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何文田巴富街8號 | |||
電話: | 27112680 | 電郵: | mail@hmtgss.edu.hk | |
傳真: | 27142846 | 網址: | http://www.hmtgss.edu.hk |
辦學宗旨
本校發展全人教育,讓學生人盡其才,貢獻社會。
本區 | : | 九龍城區 |
他區 | : | 油尖旺區, 深水埗區, 黃大仙區, 觀塘區, 荃灣區, 西貢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李周若蘭女士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新界西))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施美芳女士 (教育碩士,文學士,教育文憑) |
學校類別 | : | 官立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5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教育局 |
法團校董會 | : | 不適用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59 |
校訓 | : | 自強不息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 | |
中五 | - | - | |
中六 |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100 | |
學生會會費($) | : | $15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100 (學校管理措施收費)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153 - 課外活動費用(適用於中四至中六) |
課室數目 | : | 42 |
學校設施 | : | 校園電視台、家長教師會資源室、電腦化圖書館、溫室、小型足球場、社工室、輔導室、學生會室、學生活動中心、語言室、多用途學習室、實驗室、電腦室、有蓋操場、自修室、小食部、健身室。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5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91%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8% |
特殊教育培訓 | : | 69%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14% |
5-9 年 | : | 2% |
10 年或以上 | : | 84%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公民、經濟與社會」、中國歷史、歷史*、電腦*、設計與科技、體育、成長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綜合科學*、地理*、家政*、視覺藝術*、音樂*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歷史、中國歷史、地理、旅遊及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中學文憑試課程)、體育、成長教育、價值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英語語言藝術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生物、學科相關活動、多元學習經歷、應用學習課程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公民、經濟與社會」、中國歷史、電腦*、設計與科技、體育、成長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綜合科學*、地理*、歷史*、家政*、視覺藝術*、音樂*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歷史、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地理、旅遊及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中學文憑試課程)、體育、成長教育、價值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音樂(中學文憑課程)、英語語言藝術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生物、學科相關活動、多元學習經歷、應用學習課程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根據學生的操行等級必須為優異或良好;甄選面試準則為校內學業成績、教育局提供的成績次第名單排名(50%)、課外活動及服務(20%);面試表現包括表達能力、創意及思考能力(30%)。以上整體表現合計100% 。(請參考本校網頁)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迎新活動包括中一適應課及家長講座。本校已參加健康校園計劃,並舉行校本的多元化健康校園推廣活動,本校亦定期安排健康及性教育課,建立學生注重身體健康的意識和追求完美平衡的生活模式。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提升抗逆能力,推廣健康生活,傳承中華文化。 2. 優化校本課程,發展共通能力,提升閱讀素養。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推行校本管理,學校領導層具豐富的專業知識,帶領學校配合課程改革及高中學制持續發展;學校行政架構清晰,各層級和科組的權責明確且能緊密合作,有策略地推動學校發展,不斷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已設立學校管理委員會。 |
環保政策 | : | 學校設有環保教育組,由專責老師帶領各班的環保先鋒,身體力行,推動校內校外的環保活動。本校多年被評定為綠色校園。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由2010-2011學年起,本校落實校本語文政策,初中部份班別的科目主要以英語教授,其餘班別亦利用不多於25%課時,實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並努力營造優良的語言環境,通過多元化的聯課活動,加強學生對兩文三語的掌握和運用,務求學生達至中英兼擅。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課程發展目標及政策清晰,在「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下,設計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如初中包含「STEAM」元素,設計跨學科研習活動,強調學以致用,提升學生解難能力,拓闊學生視野眼界;高中則採用靈活寬廣的選科策略,以照顧學生的興趣及升學就業的需要。 本校學生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及良好的閱讀習慣,上課專注,認真完成課業,亦能自信地運用英語進行討論;同學更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透過專題研習進行協作學習,具探究精神。 本校教師具備專業知識,教學態度認真,課堂教學重點明確,運用不同的教學資源或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以協助學生掌握所學。 此外,教師透過「同儕觀課」及「專題研習」活動,優化教學和啟發學生的高階思維及創作能力,發展探究精神和共通能力;又通過每周兩次的早讀時段、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和由閱讀推廣組策劃的多項推廣閱讀計劃,幫助學生養成每天閱讀的良好習慣。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可在14科選修科目中選擇2-3科,學校將根據學生意願及學校人力資源,編訂相關的科目組合。 2. 課程重點:本校課程多元化,涵蓋不同學習領域,並加入「STEAM」元素於中一至中三級校本課程內。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本校積極通過正規或非正規課程推動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包括每星期設有兩節早讀課,由老師指導學生自選適當的閱讀素材(課外書籍及報章),擴闊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 在資訊科技互動學習方面,本校鋪設無線網絡,設有內聯網,內有各科組學習材料,供學生於課後延伸學習。本校致力鼓勵同學利用電子學習平台促進課後延伸學習、擴闊學習空間,並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 本校通過各科的專題研習活動,強化同學的研習技巧,更引入同儕互評的機制,冀能在合作學習和互評下,同學能彼此切磋,互相觀摩,共同進步。 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學校通過專責老師設計的一系列活動,包括國情教育、社會服務等強化同學的公民意識和回饋社會的精神。 |
生涯規劃教育 | : | 本校多年來致力推行生涯規劃,中一至中五各班均設有雙班主任制度,班主任及副班主任定期面見學生,提供適時的輔導及生涯規劃資訊,協助學生訂定可行的目標。本校亦因應各級的需要,籌辦各項活動,如高中的職業博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以及社會需要,為自己計劃美好的將來。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本校營造關懷和協作文化,鼓勵朋輩互助,照顧差異。各科組訂定測考卷的難易程度比例,照顧學習差異。訓輔兩組、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協作,以諒解及關懷的態度,設計具針對性的支援計劃,幫助學生肯定自我,並紓緩學生可能遇到的情緒或行為問題。 本校致力推動成長教育、生涯規劃及領袖訓練,令學生得到更周全的照顧,及得以啟發潛能。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運用教育局提供的「中學學習支援津貼」,致力以「全校參與」模式建立關愛共融文化,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多元化及適切的支援服務,包括加強學習支援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生支援小組會主動接觸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瞭解其需要,並運用津貼購買個人及小組輔導服務,例如為成績稍遜學生安排不同學科的鞏固課程,為專注力及社交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情緒支援小組、社交小組、義工訓練計劃及課後興趣活動,藉此提升同學的專注力及改善他們的溝通技巧,鼓勵他們與同儕建立良好的朋輩關係及增加自信心。學生支援組亦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若經專業評估後確認學生有考試調適需要,學校會安排校內評核調適,並協助學生申請公開考試調適。此外,本校更靈活運用津貼增聘額外人手,包括教學助理及融合教育助理,目的是改善他們的學習及行為表現,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得到更周全的照顧。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本校採用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包括學生的課堂及課業表現、各學科的統一測驗、上學期期考及年考。 學校每學年均為學生編製學習概覽,反映學生在個人成長方面的表現。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校合作緊密,學校管理委員會內有兩名家長代表,參與制定學校發展的方向和政策;家長委員及家長義工亦經常到校參與各項活動和發展計劃,包括中一適應課程、早讀課、早會、畢業禮、畢業班歡送會、水運會、陸運會。本校分別於2010─2011,2015-2016及2017-2018年度獲頒「關愛校園」榮譽。 |
校風 | :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的模式推行品德教育,營造學校的協作和關愛文化,令學生在一個師生關係良好、氣氛和諧、民主開放的校園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成為一個勇於拓展、敢於承擔的良好公民。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加強獎勵計劃,鼓勵發放正能量,營造互相欣賞的校園氛圍。 3.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團隊精神,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和解決生活上的挑戰。 4. 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5. 開拓校外資源,照顧學習差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6. 推展跨課程STEAM學習,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啟發學生的科研精神。 7. 鼓勵學生電子閱讀,提升學科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 8. 優化學校課程,加強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致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經驗交流及觀課,鼓勵校外校內專業分享,讓教師切磋觀摩,提高專業水平。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按學術、音樂藝術、體育、演說訓練、紀律、服務及生活領域等類別設立約33個課外活動學會,舉辦多項本地及海外交流計劃,並與中山市實驗中學締結為姊妹學校,促進兩地的學術交流。本校學生亦積極參與各項文化歷史交流活動,過往有探訪匈牙利、首爾、日本、新加坡、北京、西安、貴州、上海、哈爾濱、遼寧、廣州、長江三峽、台灣等。學生亦有機會到本地中學進行交流活動。 |
其 他 | : | 本校學生曾在公開或校際比賽中榮獲眾多獎項: 1. 聯校科學展覽總冠軍和亞軍; 2. 囊括多項香港機械人比賽大獎,並於機械人奧運會國際比賽中屢獲殊榮; 3.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主辦「生態挑戰-數位遊戲學習計劃」香港區及全球總冠軍和季軍; 4. 教育局主辦Clipit短片英語配音比賽高中及初中組冠軍; 5. 九龍地域傑出學生; 6. 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香港賽區)高中組金獎 7. 「臥龍盃官立中學多角辯論賽」冠軍 8. 教育局主辦英語演講比賽季軍; 9. 香港中學生物奧林匹克比賽一級榮譽獎; 10. 聯校數學邀請賽亞軍及多項獎項; 11. 學校連續十屆獲「香港綠色學校」殊榮; 12. 童軍總會九龍地域「傑出旅團金獎」; 13. 少年警訊最積極參與學校支會,少年警訊領袖團榮獲九龍城區最佳團隊、步操冠軍及最佳團隊精神獎; 14. 長洲機械人搶包山比賽(香港站)冠軍及亞軍 15. 青年人工智能教育大使獎勵計劃金獎及銀獎 16. 香港學校戲劇節傑出創意團隊獎、導演獎、傑出演員獎及傑出合作獎; 17. 香港學校音樂節及朗誦節多項獎狀; 18. 校際影片拍攝比賽多項獎狀。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 2A、7、7B、8、9、13D、16、18、81C、98C、103、170、203E、296C。 |
備註 | : | - |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