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荃灣石圍角邨 | |||
電話: | 24983331 | 電郵: | info@plkylsc.edu.hk | |
傳真: | 24995136 | 網址: | http://www.plkylsc.edu.hk |
辦學宗旨
本校秉承保良局辦學方針,五育並重,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為社會育才立人。透過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讓每位學生發揮個人潛能,各展所長。
本區 | : | 荃灣區 |
他區 | : |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陳黎惠蓮女士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梁玉冰女士 (文學士、教育文憑及教育碩士(學校領導與行政))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695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保良局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82 |
校訓 | : | 愛敬勤誠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290 | |
中五 | - | $290 | |
中六 | - | $29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20 | ||
學生會會費($):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100(中一至中六)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思齊館、沉浸式互動虛擬實境系統、多用途學生活動中心、電腦室、圖書館、英語閣、集思閣、多媒體學習中心、多功能活動廳、多個標準實驗室、排球場、手球場及籃球場。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9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9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98%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9% |
特殊教育培訓 | : | 40%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2% |
5-9 年 | : | 10% |
10 年或以上 | : | 78%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1/2022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中國歷史、普通電腦科*、生活與社會*、體育、閱讀課、個人成長課;中一至中二:普通話、科學*;中一:生活與社會*、地理*、音樂、視藝、家政、設計與科技;中二:綜合科技(包含音樂、視藝、家政、設計與科技元素);中三:音樂、視藝、家政、設計與科技、科學*(生物、化學、物理)、生活與社會*(生活與社會、經濟、地理)、跨課程語文課程、職涯規劃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五至中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數學(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單元一)、中國歷史、視覺藝術、經濟、地理、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綜合科學(中五至中六)、生物、化學、物理、體育、其他學習經歷、個人成長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跨課程語文課程(中四)、職涯規劃課(中四) |
2022/2023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中國歷史、普通電腦科*、生活與社會*、體育、閱讀課、個人成長課;中一至中二:普通話、科學*;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地理*、音樂、視藝、家政、設計與科技;中三:音樂、視藝、家政、設計與科技、科學*(生物、化學、物理)、生活與社會*(生活與社會、經濟、地理)、跨課程語文課程、職涯規劃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中一及中二級普通電腦科 |
2022/2023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至中五)、數學(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單元一)、中國歷史、視覺藝術、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綜合科學(中六)、體育、生物、物理、化學、旅遊與款待、其他學習經歷、個人成長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跨課程語文課程(中四至中五)、職涯規劃課(中四至中五)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1. 教育局提供之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及校內成績40%;2. 操行及評語15%;3. 活動及獎項15%;4. 面試表現30%。面試形式為個別面見,中文及英文對答,評估學生溝通技巧、禮儀及基本能力。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升讀中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同學要融入新環境,適應中學課程,家長也要認識新學校。為了讓家長及同學盡早認識學校,本校於每年七至八月舉辦連串升中活動,包括︰家長日、暑期班會活動、英語主導的升中銜接班、正向教育:24性格強項問卷調查、靜觀體驗等等。透過為期十四個月(本年七月至來年八月)的中一成長計劃,讓同學早日適應中學學習及生活模式,與師友建立緊密關係,以求在學行上達致優良的表現。 本校健康教育組每年為各級學生設計不同課程,讓同學在「個人或公共健康」、「性教育」和「藥物教育」、「精神健康」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認識。本校亦已參與健康校園活動,讓同學有更多機會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認識不同的健康選擇。另外,每年也會要求學生申報個人健康狀況,以更新其個人健康紀錄。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裝備學生規劃個人學習歷程 2. 提升學生把握機遇的能力 |
學校管理架構 | : | 設學校行政委員會,由校長、副校長及科組主任檢視學校重要政策及領導學務、學生成長、資源管理及學生活動的發展。本校亦設有學校改善小組,強化學校自評及未來發展。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法團校董會於2012年9月1日正式成立,由辦學團體代表、校長、老師、校友、家長及獨立社會人士組成,直接參與學校決策,有助提高學校管治的透明度和問責性,並能集思廣益,使校政更臻完善。 |
環保政策 | : | 校內推動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教育,提倡「應用則用」的原則。校園內設置了環保景區,如後花園「香馥閣」,以有機耕作及樹木保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實踐。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注重學生英語學習,積極創建英語環境,舉辦英語話劇訓練、初中英語學習班、「跟校長說英語故事」、英語日等活動,運用額外資源增聘外藉英語老師教授會話,英文大使每天於英語閣安排不同形式活動,向學生提供應用英語的機會。初中教學語言微調,普通電腦科按班別需要分別以英語或中文授課,各科展開英語教學延展學習活動,提高學生運用英文的信心。此外,學校亦投放資源培養學生中文及普通話能力。種種措施旨在裝備學生,滿足未來升學和就業需要。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以學生為本,運用多元化學與教策略,照顧學習多樣性。英文科等核心科目以小組模式教授, 並以動態分組,務求提升學生的能力及信心,並能提升學習效能。科組之間有不同形式的協作、統整學習主題,以促進學習效能。此外,本校也積極發展STEM教育,電子學習,以擴濶同學的知識領域、提升學習表現。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3X。 開設10個科目供學生選修。 2. 課程重點:初中課程重點:以廣濶均衡、裝備學生應對未來需要為目標,以「六年一貫」為基礎,初中課程旨在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能力,以準備高中核心和選修科。此外,因應學生的需要,設計成長課,擴濶學生視野、培育正確價值觀。本校也引入「靜觀」課程,在不同年級推行,以促進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為「香港閱讀城」其中一所「悅讀學校」,設立閱讀小組,推行校本閱讀計劃。另設閱讀課,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開拓眼界。各學科有其科本閱讀計劃,促進學生作深度閱讀。 2. 德育及公民教育: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各科組將德育及公民教育元素及價值觀加入學科課程或活動內。公民及德育教育組亦定期舉辦各類活動,讓同學了解本地、國家及世界的發展,並提高公民意識及培養正確價值觀。 3. 專題研習:本校將專題研習融入課程,各科組按科本需要設計不同形式的專題研習,以不同形式進行,培養學生自我建構知識、同儕協作、溝通能力及探究能力。縱向而言,專題研習採用螺旋式遞進學習模式,透過遞增研習的深度及廣度,加強學生的認知和共通能力,擴闊視野。 4. 資訊科技:利用eClass網上學習管理系統作為師生溝通平台,配合各科網上教學,建立電子教室;本校又增設過百部平板電腦作為學習工具,建立多樣化電子平台、流動應用程式及覆蓋全校的無線光纖網絡,以助電子教學及流動學習,促進學習成效。本校會繼續投放資源,優化資訊科技教育設施。 |
生涯規劃教育 | : |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生涯規劃教育,以學生為本,制訂適切的生涯規劃活動和課程,協助學生認識自己,了解多元出路,從而建立升學及事業發展目標,掌握機遇;本校亦為學生提供個人輔導,希望他們能因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盡展所長。本校同時得到保良局的支援及校外機構的協助,全面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加上全校老師的專業培訓,務求讓學生獲得最新升學資訊,令他們受惠。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本校為同學提供全面學業支援。於各核心科目作分組小班教學,設計不同程度的工作紙,並作相應課程調適,以照顧學習多樣性。同時,高中亦推行「小區塊躍進學習工程」,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習成效。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學年學生支援組由副校長、多個組別主任、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組成,連同言語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共同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注重提升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在初中及高中級別以分組方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在初中中文課程引入「喜閱寫意」的教學元素。同時,安排課後補課,外聘導師支援中、英文科學習。學校亦運用學習支援津貼購買外購服務如言語治療、解難小組、社交小組、藝術輔導及共融活動等。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全年分為3個學期,每學期設考試。學期內進行持續性評估,通過家課、課堂習作、專題研習、口頭報告等多元化評估方式,了解學生學習進度,訂定措施促進學習。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行幹事會會議,籌辦不同類型活動以促進家校合作和親子關係,如: 1. 家長教育講座、教養兒女心得分享會。 2. 親子活動(如參靜觀魔法瓶工作坊、親子樂悠遊等)。 3. 家校合作活動(敬師日、中一迎新家長月等活動)。 4. 社區活動(參與荃灣家教會聯會活動,如家長也敬師晚會)。 |
校風 | : | 本校重視培育學生品德素養,用心設計不同活動,以配合學生成長的需要,例如「中一成長計劃」、「越感恩越快樂」、「朋輩輔導員計劃」「欣賞」週、「鼓勵」週、「感恩」週、高中多元化生涯規劃活動等。本校教師也會為有需要的同學進行個別輔導,提供升學及就業資訊,以助學生作出適切的生涯規劃。學校為學生營造互相欣賞的氣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健康愉快地成長。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裝備學生規劃個人學習歷程 校方將運用多元學習策略,提供多元化學習經歷,鞏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強化學生學習態度與能力,以及強化不同學習需要的照顧,盼能提升學習效能。同時,校方亦會加強科組專業交流,建立校外網絡,強化教師專業發展。 2. 提升學生把握機遇的能力 校方將推行不同計劃,讓學生能自我勉勵,認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欣賞和學習別人的長處。面對社會急速轉變,校方又會安排學生體驗多元化紓壓方法,學習與別人互相配合,各盡所能。同時,本校亦將透過不同活動,擴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跨領域知識,以認識多元發展途徑。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組會參考教師專業階梯及「T-標準+」並配合學校關注事項 「裝備學生規劃個人學習歷程和提升學生把握機遇的能力」,策劃及提供教師培訓,更鼓勵教師按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需要,積極參與不同研討會、研習班,並會與不同院校作互訪交流。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學生會、四社、中文學會、英文學會、數學學會、科學學會、社會科學學會、中國歷史學會、家政學會、童軍、女童軍、紅十字會、少年警訊、樂器班、管弦樂團、藝樂園、攝錄學會、舞蹈組、羽毛球隊、田徑隊、泳隊、籃球隊、排球隊、足球隊、乒乓球隊、手球隊、基督徒團契、橋棋學會、戲劇小組、可持續發展組、校園電視台、山藝小組。 |
其 他 | : | 為了表彰學生優秀的學業成績,卓越的課外活動、服務表現和良好品行,我們每年都會提供並獲得許多校內和校外獎項;其中包括印度商會信託基金獎學金、尤德爵士紀念獎、荃灣鄉事委員會獎學金及青苗學界進步獎等。 此外,我們還有不少保良局獎助學金及校內獎學金等,嘉許成績優秀和行為、表現良好的學生。 以下為本校近年獲獎資料: 學術獎項 荃葵青衣校長會「荃葵青區傑出學生選舉」傑出學生 香港公共圖書館「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初中英文組優勝獎 東華三院「全港VR復康訓練遊戲設計比賽2020」高中組亞軍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JUMPSTARTER IdeaPOP!創業比賽」中學組25強入圍隊 伍匯豐銀行「Bank Of Our Future Competition」最後十強 「第十二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青年組良好獎、高中組優異獎、初中組優異獎 「向老師致敬2020」中文徵文比賽(中四至中六)季軍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第十七屆全港中學『兩文三語』菁英大比拼」優秀文章獎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2018-2020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可持續發展學校參與獎 世界自然基金會「城市自然挑戰賽香港校際賽」全港排名第9 香港數理教育學會「2021 Science Assessment Test」3項鑽石獎、4項金獎、7項銀獎、3項銅獎 「第二十二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高級組嘉許證書 「全港中、小學生默默說故事短片創作比賽」中學組優異獎 「哈佛圖書獎」哈佛圖書獎 第五屆「民間.港.故事」中學生創業比賽評審推薦大獎 奧海城未來百貨公司設計師比賽中學組優異獎 體藝獎項 全港學界精英手球賽冠軍,多位同學更入選香港男子手球青年代表隊,加入港隊訓練,代表香港出戰不同世界手球賽。 於不同田徑比賽,包括學界及區際田徑賽等表現出色,奪得多項獎牌。 「2020/2021年度全港校際尊重版權創作比賽」WhatsApp貼圖設計創作比賽中學組(初中)優異獎 「國慶同心抗疫口罩設計比賽2020」2項殿軍 第五十五屆學校舞蹈節─中學組爵士舞及街舞優等獎 黎炳昭藝術發展基金「美好明天」繪畫比賽全港冠軍 跆拳道品勢亞洲城市錦標賽品勢組別冠軍 由於學生獲獎數目眾多,礙於篇幅所限,其他獲獎紀錄請瀏覽本校網址: www.plkylsc.edu.hk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32M、43X、32B、32; 地鐵:荃灣及大窩口站; 專線小巴:81、81M、82、82M、94、312。 |
備註 | : | - |
修訂日期:6/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