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城延文禮士道2號 | |||
電話: | 23361706 | 電郵: | ptm-info@pooito.edu.hk | |
傳真: | 23379762 | 網址: | http://www.pooito.edu.hk |
辦學宗旨
(1)學校願景:「鼓勵、承擔、共成長」── 彼此鼓勵,勇於承擔,締造一個師生共成長的群體。
(2)學校使命:讓學生在雙語教育環境中,擅於表達、樂於思考、中英兼擅;在關愛與期望中,認識基督、尊己立群、確立理想;在多元學習經歷中,發展潛能、認識文化、關心世界,發揮「愛誠貞毅」精神。
本區 | : | 九龍城區 |
他區 | : | 油尖旺區, 深水埗區, 黃大仙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李樹甘博士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張美華女士 (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理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課程)碩士、香港大學統計學碩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15512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浸信會聯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不適用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888 |
校訓 | : | 愛誠貞毅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600 | |
中二 | - | $600 | |
中三 | - | $600 | |
中四 | - | $600 | |
中五 | - | $600 | |
中六 | - | $60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50 | |
學生會會費($) | : | $1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300(中一至中五), $150(中六)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40(補發學生證), $50(插班生報名費) |
課室數目 | : | 41 |
學校設施 | : | 2009年落成全新校舍面積15512平方米,設有藝術教育中心、禮堂、校史館、小教堂、室內體育館、演講廳、樓高兩層的圖書館、地理室、5個實驗室、中華文化室、歷史文化室、2個家政室、STEM室、多媒體學習室、音樂室、健康教育中心、視覺藝術室、學生領袖室、2個室外運動場、學生活動中心、健身室、學生飯堂、P-Garden、T-Garden、陪伴里、全校高速無線網絡覆蓋等。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8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90%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1% |
特殊教育培訓 | : | 57%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26% |
5-9 年 | : | 19% |
10 年或以上 | : | 55%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二至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地理*、歷史*(中三)、中史、聖經、科技與生活*(中一至中二)、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以普通話教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中一至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歷史(中一至中二)、資訊及通訊科技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地理、歷史、經濟、中史、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商業管理範疇)、視覺藝術、聖經、音樂(中四)、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會計學習範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至中二)、地理*、歷史*(中三)、中史、聖經、科技與生活*(中一至中二)、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以普通話教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綜合科學(中三,包括生物、化學、物理)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歷史(中一至中二)、資訊及通訊科技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地理、歷史、經濟、中史、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商業管理範疇)、視覺藝術、聖經、音樂(中四)、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會計學習範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經濟(設中/英國語文組)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1)學業(校內成績及教育局提供的成績次第排名) 40%;(2)操行 20%;(3)服務、獎項及課外活動表現(包括音、體、藝潛能)20%;(4)面試表現 2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暑假舉行中一迎新週、英語銜接課程及輔導活動。中一生每週進行英語戲劇及數理英語運用課程,以助適應教學語言的轉變。 本校自設廚房,每天即煮營養午膳,讓同學有健康的體魄。此外,學校透過講座及「科技與生活」課讓學生認識及實踐健康生活。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加強團隊對內及對外的支援及交流,薪火相傳; 2. 提升教學效能,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建立學校中華文化的氛圍,裝備未來; 3. 培育學生持守正向的價值觀,實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行為。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實行校本管理,法團校董會為最高權力組織。日常校政由學校行政組管理,成員包括校長、三位副校長及兩位主任,並每周開會一次。在學校行政組之下乃為三個部門,包括:「管理與組織」、「學與教」及「學生發展」部,負責學校日常運作,並推行每年工作計劃及關注事項。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香港培道中學法團校董會成立目的是秉承本校辦學精神及使命,邀請辦學團體校董、教師、家長,以至校友及社會人士共同參與學校決策,以提高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及問責性,促進學校教育。 |
環保政策 | : | 1. 設定合適使用空調的氣溫及時間。 2. 自設廚房,自備餐具,減少使用即棄飯盒。 3. 採用電子化學生通告,以減少使用紙張。 4. 太陽能板收集電能。 5. 所有課室均使用變頻式冷氣及LED燈,並能監測每課室用電情況。 6. 每個課室均有分類垃圾箱作回收。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培養學生「中英兼擅」是本校的使命。中、英文科均設分組教學,注重多元化教學策略及拔尖補底。初中推行「英語語文藝術」,特聘外籍英語老師在課堂內帶領戲劇活動及詩歌欣賞,教育局聘任的外籍英語老師則會推動演說等活動。我們更於早會及課後活動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營造校園的英語氛圍。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深信每位學生皆有學習能力,不論起點,配以優質的栽培,在學業上必有所提升。我們希望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學習者,加強學校的學術氛圍,提升學業水平。另外,我們將部分學術科目轉為英語教學同時進行「跨學科語文學習」,讓學生的英語能進一步提升。而「學生學習發展組」更會舉行論壇、聯課活動及提倡同儕互相學習等,以建立校內「樂於學習」的文化。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 提供自由3X組合予中四同學選修 2. 課程重點: A. 英國語文藝術課程(中一至中三); B. STEM課程及STREAM專題研習小組(中一至中二); C. 閃亮計劃; D. 寶石計劃。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正向教育: 以美國沙利文教授的正向心理學理念作基礎設計校本正向教育課程,並以全校參與模式培養學生正向思維:正面情緒、正向人際關係、投入感、成就感、正向目的和意義,以提升她們的抗逆力,從而邁向豐盛有意義的人生。 在教師發展日以工作坊、講座。專家及教師分享等,宣揚正向教育的理念及教授應用技巧,培養同工的成長思維,共同營造正向校園。 |
生涯規劃教育 | : | 中一級:學生能建立良好的態度、了解自己的夢想、增加學生對自我的認識。 中二級:培養學生認識自我、個人規劃及設立目標的能力。 中三級:學生能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記憶技巧及如何選擇高中科目。 中四級:學生能掌握適合自己的升學方向、認清自己的能力及訂立清晰可行的目標。 中五級:學生能檢視個人升學或就業的計劃、了解機遇和危機。 中六級:裝備學生掌握選科策略,為離校後的升學或就業作準備,從而爭取最佳的升學機會。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老師會在課堂內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在共同的課程架構下,老師會適當地調適課程內容及活動,以助協助同學學習。學校亦會提供各種課後支援,初中設「寶石計劃」及「閃亮計劃」栽培數理及語文有優秀表現的同學。而高中各科則設「拔尖保底」計劃,因材施教。此外,學校提供導修計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小組支援。而對於個別有學習需要的學生,學校亦會為學生提供個別學習計劃,以協助學生學習。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效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補基金和社區資源,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學生融人校園生活。本校「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校本言語治療師及社工,定期檢視目標和成效,務求令學生得到適切的支援。支援詳情如下: 1. 在學習方面:增設初中學生課後功課輔導班、高中學生專科專補、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教學、課業及測考調適;與學校其他科組相互協作,共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2. 在共融文化方面:定期舉行初中級共融活動,讓同學接納彼此的差異,學習互勵互勉,團結積極的態度; 3. 學習支援津貼方面:善用津貼外購專業服務,例如「人際社交技巧班」、「臨床心理服務」、「言語治療服務」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融入校園生活,拓闊視野; 4. 家校合作方面:建立互信的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共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為學生平日課堂表現、課業、測驗等均作持續性評估。為了評估測考調適的成效,上下學期期考均設有監考員報告,好讓老師能清晰了解調適的成效,為同學提供最合適的支援。監察學生整體表現過後,老師給予建設性的回饋,讓同學能知所改進,循「作為學習的評估」的方向邁進。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教會於1994年成立,透過完善的溝通渠道,與家長保持良好及緊密的關係。除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家長義工服務外,家教會與學校合辦專題講座及親子活動。 此外,家教會亦協助學校舉辦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包括舞動聲揚、試後活動等。 |
校風 | : | 校風淳樸,校園生活融洽有序。除師生關係密切外,設學務長、校友導修小組計劃等,鼓勵同學間互相建立,彼此支持。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學校三年(2022-2025)發展重點: 1. 加強團隊對內及對外的支援及交流,對焦學生的七個學習宗旨「國寬語共資生健」; 2. 提升教學效能,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建立學校中華文化的氛圍,裝備未來; 3. 培育學生持守正向的價值觀,實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行為。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學校是師生共成長的地方,教師藉著崗位上的轉變、發展校本課程、參與教育局的課程發展等均能在專業上有所成長。此外,學校安排教師到本地及外地學校交流,聘請專家到校培訓並設老師專業交流時段。近年逐步推展課堂研究以促進學與教的效能。學校亦鼓勵教師借調到教育局,擴闊學習經歷。而每年的師訓活動內容,均會配合學校主題。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1. 每周設有「全方位學習活動」時段,內容包括地理考察、體藝活動、德育活動、生涯規劃、學科比賽及各項參觀等,為各級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藉以擴闊同學的視野。 2. 課後設有不同種類的課外活動,如各學科學會、藝術教育活動、合唱團、無伴奏合唱、各校隊訓練、制服團隊、社群服務組及興趣小組等,豐富同學的學校生活。 3. 鼓勵學生自組學會,學習籌備活動的不同技巧。 4. 設立「擴闊視野日」,按學生的成長歷程規劃各級的活動主題,讓學生的學習生涯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 5. 定期舉行全校性活動,如級社活動日、新春活動、全校大掃除等,提昇同學的責任感及對學校的歸屬感。 6. 統整及協調聯課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活動,豐富校園生活。 |
其 他 | : | 請參考本校網頁。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1、7B、10、11D、40、42、75X、85、85A、85B、113; 港鐵:樂富站,宋皇臺站。 |
備註 | : | 1. 中一至中三部分科目輔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2. 各核心科目均設分組小班教學。 3. 「寶石計劃」為中一至中三數理能力優秀的學生提供延伸課程。 4. 「閃亮計劃」為中二至中三語文能力優秀的學生提供閱讀及寫作的深化課程。 5. 推行STREAM及PSHE跨學科學習,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 6. 學業之外,以信仰、關愛、德育課程及其他學習經歷全面關顧學生的成長。 |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