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柴灣新廈街330號 | |||
電話: | 25584133 | 電郵: | ccmss@ccmss.edu.hk | |
傳真: | 28984423 | 網址: | http://www.ccm.edu.hk |
辦學宗旨
以學生為本,提供全人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均衡發展。為不同學習性向及能力的學生提供發展潛能機會,配合升學及就業需要。
本區 | : | 香港東區 |
他區 | : | 中西區, 灣仔區, 觀塘區, 西貢區, 離島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謝洪森先生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洪詠慈女士 (教育學士(榮譽)、教育碩士(教育研究、特殊教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5))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9975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明愛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79 |
校訓 | : | 忠誠勤樸,敬主愛人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290 | |
中五 | - | $290 | |
中六 | - | $29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20 | ||
學生會會費($): | $3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校友會會費:$50 |
學校設施: | : | 全校設有空調。另設宗教室、電腦輔助學習室、英語角、電腦室、視覺藝術室、生涯規劃資訊中心、學生活動室、SMART學習中心、圖書館和一個可容納千多人的禮堂。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視像警報系統。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29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31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4%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2%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0%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0% |
5-9 年 | : | 13% |
10 年或以上 | : | 77% |
班數 | ||
中一 | : | 1 |
中二 | : | 2 |
中三 | : | 2 |
中四 | : | 2 |
中五 | : | 2 |
中六 | : | 2 |
2021/2022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科學*、生活與社會*、中國歷史*、基本商業*、電腦*、音樂*、體育、倫理與宗教、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通識教育科(中五、中六)、經濟、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體育、倫理與宗教(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倫理與宗教(校本課程)、中五應用學習課程(電競科技、運動科學及體適能)、中六級應用學習課程(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西式食品製作、電腦遊戲及動畫設計、健康護理實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2022/2023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科學*、生活與社會*、基本商業*、中國歷史*、電腦*、音樂*、體育、倫理與宗教、視覺藝術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2/2023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中五)、通識教育科(中六)、經濟、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體育、倫理與宗教(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倫理與宗教(校本課程)、中六級應用學習課程(電競科技、運動科學及體適能)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辦學團體決定不參加本年度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包括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及統一派位階段)。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新生家長會、暑期學院(升中學習適應班、英文暑期補習班)、「育苗計劃」、歷奇輔導活動、朋輩輔導、活力青年組、新來港學童定期聚會、非華語學童輔導活動等。已制訂健康校園政策,鼓勵學生多運動,培養身心健康。小食部及午膳供應以健康飲食為主。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以生為本,全人發展,健康校園,照顧學習差異,高中特色課程。 |
學校管理架構 | : | 落實校本管理,於校長領導下,實踐全校參與精神,設多個小組統籌及發展各項工作,如教務、學生事務、資訊科技、升學擇業輔導、活動、總務、學校社會工作、 家長聯繫等。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學校法團校董會於2015年8月1日成立,由辦學團體成員、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校友代表及獨立人士組成,監督學校各項工作的推行。 |
環保政策 | : | 積極推動綠化校園計劃,培養循環再用概念。例如:LED照明節約系統;廚餘機;水耕㮔植;環保回收行動、回收電腦、廢紙等,將環保元素加入學科學習。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採用母語教學,注重兩文三語的培育。初中於非語文科目加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增加學生接觸、運用及提升英語能力的機會。英語教師協助推行英語會話學習及於早會主持一分鐘英語活動。中、英文按學生程度小班上課。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 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著重生生互動教學。 2. 推行協作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編排教學內容及制定教學策略,藉此協助同學提昇學習效能。 3. 科目組合多元化,高中學生可按能力及興趣選讀不同的科目。學生亦可選修應用學習課程,為日後升學或投身社會作好準備。 4. 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發揮不同的潛能,著力加強學生在體育運動及藝術觸覺方面的訓練。定期安排同學參與音樂欣賞、外出參觀及出席主題講座,擴闊學生眼界及豐富課堂以外之其他學習經歷。 5. 全校閱報日、圖書館閱讀計劃等活動,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樂於與人分享閱讀心得。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3X。 (包括應用學習課程) 2. 課程重點:以正規課程為藍本,進行課程統整及調適,令課程內容更切合學生的需要,配合高中多元化課程的發展。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注重學生德育、靈性及宗教的培育,讓學生對天主教的五個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有更深入的認識,有助學生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2. 鼓勵全校學生參與義工服務、國情教育活動,讓學生學習與人分享、擴闊視野,強化對國家的認識及懂得尊重及關愛他人,持續發展明愛學校重視品德教育的傳統。 (1) 從閱讀中學習:圖書館及各科鼓勵學生借閱圖書,亦透過閱讀獎勵計劃,推動學生於閱讀後作出反思及把閱讀心得寫在閱讀手冊內與人分享,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鼓勵各科利用電子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昇學習效能。 (3) 專題研習:學生透過完成專題研習,對有關專題有更深入的認識,亦從中學習搜集、分析及總結資料的技巧,把學習成果向他人展示。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舉辦不同主題的講座、嘉賓到訪、週會及各種活動,培養學生成為一位對社會有承擔及負責任的良好公民。 |
生涯規劃教育 | : | 由中一開始,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個人規劃、設立目標和反思能力,透過不同活動(包括講座、參觀、工作體驗及境外交流活動等),使學生對日後升學、就業途徑有所認識,從而因應個人的興趣和能力,作出適合的選擇。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本校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及性向,為學生作出適當的支援,如設有拔尖班,提昇學生學業成績,另設有基礎班協助學生鞏固學科知識。已加入融合教育計劃,亦透過推行學習支援計劃(Smart)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透過小組、課後輔導、測考調適等措施,支援有讀寫障礙或其他學習困難的學生。 為新來港學童設立活力青年組,加強學生的英文基礎訓練,並透過各種參觀活動讓學生盡早適應本港生活。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學生學習支援小組(Student Support Team)透過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進行 「課堂/課後個人/小組」輔導教學,支援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協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1. 藉趣味活動,豐富學習技巧,引發學習興趣並提升自信心。 2. 支援科任老師,了解個別學生的學習需要。 3. 制定測考調適安排,收集及分析成績數據。 4. 協助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向考評局申請相關的調適安排。 5. 參考考評局指引及教育心理學家建議,為有需要的學生安排個別學習計劃(IEP)及個別支援計劃(ISP)。 6. 透過外購服務,支援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 7. 舉辦閱讀計劃,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8. 舉辦基礎提升學習課程,鞏固基礎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設持續性評估,其中包括全年舉行考試兩次、統測一次及個別科目的課堂小測、專題習作等。定期分析及跟進學生在學習上的成效,藉此檢討及調整教學策略,提昇學生學習效能。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透過家長教師會及法團校董會向校方提供意見。家訪活動讓老師及社工加深對學生了解及與家長建立緊密聯繫,透過探訪學生家庭,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家庭狀況及生活有進一步瞭解,家長亦可對子女在校園的生活有所掌握。大部分家長表示滿意學校有家訪之安排,認為有利家長與學校建立雙向溝通,有助建立良好家校合作關係。 |
校風 | : | 本校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融洽。全校採用訓輔合一模式,配合社工支援,培育學生建立自律守規的精神,孝愛父母,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本校著重關愛文化,曾獲2009關愛校園 - 最樂於分享主題大獎。透過各種輔導活動、生命教育、德育課程、班級經營等活動,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更讓學生學習掌握解難、協作、溝通等共通能力,提升個人素質,達至全人發展,確立健康及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本校更鼓勵學生參與義工活動,學習與人分享。本校「明心義工隊」多年來積極服務社區,屢獲各方好評,更獲得社署頒發傑出義工計劃獎及義工之星獎、義工計劃金獎。洪校長積極鼓勵師生參與義工服務,獲選為200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8年香港傑出義工及2010年傑出義職人士。本校教師更於近年屢獲優秀教師殊譽。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除了培養學生積極生活與積極學習的態度外,也提供機會讓不同學習性向及能力的學生發揮潛能,及鼓勵參與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本年度重點: 1. 優化學與教,繼續提升學習效能; 2. 培養學生高尚品德,實踐天主教五個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 3. 鼓勵學生擴闊視野,放眼世界。 4. 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設教師專業發展小組,推動教師專業培訓,提高教師對教育發展的認知。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聯課活動共30多項。包括球類、體育活動、紀律及服務、學術及興趣等類別。重點項目包括:籃球訓練、義工隊、男、女童軍、少年警訊領袖團、公益少年團、醒獅班、魔術、海外交流團等。本校明心義工隊服務社區多年,屢獲好評。籃球隊更囊括多項校際、區際及學界比賽冠軍。集誦隊在2013年香港學校朗誦節獲中三、四詩文集誦冠軍,並獲頒譚錫麟盃;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2013獲得港島區初中組金獎及全港初中組總冠軍。2014年獲得東區學校演講比賽中學普通話組冠軍;2016散文獨誦女子組冠軍;2017英文獨誦女子組冠軍;2018香港學校朗誦節獲中三、四散文集誦冠軍,並獲何沛雄教授紀念盃;2019東區學校演講比賽初級組冠軍及普通話組亞軍;2017-2018「東區少年警訊學校支會」獎勵計劃冠軍;第72屆香港學校朗誦節English Solo Verse Speaking(2021)冠軍;全港校園"戰勝Covid"及疫下護眼大行動「口罩救地球」口罩設計比賽中學組冠軍;「共融關愛,共創明天」壁畫創作填色比賽中學組冠軍。 |
其 他 | : | 設有:校巴服務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港鐵:柴灣站; 巴士:82、8X、8P、84M、85、780、788、789、694、106、118; 港鐵站專線小巴:47M。 |
備註 | : | 全校學生皆為明心義工隊及少年警訊的會員。 |
修訂日期:24/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