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概览2023/2024》
返回页顶
    学校搜寻  搜寻

《中學概覽2023/2024》項目闡釋

以下的介紹,希望能增加家長對學校架構的認識,了解學校運作的多元性,從而促進多元教育發展。家長在選擇學校時,應從多角度及全方位考慮學校的適切性。本《概覽》提供的學校資料,以該學年9月的狀況為準,所有資料皆由學校提供及核實。電子版的《概覽》,設有項目超連結,以供參考。為協助家長了解學校資料內個別項目的含義,現扼要地闡釋如下:

1. 【校監/校管會主席】
資助學校在未設有法團校董會前是由校董會管理,當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後則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董會/法團校董會須遵守《教育條例》,負責確保學校的管理令人滿意及以適當方式促進學生的教育。校董會須向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推薦一位校董出任為校監,而法團校董會則須就校監就職一事以書面通知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校監須代表學校與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或任何公職人員就有關學校的管理進行一切通信及執行《教育條例》所指明的職能。而官立學校則設學校管理委員會,由教育局委派一名首長級人員出任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2. 【法團校董會】
根據《教育條例》,所有資助學校均須成立法團校董會並由法團校董會管理。直接資助(直資)學校可選擇是否根據《教育條例》成立法團校董會。法團校董會的成員包括學校的重要持分者,即辦學團體代表、校長、獨立人士及由選舉產生的家長、教員及校友校董。透過共同參與的管治模式,校本管理的精神方得以充分落實。
3. 【校監和校董的培訓達標率】
為實踐優質教育,教育局邀請教育統籌委員會成立「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專責小組),全面檢視校本管理政策在資助學校的推行現況,並向政府提交《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檢討報告》。專責小組在報告中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包括為校監和校董訂定培訓軟指標,規定他們每年須參加指定時數的培訓。

法團校董會須每年向教育局遞交校董培訓實施情況的相關資料,以便教育局了解和適時跟進各校監和校董培訓的情況,讓他們發揮持分者共同參與學校管治的協作力量,帶領學校持續發展。
4. 【校長】
除了管理學校的日常運作,包括學與教、學生支援及內外行政事務等工作,校長還須帶領學校持續發展及不斷完善。一般而言,中學校長均持有大學學位及師資培訓的資歷,當中絕大部分具備更高學歷。中學校長一直透過持續專業發展提升其專業領導和管理能力。
5. 【學校類別、學費及管理安排】
現時的中學一般分為:官立、資助、直資、按位津貼及私立。官立學校直接由教育局管理,資助及按位津貼學校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負責管理,但其經費則絕大部分來自政府。直資學校同樣由法團校董會/校董會管理,可收取學費,並可獲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直資學校可提供多元化課程及按照其校的傳統和教育目標,制訂招收和錄取學生的入學標準。私立學校則自資經營,由校董會管理。
6. 【辦學團體】
辦學團體在學校的創立和運作中,擔當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學校的辦學使命及抱負,均由其辦學團體訂定。已設有法團校董會的學校,其辦學團體的職能已在《教育條例》內訂明。
7. 【宗教】
個別的辦學團體有其不同的辦學宗旨,其中以宗教團體的立場較為明顯。一般而言,這些宗教團體會在校內開設宗教科課程,並在校內進行所屬宗教的儀式和活動。
8. 【創校年份】
創校歷史長,年份久,校友多;學校歷史短,利創建,設施新。故此,新舊學校各具特色,不能一言以概之。
9. 【校訓】
每校均會在創校期間,按其辦學背景及宗旨而制訂校訓,有中國傳統訓誨,有宗教名言金句等,均可作為學校教育方針。
10. 【學校佔地面積】
學校佔地面積是指學校地盤面積。現時一所設有30間課室的標準中學校舍,其參考地盤面積為6,950平方米。
11. 【班級結構】
學生一般可在同一學校完成六年中學教育。在特殊情況下,若個別學校未能提供足夠中四學位吸納所有原校的中三學生,未能升讀原校的中三學生,會參加中央學位安排獲派資助的中四學位,轉往其他接受資助的學校升讀高中課程。
12. 【教師資料】
官立及資助中學的教師數目主要是按其核准的班級數目決定。一直以來,政府亦向學校提供額外教席及發放現金津貼,讓學校聘請額外教師,以推動各項教育措施。按位津貼中學可獲教師的數目與資助中學看齊。直資中學則須制訂各類校本人事管理事宜的政策,有關政策須由校董會/法團校董會通過,並妥為記錄。
13. 【學校設施】
政府已透過「學校改善工程計劃」改善了大部分官立及資助學校的設施。個別學校亦可能以自費方式,增添一般標準以外的設施和設備。由於每所學校的發展重點各有不同,它們購置的設備亦會有異。部分學校或會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習而提供輔助設施,例如特製書桌、無線傳輸系統、個人電腦及閉路電視放大器等。

部分學校為配合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實際需要,讓他們在合適的環境下學習,校園內設有無障礙通道或設施,如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或各種輔助設施(包括:觸覺點字及觸覺平面地圖、觸覺引路帶、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視像火警警報系統等)。
14. 【開設科目及教學語言】
教育局鼓勵學校在制訂課程時以學生的興趣、性向和能力為依歸,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初中學生通常須修讀學校提供的所有科目。至高中時,除四個核心科目外(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學生可修讀兩或三個(最多四個)選修科目。請注意:學校開辦的高中選修科目不盡相同。

自微調教學語言安排由2010/11學年起在初中階段實施,學校不再分為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在微調框架下,學校的校本教學語言安排變得更多元,包括使用不多於25%總課時(除英國語文科外)以英語授課(即英語延展教學活動)。為提升透明度,學校應向家長詳細解說或在學校網頁內載列詳情。
15.【高中課程】
修讀本地高中課程的學生均須修讀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四個核心科目。此外,他們可從各學習領域、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語言課程中選擇兩或三個(最多四個)選修科目。學校應提供最少十個選修科目,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發掘自己的興趣。

高中選修科目包括:中國文學、英語文學、中國歷史、經濟、倫理與宗教、地理、歷史、旅遊與款待、生物、化學、物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設計與應用科技、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技與生活、資訊及通訊科技、音樂、視覺藝術及體育。

應用學習是有價值的高中選修科目,與其他高中科目相輔相成,構成靈活的科目組合,豐富學生的科目選擇,照顧學習多樣性。課程著重實用的學習元素,與寬廣專業和職業領域連繫,理論與實踐並重,透過模擬或真實情境來發展學生的知識、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學生可從中加深認識職業專才教育,幫助他們為未來升學及就業作好準備。 應用學習涵蓋六個學習範疇,包括:創意學習;媒體及傳意;商業、管理及法律;服務;應用科學;和工程及生產;另設專為符合特定情況1 的非華語學生提供的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下稱「應用學習中文」)。每名學生最多可修讀兩個應用學習課程作為選修科目(符合特定情況的非華語學生另可修讀一個應用學習中文課程)。 除香港中學文憑資歷外,學生成功完成已載錄於資歷名冊,屬於資歷架構第三級證書的應用學習課程,亦會獲課程提供機構頒發資歷架構第三級證書。應用學習中文與資歷架構第一級至第三級掛鈎,而應用學習(職業英語)則與資歷架構第二級至第三級掛鈎。修讀應用學習中文/應用學習(職業英語)的學生,達到不同級別的評核及出席率要求,會獲課程提供機構頒發有關課程相應級別的資歷架構證書。

學校亦可提供以下其他語言作為選修科目:法語、德語、印地語、日語、西班牙語及烏爾都語(適用於2022/23學年就讀中五及中六的學生);法語、德語、日語、韓語及西班牙語(適用於2022/23學年就讀中四及其後屆別的學生)。

「其他學習經歷」是高中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核心和選修科目相輔相成。學校應確保所有高中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投放於「其他學習經歷」的五個範疇,當中包括價值觀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及體育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及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如欲得知各校有關高中課程的最新概況,可瀏覽各學校的網站,而有關新學制的最新發展,可瀏覽「新學制網上簡報」(https://www.edb.gov.hk/nas)。

1 學生在接受中小學教育期間學習中國語文少於六年時間;或學生在學校學習中國語文已有六年或以上時間,但期間是按一個經調適並較淺易的中國語文課程學習,而有關的課程一般並不適用於其他大部分在本地學校就讀的學生。]
16. 【家長教師會】
家長教師會是以志願組織的形式設立,為家長提供正式途徑參與學校的活動,亦是家長與教師交換意見和合作的平台,對培育學生成材作出有力的支援。現時,所有官立學校及大部分資助學校,已在其學校管理委員會或校董會內加入了家長成員或家長校董。設有法團校董會的學校,其認可家長教師會負責舉行家長校董選舉,並按法團校董會章程所規定的數目,提名適當的人士註冊為家長校董。
17. 【學生會】
學生會的成立是學生活動發展的一個標誌,也是學生活動的軸心,旨在協助培育學生團隊精神,積極提升學生的領導才能。
18. 【舊生會/校友會】
校友會的設立是為了促進良好的校友關係,並加強校友與母校的連繫。一般而言,校友會的功能在於維繫情誼、回饋母校、建立校風等。現時,所有官立學校及大部分資助學校已在其學校管理委員會或校董會內加入了校友成員或校友校董。根據《教育條例》,設有法團校董會的學校,其認可校友會可按法團校董會章程所規定的數目,提名適當的人士註冊為校友校董。
19. 【全方位學習】
全方位學習一直是其中一種廣泛採用的策略,讓學生獲得難以在課堂上體會的各種學習經歷,包括五種基要學習經歷。全方位學習策略融入各學習領域的學與教和跨課程學習之中。全方位學習所得的切身體驗,有助學生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以面對社會的轉變。
20. 【中一新生暑期活動/健康生活】
為幫助升讀中一的同學盡快適應學校環境和中學的學習生活,不少中學都會在暑假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或銜接課程,讓升中同學參加。

學校應採取多元策略,例如參與教育局「躍動校園 活力人生」計劃下的活動,以協 助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21.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
根據現行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官立、資助及按位津貼中學可預留不多於30%,而參加派位的直資中學則可預留多於30%的中一學位,作為自行分配學位,自行錄取學生。接受自行分配學位申請的學校,必須預先公布收生準則及比重,學校訂定的收生準則必須公平、公正、公開,及合乎教育原則。學校可以安排面試,但不得設任何形式的筆試。各參加派位的中學會於每年一月的同一期間接受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現時,所有官立、資助及按位津貼中學必須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另有部分直資中學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部分不參加。至於私立學校、國際學校及英基學校協會中學,它們並不包括在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內。
22. 【生涯規劃教育】
學校按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需要,提供優質的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服務,讓他們以配合個人興趣、能力和志向作出知情的升學或就業選擇,協助他們有效處理和盡早適應由中學過渡至就業的轉變。最終目的是讓不同能力、志向和級別的學生,了解個人的升學及就業志向,培養正面的學習和工作態度,將個人的志向結合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以及適時運用已得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在策劃校本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服務時,學校可參考「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第二版)、「學校生涯規劃教育推行策略大綱便覽」(第二版)及相關通告,例如教育局通告第6/2014號「生涯規劃津貼」及教育局通告第5/2019號「高中課程支援津貼」及「生涯規劃津貼」轉為常額教席的優化措施,有關指引、推行策略大綱便覽及通告已上載於教育局生涯規劃資訊網站( https://lifeplanning.edb.gov.hk )。
23.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包括:加強價值觀教育(涵蓋品德及倫理教育、公⺠教育、國⺠教育(包括《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生命教育、性教育、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法律框架下的人權教育等不同跨學科範疇);強化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學習;延伸「從閱讀中學習」至「跨課程語文學習」;推展STEAM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培養開拓與創新精神;推廣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經歷(包括與「職業專才教育」相關的學習經歷);優化資優教育;以及加強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與教。學校應按校情把各主要更新重點融入學校課程,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和提升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裝備他們對應各種轉變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詳情請參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newal/guides_SECG.html)。
24. 【學習評估】
全年/全校的全科測驗和考試次數,是為配合促進學習的評估政策而制訂。學校透過多元評估模式,在評估過程中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而提供有效的回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學校會按需要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調適,讓他們有公平的機會展現學習成果,同時亦確保這些安排不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不公平。
25.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全校參與的目標,是建立共融的校園文化,加強學校員工、學生和家長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認識和接納,及為有關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學生支援組協助校長和副校長推動「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訂立共融政策,靈活及充分運用額外資源和人手(例如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系統地規劃和安排教師接受有關的培訓課程,推動教職員、不同專業人員、家長及學生,協力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會按學生的需要,調適課程和採用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支援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對於個別有持續及嚴重困難的學生,學校為他們提供個別化的加強支援,包括訂定「個別學習計劃」。學校亦會採用不同形式的評估方法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為進一步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融合教育政策、額外資源的運用及支援措施,學校會透過恆常溝通機制,積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共同計劃支援措施及檢討其成效,包括每年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家長提供「學生支援摘要」及邀請有關家長參與「個別學習計劃」會議等。此外,學校亦會引進適當的輔助設備和提供機會,讓所有學生都能透過參與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展現潛能。
26.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政府致力鼓勵及支援非華語學生 融入社會,包括幫助他們盡早適應本地教育體系及學好中文,並確保非華語學生與華語同儕享有同等機會入讀公營學校和學習中文。教育局由2014/15學年開始實施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在中小學實施「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大幅增加錄取非華語學生學校的額外撥款、為學校提供教學資源、師資培訓及專業支援等。教育局鼓勵非華語學生的家長安排他們的子女盡早入讀提供沉浸中文語言環境的學校,以幫助他們學好中文。詳情請參閱教育局網頁:https://www.edb.gov.hk/ncs

[註:規劃教育支援措施時,「家庭常用語言不是中文」的學生均歸納為非華語學生。]
27. 【學校關注事項】
指在本發展周期學校發展計劃的關注事項。
備註:
為進行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下的統一派位乙部「按學校網」的學位分配,全港根據行政區共劃分為18個升中校網,根據現行政策,原則上,學生所屬的升中校網為其就讀小學坐落的行政區。各個學校網除包括位處該區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中學外,亦包括一些他區提供學位予該學校網的中學,而他區中學的數目以及所提供的學位每年都可能會因應供求情況而有所改變。

本區:「本區中學」指位於本區的中學。

他區:「他區中學」指位於其他地區,但在統一派位乙部「按學校網」的學位分配階段提供學位予本校網的中學。

本《概覽》電子版內的他區中學為列載於上一派位年度中學學位分配《中學一覽表》內的學校。至於在本派位年度,這些學校會否在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下的統一派位乙部「按學校網」的學位分配階段列為本校網的他區中學,及其提供予本校網的學位數目,有待落實。2024年9月入讀中一的學生家長,應以2024年4月教育局在《中學一覽表》內列出的資料為準,屆時本《概覽》電子版內的他區中學亦會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