,學校曾於中一至中五及中六家長日,邀請了職訓局及各院校機構到校設置攤位,如樹仁大學、香港科技專上學院、明愛專上學院等,為家長、同學提供升學擇業諮詢服務。此外,學校更招待來自海外大學的探訪,擴闊同學視野,讓他們接觸留學的第一手資訊。 生涯規劃組亦與校友會合辦大學課程分享會、開拓前路分享會、放榜日輔導、應試及升學講座等,以達至回饋及承傳的目標。 學校過往亦積極參加商校合作計劃,如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商襄校園」計劃、「友導向」職場體驗活動,香港律師會「法律先鋒」計劃、中區扶輪社「與校同行」計劃下合辦的面試工作坊。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1)成立特殊教育需要支援小組; (2)各學科致力拔尖補底,照顧學習多樣性; (3)定期舉辦進階或增潤課程,切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4)增聘教學助理、輔導員以及建立學習資源角。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及關愛校園,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社工、輔導員、統籌主任、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教師及教學助理,定期舉行會議,為有需要的學生設定合適的支援計劃。為加強老師了解個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及安排適切的支援和輔導,支援小組與老師交流有關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商討支援措施,並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度。此外,校方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融合教育資訊,分享有關的理念和教學建議,按需要舉辦專題講座,加強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並鼓勵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以提升其專業知識。學校除提供合適的考試調適,亦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專業支援服務如職業治療、讀寫和社交技巧訓練等。本校重視家校合作,支援小組建立恆常溝通機制,定期舉辦有關家長會或講座,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共同支援其學習和成長。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以課後支援模式學習中文:每星期安排導師於課外時間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語文基礎知識、中國文化、文言字詞等,協助學生掌握正規課程。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1)進展性和總結性評估並行,尤其重視以評估促進學習; (2)評估活動多樣化,包括筆試、說聽、專題研習等。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1. 家長校董加入法團校董會; 2. 定期舉行家長聚會、周年大會,收集家長意見; 3. 定期舉辦親子活動、家長課程及家長茶聚; 4. 每年舉辦學生「好人好事」、「操行進步獎」、「家長也敬師」活動; 5. 家長義工為教學和活動提供支援。 |
校風 : | : | 教育局外評報告讚揚本校「校風淳樸」,老師「親切友善」,「關懷學生,工作勤懇,彼此合作,團隊精神良佳」,學生「守規有禮,純品受教」,「對學習感興趣,尊敬師長,與朋輩相處融洽」。報告更指出本校「能配合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如中一新生適應、生涯規劃、領袖訓練等等,提供適切的成長支援服務」。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2018-2021 三年發展計劃 1. 學與教 1.1 培養學生成為追求學術卓越的自主學習者。 1.2 提升課堂效能。 2. 學生支援 2.1 秉承福音精神,懷著信德和望德,營造一個互信和關愛的校園。 2.2 推動正向思維教育,令學生勇於面對人生的困難和逆境。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1. 舉辦教師研討日,促進專業發展; 2. 鼓勵教師共同備課及積極進修,提升教學效能; 3. 推動自主學習,照顧學習多樣性; 4. 鼓勵教師借調教育局、擔任教育公職、參加「種籽計劃」等,汲取課程發展經驗。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1. 分體育、學術、興趣、藝術和服務五大類別,約50多個學會。特別有讀書會、聖詠團、天主教同學會、校園電視台、中樂團、劍擊班、街頭舞班、花式跳繩等; 2. 公益少年團是全校最大的活動團體,投入社會服務,屢獲殊榮; 3. 舉辦升中家長講座,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4. 每年舉辦英語國家遊學團、升學考察團、國內學習團及朝聖團等; 5. 參加各種商校合作及商襄校園計劃、擴闊同學與工作有關的經歷。 |
其 他 | : | (1) 5C李瑞榮榮獲「都會國際青年藝術節2020全港視藝大賽」繪畫組–少年高級組季軍。 (2) 6C陳顥軒於第七屆徐悲鴻盃國際青少年兒童美術比賽 2019獲得香港賽區中學組優異獎。 (3) 機場管理局主辦的「參觀機場 分享見聞」比賽,5A陳信希、陳燕桐、5B范倚甄和5D黎樂妍獲頒優異作品獎。 (4) 5A丘璟熹獲得香港課外活動優秀學生表揚獎。 (5) 5A鄭芷悠於「沙田迎新春半馬拉松長跑賽2020」五公里女子青年17-19歲組賽事中獲得季軍。 (6) 3D林雅汶於「香港公開冬泳錦標賽」女子公開組賽事獲得亞軍。 (7) 香港業餘田徑總會主辦香港越野錦標賽,本校2A姚彩淇、1D黎海晴及1E高鋕行獲得女子少年組團體季軍。 (8)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屯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主辦Super Teen好學生獎勵計劃 2019,3D梁嘉哲、3B庄曉程獲頒卓越成績獎,4B鄭翠湄、6A羅浩威獲頒良好品德獎。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58M、58X、258D、260X、960; 西鐵:兆康站; 輕鐵:505、615、615P(建生站); 專線小巴:40、44A; 深圳灣口岸專線:B3、B3X。 |
備註 | : | 學校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與工作有關的體驗活動、社會服務、藝術發展、體育發展。為了照顧同學的學習需要,中一、中二、中四及中五分為五組。新高中除中、英、數外,另通識教育科亦採用分組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