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概览2021/2022》
返回页顶
    学校搜寻  搜寻
學校資料
校徽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Yan Chai Hospital Lan Chi Pat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
地址: 新界將軍澳毓雅里十號
電話:   27029033    電郵:   lcp-mail@lcp.mysch.net
傳真:   27021170    網址:   http://www.lcp.edu.hk

办学宗旨

營造優良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生學術水平,促進自學能力;培養良好品格及積極人生觀;發展創意思維及解難應變能力;培養學生服務社會,貢獻國家的精神。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学校资料 学校资料
本區 : 西貢區
他區 : 黃大仙區, 觀塘區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馮卓能先生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曾國勇校長 (文學士、教育文憑、文學碩士)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585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仁濟醫院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宗教 : 不適用
創校年份 : 1996
校訓 : 尊仁濟世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2/2023 全年收费 2022/2023 全年收费
  學費($) 堂費($)  
中一 - -  
中二 - -  
中三 - -  
中四 - $290  
中五 - $290  
中六 - $29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30  
學生會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300  
其他收費/費用($) -  
学校设施 学校设施
學校設施 : 教室設有空調、儲物櫃及光纖網絡,多個特別室:包括多媒體學習中心、語言實驗室、3間電腦室、5間實驗室、學生活動中心、校園電視制作室及戲劇室等。另有教師資源中心及教師資訊科技中心。
配合發展創新科技教育(STEM),推行相關課程改革,引入立體打印技術﹑鐳射切割及編程等課程,並以「創客空間」(Makers Space)的概念發展原來的設計工藝室,期望能逐步發展成為推動區內STEM教育的中心,籍此提升學生的科技知識﹑能力和態度。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2/2023 教师资料(包括校长) 2022/2023 教师资料(包括校长)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46
全校教師總人數 : 51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教育文憑 : 98%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68%
特殊教育培訓 : 49%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0-4 年 : 4%
5-9 年 : 4%
10 年或以上 : 92%
2022/2023 班级结构 2022/2023 班级结构
    班數
中一 : 3
中二 : 3
中三 : 3
中四 : 3
中五 : 3
中六 : 3
开设科目 开设科目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生活與社會、地理、歷史、科學(中三物理、化學、生物)、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家政、體育、音樂、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戲劇(中一及中二)、創意科技(中一及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普通電腦*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六)、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四、中五)、歷史、地理、企業會計財務概論、化學、旅遊與款待、生物、經濟、視覺藝術、中史、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以英文或中文授課)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生話與社會、地理、歷史、科學(中三物理、化學、生物)、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家政、體育、音樂、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戲劇(中一及中二)、圖書館課、創意科技(中一及中二)、普通電腦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歷史、地理、企業會計財務概論、化學、旅遊與款待、生物、經濟、視覺藝術、中史、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以英文或中文授課)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学、迎新活动及健康校园生活 中一入学、迎新活动及健康校园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收生準則:學業30%, 操行20%, 課外活動25%, 面試表現2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開學前舉辦新生輔導日活動,另設中一新生銜接課程,協助新生儘快適應中學生活。
本校曾連續三年榮獲綠色校園的榮譽,家教會亦設午膳食物質素監察小組。
本校推行健康校園政策,透過早會分享及專題講座向學生傳達健康人生訊息。
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貫徹尊仁濟世精神,提供優質全人教育,培育學生成為國家棟樑。
學校管理架構 : 學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及獨立專業人士。
環保政策 : 本校設綠色生活教育組,專責籌劃及推行有關綠色生活活動,致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及環保綠化的學習環境,並透過不同課程,推廣健康及環保信息培育學生尊重環境和培養對環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校積極推動環保教育活動,如廢紙、廚餘等回收、舊衣環保回收活動,在校內發展綠色智能耕種及設置太陽能系統參與「上網電價」計劃。學校亦重視校園錄化,曾獲康文署綠化校園工程獎之植樹工程亞軍。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學校致力提升學生「兩文三語」水平,初中部分學生以英語學習數學及電腦科,同時亦推廣普通話學習及活動。除課堂學習外,還透過各類活動,如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中法學生交流計劃,海外英語交流團、英語話劇、課後英語課程等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並設英語學習室,定期為學生舉辦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活動。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設「中一功課輔導班」,協助學生放學後留校溫習及完成功課;
2. 設英文精進班及數學精進班,以小班形式教學,收拔尖補底之效;
3. 高中設「英語進修班」及各科「應試策略補課班」,提升學生應試信心;
4. 推動專題研習,形式多樣化,包括:實地考察、現場訪問及問卷調查等;
5. 推動學生參與各種學術活動及比賽,包括魔力橋(Rummikub)比賽、中文快速寫作及通識時事常識問答比賽等;校外活動如學校朗誦節及徵文比賽等,學生多能獲取獎項,表現良好;
6. 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科目選擇,照顧學生不同興趣和能力需要。初中推行戲劇及通識科,協助學生為新高中課程作準備;
7. 初中成立創意科技科,將創新科技教育STEM元素融入學校正規課程;
8. 推行「電子學習計劃」,促進了師生互動和自主學習;
9. 鼓勵老師同儕互相觀摩,本校老師常應教育局及外間機構邀請分享教學心得。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選修科目有:歷史、地理、企業會計財務概論、化學、旅遊與款待、生物、經濟、視覺藝術、中史、資訊及通訊科。
2. 課程重點:初中推行戲劇科、創意科技科及閱讀堂,培養學生融會貫通不同學科的知識,加強學生溝通、表達、語文及協作等不同能力,為新高中課程作更好的準備。推行小班教學及協作教學,令互動的教學方法更見成效。重視學生自學能力及共通能力的培養,中英文閱讀計劃、網上新聞搜查及評論、數學精英獎勵計劃等,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能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啟發學生思考和主動學習。學生亦透過專題研習、個案研究、境內外考察及各科不同的多元化持續性評估來應用及鞏固所學。
學校特別為資優學生設計及安排拔尖課程,同時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安排個別學習提升計劃。
學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科目選擇,照顧學生不同興趣。高中設有其他學習經歷時段,範疇包括音樂、戲劇、視覺藝術等。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推行閱讀堂及八個學習領域閱讀獎勵計劃;持續改善及更新課室及電腦室資訊設備,鼓勵老師進行互動教學;培訓學生探究及研習的能力;透過週會專題分享、敬師活動、班主任課、生命教育及講座等,積極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 融合生涯規劃的知識及技巧於正規課程。為學生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令他們能具體規劃適合自己的升學就業路向。安排正在大學就讀或取得專業資格的本校畢業生回校作分享。與本地及海外大學及專上學院聯繫,為本校學生提供講座、模擬面試及預先取錄等安排,協助學生升學。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着力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成立特殊教育需要支援小組,負責策劃及推行特別教育需要學生支援工作。本校也額外增聘導師,為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教學及成長支援。本校有50%老師接受了特殊教育培訓,專業知識豐富,持續進行課程調適及適時更新測考安排。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運用學校發展津貼、學習支援津貼和其他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本校特殊學習支援小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社工、教師及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支援計劃導師。支援小組與學校其他科組配合和協作,一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學校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各持分者的意見等,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例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後功課輔導及安排試前補習班;由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提供課程及教學上的支援,並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安排言語治療服務;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及安排共融活動等。此外,學校善用社區資源,參加不同機構舉辦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並已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面談、訪談等與家長一起商議和檢視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全年兩次考試及兩次統測,配以定期學科小測,持續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
初中考試題目亦規定約40%為考核學生基本知識的問題,有效加強成績稍遜學生作答及學習的信心。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本校家教會於新生註冊日設置攤位,與新生家長分享親子心得;舉辦不同的興趣班、聯校親子旅行、暑期補習班及校內舊書買賣活動及多次家長晚會,配合家長及學生的需要。
校風 : 學校舉辦不同的德育及輔導活動,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歸屬感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如早會分享、「好學生獎勵計劃」等,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指導。舉辦各種個人及小組成長輔導計劃,例如:自強計劃、功課自善計劃等,協助學生訂立目標,積極提升自我;並為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個別或小組輔導。初中設雙班主任,為學生提供更佳的照顧。本校連續十多年獲關愛校園榮譽。

「班級經營」是本校恆常推行的重要工作,班主任在班內與同學建立積極團結關係,以「嚴而有愛、融洽有序、以誠待人」的訓育原則,營造親切氣氛。近年參加Project We Can計劃,引入校外資源,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成長支援及輔導活
動,有效培養學生解難應變、溝通領導的能力。

本校亦秉承關愛文化,繼續開展不同的成長輔導活動,例如「TEEN情」、「勵勉大會」、「校園天使」、「明日領袖之義工獎勵」、「中一中二升呢(Level)」、一人一職、中四義工服務及「伴你飛翔」(新來港學童適應活動)等多元化計劃,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1. 增強課堂效能,提升拔尖果效。
2. 優化行政領導,加強資源管理。
3. 重視生涯規劃,發展多元智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1. 中文、英文、數學設共同備課節,推動同儕觀課,以增加老師的交流和協作。鼓勵各學科進行集體備課、觀課及評課活動,以促進老師間彼此合作,共同探討提升教學效能之法; 
2. 推行公開課、老師觀課獎勵計劃及錄像自評計劃,提升教學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全校近40個學會及小組,提供學術、體育、服務、藝術等不同活動機會給同學。本校花式跳繩隊及龍舟隊多名成員曾入選香港代表隊,參與國際比賽,為港爭光。另外,全年舉辦多項班際及社際比賽,豐富同學校園生活及訓練同學的領導才能。
本校多年來均以建立關愛校園為要項,透過不同的活動規劃,包括有制服團隊及學生義工隊、德育之星選舉、早會、周會、班主任課、學習歷程記錄、班級經營、義工服務等。學校亦帶領學生到境內境外考察,包括前往法國、台灣、南韓及中國等。
其 他 : 本校學生在多項全港性和國際性學術或體育比賽、活動中,均有出色表現,部份例子如下:
1. SCC校際人工智能Formula Edge級方程式比賽JETBOT組別獲亞軍及「全場最佳士氣」獎
2.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Quiz 2021(國際化學測試2021)三位同學獲High Distinction(特別優異證書)
3. 昆蟲酒店STEAM設計比賽最佳視覺效果設計獎
4. STEM+E Competition 2021 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
5. 「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2021 - 2022」最佳運動員獎
6. 應用學習獎學金和「特別嘉許」獎項
7. 競力室內龍舟挑戰賽2021團體-男子中學組(中四至中六)第1名
8. 應用學習西式食品製作競技大賽甜品分流冠軍
9. 環保袋燙畫設計比賽冠軍
10. 2021「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上問答比賽最積極參與學校獎
11. 香港跳繩精英訓練社:全港個人競速錦標賽2021第1名
12. 環保袋燙畫設計比賽冠軍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港鐵:寶琳站;
巴士:93A、93K、98A、98D、290、290A、296M、297、298M、690、694、798、91M;
小巴:10M、105、12、106、111。
備註 : -    
学校地图 学校地图
  • 校舍相片
    校舍相片
  • 中一課後功課輔導班
    中一課後功課輔導班
  • 中法學生交流計劃
    中法學生交流計劃
  • 學生生活短片
    學生生活短片

修订日期:6/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