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大埔廣福道182號 | |||
電話: | 26561270 | 電郵: | mail@wscss.edu.hk | |
傳真: | 26507256 | 網址: | http://www.wscss.edu.hk |
辦學宗旨
以基督為完美榜樣,提供全人教育,建立融洽有序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皆有均衡發展;能熱愛學習,主動探索解難,積極發揮潛能,從而培養終身自學的能力,以及應變創新、自律自信之素質,以回饋社會,為家國作出貢獻。
本區 | : | 大埔區 |
他區 | : | 北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鄧啟明先生 |
校長 | : | 鄭思宏先生 (理學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訓導文憑)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8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王肇枝中學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60 |
校訓 | : | 博愛信修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290 | |
中五 | - | $290 | |
中六 | - | $29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20 | ||
學生會會費($): | $2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學校自置設施保養及維修費用: 中一至中五:$100 中六:$70 | ||
其他收費/費用($): | 社費:$5 |
學校設施: | : | 每課室均配置電腦及投影機,輔以無線及有線上網的連結點,配合使用平板電腦,支援學生學習。特別室有電腦輔助學習室、多媒體語言室、英語活動室、電腦輔助設計及工藝室、電腦化圖書館、學生活動室、室內體育館等。運動場面積逾二萬平方呎,可提供籃球、手球、壘球和排球等比賽及訓練用途。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3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5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8% |
學士: | : | 95%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3%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5%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5% |
5-9 年 | : | 13% |
10 年或以上 | : | 82%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音樂、體育、普通話、聖經、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中三修讀物理、化學、生物)、綜合人文科(中三修讀歷史、地理、經濟及社會)、電腦科、家政、設計與科技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0/2021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史、通識、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語、數學、數學延伸單元I/II、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生物、物理、地理、歷史、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音樂、體育、普通話、聖經、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中三修讀物理、化學、生物)、綜合人文科(中三修讀歷史、地理、經濟及社會)、電腦科、家政、設計與科技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史、通識、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語、數學、數學延伸單元I/II、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生物、物理、地理、歷史、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1 年9月升讀中一)。甄選面試準則:教育局提供之「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60%;校內語文及數學成績10%;操行10%;課外活動及獎項20%。 收生準則:甄選面試評分70%;中文面試溝通及分析能力10%;英文面試溝通及分析能力2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7月中旬舉行中一迎新日,7、8月舉辦為期兩周之中一新生暑期英語銜接課程,新學年開始前舉行中一學生講座暨中一家長與班主任座談會。中一學年內,透過「學會學習自學計劃」及「天使行動」兩項輔導計劃,分別協助同學掌握中學學習技巧及提供學長從旁的支援以適應校園生活。 本校與衞生署合作,在中一班主任課推行「青少年健康服務計劃」,建立學生良好生活習慣。亦與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及路德會青欣中心協作推行「健康校園計劃」,建立學生的正向思維及抗毒意識。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裝備學生成為廿一世紀有能力的學習者 2.透過品格培養發展學生的領導特質 3.發掘並盡展資優學生的潛能 |
學校管理架構 : | : | 校長會與學校行政及發展委員會負責制定學校政策,並檢視學校之表現。三位副校長分別統籌學務、學生事務及行政支援。日常之運作採委員會制。學生可透過學生會及學生議會反映意見;家長及校友則分別透過家長教師會、校友會及法團校董會向校方提供意見;而一些重大學校政策則於法團校董會會議商討及議決。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 法團校董會於二零零八年成立,代表不同持份者領導及監察學校之運作。 |
環保政策 : | : | 學校致力推動節約能源、減少廢物、回收廢物和校園綠化等環保政策,透過「環保學會」及「綠色領袖生計劃」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環保;亦參與「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青年氣候聯盟」及「校園家居齊慳電計劃」,培養學生對環境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同時擴闊他們的視野,主動回應社會和世界的環保議題,由2019年度起參加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的"網上電價"計劃,透過在校內的太陽能發電設施,既推動環保,也可作教學用途。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 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詳情請參閱2020/21及2021/22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中文及英文課堂會滲入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辯論及戲劇,旨在提高學習的效能。學校亦提供學生學習第三語言的機會—日文課在初中時以課外活動形式進行;在高中,同學可選修日文,並於中六參加劍橋國際考試。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 鼓勵多元化教學模式,把網上互動學習、實地考察、專題研習等元素,系統地滲入正規課程,藉以發展學生思維與創意的能力,並強化表達技巧。在語文課堂引入辯論及戲劇元素,以豐富學習經驗。建立校本的Moodle學習平台,並透過使用平板電腦,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輔助學習資源。跨課程語文協作是提升學生學習效能的一個重要策略—以英語為授課語言之科目與英文科互相配合,在學科課程內應用不同語文技巧及寫作文體;校方統籌各科應用不同的學習技巧如同儕互評、概念圖等,以鞏固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初中,透過保底班加強學生語文及數學的學習。在高中提供多元化課程以切合學生不同的能力及興趣;除核心科目外,學生可在十科目中選修二至三科,同時亦提供日文及應用學習課程。學生亦可透過大埔學校聯網,修讀其他文憑試選修科目。 |
校本課程 :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可在十選修科中選讀,個別組合是因應教師資源調配而制訂。現提供之組合是按學生之主流選擇而編訂。 2. 課程重點:中一及中二年級的「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習」領域統整為「綜合人文科」,運用議題及宏觀概念作為設計課程之架構,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習慣及關心國家社會的胸懷;中二設有領袖培訓課程(The Leader in Me),培育學生「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由生命教育委員會統籌之校本課程,內容概括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升學指導、性教育、環保資訊及基督教靈育等課題。透過班主任課、周會或全校活動,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共同關注的議題,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學校以建立學生之閱讀習慣及廣度為目標。全體學生均參與由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舉辦之普及閱讀獎勵計劃及香港公共圖書館之兒童及青少年閱讀計劃,以建立廣泛閱讀中、英文課外書的習慣。學校亦組織學生擔任閱讀大使,肩負推廣閱讀的風氣。另外每循環周特設兩天「晨讀時間」。 透過電子學習平台的建立,提供不同學習素材以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並照顧在學習進度上的差異;亦在課堂應用iPad及校本網上學習平台Moodle強化互動學習。 初中級所有學生每年均需參與「專題研習」課程,以小組形式進行,透過10個課節的指導,學生將完成研習報告及口頭匯報,評核結果會載於學生之成績表內。 |
生涯規劃教育 : | : | 本校自2015年起成為《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第一階段的五所先導學校之一,亦於本年成為《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第二階段「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之資源學校,而本學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更擔任校樞紐網絡領袖的角色,與香港教育大學協作,作為推動計劃的重要伙伴。 學校自2006年起已發展校本之《生命培育計劃》,透過釐訂目標、規劃行動,以及檢視成果,建立管理個人成長階段各種學習需要的能力;初中強調培養正確之價值觀及生活態度,高中則以規劃進修及擇業為重點。班主任會從旁指導學生實踐所訂定的目標及計劃。 學校為中三及中五、六學生提供小組或個別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能力,以及學科和職業的要求,讓他們在選科、升學或擇業上作明智的適切抉擇。 透過講座、參觀及職場體驗,讓學生對不同的職業有概括的認知,亦安排校友與學生會面,分享升學及職場上的親身體驗。上年度更開始啟用《升學及就業輔導室》,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升學及生涯規劃支援。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 中、英、數三個主要科目則在初中安排課餘保底班,以照顧學習差異。 輔導委員會於中一上學期推行「學會學習自學」計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技巧,藉以鞏固課堂成效;又為初中在學習上未達理想的學生,安排「潛能提升」輔導計劃,協助學生重整學習態度及提升動力。同時會為學習上有特殊需要之學生設計支援方案。此外,部份科目亦設有「增潤班」,為資優學生提供增益知識,提升他們對學科目的興趣及高階知識的追求。並安排不同的活動,關顧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設立特殊教育需要支援委員會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相關工作,本校本學年增設一位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加入委員會專責處理相關學生的工作和推行融合教育。為確保相關支援工作達最適切及最佳果效,委員會與校內各委員會緊密協作,於不同範疇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如在功課、考試及課程方面提供調適。此外,委員會與家長、教師及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合作,共同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訂定個別學習計劃,亦邀請家長及科任老師出席個案會議,定期檢視計劃成效。同時本校會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執行功能技巧指導服務,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例如:言語治療、藝術治療、社交小組等,讓學生得到適切的支援。本校也會提供校內測考調適,如:獨立考室、增加考試作答時間、休息時間等,並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申請公開試的相關調適,確保考試的公平性。學校亦會安排老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課程、出席聯校網絡活動,並鼓勵全體老師參與相關講座及研討會,以提升教師的專業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 全年舉行兩次考試。另外,進展性評估包括兩次期中測驗、日常課業和專題報告等。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每年訂定主題,與家長教師會合辦親職講座、興趣班及親子戶外活動等。家長意見可透過個別面見、家長座談會及社交媒體等不同方式直接傳達。此長期共建之緊密伙伴關係,對學生全人發展意義尤為重要。 |
校風 : | : | 本校以基督的愛,著重全人教育,注重培育學生建立良好品格、自律盡責的態度。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融洽,同學砥礪切磋,共同建立和諧之學習環境和關愛文化。其次,重視學生領袖培訓,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和服務,從而發揮潛能。朋輩關懷計劃如「學生輔導員計劃」及「天使行動」,由高年級生輔導初中生的適應及成長,建立互信和關愛精神。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 1. 裝備學生成為廿一世紀有能力的學習者 2. 透過品格培養發展學生的領導特質 3. 發掘並盡展資優學生的潛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 設教師發展委員會,定期舉辦校本教師發展工作坊,以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另外,校方每年均積極推薦教師報讀複修課程、校外培訓班、研討會和工作坊等,讓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務求學以致用,教學相長。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現設學會30餘個,可劃分為學術、服務、興趣、宗教及體育五大組別。所有學會均由學生會聯繫統籌及審批預算。學會幹事組織活動,並由各學會顧問老師監察指導,藉此訓練學生之個別專長,從中發揮其特有潛質和培養良好的公民意識。 |
其 他 | : | -蔣穎兒、余帕熹(2019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區比賽銅獎) -余帕熹(2019生物學素養競賽二等獎) -吳子麟、嚴靖盈(2019生物學素養競賽三等獎) -郭善真(2019理想家園:第十三屆徵文比賽冠軍) -鄺樂怡(2019第十五屆我的香港夢2020-手拖手,手牽守徵文比賽亞軍) -嚴靖盈(2019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高中組銅獎) -陳洛怡(2019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初中組金獎) -邱家希(2020華夏盃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初賽一等獎) -張烙華、徐樂桐、林豐源、陳御行(2020華夏盃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初賽二等獎) -賴煒盛、盧日君、蔡駿裕、陳燿峯、何方正、鄺德華(中學數學專題習作比賽表現優異獎) -賴煒盛(2020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二等獎) -許哲琨、林永健(2020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三等獎) -區綽軒(第三十二屆和平海報設計比賽優異獎) -陳茜儀、趙澆慰、霍寶怡、林瑋彤、徐雪妮、郭安琪、黃詩穎、張瑋珊、蘇靜雯、何敏悅、梁凱棋、陳明希、陳詩敏(2019全港學界壘球錦標賽女子隊亞軍) -陳卓琳(2019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大埔及北區分會)中學田徑錦標賽女甲跳高金牌) -蔡欣琳(捷青盃柔道邀請賽2019女子L組14-15歲50公斤級冠軍) -劉穎欣(捷青盃柔道邀請賽2019女子L組14-15歲45公斤級冠軍) -鄧樂研、劉穎欣(2019粵港盃柔道邀請賽銅牌) -李志達(2019日朗盃柔道邀請賽15-20歲男子青年組81公斤級冠軍,男子公開組81公斤級季軍) -黃家靖(2019日朗盃柔道邀請賽15-17歲女子少年組44公斤級亞軍) -劉曉陽(2019日朗盃柔道邀請賽13-14歲女童組36公斤級亞軍) -林瑋彤(2020屈臣氏香港學生運動員獎) -何婷(2019多元卓越獎學金-視覺藝術)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K12、K17、K18、71A、71K、72X、73X、74X、75X、271; 東鐵:大埔墟站。 |
備註 | : | 中二學生於每循環周有一節領袖培訓課(The Leader in Me); 高中學生均須上音樂課及體育課;亦可在校內修讀日文或在校外選修由大埔學校聯網所提供之文憑課程及其他院校之應用學習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