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沙田馬鞍山西沙路632號 | |||
電話: | 26305006 | 電郵: | info@cch.edu.hk | |
傳真: | 26305299 | 網址: | http://www.cch.edu.hk |
辦學宗旨
本校以「博文約禮」為校訓,培養學生勤奮力學,敦品勵行;敢於創新,勇於承擔;獨立思考,明辨是非;關心社會,樂於服務;對國家民族有使命感。
本區 | : | 沙田區 |
他區 | : |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歐陽汝頴博士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何淑妍女士 (教育碩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12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不適用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2000 |
校訓 | : | 博文約禮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20 | |
中五 | - | $320 | |
中六 | - | $32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25 | |
學生會會費($) | : | $1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350(中一至中五)、$175(中六)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課室數目 | : | 30 |
學校設施 | : | 校舍為2000年最新設計標準校舍,設有「高錕未來教室」、演講廳、多功能展覽廳、全電腦化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兩間新型電腦輔助學習室及多間教學特別室等。全校課室及教學特別室均裝置電子白板、電腦及實物投影機等多媒體教學設施。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及視像火警警報系統。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8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3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92%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35% |
特殊教育培訓 | : | 54%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21% |
5-9 年 | : | 11% |
10 年或以上 | : | 68%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5 |
中六 | : | 4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以普通話授課)、中國歷史、歷史、普通電腦(中三)、體育、生活教育、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綜合人文*(中二及中三)、生活科技(中一及中二)、音樂、視覺藝術、創意思維課程(中一)、藝術與生活課程(中三)、地理(中一及中三)、生涯規劃課(中三)、閱讀課(中三)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英語戲劇課程(中二)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N/A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地理、旅遊與款待、體育、視覺藝術、多元智能課程(中四及中五)、生涯規劃課(中六)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中四)、「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生物、物理、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五及中六)、化學、經濟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以普通話授課)、中國歷史、歷史、普通電腦(中三)、體育、生活教育、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及中二)、綜合人文*(中三)、生活科技(中一及中二)、音樂、視覺藝術、創意思維課程(中一)、藝術與生活課程(中三)、地理、生涯規劃課(中三)、閱讀課(中三)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英語戲劇課程(中二)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地理、旅遊與款待、體育、視覺藝術、多元智能課程(中四及中五)、生涯規劃課(中六)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中四及中五)、「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生物、物理、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六)、化學、經濟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教育局成績次第及校內成績(平均成績達B級或以上)40%;操行及評語(達B級或以上)20%;面試表現25%;服務/活動及獎項15%。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為協助學生順利銜接中學課程及體驗學習生活,校方為中一新生提供暑期銜接課程,幫助新生體驗中學生活,預早訂定目標,以及鞏固學生的語文能力、資訊科技能力及基本的學習技巧,為來年課程作好準備。 中一至中三的學生會留校午膳,由家長及教師代表組成膳食小組定期檢討飯盒供應商的食物營養是否符合標準,加強家長參與監察午膳飯商的食物及服務質素。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自主探究‧聯繫生活 多元發展‧燃亮人生 |
學校管理架構 | : | 學校重視人本精神,尊重個別差異,致力提供均衡的學習機會,發揮學生潛能。採用「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評機制,檢討學校學習表現,確保教育質素,推動學校改進。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 |
環保政策 | : | (一)我們的抱負 - 為校園締造一個健康怡人的環境; - 鼓勵同學重視環保,貫徹可持續發展概念 (5R:Refuse,Reuse,Recycle,Reduce & Repair);以及 - 為校園提倡節能,盡量減少生產廢物和使用能源(減低同學個人碳足印行動)。 (二)合適的廢物處理設施 我們會提供基建設施(每樓層設有回收點),以最佳回收方式處理和處置廢物(回收再造)。 (三)減少消耗資源 我們根據「物盡其用、廢物利用、循環再用、擇善而用」的原則,秉承可持續發展方針,以期達到減少消耗資源,減少製造廢物,然後將節省的金錢回饋給學生推動學術活動、戶外活動及環保工作。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學校按教育局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之指引,中一至中三級數學科及科學科以英語授課。綜合人文科及公民、經濟與社會則設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而中國語文科全面以普通話授課,並配合課後英語及普通話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兩文三語的學習環境。為切合社會需要及讓學生作升學準備,中四至中六級已實行雙語政策,個別科目開設英語授課班,並按需要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班別。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致力於推行以學生為本的「自主探究學習」模式,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及自主探究,並透過小組討論、學習展示、個人反思及自我調適,讓學生建構課堂知識,鞏固所學,提升學習效能,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掌握不同學習策略及發展高階思維能力,成為真正的自主學習者。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開設共16個選修科,學生可選讀2個或3個選修科。 2. 課程重點:透過課程統整及跨課程的學習元素,創設多元學習經歷,如語文延伸活動、德育及公民教育、校本課程、課外活動、全方位學習週等,照顧學生學習需要,擴闊和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初中STEAM課程加入科學探究、創意思維及動手體驗元素,培養學生創造力、協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跨學科協作,強化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如中一設創意思維課及中三科學專題研習。中二級戲劇教育課程由英文老師及外籍老師以小組形式帶動學生學習劇本創作及體驗戲劇元素,並提供公演機會,培養學生對英語戲劇的興趣,更能提升他們學習英文的自信。中三級開設校本藝術與生活課程,從生活中實踐藝術創作。高中多元智能課:中四及中五上學期分別以音樂劇及表達藝術為主題,體驗藝術及建立正面價值觀。下學期設學生自選課程,以發展個人潛能和興趣,幫助學生擴闊眼界、豐富不同學習經歷及培養多元智能。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本校致力推動電子學習及STEAM教育,設立「高錕未來教室」,培養學生科研及創新精神學 習,推動「研究型中學」的發展。課堂內外善用平板電腦、Chromebook及電子學習平台,促進自主探究及互助學習模式。同時,本校設立STEAM教育發展基金,並獲多個專業夥伴支援發展,優化本校資訊科技教育及STEAM教育。學校舉辦校內及校外主題講座、跨境交流、考察等不同活動,將德育及公民教育與專題研習結合,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體驗學習活動。本校參與「促進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試辦計劃」,與內地姊妹學校進行學校探訪、學科交流、生態及文化保育工作互賞等活動。學校亦積極推動「跨課程閱讀」,跨科組協作舉辦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如作家講座、英語閱讀嘉年華、主題書展等,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課內外讀物。透過全校早讀節及閱讀課,推行「科本閱讀計劃」、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及閱讀創作獎勵計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
生涯規劃教育 | : | 本校透過與不同的專上院校合作、中大校友的支援及畢業校友的聯繫,舉辦不同類型的生涯輔導活動,協助同學深切了解自己,為將來訂定合適的生涯目標和計劃,通過升學和擇業的過程,實現他們的理想。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本校深信每位學生都是獨特而有潛能的,所以成立資優教育組,推動學生人才庫,專注發展學生各項才能,並發展校本資優教育活動,在學術及學生成長方面,以不同方法識別學生,為他們提供多元而適切的學習歷程。學校亦定期推薦學生參加不同範疇的資優課程和比賽,以確保學生可以得到合適的培訓。此外,透過設計多樣化教材、具創意的教學策略、分層課業及測考等,於課堂滲入資優教育的三大元素: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及社交能力,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延伸學習。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訓輔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與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制定「校本融合教育政策」。訓輔組的成員包括副校長、訓導和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各級訓導和輔導老師以及學校社工,並採用「訓輔合一」的概念推動「全校參與」的模式,讓班主任、科聯絡人及科任老師共同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訂定支援措施。學校靈活調配各種不同的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教育局及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提供的評估服務、輔導服務和校本模式的融合教育計劃,去營造共融和關愛的校園文化。學校亦重視家校合作,定期安排專責教師與家長溝通,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本校通過多元化評估策略,如專題研習、學科比賽、測驗考試、學習歷程檔案等,促進學生學習。此外,通過不同評估活動讓教師能檢視學生學習情況及跟進各班學習進度。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教會已於2002年成立,有關家教會活動見本校家教會網頁: http://www.cch.edu.hk/pta/ |
校風 | : | 本校以「學生為本」作為宗旨,推行啟發潛能教育,通過正規課程及不同活動,促進學生多元智能之發展。此外,採用「全校參與輔導」、「訓輔合一」政策及推行「雙班主任制」,使學生得到適切及全面的照顧。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本年度以「自主探究‧聯繫生活;多元發展‧燃亮人生」為重點發展項目,希望能透過跨領域協作創設探究式學習體驗,配合閱讀推廣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創新解難技巧,並透過訓練學生學習策略,增強學習效能感。同時,透過刻意規劃,讓學生體驗多元經歷,從中尋找個人志趣及人生的意義,繼續深化學生的正向價值觀。本年度亦會透過優化獎勵機制,讓學生訂立明確目標,配合校園環境及家長教育,持續發展正向校園文化。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設有教學及持續專業發展組,定期舉辦教師發展日/營、跨校交流活動及學術交流團;此外,時間表內特設有教師發展時段及定期舉辦公開課,讓教師作教學交流及教學研究,提高學與教之質素,建立專業學習社群。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為使學生能有不同學習經歷,促進全人成長,學生可於課餘時間參加不同學會活動及大使培訓,培養領導才能。另設學生會,讓學生能發揮自治能力及團隊精神。為讓學生能擴闊學習空間,實踐學會學習的理念,學校亦舉辦全方位活動,如:長跑日、校外實地考察、語文活動(中文、英文及普通話)、多元智能比賽等,以及其他外訪活動,包括台灣閃避球比賽、海外英語遊學團等,讓學生擴闊眼界,認識彼邦。 |
其 他 | : | 本校與香港中文大學關係緊密,舉辦多項中大聯繫項目,如與中大教授聚餐的「我與中大早有約」計劃、邀請中大教授作分享、在中大校園舉辦夏令營、參觀中大書院、體驗中大課堂和讓本校學生協助中大校友日等。透過不同活動,學生可以親臨中大,親炙卓越的中大教授和校友,擴展視野,激發升讀中大的志願,預早訂立人生計劃。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43X、81C、85K、86K、87K、89C、89D、286M、680、681、682; 專線小巴:801、807A、807K; 港鐵:恆安站。 |
備註 | : | 應用學習可於新高中第一或第二年開始修讀,為期兩年(模式一:由大專院校或機構提供課程)。其他學習經歷:資優課程、智育課程、德育及公民教育學習活動、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經驗、藝術及體育活動。 |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