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大角咀橡樹街16號 | |||
電話: | 23923963 | 電郵: | cccmkc@cccmkc.edu.hk | |
傳真: | 21427376 | 網址: | http://www.cccmkc.edu.hk |
办学宗旨
「以人為本,關愛共融;多元發展,服務社群;活得豐盛,榮神益人。」
本區 | : | 油尖旺區 |
他區 | : | 深水埗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岑國欣教授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張佩姍女士 (理學士(榮譽) (中文大學)、教育文憑(優異) (中文大學)、文學碩士(中文大學))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46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67 |
校訓 | : | 施比受更為有福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20 | |
中五 | - | $320 | |
中六 | - | $32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80 | |
學生會會費($) | :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310以提升教與學設施/設備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學校設施 | : | 全校30間課室及特別室均覆蓋無線網絡服務,並設有空調、電腦、投影機、Apple TV及實物投映機等設備。 特別室包括:IT創新實驗室(設有多台雷射切割機及立體打印機)、STEM學習室、電腦室(兩間)、實驗室(五間)、圖書館、英語活動室、地理室、陶藝室、美術室、家政室、縫紉室、音樂室等。 本校設有可容1300人的禮堂、備有可供戲劇及其他表演設施的小禮堂、可容100人的食堂、藝術廊、宗教資源中心、健身室、具冷熱水設備的更衣室等。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視像火警警報系統及觸覺指示牌 。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3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8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 | 93%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3%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3%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 | 29% |
5-9 年 | : | 10% |
10 年或以上 | : | 61%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生活與社會、綜合科學(中一、中二)、 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基礎商業(中三)、 電腦、家政、音樂、視覺藝術、陶藝、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四、中五)、通識教育(中六)、中國歷史、 旅遊與款待(中四、中五)、體育(文憑試)(中四、中五)、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一)、數學(延伸單元二)、物理、化學、 生物、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 視覺藝術、音樂(文憑試)、音樂、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生活與社會、綜合科學(中一、中二)、 物理(中三)、化學(中三)、生物(中三)、基礎商業(中三)、 電腦、家政、音樂、視覺藝術、陶藝、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國歷史、旅遊與款待、體育(文憑試)、宗教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一)、數學(延伸單元二)、物理、化學、 生物、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 視覺藝術、音樂(文憑試)、音樂、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 學業成績及教育局發出的「申請學生成績次第」50%; 面試表現 30%; 操行 10%; 獎項、服務及課外活動表現 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1. 中一暑期銜接課程: 協助中一同學適應以英語為學習語言,課程內容包括課堂常用語句、各科常用英語字詞等。 2. 中一迎新營: 協助中一同學建立同輩關係及培養正向態度。 3. 大哥哥大姐姐計劃: 協助中一同學適應中學生活。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本校以「全人教育」為目標,致力培養學生以下素質: 基督信仰、勇氣、創意、謙卑、學問、委身 |
學校管理架構 | : | 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是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開辦,是一所資助男女中學。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成立法團校董會,由中華基督教會委任之校董、校長、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及校友校董組成學校法團校董會,承擔學校管理之責。全校教師均參與校政的制訂並協助推行。 |
環保政策 | : | 透過學校政策及校園設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發放電子通告及網上教材以減少紙張使用,安裝天台太陽能光伏系統。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自1967年創校以來,本校一直採用英語為教學語言。各學科均以英語授課,下列科目除外: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宗教教育、通識教育(中六)、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四、中五)、旅遊與款待、體育(文憑試)。本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語境,包括以英語作學校宣佈及早禱,大部分學校大型活動均以英語舉行。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推行全人教育,向學生提供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並重的均衡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及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培訓。本校亦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本校採用校本剪裁課程,各科(中一至中六)均由科主任聯同教師一起制定核心教材及課程,教師在教授學生指定的核心教材以應付考試外,可自由地運用上課時間,按各班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選取適當教材施教,以及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3X。 透過舉辦講座及問卷調查,收集中三同學的選修科目意向。 2. 課程重點:學生可選修三科選修科,選修科目不局限於文、理、商選擇,中三學生填寫高中選修科意向問卷,學校參考問卷結果編排高中選修科組合供學生選擇。學校共提供15個選修科,包括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M1)及單元(二)(M2)。除傳統學科,亦開設視覺藝術、音樂及體育科為文憑試選修科。中五學生亦可選修應用學習課程。 |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設立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由學生擔任公民大使,於早會分享及協助老師推行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活動。 2. 中一至中三每循環周設兩節閱讀課,中四至中五每循環周設一節閱讀課,學生閱讀不同科目的中文及英文文章,以推動跨課程閱讀。 3. 全面推行電子學習,推行「自攜裝置」措施,學生帶備平板電腦回校上課,藉此增加課堂互動性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4. 積極推行STREAM教育,於課程中加入STREAM內容,例如家政科的「分子料理」、視覺藝術科的「紥染」等,閱讀課亦包括與科學及科技相關的閱讀材料。 5. 各學科均推行專題研習,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擴闊視野。 6. 每循環周設兩節自修課,同學可就學業上的問題向老師請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
生涯規劃教育 | : | 本校升學及就業輔導委員會負責升學及生涯規劃服務,為學生、家長及老師提供適時的支援,根據各級同學不同的需要舉辦相關的生涯規劃活動。隨著「生涯規劃津貼」的發放,學校更與不同的機構合作,讓同學有機會接觸工作世界,開闊自己的眼界。此外,老師更會與同學個別面談,幫助同學了解個人的能力、興趣及訂立目標,規劃人生。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中一至中三英文科及數學科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教學,每組人數較少,加強學生學習效能。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自2000至2001學年起即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融合教育委員會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本校為「融合生」舉行「個人教育計劃會議」,以檢討每名「融合生」的學習進度,減少他們的學業壓力和改善他們的社交技巧。本校會就個別「融合生」的需要作特別考試安排,例如對於視障或其他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生,延長他們的考試時間。於朋輩層面,本校安排部分學生成為「融合大使」,為他們提供訓練,以協助老師照顧「融合生」,並籌辦活動推廣校內的關愛文化。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包括平常分及考試分,平常分包括測驗、課堂表現、專題報告、功課等。每學年設兩次統一測驗及兩次考試,中六則設一次畢業試。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定期舉辦家長研討會、工作坊及各類型活動,於上學期考試後舉辦家長日。 |
校風 | : | 校風淳樸,建立關愛校園。推行各項服務計劃,鼓勵學生服務社會及鄰舍,以實踐「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校訓。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積極落實各項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教學方案和措施;推行各項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學習效能的計劃;為教師及學生創造更多教與學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加強國民教育及德育和公民教育的推行;落實推行校本資訊科技教育計劃;繼續推行「融合教育」;積極推行自我評估以改善教與學及校政措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積極為教師創造空間,讓教師有機會按個人興趣及教學需要,參加各項相關的專業培訓課程、工作坊及研討會。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全校逾40個學會、訓練班及校隊,例如陶藝社、劍擊隊、室內划艇訓練班等。本校推行「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的活動,學生各項活動的紀錄均詳列「非學業成績表」內,每年連同「學業成績表」一併派發予家長。 |
其 他 | : | 請參考本校網頁。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港鐵:旺角站(C2出口)、東涌線奧運站(D1出口); 各線往維港灣、奧海城及大角咀的巴士。 |
備註 | : | - |
修订日期:6/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