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概覽2024/2025》
返回頁頂
    學校搜尋  搜尋
學校資料
校徽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CCC Tam Lee Lai Fun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
地址: 新界屯門新墟新和里10號
電話:   24522422    電郵:   tll-mail@tllf.edu.hk
傳真:   24400304    網址:   http://www.tllf.edu.hk

辦學宗旨

秉承基督精神,啟發學生潛能,確立人生目標,培養學生明辨是非、自律自愛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達致終身學習,成為良好公民,貢獻社會。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學校資料 學校資料
本區 : 屯門區
他區 : 離島區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李錦昌博士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甄靄齡女士 (學校改善及領導文學碩士、通識研究文學碩士、工商管理學士、教師證書)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800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不適用
宗教 : 基督教
創校年份 : 1990
校訓 : 明道律己,好學立人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4/2025 全年收費 2024/2025 全年收費
  學費($) 堂費($)  
中一 - -  
中二 - -  
中三 - -  
中四 - $340  
中五 - $340  
中六 - $34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中一至中五:$450;中六:$310  
其他收費/費用($) -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 28
學校設施 : 全校空調、每班固定課室、202C無限空間、升學及就業輔導室、CL305學習支援中心、通識教育研習中心、STEM實驗室、STEM創客共享空間、電腦實驗室、資訊科技室、語文學習中心、化學室、物理室、生物室、視覺藝術室、學生活動中心、關愛閣、家長資源中心、健身室、攀石牆、溫室、有機耕作實驗場、生態湖、迎賓池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51
全校教師總人數 : 59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76%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49%
特殊教育培訓 : 64%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0-4 年 : 27%
5-9 年 : 7%
10 年或以上 : 66%
2024/2025 班級結構 2024/2025 班級結構
    班數
中一 : 4
中二 : 3
中三 : 3
中四 : 3
中五 : 3
中六 : 3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經濟與社會」/「個人、社會及人文」*、中國歷史、普通電腦*、科學*、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基本商業*、音樂*、體育、宗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公民與社會發展、生物、化學、物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中五至中六)、視覺藝術(中四、中六)、體育(HKDSE)(中四至中五)、宗教、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經濟及社會」/「個人、社會及人文」*、中國歷史、普通電腦*、科學*、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基本商業*、音樂*、體育、宗教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公民與社會發展、生物、化學、物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體育(HKDSE)、宗教、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比重為︰教育局成績次第10%、學業成績30%、課外活動表現20%、操行15%、面試表現15%、家庭與本校連繫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中一新生升中適應活動及暑期學習課程(每年7月中至8月舉行)。學校重視綠化,並於2003年獲香港綠色學校冠軍。自2001年開始參與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學校獎勵計劃,在課程及其他學習經歷中積極推動健康教育至學生、家長及社區層面,並於2007年獲頒香港健康學校金獎。
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1. 培養學生成為有自信的學習者。
2. 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加強學生對社群及國家的歸屬感。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為全港第一所與中文大學結成伙伴的躍進學校計劃的先導中學、啟發潛能學校、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健康促進學校。本校管理出色,2006年國際啟發潛能大獎、2007年香港健康學校金獎、2008年香港中小學環保成就獎、2009年及2011年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0年香港環保卓越計劃界別卓越獎及2011年國際啟發潛能教育成就大獎、2012年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榮譽大獎、2013-17年連續5年榮獲了「優秀科技學校」、2017-19年教育局專業發展學校、2018-19年連續兩屆優秀STEM學校嘉許獎、2018年第一屆學校社會責任獎、2018年CIIF社會資本卓越計劃獎、Apple卓越教育工作者2019及優秀STEM學校獎(2020及2022)。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自2000年起,校友、家長、社區人士及教師代表加入學校管理委員會,負責決策,而校長與校政及財務管理委員會則負責日常行政工作。2011年9月,本校法團校董會正式成立。
環保政策 : 學校透過體驗為主、活動為本的策略推動環保教育,成績顯著,榮獲2003年香港綠色學校冠軍、2008年香港中小學環保成就獎、2008/09、2009/10及2011/12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金獎、2010年香港環保卓越計劃界別卓越金獎及2012年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榮譽大獎。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採用母語教學,重視兩文三語訓練。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本校透過外籍英語教師、全校英國語文科分組教學、全方位閱讀計劃、英語週、英語大使訓練、朗誦、英文歌唱、演講、辯論比賽及閱讀報告、專題研習匯報等,致力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致力推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據學科測驗評估,學生在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均有顯著提昇。本校課程與時並進、因材施教,推行電子學習,亦推動相關課餘活動外,為學生提供互動環境,愉快學習。校本資優教育政策也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經歷,發展所長。本校有四位老師分別於2008/2009及2010/2011年度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更透過學習圈,進行教學研究,配合觀摩教學及功課檢討,以提升教學效能。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每位高中學生可選修兩個選修科目,另可選修一個應用學習課程或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
2. 課程重點:為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各科已設計及推行不同程度的校本課程,開發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材料。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1.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學校根據何世敏博士的「自學、共學、互學、導學」架構推行自主學習,並於主要科目進行課堂研究及公開課,提高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課堂參與度。學校亦同時發展電子學習,於中一至中五級推展BYOD計劃,讓學生使用iPad在課堂進行互動學習。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推行「GeoGebra互動數學教室」(www.gmath.hk),開發逾二百個課件幫助學生掌握抽象數學概念,及「EdV網上教室」計劃(edv.tllf.edu.hk),錄製各科短片幫助同學於網上學習。
2. 從閱讀中學習:上課天設15分鐘早讀時光,舉行「譚李麗芬閱讀節」、「賞里悅讀獎勵計劃」,編製《跨課程閱讀讀本》訂立每級的閱讀主題,提供多元閱讀材料。亦舉行讀書會、好書分享、親子閱讀計劃、漂書計劃等活動。2023年獲「學校起動」計劃資助設立E-Café及翻新圖書館,提升良好的閱讀環境。
3. 體驗式學習︰初中設公民、經濟與社會考察活動,配合專題研習,訓練同學共通能力;每年舉辦放眼世界海外考察,生命教育課、時事活動日等進行德育及公民教育。
4. 友善社區學校計劃︰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贊助,透過開放學校空間持續運作社校合作活動,給予學生與社區人士更多互動的機會,建立一個服侍社區為目標的友善社區學校。
生涯規劃教育 : 本校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透過有系統的講座、工作坊、活動和生涯規劃課,讓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培養所需的能力,認識自己的長處,訂立個人目標,同時藉不同的事業探索活動認識各行各業。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生制定個人的生涯規劃,為升學及就業作好準備。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中文、英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設分組教學,加強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又提供不同的課外活動。由融合教育委員會安排,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設立社交班、讀寫班等課程。特別成立輔導領袖生隊伍及學生守護大使,讓他們協助有特別需要的學生融入校園生活。此外,也為非華語學生提供中文學與教的支援,如抽離學習、小組學習及進行其他文化共融活動。學校自2008年起與城巿大學合作,安排實習社工到校實習,加強對學生的支援。2024年起與樹仁大學合作,安排實習輔導員到校實習。另外,除了學習支援津貼外,本校還有「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在中文科、英文科、數學科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設有分組教學,各科亦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設計合適的教材,透過分層課業,加強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又提供不同的課外活動。本校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學生支援組推動「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與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共同建構學校共融文化。融合教育委員會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設立社交訓練小組、讀寫小組、生涯規劃等小組活動。此外,特別成立輔導領袖生隊伍,讓他們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建立自信,融入校園生活。又推動家校合作,與家長互相配合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了能夠及早識別和適時輔導有言語障礙的學生,本校提供言語治療服務,為他們提供與學習有關的治療及日常生活中適用的語言技巧和策略。
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包括︰增聘額外教學助理支援他們並提供共融文化活動,促進他們與本地學生的交流和建立朋輩關係,例如︰義工服務、配音班等,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午間閱讀小組、試前補課;根據學生能力提供適切的中文課程及輔導,提升非華語生的中文水平。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中一至中五級全年兩次考試,中六級一次考試,初中級每學期一次統一測驗,以識別學生能否達到基本能力要求。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適切的考試調適安排,如延長作答時間、短暫休息時間、使用電腦讀屏器及語音轉換文字軟件等。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學校積極推動家校合作,每年舉辦超過20項家校合作活動,包括中一迎新、初中親子樂逍遙、義工活動、親子同樂日、家長教育、關懷活動、中一百日宴、中六畢業啓航禮、敬師日、校政討論、家長與子女溝通技巧及情緒支援講座等。學校設有家資中心,家校一心促進學生精神及身心健康。
校風 : 學校透過全體教師參與三班主任制、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臨床心理學家支援學生德育及訓育輔導,重視學生校服儀容、課堂秩序,中一至中二留校午膳,培養學生自律自愛的校風,深得社區人士稱讚。本校重視培養學生公民素質及十二種首要價值觀和態度。此外,學校設有100萬元譚益芳基金,每年資助上限50位在學業及課外活動有傑出表現同學到外地考察,擴闊視野。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本校積極爭取資源支援學生學習。2021年獲社區共享投資基金撥款322萬推行長幼「適」「簡」計劃,實踐社校連結及長幼共融。學校於2023至2026年獲「學校起動」計劃及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撥款共171萬元開設中國文化館,提供中英文課程、社會創業工作坊及音樂課程等。
學校重視培育學生科技潛能,學生獲獎無數,誕生三位星之子︰陳易希、李鍵邦和黃深銘,培育了2015年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得主郭奕煌同學。學校也成為「科技顯六藝」新界西唯一科技培訓中心,全港第一間宋慶齡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學校更獲QEF撥款推行STEM創客共享空間︰體驗式學習計劃。學生於第54屆聯校科學展覽大賽獲得計劃書季軍,及於2024年保良局主辦的青年社會服務創客計劃中獲得資助進行河道及海岸清潔船的研發及運行計劃。為迎合低空經濟行業趨勢,本校計劃增設更多與航空、航天及無人機行業相關的STEAM課程及活動。
本校每年均組織海外考察作專題研習,帶領學生探訪姊妹學校,並繼續進行視像交流,曾到訪德國、英國、瑞士、加拿大、美國、澳洲、新西蘭、日本、韓國、星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泰國、越南、中國、台灣、澳門及蒙古。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鼓勵教師積極進修。每年為教師舉行不少於三次的校本培訓,也為新入職老師安排培訓及關顧同工,亦鼓勵同工參與及組織聯校教學交流活動,包括辦學團體舉辦的教學工作坊、教育局舉辦的講座及海外教育機構(如新加坡及內地姊妹學校)的學習交流團。融合教育主任曾獲選參與「i–Journey」在職中學教師帶薪境外進修計劃到澳洲學習交流;2021/22學年,本校教師借調到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代表本校出任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工作,為全港中小學老師提供教師培訓,推動電子學習發展。本校老師前往芬蘭及丹麥出席創新教育方法國際會議及教育應用研究國際會議,發表本校推動友善社區學校的研究成果。為建立學校攀登文化,本校有22位教職員取得攀登督導員證書、30位教師具成人急救證書及33位教師具去顫法證書。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學生在科技有出色表現,如陳易希同學獲20780小行星命名,並獲科技大學破格取錄,香港賽馬會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科技創新獎、新苗獎、全港綠色學校中學組冠軍,英特爾國際科學大獎賽二等獎。本校初中學生更於2013年世界VEX機械人錦標賽為港首奪創意大獎,2015年學生郭奕煌榮獲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2015年學生黃深銘及李鍵邦榮獲「英特爾國際科學工程大獎賽」二等獎殊榮及小行星命名,2016年黃深銘及李鍵邦成為首位中學生奪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2023年學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南沙)創客教育研討活動憑電腦操控樂器作品奪一等獎。學生在影片、攝影比賽、影像組亦獲全港冠軍。在運動方面學生更獲亞洲攀石冠軍、全港學界壘球、攀石、籃球、足球、手球、空手道、保齡球、臥推舉全港冠軍,更屢次代表香港參加亞洲及國際性比賽。
其 他 : 譚益芳基金︰獎勵在學業及課外活動有特出表現的同學,給予境外考察機會,以便擴闊視野,對個人成長和將來升學就業均有所裨益。
Clifton Leung Design Workshop Project Dream資助計劃︰透過資助鼓勵學生積極籌劃及努力實踐以達成夢想。
陳易希創科獎學金︰獎勵參與各項創科領域比賽獲得佳績的同學,鼓勵同學探索科技及創新發明。
李豐麟體育獎學金︰獎勵首兩年入讀本校並參與各類體育項目獲得佳績的同學。
基督教瑞恩基金學業進步獎學金︰獎勵在學業有進步的同學,鼓勵學生努力上進,不斷進步。
林冠傑客座副教授社會服務獎學金︰獎勵本校參與社會服務有優異表現的同學,鼓勵他們貢獻社會。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58X、58M、63X、260X、960、B3、B3X、68A;
小巴:44;
輕鐵:澤豐站。
備註 : -
學校地圖 學校地圖
  • 校舍相片
    校舍相片
  • 校園生活相片1
    校園生活相片1
  • 校園生活相片2
    校園生活相片2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