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概覽2024/2025》
返回頁頂
    學校搜尋  搜尋
學校資料
校徽
聖伯多祿中學
St. Peter's Secondary School
地址: 香港香港仔香港仔水塘道21號
電話:   25520080    電郵:   email@stpeter.edu.hk
傳真:   25547845    網址:   http://www.stpeter.edu.hk

辦學宗旨

本校竭力實踐天主教的全人教育理想,除傳授知識與技能,尤著重陶冶品格,使學生在身心、人際關係及社會責任三方面同步成長。教職員本著愛心培育學生,鍥而不捨。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學校資料 學校資料
本區 : 香港南區
他區 : 中西區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伍國寶神父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許瀚賢先生 [教育學士(中文教育)、文學碩士(社會學)、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600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天主教香港教區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87%
宗教 : 天主教
創校年份 : 1965
校訓 : 服膺真理,締造和平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4/2025 全年收費 2024/2025 全年收費
  學費($) 堂費($)  
中一 - -  
中二 - -  
中三 - -  
中四 - $300  
中五 - $300  
中六 - $30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200 (可申請減免)  
其他收費/費用($) -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 32
學校設施 : 本校於二零一二學年遷進香港仔水塘道全新校舍,設標準課室三十間,並有多個特別室,包括實驗室五間,籃球場兩個,禮堂、演講廳、宗教室、STEM創新實驗室、多媒體學習室、資訊科技教材預備室、語言室、電腦室、地理室、多功能活動室及學生活動中心等各一個間。全校所有教室及禮堂均設有空氣調節系統、多媒體投影系統,而無線網絡亦已覆蓋全校每個地方,有利推動流動電子學習。校園依山而建,空氣清新,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及視像火警警報系統。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60
全校教師總人數 : 63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87%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46%
特殊教育培訓 : 72%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0-4 年 : 27%
5-9 年 : 14%
10 年或以上 : 59%
2024/2025 班級結構 2024/2025 班級結構
    班數
中一 : 4
中二 : 4
中三 : 4
中四 : 4
中五 : 4
中六 : 4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中國歷史、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地理、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普通電腦、STEM、宗教與倫理、音樂、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物理、化學、生物、中國歷史、歷史、經濟、倫理與宗教、地理、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非中學文憑試科目:體育、宗教與倫理、藝術教育、OLE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中國歷史、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地理、科學 (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普通電腦、STEM、宗教與倫理、音樂、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物理、化學、生物、中國歷史、歷史、經濟、倫理與宗教、地理、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非中學文憑試科目:體育、宗教與倫理、藝術教育、OLE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學業30%,品行20%,課外活動表現10%,小學評語15%,與本校聯繫(如舊生子女)10%,面試表現1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本校設有中一迎新活動及英語暑期適應課程,協助新生適應校園生活及課程要求。此外,本校亦舉辦新生家長迎新活動,讓家長了解學校各項措施,俾能與校方配合,一同協助學生及早適應中學課程和學習生活。學校經常留意學生午膳飯盒及食物部零食的營養價值,亦透過講座及各類相關活動教育學生注意個人衞生與健康。
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1.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2. 強化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承擔精神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於一九九一年率先推行校本管理,校內事務由多個小組協助推行,教職員均能發揮團隊精神,校內文化有利學校自我完善及教師持續發展。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成員共十二人,包括辦學團體代表七人、校長一人、社會獨立人士一人、教師選出代表一人、家長選出代表一人及校友選出代表一人。
環保政策 : 本校重視環保教育,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以行動改善環境,建立可持續的校園,盡世界公民的責任。校園內安裝飲水機、推行電子教學、利用手機應用程式發放電子通告、於課室內設置廢紙及塑膠回收箱等,以減少學校碳排放。此外,學校參與了「採電學社」計劃,建立了太陽能光伏系統,提倡節約能源;並在優質教育基金支持下興建了有機花園,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另參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及獲得「綠建環評既有學校(1.0版)綠建學校」評級,推廣可持續發展訊息,灌輸綠色建築概念。學校亦舉辦各樣環保活動,如淨灘活動、山徑清潔、減廢回收比賽、有機手工皂工作坊、環保週、塑膠回收升級再造等,以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因應學生的能力、需要及學習效益,制定授課語言。本校教師已完成教育局有關鞏固語言與學科學習的專業培訓。除英文、數學、科學外,目前初中各科主要採用母語授課,並輔以英語;而數學、科學則按班別訂定教學語言,以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加強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提升學生的信心和學習動機。高中則有較多科目採用英語授課,並容許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語言。本校重視培訓學生掌握「兩文三語」。各級英文科皆有部份教節採用小組授課,並聘有外籍英語教師。各級的中、英語文科均按能力分組學習,並降低師生比例以提升學與教質素。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課程以六育為本,使學生獲得均衡而全面的發展,除配合學生需要外,積極配合課程改革,也著重順應時代與社會需求。學生可藉全方位活動發展潛能,培養合作和服務的精神。本校著重品德培育與公民教育,透過宗教倫理教育和情意教育,培育學生的整全人格。另初中學生按能力分流,以利老師因材施教,進行拔尖保底措施。本校重視學生準時繳交家課,在初中設小組跟進欠交個案。放學前加設十五分鐘班務時間,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中、英語文科均設有廣泛閱讀計劃,有助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為擴闊學生閱讀領域,在初中推行「全方位閱讀計劃」,要求學生在各學習領域須閱讀最少一本相關的讀物。此外,校內師生亦已將資訊科技廣泛應用於學習與教學活動。近年學校更全力推動流動電子學習,增強學與教的效能。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會利用教育局提供的選科系統,按中四學生的意願調整選修科目組合,務求讓學生能修讀最適切的科目。
選修科目分別有 2X + 應用學習,3X 或 3X + 數學(單元二)
2. 課程重點:原為每級四班的高中分作五組的小班教學模式在初中開展,調低每班人數及師生比例。這兩項措施有利教師因材施教及拔尖保底。為配合STEM課程的發展,學校推行多個相關的專題研習,以提高學生的創意、解難能力。英文科於中四課程內加入英語話劇元素,藉此增加同學對學習語言的興趣及自信心。同時亦給予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國際英語水平測試的機會,讓同學明白英語的重要性,推動他們更積極向上。在課堂外,學校又為學生安排全方位學習活動,包括:參觀、考察、義工服務及境外學習,使學生體驗課室以外的學習經歷。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請參閱前一段有關學習與教學策略的內容。
生涯規劃教育 : 本校期望透過各級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自我發現及認同,確定高中學習目標,以及整合個人成長經驗和其他學習經歷:因應各級學生的需要,推行不同的生涯規劃課程及工作坊,幫助學生自我認識,確定目標,為升學及就業作好準備。為中三、中五及中六級學生提供小組及個人化的生涯規劃輔導,以協助學生作出知情選擇及尋找升學就業的發展方向。透過不同的工作體驗活動及計劃,讓學生認識工作世界,了解不同企業的實際運作及學習正確的工作態度。本校曾參與「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第三期,作為網絡學校,與其他學校互相交流,優化本校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學校透過雙班主任制、學生輔導領袖計劃、輔導班以及學生支援組等措施,全校參與照顧不同能力及不同需要的學生。學校並會安排資優學生參加不同的資優課程及比賽,以拓展其潛能。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學校透過家校合作和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如教育心理服務、言語訓練、社交訓練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和溝通技巧,本校亦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及輔導員以負責相關工作。此外,學校亦會定期舉辦共融活動,藉以推廣共融文化。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根據學生需要選擇合適的課程,並支援他們參加適當的中文資歷考試。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本校學業評估制度包含持續性及總結性評估,以求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全學年初中級共舉行兩次測驗及兩次考試,高中級則安排持續評估及兩次考試,而各科又自行擬定各級的評估方式,包括學生習作、課堂表現、小測、專題研習等。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幹事會由六位家長及六位教師(包括校長)組成,定期舉行會議,為家長與學生舉辦親子活動以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增進互相的理解和信任。家長教師會與校方又定期聯合出版家長通訊,讓家長知悉子女在校的生活情況。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師生關係甚佳。全體教師均認同辦學理念,懷著關愛之心教導學生。本校為學生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並藉雙班主任制度,加強照顧初中學生。全校教師、牧職人員、駐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亦加強協作,確保學生健康成長。校內的制度、輔導服務、領袖訓練及獎勵計劃等,促成良好的校風,使學生不斷進步,為未來做好準備。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學生能:
- 重建良好的學習習慣
- 建立閱讀習慣
- 善用電子設備做好知識管理
- 善用網上平台作自學和評估
- 善於總結和表達學習成果
- 更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並樂於接納和改進自己,以規劃及實踐短、中、長期目標
- 與身邊近人建立積極關係,尤其是對教職員及同學的關懷,並樂於服務他人
- 從不同範疇深入了解並學習傳承中華文化的瑰寶
- 了解「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並從不同方面學習如何善盡己任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極重視教職員持續專業發展,經常舉辦校本或聯校發展活動,亦參加多項提高學校質素的計劃,並經常探訪友校作專業交流。校方支持教職員持續進修,出外考察及參與借調計劃。校方每年均制定計劃,輔導新教師入職,提高中層管理能力,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及自我完善的文化,尤注重提高教學的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自1994年起本校設有學生會,所有幹事經由全校師生以一人一票方式投票選出。全校學生依學號分別編入三個不同的社。此外,常設的學會及小組有近三十個,包括宗教及服務類別、學術類別、文娛類別及體育類別。本校重視課外活動,並設立評鑑制度,以記錄、評核及報告學生參與活動的表現。自22-23學年開始,本校推行「一人一服務」計劃,並在初中推行「一人一團體」計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本校積極善用全方位學習津貼的資源,以發展及組織更多走出課室的體驗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更活潑和更豐富的「六年一貫」學習經歷,拓寬視野,提高學習動機和興趣,促進全人發展。有關津貼將使用於STEM教育、體藝發展、多元學習工作坊,並資助學生在本港及海外的學習交流活動。
其 他 : 本校校友會積極回饋母校。校友會與南區各中、小學及社區各界人士緊密聯繫,增益彼此交流及合作,冀能締造共融社區。
校友會於2016-17學年設立「青少年科學家計劃」,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學生。另於2018-19學年設立「青少年優才先導計劃」,擴闊學生視野並加強他們的英語能力。此外,校友會全力資助學生參加英國劍橋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及高級程度考試,除了能用以提高學生應考中學文憑試的技巧及信心,也能為學生開拓不同的升學出路。校友會亦同時設立獎學金,獎勵在學術方面有出色表現的學生。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7, 70, 71, 72, 73, 76, 77, 78, 38, 41A, 42, 48, 90B, 91A, 94A, 95, 95C, 107, 170, 971
小巴:4B, 4C, 4S, 52, 4M
備註 : 學校共提供45個校外應用學習課程予學生選修。
學校地圖 學校地圖
  • 學校外觀
    學校外觀
  • St. Peter's Church Joint School Art Exhibition
    St. Peter's Church Joint School Art Exhibition
  • 陸運會
    陸運會
  • 陸運會 2024
    陸運會 2024

修訂日期:13/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