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元朗洪水橋洪德路一號 | |||
電話: | 24764263 | 電郵: | mail@stc.edu.hk | |
傳真: | 24734437 | 網址: | http://www.stc.edu.hk |
辦學宗旨
我們秉承「祈禱與勤奮」的校訓,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克盡所能,並以其功業,光榮天主。我們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使他們成為雙語並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敏銳社會觸覺的學生,並在瞬息萬變、文化多元及充滿挑戰的社會中擔起積極的角色。
本區 | : | 元朗區 |
他區 | : |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李志源神父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鄧瑞嬋博士 (教育學士、教育碩士、哲學博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8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58 |
校訓 | : | 祈禱勤奮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00 | |
中五 | - | $300 | |
中六 | - | $30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120 | ||
學生會會費($): | $3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250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校設施: | : | 本校具備政府提供的一切標準設施。所有課室和特別室均安裝電腦、投影機、實物投影機,亦添置LED顯示屏及智能白板促進資訊科技教學。另設有兩間多媒體學習中心及遠程教學室。為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自學及領導能力,本校特設中、英文自學室。本校多功能演講廳可容納180人,以舉行大型表演及講座。本校設有校園電視台作晨禱及早會直播,鼓勵培訓多元智能,肯定學生的成就。本校亦設有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STEM)實驗室,讓同學體驗三維模型列印、虛擬實境、航拍、機械人編程等創新科技,為同學提供發揮創意的平台。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1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2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4%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4%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7%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17% |
5-9 年 | : | 8% |
10 年或以上 | : | 75%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1/2022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倫理與宗教教育、普通話、生活與社會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地理、世史、普通電腦、體育、科學、音樂、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中一及中二)、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基本商業(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1/2022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通識教育(中五、中六)、中史、中國文學、倫理與宗教科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倫理與宗教教育、數學、地理、世史、經濟、體育、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若學生選修音樂或體育科應考香港文憑試,學生將會參與聯校課程,而課程以中文為授課語言。 |
2022/2023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倫理與宗教教育、普通話、生活與社會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地理、世史、普通電腦、體育、科學、音樂、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中一及中二)、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基本商業(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2/2023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中五)、通識教育(中六)、中史、中國文學、倫理與宗教科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倫理與宗教教育、數學、地理、世史、經濟、體育、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若學生選修音樂或體育科應考香港文憑試,學生將會參與聯校課程,而課程以中文為授課語言。 |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準則及比重:學業成績40%、面試表現20%、品德操行20%、課外活動及獎項10%、與學校聯繫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每年暑假本校為中一同學開辦銜接班,由本校畢業生教授,讓學生能盡快了解學校生活及適應英語教學。 學校於八月份舉辦中一迎新家長日及迎新營,讓中一學生與家長認識學校,迎接中學生活的挑戰。 本校設有暖飯櫃,鼓勵同學自備午餐飯盒。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2021-2024年度關注事項為: 第一關注事項: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共通能力,使學生成為自省學習者。 第二關注事項:透過「服務研習」,讓學生進一步建構天主教核心價值。 |
學校管理架構 | : | 透過校本管理,校董、校長、老師、家長和校友通力合作,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本校已於2013年4月2日成立法團校董會。 |
環保政策 | : | 本校設「環境及健康教育組」,旨在提倡同學的環保意識及健康觸覺,每年招募環保大使、健康大使及惜食大使,定期舉辦多元化的活動如攤位遊戲及問答比賽以提倡節約能源、個人衞生及愛護環境等訊息,每天早上協助老師替同學量體温,並透過「惜食」計劃從源頭減少廚餘,向同學灌輸珍惜食物的概念。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本校提供了非常豐富而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除了中國語文、文學、中史、普通話、倫理及宗教、生活與社會、通識及公民科外,所有科目全部以英語授課。本校鼓勵同學於每個上課天均以英語溝通,早禱、集會宣佈、頒獎以及校務會議等均以英語進行,並把逢星期一定為英語日。此外,本校每年均舉行中文日及普通話日。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學校非常重視學與教的效果。課程編製以學生為本,教師採用多元化方法教學,鼓勵學生參與。另配合資訊科技及專題研習,使學生掌握資料探究和自學的方法,培養批判思考能力。本校課程為學生提供全人發展的教育,並以培養終身學習為目標。課程設計以靈活、開放和連貫為大方向,並照顧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配合時代和社會的需要。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3X。 中一至中三設生活與社會科,中一及中二設科技與生活科,中三設基本商業科。 2. 課程重點:本校課程配合《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幫助學生為全人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培養終身和自主學習能力。各個級別的學習均滲透八大學習領域的知識、通用技能、價值觀和正面態度,以確保課程的縱向連續性和橫向連貫性。 為照顧學習差異,學校除了安排課後增潤課程及加強班外,亦使用不同網上資源及Moodle平台,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更適合的課程。Zoom的使用更在不同學習領域、跨科及課外活動中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學生主導會議的新機會。 本校重視課程的革新與領導,致力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並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在學生的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方面,本校透過安排各種參觀和活動,以培育學生成為負責任、尊重及關愛他人的公民。隨著「服務研習」成為新的關注事項的焦點之一,學生獲得更多機會學習成為僕人領袖。在閱讀學習中,本校通過閱讀課、圖書館舉辦的主題閱讀活動及語文科的閱讀計劃,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及習慣。本校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並利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這除了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也配合新的關注事項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共通能力,使學生成為自省學習者。 |
生涯規劃教育 | : | 本校生涯規劃組為各級別設定不同主題,透過不同活動如遊戲、職場參觀、主題講座、個別輔導、小組會面及分享會等,協助同學認識自我,了解不同升學就業出路,作出適當選擇,訂定目標,規劃出理想生涯。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中一全級採用混合班制,並以額外資源設立學業加強班及精英培訓班,照顧學習差異,以便老師因材施教。中二至中三級編班採用兩班精英班及兩班混合班制,而學業加強班及精英培訓班會著力訓練學生的語文及數學能力。對於資優及學業成績較佳的學生,本校會推薦他們參加校內及校外舉辦的資優課程及比賽。此外,校方在暑假會進行「飛躍計劃」,以協助學生解決行為上的問題,並提升學生的自律性。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學生支援小組由校長、副校長、助理校長、訓導組主任、輔導組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兩位社工以及教育心理學家組成。本組旨在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定期審視校內共融文化,利用社區資源策動共融活動。支援小組制定策略性的支援計劃,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結合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支援。學校累積了豐富經驗,支援自閉症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學生,並發展有效的支援措施及策略。支援小組與專業人員共同制定個別學生的支援層級及服務安排。學校亦額外聘請教學助理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同時聘請專業人士提供支援服務如輔導小組、社交訓練小組及言語治療等。本校會為有嚴重學習/適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學習計劃,定期約見家長一同檢視學生的學習進程。學校亦鼓勵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課程及參與研討會,以提升校內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學校重視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及功課表現。此外,學校定期為同學舉行中期試和期終試,及安排統一測驗予初中學生,並融入持續評估之方法考核學生,讓學生及家長了解其學習情況。初中英文科不設統測,而以學生課堂寫作表現及小測計算分數。另外,本校會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個別情況,設有相關的調適措施及程序。本校所提供的支援服務包括:上學及功課上的調適、朋輩支援、座位的特別安排、特別考試安排、言語治療訓練課程、專注力及社交訓練小組和學業提升小組等。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積極舉辦不同的活動,如講座、工作坊、親子同樂日、出版會訊等;又成立家長義工隊,身體力行,服務學校及社區,加強彼此溝通,提升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亦設立家教會獎學金,獎勵於公開考試中成績優異的同學,促進學校的發展。 |
校風 | : | 本校通過強化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和家庭這五個天主教核心價值,著力培育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秉承校訓「祈禱與勤奮」,在學術表現上追求卓越,榮耀天主,更能發展平衡的個性及符合天主教精神的價值系統。本校強調家長與學校的合作,以尊重和關愛攜手培育孩子成長。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請參閱學校網頁:發展計劃2021-2024。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的教師團隊富熱忱、勤奮,致力為學生提供知識和培訓,是學校的支柱和核心。隨著新關注事項的落實,教師亦不斷求進,學校除了在技術及學習經驗方面提供支援,為老師提供專業培訓,使教師除在教學技能上有所提升外,也重視老師身心的健康。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本校學生會統籌校內29個學會及4個校內隊伍和兩個制服團隊,每年舉辦多元化的課外活動。本校各部門也不時舉辦聯課活動,如中文週、數學比賽、音樂比賽、美術展覽、球類比賽等,使同學身心能有均衡的發展。本校多次為學生組織境外學習交流團,曾前往的國家及地方包括:澳洲、巴西、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韓國、馬來西亞、澳門、紐西蘭、台灣、中國、美國及英國等,同時亦曾接待來自比利時、德國、意大利及奧地利的交流學生,藉此促進學術及文化交流。另外,本校在初中推行「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鼓勵學生發展多元智能;另亦在高中推行「崇德領袖培訓計劃」,讓學生探索潛能,以所學回饋學校,於職場上盡顯所長。計劃至今已培育數百位崇德人成為優秀領袖。 |
其 他 | : | 本校前校長、教師、校友、家長教師會為鼓勵學生追求卓越,設立多項獎學金,獎勵於學業、品行及活動表現出色的學生,詳請參閱本校網頁。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68A,68X,63X,268X,276P,K75P,K75,B2; 輕鐵:610,614,615,751; 專線小巴:32。 |
備註 | : | - |
修訂日期:6/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