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概覽2024/2025》
返回頁頂
    學校搜尋  搜尋
學校資料
校徽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NLSI Lui Kwok Pat Fong College
地址: 九龍觀塘翠屏道102號(不包括5樓職員宿舍)
電話:   23480103    電郵:   info@lkpfc.edu.hk
傳真:   23409716    網址:   http://www.lkpfc.edu.hk

辦學宗旨

按聖經真理施行全人教育,教導學生學習各學科,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著重教導學生明白聖經真理,接受基督為生命之主,建立正確價值觀,使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健全發展,成為身心靈健康、明辨是非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學校資料 學校資料
本區 : 觀塘區
他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梁耀權先生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張豐先生 (理學士(香港大學)、教育碩士(香港大學)、文學碩士(中文大學))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730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新生命教育協會有限公司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100%
宗教 : 基督教
創校年份 : 1969
校訓 : 基督乃生命之主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4/2025 全年收費 2024/2025 全年收費
  學費($) 堂費($)  
中一 - -  
中二 - -  
中三 - -  
中四 - $340  
中五 - $340  
中六 - $34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450  
其他收費/費用($) -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 27
學校設施 : 1. 課室、特別室、禮堂及有蓋操場均裝設空調。
2. 全校課室已安裝無線網絡設施、電腦及投影器等設備。
3. 電腦實驗室及圖書館全面配備iMac桌上型電腦。
4. 除了基本特別室外,本校還有多媒體自學中心、學生活動中心、美藝活動室、媒體製作室、英語學習中心及會議室等。 
5. 圖書館亦於2022-2023學年完成翻新,讓學生有多元學習環境。
6. 全校大部分特別室及課室已安裝互動觸控顯示屏(Interactive displays),促進課堂互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55
全校教師總人數 : 61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87%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51%
特殊教育培訓 : 63%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0-4 年 : 49%
5-9 年 : 13%
10 年或以上 : 38%
2024/2025 班級結構 2024/2025 班級結構
    班數
中一 : 4
中二 : 4
中三 : 4
中四 : 4
中五 : 4
中六 : 4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歷史、宗教教育(基督教)、生命教育、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中一至中二:英國語文、跨學科英語課程、科學、地理
中三:英國語文、跨學科英語課程、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一至中二:數學*、歷史*、電腦認知、公民、經濟與社會、視覺藝術、音樂、家政
中三:數學*、歷史*、電腦認知、基本商業*、生活與社會、視覺藝術、音樂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國文學、中國歷史、宗教教育(基督教)、生命教育(S.4-S.5)、視覺藝術、藝術發展(S.4-S.5)、體育、倫理與宗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必修部分)、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歷史、地理、經濟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歷史、宗教教育(基督教)、生命教育、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中一至中二:英國語文、跨學科英語課程、科學、地理
中三:英國語文、跨學科英語課程、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中一至中二:數學*、歷史*、電腦認知、公民、經濟與社會、視覺藝術、音樂、家政
中三:數學*、歷史*、電腦認知、基本商業*、公民、經濟與社會、視覺藝術、音樂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國文學、中國歷史、宗教教育(基督教)、生命教育(S.4-S.5)、視覺藝術、藝術發展(S.4-S.5)、體育、倫理與宗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必修部分)、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歷史、地理、經濟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取錄準則如下: 1. 申請人教育局次第名單(30%) 2. 申請人的面試成績(20%) 3. 申請人的小五、小六成績(25%)  4. 申請人的非學術表現,包括操行、課外活動/服務/獎項(20%) 5. 申請人的直系親屬曾在/現於本校就讀(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於暑假期間舉辦中一銜接課程及英語話劇班,讓學生熟習英語環境;舉辦中一迎新日,讓學生及家長了解學校對學生的期望;舉辦中一歡迎禮,加強中一學生歸屬感;舉辦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學長幫助中一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生活。本校重視學生的身心靈健康,舉辦多元化活動,發展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堅毅地面對各種挑戰。
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1. 塑造敏求好學的學習社群。 2. 提升學生的靈性、身心和社群健康。
學校管理架構 : 校政民主、開放,積極實施校本管理政策,2008-09已成立法團校董會。設多個委員會,讓老師積極參與校政。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2008-09成立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校長、教師、家長、校友及獨立人士組成。
環保政策 : 本校積極實踐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理念,引入數碼校園,利用科技監測課室環境狀況,提供理想學習空間。透過機電工程署「綠色校園2.0–採電學社」計劃支援及校友捐贈,本校已安裝兩套太陽能發電系統,每年生產約24000千瓦小時綠色電力。此外,藉「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資助,本校已更換具能源效益的冷氣機,並獲「綠建環評既有學校」認證。為節省能源,本校已參與「賽馬會節能減電學校計劃」,及全校廣泛使用節能光管,當無人使用課室時必須關閉所有電器。本校採用電子家長通告系統,執行雙面印刷措施,以減少紙張使用。設立廢物分類回收桶鼓勵資源回收。亦成立「保育大使」推廣環保活動,提升師生對ESG的關注。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大部分班別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無論在周會、活動、宣布、壁報展示、引入外間資源及聘用外籍英語老師等措施上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近年,本校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教育局攜手合作,分別於提高英文教師的評估素養、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及提供英語資優教學三方面,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及學習效果。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一向重視學與教效能,努力為學生塑造敏求好學的學習社群。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基礎上,以促進自主學習為目標,透過提高學生自主性、勝任感、歸屬感及相關性,設計有效的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價值觀和學習態度。並且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全方位學習、跨課程閱讀、STEAM學習經歷和專題研習,在課堂內外以不同的學習體驗,拓寬學生的視野及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提供14選修科目給學生選修。高中選修科目組合、分科安排等,請參考本校網頁。
2. 課程重點:a. 高中提供多元化的課程,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及發展其才能。 b. 各級均設宗教教育(基督教)及中一至五設生命教育科,以聖經的教導為本,並透過成長型思維模式,培育學生成為抱有志向及堅毅的青年。 c. 設有網上學習資源庫,讓學生得到隨時隨地的學習支援,以加強學生的學習效能。 d. 初中科學、電腦認知和數學科課程包含STEAM元素,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及展示,增加學生學習的滿足感。 e. 本校於初中推行跨學科英語課程。部分以英語教授的學科與英文科一同規劃課程,以不同主題讓學生熟習學術範圍的英語詞彙及句式,同時提升學生對英語和學科的興趣。學校又定時舉辦不同形式的英語活動,學生將不同學科中學到的內容應用於活動中,以加深對學科的認識。f. 重視閱讀學習的培養,除了各科推行從閲讀中學習/跨課程閲讀外,每星期更安排一節20分鐘閱讀課,全校師生參與,學生於早會及早讀時間分享閱讀心得。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1.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全人教育是本校的關注事項之一。通過各學科課程,主要為宗教教育(基督教)、生命教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公民、經濟與社會/生活與社會科的學與教,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如升旗禮及「國旗下的講話」,了解國家新近發展,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2. 培養自主學習以應對21世紀需要:設計課堂時加入自主學習的五大元素,包括引導學生設定目標、自我規劃、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和自我修訂。本校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並透過師生互動讓學生投入課堂學習活動及展示學習成果。各科的課後分層課業配合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讓學生能不斷挑戰自己,持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 3.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初中必修電腦認知科及高中提供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供學生選讀。學與教策略方面,本校於各科加強電子學習的使用,不斷優化校本設計的學生自學資源庫學習平台,使學習能夠在課堂之外進行,並照顧學生多樣性,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生涯規劃教育 : 本校為中一至中六學生安排不同講座、工作坊及參觀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設立目標,並培養個人規劃和反思的能力,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作出明智、合宜的升學及就業選擇,以實踐學業抱負,達致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的目標。本校的生涯規劃教育包含四個向度:1. 知彼:認識及掌握多元及最新升學及生涯規劃資訊,包括非本地升學機會及進行職業體驗。 2. 知己:認識及了解個人職業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及職業性向,培育對職業及學習的正面態度。 3. 目標:檢視個人能力,反思經驗,確立目標,訂定計劃。 4. 裝備:提升學術能力,主動獲取資訊,掌握不同機會,落實行動計劃,從中得到相關經驗。各級生涯規劃教育重點:中一:初探生涯規劃。中二:認識自我及不同升學及就業機會。中三:為升高中作準備。中四:初探大學路,進一步認識自己,規劃生涯發展方向,建立個人經歷檔案。中五:了解升學及擇業取向,認定目標。中六:整裝待發。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向教育局申請學習支援津貼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並安排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提供支援。此外、已設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聘任教學助理,為有關學生提供適切支援,協助老師處理行政事務。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學生支援小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作為召集人,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輔導主任、訓導主任、教務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駐校社工、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在學校層面、小組層面、個人層面及家長層面,皆提供適切的支援。本校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申請學習支援津貼及提供教學評估調適。此外也設立課後學習小組、社交訓練小組及同儕活動、言語治療服務、不同類型的訓練小組、共融教育講座及班主任課等,以協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人際相處技巧、情緒控制能力、適應能力等。透過參與「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識別及支援有心理健康需要的學生。本校重視家校合作,與家長多作交流溝通,並為個別需要較大的學生設立專案小組,訂立個別學習計劃及進行會議。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本校按學生需要調適測考時間,亦著重日常評估,以多元化的評估模式讓學生及家長了解學習進度。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關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積極向校方提供意見與學校合力推介家長教育,協助推動關愛校園文化,熱心策劃及參與多項服務。家長教師會舉辦家長專題講座、家長工作坊、與校長茶聚、親子旅行、親子興趣班等不同活動。
校風 : 本校校風淳樸,管教嚴謹,以培養學生成為自律及守法的良好公民為宗旨,並且著重學生的品德言行,以聖經的真理教導學生,培養他們正確價值觀及健康的自我形象。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2024-25至2026-27學校三年發展計劃關注事項:
1. 塑造敏求好學的學習社群。
2. 提升學生的靈性、身心和社群健康。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設教職員發展委員會,定期舉辦學術或教學研討會、講座及工作坊,發展教師專業水平,以擴闊教師視野;每學年均有教學分享會及聯校退修會,教師互相鼓勵支援共建學習社群;校方更撥備資源,鼓勵及支持教師專業進修。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本校課外活動設有四十多個學會,分為六大範疇:基督徒團契、學術、體藝、興趣、學校服務及社會服務學會。透過多元學習體驗,培養學生不同的興趣,推動正向健康生活模式,發展學生潛能,加強對學校的歸屬感。
體藝團隊在不同的校際比賽中表現優秀,屢獲殊榮。學生從組織活動和服務他人的活動中,學習與人溝通,建立領袖才能。
此外,透過跨學習領域的協作,學生能結合不同的學科知識;又透過全方位學習活動、內地考察團和海外交流團,讓學生跳出課室、擴闊視野、放眼世界,並認識科技的最新發展。
本校每學年舉辦兩次活動日及試後活動,為各級學生提供多類型體驗,在各學習領域方面的學習有所得益。各級的大型活動分別為中一堅毅精神訓練營、中二及中五失敗體驗日、中三生涯規劃體驗活動、中三及中四放空休整日、中六旅行日等;在智能發展和體藝發展方面,透過多個課後培訓班,發展學生潛能。在價值觀教育和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方面,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培養學生領導才能,磨鍊堅毅的精神。生命教育科、課外活動委員會、輔導委員會、公益少年團等提供多項社會服務,讓學生盡己力貢獻社群。
其 他 : 每年均舉辦境外考察交流團,擴闊學生視野;推薦學生參加校外的學術、藝術、音樂和運動等校際比賽,豐富學生的經歷。另設學術、服務和操行等不同獎項,獎勵在不同範疇有優異表現的學生。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港鐵:觀塘站D1或A1出口(步行約15-20分鐘)
巴士:和樂邨站
1A,11X,13D,13M,13P,14H,23,23M,26M,28B,89X,93A,95M,601,601P
綠色小巴:和樂邨站 34M,34S,50
備註 : 本校推薦部分學生修讀大學舉辦的暑期資優課程及數學英才精進課程,以裝備高中學生們進入大學學府。另外,本校亦會推薦部分學生往認可大專院校修讀「應用學習」課程。有關「其他學習經歷」的上課課節包括兩節體育課(中四至中六)、一節藝術發展及生命教育課(中四及中五),並透過多元化的周會、早會、活動日、聯課活動和試後活動學習。
本校參加了教育局資優教育網絡(英文科及STEAM教育)以達至提升資優學生的學與教。
學校地圖 學校地圖
  • 不適用
    不適用
  • 第三十八屆畢業典禮
    第三十八屆畢業典禮
  • 不適用
    不適用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