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概覽2024/2025》
返回頁頂
    學校搜尋  搜尋
學校資料
校徽
聖士提反堂中學
St. Stephen's Church College
地址: 香港薄扶林道62號
電話:   25466111    電郵:   info@sscc.edu.hk
傳真:   25407518    網址:   http://www.sscc.edu.hk

辦學宗旨

提供基督教全人教育,著重學生德、智、體、群、美和靈性六方面的培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天賦與能力,提升個人素質,發揮所長,服務社群,榮耀上帝。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學校資料 學校資料
本區 : 中西區
他區 : 灣仔區, 離島區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葉錦輝法政牧師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麥偉麟先生 (神學碩士、教育碩士、文學碩士、榮譽理學士、學位教師教育文憑)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500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100%
宗教 : 基督教
創校年份 : 1968
校訓 : -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4/2025 全年收費 2024/2025 全年收費
  學費($) 堂費($)  
中一 - $240  
中二 - $240  
中三 - $240  
中四 - $390  
中五 - $390  
中六 - $39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60  
學生會會費($) $1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 20
學校設施 : 校舍除了設備完善的課室外,另有堂中航空夢工場、21世紀VR創意學習中心、STEM實驗室、電子學習室、生涯規劃室、圖書館、英語室、自修室、有蓋操場、露天羽毛球場、體育館、天台球場、環保教育角、設有先進音響及舞台裝置的多用途禮堂、音樂室、視藝室、「耶穌基督十架之路」、學長室、社工室、醫療室、通識資源角、圖書閣、電腦室、四個實驗室及小賣部。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電腦讀屏器、語音轉換文字軟件。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44
全校教師總人數 : 48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81%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65%
特殊教育培訓 : 52%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0-4 年 : 36%
5-9 年 : 6%
10 年或以上 : 58%
2024/2025 班級結構 2024/2025 班級結構
    班數
中一 : 3
中二 : 3
中三 : 3
中四 : 3
中五 : 3
中六 : 3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歷史*、地理*、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及中三)、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音樂、宗教教育*、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語言藝術(英文科)、英語話劇(英文科)(中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國語文:部份組別以普通話教授
數學*和綜合科學*:部份組別以英語教授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必修科: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宗教教育、體育、藝術發展、音樂;
選修科: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數學延伸單元1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必修科:英國語文;
選修科:數學延伸單元2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歷史*、地理*、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及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宗教教育*、音樂、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語言藝術(英文科)、英語話劇(英文科)(中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國語文:部份組別以普通話教授
數學*和綜合科學*:部份組別以英語教授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必修科: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宗教教育、體育、藝術發展、音樂;
選修科: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數學延伸單元1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必修科:英國語文;
選修科:數學延伸單元2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主要考慮申請人的學業成績(45%)、操行(20%)、面試表現(30%)、及與本校聯繫(5%),並會參考申請人的課外活動表現。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為新生舉辦迎新活動及提供關顧,幫助同學儘早適應中學生活和由兒童期進入青少年期的轉變,配合學生個人特質以發揮其所長。中一開課前有中學生活適應課程、學術及體藝銜接課程。七月中及八月底舉辦中一家長日,十月下旬亦安排了中一家長重聚日,讓家長多了解子女的學習及校園生活。其他計劃包括有「大哥哥大姐姐」計劃、「一人一樂器」計劃、「留校午膳」計劃、學習支援計劃及體適能計劃,以全方位支援學生在校園生活、學習、社交、課外活動、服務、健康及個人成長方面的需要。
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立負責任的學習態度; 引導學生探索及成就夢想,藉以培育學生正向思維,建立自信; 透過提昇中華文化的氛圍,建立學生「堅毅」、「承擔精神」及「國民身份認同」的價值觀,培養對國家及社會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學校管理架構 : 法團校董會決定學校的願景理念、發展方向、財務及管理。老師組成專責委員會分擔行政、教務、訓輔、公民德育、宗教、課外活動、資訊科技等重要工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長、老師、校友、家長及獨立專業人士。
環保政策 : 本校環保教育組舉辦不同的活動推動環保意識;本校更新了太陽能發電系統,除了進一步節省電力外,亦成為推行環保教育的重要設施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學校努力營造豐富的校園語境,為學生提供以兩文三語溝通的氛圍。學校推動英文科課程改革,逐步邁向國際級水平,初中課程引入初中托福試的元素,高中則把托業、雅思等元素和考試融入課程中,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及照顧他們升學需要。此外,近年初中更增設語言藝術及英語話劇課,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除了編制內的全職外籍英語老師,本校調撥額外資源,增聘多一位外籍英語老師,共同協助設計及推動英語活動,亦會額外聘請教師及專業人士到校開辦英語課程;英語室活動、網上英語學習平台、英語辯論工作坊及英語大使計劃等,皆受學生歡迎。本校多次獲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津貼,推行中、英文科學習計劃;又與大學合作,為學生設計校本英語課程及輔助學生以英語學習科學及數學科,成效理想,所研發成果同時延續下去。初中的中、英文科採用小組教學/協作教學,部份數學科及科學科組別以英語為主要學習語言,或以普通話上中文課。本校亦設有普通話正規課程,課餘普通話活動。同時,學校按學生能力設普教中、英語學習數理科科目;其它科目亦輔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進度,循序漸進地增加英語授課的時數,教授英文辭彙或教材,以裝備學生以英語修讀高中學科及使用英語學習教材。於高中級,學生已有中、英語文能力基礎,為配合學習進度,學生可選擇修讀以中文或英文所教授的部份學科科目。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相信每個學生都擁有待以發展的潛能,故此著重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學習能力和目標,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發揮潛能。為切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在課程及學習活動的設計上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差異,一方面鞏固基礎,另一方面發展資優潛能。課堂上教師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技巧,並根據學生的年級、能力差異及個別需要剪裁及增潤課程;輔以小組教學、課後學習班、暑期班及教育專業機構提供的資優課程。深化筆記學習技巧及電子學習,推動混合學習模式,讓老師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面授課堂所學的知識和能力,更藉此強化課堂師生互動及學生網上自學習慣。透過課堂研究,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組織學習社群,專業交流。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可選兩至三選修科、數學延伸單元一、二、應用學習課程:非華語生除文憑試外可報GCSE/IGCSE國際試。
2. 課程重點:「敢想‧敢行」— 隨著校園新設施的竣工,本年度開設「夢想啟航課」,透過不同的學習經歷,讓學生探求自己的夢想。學生可從超過四十個不同組別選取自己心儀的課程,透過多選擇及多嘗試,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夢想及發展方向。科目多元,課程全面均衡。初中保留獨立學科,讓學生能掌握各學科的特性和基礎知識,以銜接高中;高中選科具彈性。本校乃基督教學校,特別關心學生的身、心、靈健康,著重生命教育和價值教育,重啟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宗教教育、音樂、體育及視覺藝術教育皆為必修科目。本校亦不時舉辦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例如小機師培訓及密室逃脫活動。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全面推行電子學習及STEM教育。已完成Wifi900及加強網絡系統,全校光纖到達,頻寬速度達20G,並已全面推行BYOD政策,以加強電子學習成效。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及數學科統整課程,整合編程、機械人、生物、電學、化學、數學等學習元素,一方面穩固知識基礎,另一方面提升學生創造力及解難能力,並發展學生科學科技潛能。配合教改培養「學會自主學習」的精神,把各種學習技巧及共通能力的培養滲入各科。為推行國家安全教育,除科組透過課堂教學加入相關學習內容和元素外,公民教育組的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亦有助學生認識法治和國情,明白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
生涯規劃教育 : 「敢想‧敢行」— 我們相信只要學生認清自己的夢想,學習動機的提升是自然的結果。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探索自己的目標,並在師長的鼓勵下一步一步把夢想實踐出來。為了幫助學生追夢,本校分別斥資150萬、80萬及60萬分別建設「擁有專業設備的舞台」、「堂中航空夢工場」及「21世紀VR創意學習中心」,讓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的學生發揮潛能,創出他們的夢想。本校幫助學生自我探索、規劃人生、提升對多元升學出路及就業發展的認知。根據各級不同成長及學習階段的需要,舉辦不同的生涯規劃工作坊、職場參觀及工作體驗,讓學生探索、反思及為下一階段訂立清晰的發展方向。本校設有生涯規劃室,提供各方面的升學就業資訊及舒適空間讓教師與學生進行小組或個人升學就業輔導,協助他們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並鼓勵他們為未來作充分知情的選擇。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中一及中二部分班級設三位班主任,全方位照顧學生成長需要。因材施教,全面關顧學生學習及成長需要。初中階段按學生能力和需要訂立核心及增潤課程,輔以小班/小組教學,課後及暑期學習活動以鞏固及加強學習效果,下課後設有功課輔導班、提升學習課程、拔尖課程等。高中課程設計多元而有彈性,學生可按興趣及能力決定選修科數目、配搭及授課語言。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設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訓輔老師、學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組成,透過連繫家長、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增聘老師和教學助理、外聘機構服務,在學習及社交上為學生提供適切支援,包括︰1. 提供學習支援課程、社交小組、言語治療及教育心理服務。2. 提供特別考試安排(如:讀屏器及語音轉文字工具)。3. 提供生涯規劃個別輔導。4. 推行「朋輩伴讀計劃」。5. 舉辦不同共融活動。6. 與科組合作,把共融訊息滲透於課程中。7. 定期安排老師參加相關專業培訓課程。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額外支援以協助應考文憑試、報考不同相關的公開試。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注重持續性及進展性評估。每年考試兩次、統一測驗兩次,著重平時表現,並採用多元評估模式。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本校重視與家長溝通聯繫,制訂重要政策時亦會諮詢家長意見,通過相互合作和了解,令學生學習更見成效。每年舉行全校家長日、中一家長迎新日、中一家長再聚日、招募家長義工及舉辦輔導與升學講座等。家教會在二零零二年成立,定期出版會訊、舉辦家長講座、親子聯誼活動、模擬放榜工作坊、參與陸運會、校慶籌備、甄選校服及飯盒供應商、義賣舊書及校服等活動,又推動及獎勵學生參加校內校外活動。
校風 : 本校對學生品格及學養發展極為重視,訓輔工作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兩者相輔相成。全校採用雙班主任制,並設班主任課,以全面關顧同學需要。全校老師因應學生的成長,設計及推行適切的訓輔活動,並透過講座、訓練營等不同活動作發展性及預防性工作,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營造互相尊重,樸實純良的校風。
本校藉著每週的早會講道、宗教科及其他學科的價值教育,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持守嚴謹校風。故此,本校同學守規有禮,喜愛校園生活,對學校有歸屬感,尊敬師長,朋輩融洽,學校更屢獲「關愛校園」榮譽,多年來得到同學的喜愛及家長的信賴。而教育局外評報告亦讚揚本校校風淳樸,學生領袖、學長及學會幹事具責任感及服務精神。 
本校亦重視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從初中起已給予學生籌組活動的機會及提供不同的培訓。此外,本校學生有不同機會參與朗誦、舞蹈、戲劇、合唱團、管弦樂、運動等不同範疇的校內及校外活動和比賽,藉此發展不同潛能,學生在學術、體藝各方面均屢獲殊榮。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敢想•敢行」 
我們相信教育就是一個「敢想•敢行」啟發孩子尋找自己的夢想和實踐人生目標的過程。
把您的孩子託付堂中的理由:
1. 我們為孩子創設合適的土壤:「關愛」是我們持守的傳統
2. 我們相信孩子要看得更多、看得更闊:讓孩子有不一樣的校園生活
3. 我們為孩子在學習上創設成功經歷:把最多的資源投入提升學習成效

未來發展方向:
1. 改革英語課程,邁向國際級水平:引入「初中托福」、「托業」及「雅思」課程和測驗於各級課程中
2. 校園新思維,讓孩子想得更闊更廣:SSCC English Dreamland、新建太陽能發電設備、水質與魚苗養殖科研計劃等。
3. 航空實驗室新添設備:除了體積1:1波音737外,本年度將引進最高規格的C919模擬飛行器,透過一系列飛行訓練、理論課、本地、國內及海外參觀活動、與本地大學協作及與專家的交流,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及溝通能力,拓闊學生眼界,配合全方位生涯規劃發展。
4. 設立「夢想啟航課」,讓學生從40多個不同的選項中選取心儀的課程,探求自己的夢想。
5. 設立「夢想啟航社區學院」,舉辦小五、小六親自活動,與社區共享資源。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老師重視教學相長,不斷積極進修和參加專業培訓,又經常進行課堂研究、同儕觀課及集體備課,互相觀摩學習;校內每年舉行教師專業發展日,並與教育局、大學及高等院校及其他團體合作推行教學計劃及活動。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本校致力培育學生達致全人發展,多年來積極落實一人一活動政策。為鼓勵學生按其潛能和興趣加以發展,本校有超過30個學會及校隊,涵蓋學術、服務、宗教、體藝及興趣等多個範疇。本校亦定期舉辦週年運動會、STEM學習體驗活動、學會活動推廣嘉年華、全方位學習日及各類活動和比賽,讓學生透過各項體驗式學習活動得以全面發展。本校亦安排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遊學團以擴闊視野,足跡除了遍佈內地不同省市外,還曾踏足新西蘭、英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地。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從多角度認識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和不同國家的發展現況,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
本校學生積極參與校際及聯課活動。英文辯論隊及歌唱小組,在校外比賽屢創佳績。本校亦設有「一人一樂器」計劃,提供接近二十種器樂訓練。合唱團、弦樂隊、管樂隊、舞蹈組及戲劇組多年來的演出及比賽都屢獲殊榮,備受肯定。此外,學生亦透過本校社會服務團體積極參與不同的社會服務,例如與西環長者綜合服務中心合辦「長者學苑」、為區內小學組織英語及STEM活動等。本校每年皆有學生榮獲International Kiwanis Club頒發的社區服務獎項。
其 他 : 校方嘉許學生敦品勵行,努力學習,每年畢業典禮上頒發約120個獎學金,再加上學生在校外獲取的獎學金,欣見學生的傑出學習成果。本校學生在學術、體藝及社會服務活動及比賽中表現出色。在校外比賽中獲獎無數,成績斐然,潛能盡顯,印証了同學的積極、努力及能力,當中更不乏境外比賽,亦涵蓋學術、體藝、社會服務及公民德育等範疇。曾獲獎項目包括新加坡數學競賽、「華夏盃」全國數學奧林匹克邀請賽、香港青少年數學精英選拔賽、香港島十大傑出學生及中西區傑出學生、「明日之星」計劃之上游獎學金、羅氏高中應用學習獎學金、青苗學界進步獎、香港理工大學數理學科比賽、中國・寧波紙飛機挑戰賽、中西區機械人設計比賽、中西區滅罪英文標語創作比賽、中國語文菁英計劃、香港傑出學生藝術家獎、香港校際朗誦節、音樂節、戲劇節、舞蹈節等。本校亦舉辦多個境外交流和學習遊學團,包括上海、北京、南京、韓國、日本、新加坡、新西蘭、英國、加拿大等。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公共巴士:(途經般咸道)40,40M,40P,23,93,93A,93C,103;
(途經薄扶林道)3A,4,7,37B(往金鐘方向),71,91,970,973;
專線小巴:(途經般咸道)8,10,22,22S,28,31;
(途經薄扶林道)13,55;
紅色小巴:(途經薄扶林道)由中環交易廣場/旺角開出
地鐵:香港大學站A1出口。
備註 : 本年度本校開設「夢想啟航社區學苑」親子學習活動,與社區共享校園新設施,包括「堂中航空夢工場」、「21世紀VR創意學習中心」等,歡迎小五、小六家長及同學報名參加。
本校奉行開放校園政策,歡迎小五、小六家長和同學預約於上課時間到校參觀,在課室門外觀看學生上課。本校將於10月、11月、12月、4月、6月及7月舉行開放校園活動,敬請留意學校網頁相關資訊。
學校地圖 學校地圖
  • 本校薄扶林道正門
    本校薄扶林道正門
  • 堂中航空夢工場
    堂中航空夢工場
  • 21世紀VR創意學習中心
    21世紀VR創意學習中心
  • 創出堂中夢想路
    創出堂中夢想路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