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元朗天水圍天瑞邨 | |||
電話: | 24483111 | 電郵: | info@tcss.edu.hk | |
傳真: | 24454746 | 網址: | https://www.tcss.edu.hk |
辦學宗旨
秉承中大「博文約禮」辦學精神,培養學生勤奮力學,敦品勵行;均衡發展五育;勇於承擔責任;獨立思考;樂於服務社群;以及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
本區 | : | 元朗區 |
他區 | : | 北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張福英女士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梁國豪先生 (榮譽理學士、理學碩士、教育碩士;教育文憑)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7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不適用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91 |
校訓 | : | 博文約禮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40 | |
學生會會費($) | : | $1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認可收費:中一至中五 $300,中六 $150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課室數目 | : | 26 |
學校設施 | : | 全校裝置空調、光纖網絡及WiFi,課室配有智能電視、實物投影機、桌面電腦及音響設備、電腦室,全校已設置無線上網系統。另有家長教師中心、家長資源中心、電腦化圖書館、多用途演示室、創科中心、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升學資料中心、校園電視台、自修室、學生活動中心、學科專用室、生命教育中心及輔導室等。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8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4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77%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4%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1%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36% |
5-9 年 | : | 16% |
10 年或以上 | : | 48%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5 |
中六 | : | 4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中三)、中史、歷史*、地理*、基本商業*(中三)、普通電腦*、音樂*、體育、家政(中一及中二)、視覺藝術、綜合科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中一)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二及中三)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生物、中史、歷史、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單元)、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中史、歷史*、地理*、基本商業*(中三)、普通電腦*、音樂*、體育、家政(中一及中二)、視覺藝術、綜合科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中一)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二及中三)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生物、中史、歷史、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單元)、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為中一學位的30%。 甄選準則:學業成績50%;操行 / 評語20%;面試表現20%;服務/活動及獎項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在7、8月間,我們為中一學生設立英文和數學科暑期銜接課程。為了關注中一學生的多元發展,學校開設了STEAM興趣班。此外,為家長和學生安排了中一迎新日、歷奇培訓日以及適應性課程,以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為了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學校已經制定了「健康校園政策」,舉辦了「健康周」,並設立了專責小組監察小食部和午餐運作;學生健康服務和體適能計劃;並設有班主任課程和朋輩領袖輔導計劃等,以倡導健康和諧的校園生活。此外,輔導組與社工定期舉辦精神健康攤位、減壓工作坊、成長新動力、彩虹義工服務學習計劃、網絡社交工作坊、青少年成長計劃、正向輔導課程、性教育工作坊、正向成長計劃及校園好精神Good health@school。訓導組安排不同的德育講座及早會分享,舉辦領袖訓練,協助學生的五育均衡發展。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提升學生的學習動能。 2. 拓展生涯規劃,協助學生建立個人目標。 3. 發展教師專業素質,强化班級經營,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率先成立法團校董會並參與學校服務承諾計劃。本校邀請多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出任教學顧問,按學校的計劃邀請教學顧問到校就著學與教進行交流,提升教學效能。日常事務則由校長帶領全體教職員共同推動,並常設校政委員會策劃校務,配合各科組執行工作。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本校自1996年起落實校本管理精神,並率先於2005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為首批成立法團校董會的中學,強化學校運作的問責性及透明度。法團校董會有辦學團體校董(均為熱心教育的中大校友及教授)及獨立人士,亦有經選舉的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及校友校董。校董們彼此衷誠合作,共襄校政。 |
環保政策 | : | 本校關顧環境教育,在推動環保工作上不遺餘力,並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相關興趣學會及學科向學生傳遞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對環境的責任和承擔。學校制定的環保政策包括減廢節能、廢物回收、綠化校園及綠色天台計劃等。在來年亦會在天台安裝太陽能發電板,並在課程內加入再生能源課題籍此推動科研。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為了遵循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我們學校積極提升初中學生的英文能力。在中英數等科目中均實行分組教學,特別是在初中數理科目中,強化使用英文詞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至於高中,則根據科目需求選擇英語或母語教學。為了提升英語水平,我們設立了英語學習中心,由外籍英語教師主持有趣的英語活動,並提供多媒體自學教材和網上英語教室供學生學習。透過早會閱讀、閱讀獎勵、出版學生文集、語文學術日、英語日、海外遊學團以及內地交流等活動,希望學生能掌握兩文三語的能力。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初中課程強調雙語、三語、STEAM、生活和社會,並在課餘時間增設中英數的補習班和才拔尖班;高中則採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促進師生交流並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同時透過額外補課、講座和測驗來協助學生應對公開考試。每個科目都擁有明確的學科政策和工作計劃;為了配合高中學制和課程發展的需求,設立了科目主任聯席會議,制定長遠的課程政策。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開設11科選修科目給學生修讀2-3科。 2. 課程重點:各學科均按學生的能力制定適切的校本學習課程。配合高中學制的發展,本校每星期安排其他學習經歷課節、生涯規劃講座等,讓學生全面接觸多元的校本體藝德育及與職業有關的課程知識。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設立早讀時段,讓學生閱讀課外圖書及中英文報章,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全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各課室設置電腦、Wifi、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屏幕及智能電視,方便老師運用資訊科技引發學生互動學習。各科均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主題為本的跨科協作學習課程,如:跨科運動協作計劃及中藥園計劃等,讓學生可以把知識融匯貫通。德育及公民教育組亦在課程內外提升同學品德情操,透過活動及服務實踐所學。STEAM教育委員會推動數理科目進行跨科協作,並據教育局資優培訓三層架構培養學生的創科能力。 |
生涯規劃教育 | : | 舉辦各類升學就業講座,讓學生獲取最新資訊,並提供更多與就業相關的活動給予學生。透過班主任課程,開設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認識自身興趣、能力和職業傾向,提升對終身職業發展計畫重要性的認知。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中英數三大科會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小組教學,同時舉辦拔尖補底及課後支援班,以照顧學習差距。每個班級都有雙班主任,以關注學生的個別需求。針對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由學生發展組、教育心理學家和其他專業人士共同跟進。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校設立學生支援協調委員會(即教育局的「學生支援組」),由副校長擔任統籌,委員包括教務、學生發展(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及訓導主任,社工、輔導員及教育心理學家,以協調跨部門合作,提供學生最適切的支援。此外,委員會為學生安排校內測驗和公開考試的特殊安排。透過有效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支援教師及外購服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訓練課程,包括言語治療、閱讀寫作訓練、情緒支援、社交技巧和生涯規劃等。透過與教育局和專業團隊緊密合作,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透過提供家長「學生支援摘要」、家長聚會、家長日、面談、訪談、電話溝通和問卷調查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狀況和成效。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測考試卷內容之30%配合能力較弱學生之程度;50%之內容達至一般程度;20%則與能力較高同學之程度配合。數學科於高中課程加入延伸單元,讓能力較佳的同學選修。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透過家長教師會、家長校董以及家長與教師之間緊密聯繫,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校園生活。家長親子義工隊關心學校和社區,在元朗區的優秀義工選拔中多次取得佳績。學校設有家長教育講座,讓家長能夠自我提升,增進親子溝通技巧,同時成立家長校務諮詢委員會,供家長表達對學校事務的意見。 |
校風 | : | 學校氛圍樸實,師生關係融洽。採用全校參與輔導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實踐訓育合一,確保學生在各方面獲得適切的指導。特為初中生設立同儕輔導計畫。學校推行「臻善全方位獎勵」和獎學金計畫,設置學業、品德、閱讀、服務和活動等獎項,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透過自主學習策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2. 讓學生透過電子學習工具進行自學和共學,加强自主學習能力。 3. 透過跨科組及交流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發掘天賦,為人生訂立目標。 4. 透過内外不同的活動及計劃,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教師透過專業發展活動,反思個人專業能力及價值觀,不斷提升專業素質,爲學生樹立榜樣。 6. 學生透過不同活動,加强學生間彼此協作及師生互動交流,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老師積極參與相關教學課程及工作坊,並與友校老師進行教學交流,定期進行本科或跨科的同儕觀課。另參加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與專家顧問交流及協作。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超過五十項聯課活動,分學術學會、服務團體、興趣小組、體藝小組及體育校隊,其中包括步操管樂隊、校園電視台、英語話劇組、流行樂隊及紅十字青年團等。本年度本校設立「學生全方位發展架構」,有系統地培育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面對不斷轉變的社會。 |
其 他 | : | 在各學習領域、跨學科、其他學習體驗課程以及聯課活動中,我們相互配合,推行德育和公民教育。同時,透過閱讀和資訊科技的運用進行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溝通、批判思考和創造等核心能力。本校與內地多所重點中學建立姐妹學校關係(包括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上海七寶中學、深圳潛龍學校和深圳石岩公學等),旨在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並透過教學顧問的支持,確保師生的教與學成效。在全國和國際的語文、科技、攝影、影片製作以及音樂藝術比賽中,我們屢獲殊榮,為香港爭光。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路線︰69M、69X、269B、269C、269D、276A、969、B2P、E37、K74、K75P; 輕鐵路線︰705、706、761P。 |
備註 | : | 應用學習科、體育科、視覺藝術科、音樂科、班主任課。 |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