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橫頭磡富美街9號 | |||
電話: | 23379594 | 電郵: | school@kitsam.edu.hk | |
傳真: | 23363549 | 網址: | http://www.kitsam.edu.hk |
辦學宗旨
營造富有福音精神的自由與仁愛的氣氛,讓學生認識天主教信仰、培育學生均衡發展,讓學生發揮潛能、主動學習,增長智慧,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
本區 | : | 黃大仙區 |
他區 | : | 九龍城區, 觀塘區, 沙田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潘秀琼修女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劉瑤紅博士 (教育學士、教育碩士、教育博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5568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聖母潔心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72 |
校訓 | : | 明心明德 潔己潔人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10 | |
中五 | - | $310 | |
中六 | - | $31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30 | ||
學生會會費($):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200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英語智趣園、生涯規劃室、校園電視台、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人文及地理室、多媒體學習室、電腦室、多用途學習室、籃球場、聖堂、牧民室等。全校課室、特別室及禮堂均提供資訊科技及空調設備。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60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2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5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0%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9%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1% |
5-9 年 | : | 23% |
10 年或以上 | : | 66%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1/2022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綜合人文*、普通電腦*、宗教、普通話、音樂、體育、視覺藝術、家政、生活教育、專題研習(中二、中三)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科學* |
2021/2022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通識教育科(中五、中六)、文學、中史、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倫理與宗教、宗教、體育、藝術發展、增能課程(中四)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數學、數學延伸單元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生物 |
2022/2023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綜合人文*、普通電腦*、宗教、普通話、音樂、體育、視覺藝術、家政、生活教育、專題研習(中二、中三)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科學* |
2022/2023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中五)、通識教育科(中六)、文學、中史、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倫理與宗教、宗教、體育、藝術發展、增能課程(中四、中五)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數學延伸單元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生物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標準:教育局提供申請學生的「成績次第名單」40%、評語及操行30%、面談表現20%、課外活動表現及獎項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開學前(每年八月中),本校舉辦中一適應課程,協助同學適應中學生活,內容包括日營、朋輩互助的適應活動、以自主學習模式學習核心科目及電子學習基礎訓練。另設中一家長聚會及中一新生家長日,分階段讓家長認識學校教學模式和培育學生策略。在開學初舉辦大姐姐輔導活動及校長與中一家長茶聚。全年為有需要的學生推行成長小組計劃。整個中一學年,透過不同科目的課程,幫助學生認識健康生活;鼓勵同學注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校重視同學體適能訓練,鼓勵同學在課餘參與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及聯課活動。透過宗教和心靈教育,培養學生覺醒身心、善於反思、樂於溝通的能力和態度,讓學生建立自覺自信,與同學互愛互助。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一)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讓不同能力的學生有所進步。 (二)提昇學生靈性素質,增加對社會關懷意識和承擔精神。 本年主題:綻放潛能、志達四方、力行仁愛、頌揚主恩。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實行委員會制,設學校管理委員會、學務委員會和校風及學生支援委員會,協助推行各項校政。校內設多個專責小組,推動校政、學與教及關顧學生成長,提供優質教育。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教師、家長、校友代表及獨立人士組成。校董會領導學校制定政策,設校董教師諮議會,加強校董與教師之溝通。 |
環保政策 | : | 校園綠化、資源共用、能源節省、知行合一為環保政策之核心。每班設環保大使,監察節約能源。空調在25℃以上才使用,午膳使用環保餐具,善用智能和分類環保設施以保護環境。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1. 英文科採用協作教學或分組教學。2. 中一至中三設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多接觸英語;高中理科用英語教學。數學科(全級)及初中科學科(按班)採用英語教學,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並加強與高中理科英語教學之銜接。3. 創造英語學習環境,聘請外籍英語教師;每周定期以英語進行早會,開放"英語智趣園"學習及資源中心,舉辦英文週及英語活動、中英文通告及告示、建構學校英文網頁等。4. 課後及週末辦英文拔尖補底班,暑假辦升中銜接課程。5. 暑假舉辦本地及海外英語沉浸課程。6. 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建立英語智趣園,提供情境英語學習。7. 普通話科於課餘舉辦朗讀及話劇比賽,並參加校際朗誦比賽。亦會訓練學生成為普通話大使,在校園推廣普通話。8. 全校閱讀計劃,初中安排單月閱讀中文圖書,雙月閱讀英文圖書;高中星期三閱讀英文圖書,星期五則閱讀中文圖書。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 課程及教師專業發展組及八個學習領域統籌監察及檢視學校課程,並促進跨科協作。2. 教師通過下列教學策略,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及改善學習表現:(1)透過同儕備課、同儕觀課及課後檢討,提升教學效能。(2)採用自主學習,建立朋輩互助方式,照顧學習差異,提昇學習成效。(3)通過多元化及生活化教學活動,如:參觀、考察、專題研習、生活體驗引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學習態度,建立正面價值觀。(4)採用多元化評估模式,促進學生學習。(5)課堂內外引入電子學習元素: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善用校園電視台作全校廣播及製作學習影片教材;利用各項電子平台及視像軟件準備學習材料及提供實時視像指導,擴闊學習空間。(6)英文採用協作或分組教學。3. 近年學與教發展:(1)全面推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讓不同能力的學生有所進步。(2)推動跨科組學習活動,並於初中推行專題研習課,激發學生好奇心和自信。(3)促進教師專業交流,推行教師專業發展周,改善課堂教學策略。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中四學生可按能力及興趣在15個選科中修讀3X。 2. 課程重點: (1)英文科採用小組教學,以照顧學生之學習差異及提升學與教效能。 (2)藝術和增能課程的學習經歷有助提升學生的多元能力、品性和修養,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3)學生就讀中五時可選修應用學習課程。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設閱讀時段,安排閱讀中、英文主題書籍及報章,提供免費網上閱讀,舉辦書展及作家講座。各科均設閱讀計劃等。 2. 初中設專題研習課及反思自習課,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 利用資訊科技教學、互聯網及學校的內聯網等進行學與教的活動。 4. 設生活教育課,推行德育、宗教及心靈教育、性教育、健康教育、環保教育及公民教育等,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及積極的人生態度。 |
生涯規劃教育 | : | 生涯規劃組與宗教及心靈教育組協調,分階段為同學整合生涯規劃和職志教育及活動,加強價值教育。中一中二階段:配合心靈教育組的自處和大愛教育,讓學生了解個人職業性向、能力、興趣,為規劃未來作準備。中三階段:配合心靈教育組的人生教育,提供升學輔導及諮詢,協助同學慎作選科,了解升學及職業的關係,為自己規劃人生。中四至中六階段:配合心靈教育組高中階段課程,舉辦多元化生涯規劃活動,以擴闊同學視野,讓同學了解自己的職業性向及能力,並提供輔導及諮詢,協助她們規劃未來升學或就業的出路,為人生定立方向。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 照顧資優學生,舉辦拔尖課程及推薦參加資優培訓。2. 專責小組輔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3. 教育心理學家及駐校社工提供專業支援。4. 利用額外資源,英文及不同學科開辦拔尖補底班,提升同學學業成績。5. 分層課業設計,照顧學生個別需要。6. 為有學習障礙的同學提供適切的協助和輔導。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透過學風及學習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小組組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小組成員、社工、教學助理等)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安排教師修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提升專業能力。經家長同意後,收集中一級有特殊教育需要新生資料,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安排合適的支援。本校亦會甄別懷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轉介至教育心理學家跟進。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支援,包括聘請校本言語治療師、融合教育導師、社工及融合教育助理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例如學習小組、社交訓練小組及個別輔導,同時,透過校本言語治療及生涯規劃服務和減壓鬆弛小組,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另外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功課及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校與教育局及校本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並邀請家長參與,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成效,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著重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平時分及考試分以均等比例計算,藉評估促進學習。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1. 於1996年成立家長教師會,促進家校合作。 2. 推行家長教育和「家長學堂」計劃,舉辦講座和活動,增進家長對青少年發展和培育的認識。 3. 策劃家長日親子活動、買賣舊書、參與陸運會競技等。 4. 舉辦校長家長聚會,加強家長與學校溝通。 5. 協助法團校董會家長校董選舉,促進家長參與教育過程。 6. 設獎學金,鼓勵同學積極向上。 7. 組織家長義工,以協助提高本校同學的學習質素,並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及聯繫。 |
校風 | : | 1. 校風純樸,學生守規受教,具愛心,樂於服務。 2. 校園充滿關懷及互相尊重的氣氛,師生關係良好。 3. 學生領袖富責任感,勇於承擔。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讓不同能力的學生有所進步: (1) 課堂內外實踐適異性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包括:優化自主學習課堂設計和提供課堂內外的學習支援和工具,擴展多元學習空間。 (2) 推動跨科組學習活動:透過問題為本學習、生活議題及愛德和義德價值之探究,提升對社會關懷的意識和展現所學的自信。 (3) 提昇教師適異性教學策略及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2. 提昇學生靈性素質,增加對社會關懷意識和承擔精神: (1) 提供教育和學習活動,強化學生靈性培育和人生教育。 (2) 透過體驗式學習,展現學生潛能,提昇社會關懷意識和承擔精神。 (3) 推動教師專業培訓和實踐,加強教師對靈性教育和教會核心價值教育的認識,建立共識推動校本價值教育。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 為完善學校發展,了解各持份的意見,舉辦學校自評工作坊,通過數據分析及分組討論,訂定學校發展策略。 2. 完善的教師考績制度,評鑑與發展並行。 3. 舉辦教師專業發展周,開放課室予友校觀課,促進觀摩和交流,強化教學效能及展示師生的學習成果。 4. 善用校外專業力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參與中學校長會主辦「自主學習學校網絡」,進行聯校的教師發展活動;善用大學資源優化課程設計等等。 5. 舉辦不同形式活動,提升及增強老師身心靈素質。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有50多個學會小組,分靈修性、學術性、體藝性、服務性和興趣性五個類別。而全校之大型活動均由各科組或學生組織舉辦,如音樂節、陸運會、水運會、學生會及四社選舉、英文周和宗教周等。設全方位學習周,舉辦高中外展訓練、中三內地考察活動等。 |
其 他 | : | 1. 為鼓勵同學勤奮向學,培養良好品德,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及服務社群,以達致均衡發展,本校設有潔心獎學金、校監獎學金、校長獎學金、老師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獎學金及校友獎學金。 2. 本校得到校友、舊老師及友好的捐助,設立心連心助學金,協助經濟困難的同學解決緊急需要,讓同學能專心學習。 3. 學校每年暑期籌辦本地及海外英語沉浸課程,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拓闊視野。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2B、2F、3C、75X、E22; 港鐵:樂富站。 |
備註 | : | 初中數學科(全級)及科學科(按班)採用英語教學,而綜合人文及普通電腦科將善用課時推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初中透過人文和STEM科目的基礎技能培育,結合跨科專題研習課堂的解難和綜合能力訓練,讓學生發揮創意思維和人文關懷精神。為發展學生專項潛能及多元智能,高中設有理科班及超過14個選修科;另會提供應用學習和增能課程,供不同性向的同學選擇和提升學習能力。 |
修訂日期:6/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