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元朗天水圍聚星路3號 | |||
電話: | 24471258 | 電郵: | office@twghkywc.edu.hk | |
傳真: | 24474927 | 網址: | http://www.twghkywc.edu.hk |
辦學宗旨
本著全人教育、五育並重的理念,藉著成功教育的施行方針創造環境,讓學生經歷成功,並致力培養學生發展潛能和共通能力,掌握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兩文三語和資訊科技能力、建立正確人生觀和持續學習態度。
本區 | : | 元朗區 |
他區 | : | 北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伍怡先生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文可為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資訊科技)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6533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東華三院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不適用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95 |
校訓 | : | 勤儉忠信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無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10 | |
中五 | - | $310 | |
中六 | - | $31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30 | |
學生會會費($) | :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學校活動經費 中一至中五:每年$150 中六:每年$100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課室數目 | : | 30 |
學校設施 | : | 除標準課室外,設有禮堂、校史館、音樂室、學生活動室、視覺藝術室、圖書館、電腦學習室、STEAM實驗室、食物科技室、商科學習中心、校園電視台、科學實驗室、電腦輔助學習室、英語自學中心、悅學軒、家教會資源中心、體適能訓練中心、人文教育中心等。近年增設空調有蓋操場及學生飯堂,為學生提供更舒適的校園環境。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61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71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87%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58% |
特殊教育培訓 | : | 48%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28% |
5-9 年 | : | 9% |
10 年或以上 | : | 63%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綜合科學*、中國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及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地理、歷史、創意科技教育(校本)、視覺藝術、體育、音樂、學習技巧課(校本)、價值觀教育、全方位學習課、班主任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份_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物理、生物、化學、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經濟、視覺藝術、旅遊與款待、體育、地理、全方位學習課、應用學習課程、班主任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中國語文照顧學習多樣性課程 英國語文照顧學習多樣性課程 數學照顧學習多樣性課程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綜合科學*、中國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地理*、歷史*、創意科技教育(校本)*、視覺藝術*、體育*、音樂、學習技巧課(校本)、價值觀教育*、全方位學習課、班主任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份_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物理、生物、化學、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經濟、視覺藝術、旅遊與款待、體育、地理、應用學習課程、全方位學習課、班主任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中國語文照顧學習多樣性課程 英國語文照顧學習多樣性課程 數學照顧學習多樣性課程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教育局成績次第20%;小五及小六的校內成績20%;面試表現30%;課外活動、服務、獎項及卓越成就20%;操行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中一新生家長講座、中一銜接課程及中一家長晚會。 學校鼓勵學生訂購指定午膳供應商提供的健康餐盒,學生亦可自行攜帶餐盒回校,亦可由家長將午餐送校。學校密切監察食物部出售的食物,盡可能顧及學生的身體健康。此外,本校亦設有體適能訓練中心,讓學生鍛鍊體魄。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善用電子學習平台和工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 強化班級經營,鞏固學生正向價值觀;透過多元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國家的認識,提升國民身分認同感。 3. 透過交流和培訓,推動教師「學、教、評」和「照顧學生多樣性」的專業發展。 |
學校管理架構 | : | 實行校本管理,有明確的行政架構和考績評核制度。並成立了員工諮詢議委員會,以擴闊諮詢層面,成員包括校董、教師、家長及獨立人士。此外,本校於2000年註冊成立了家長教師會。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本校法團校董會已於2006年成立。 |
環保政策 | : | 本校獲認證為「香港綠色機構(HKGO)」,多年來積極推動環保教育,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培養綠色生活習慣,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成果得到肯定,其中包括︰香港環境卓越大獎(中學)優異獎(2021)、銀獎(2020)、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BEAM Plus v1.0)「綠建學校」評級(Green Rating)。另外本年度亦成立了環保教育及ESG發展組,統籌各項與環保相關的活動和計劃。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貫徹落實「兩文三語」政策,著重語文基礎學習,培養表達、溝通及思考解難能力。透過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此外,中文科、英文科、普通話科及圖書館定期在早會時段,推廣語文活動,提高學生運用「兩文三語」溝通的能力和信心。英文科和各非英文教授科目合作,推行英語延伸教學活動。在閱讀課和課後英文活動期間,重溫各科在課堂內學習的專有名詞的中英文版本,增加同學接觸和應用這些專有名詞的中英文版本的機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教師善用電子教學,設計課堂活動及課後習作,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及全方位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此外,各科目檢視課程內容,制定核心部分及延伸部分,配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因材施教,期望能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教師亦會優化考試卷的設計,期望能更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校一向重視教與學互動,教師除了在課堂上運用高階提問技巧及佈置分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外,同時著重提升課業設計和批改素質,教師就學生的表現作出回饋,以促進教與學效能。本校亦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課程編排上,本校於每周安排兩節閱讀課時段,安排同學進行中文及英文閱讀。本校亦增設學習技能科和價教育科,教授同學閱讀技巧及推動正向教育。高中方面,學生除了修讀4個核心科目外,更可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於13個甲類科目中選修其中兩科及在乙類科目內的六個範疇中選讀其中一科。加上班主任課、體育、音樂、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學習經歷的配合,校方期望學生能接受富趣味和多元化的學校教育。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3X。 學生於13個甲類選修科目中選讀其中2科,及從六個學習範疇選讀其1科。 2. 課程重點:本校由學教及學術發展部統籌及協調 4 個專責委員會負責全校「學教評」等不同範疇工作。各科課程發展方面,本校適時引入外界教育顧問協助發展校本課程。全校設跨學科閱讀計劃,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及自學能力;於中一級至中三級推行全新的創意科技教育科,透過STEAM元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培訓其創意思維;在指定學科實施專題研習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高中課程除了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目以外,亦因應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而開設應用學習課程。本年度起,學校在初中執行跨學科語言學習(Learn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透過與各科目合作,安排同學進行閱讀及建立學生在各科的英文字庫量。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貫徹四個關鍵項目方面,本校藉日常學科課程,培養同學共通能力,並透過學習技巧課程及科技領域範疇實行專題研習,藉以提升學生探究和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本年度,學校由閱讀推廣委員會帶領,圖書館和不同學科配合,舉辦不同閱讀活動,讓同學擴闊學習面,增加知識基礎。本校亦設立價值教育委員會及國家安全教育委員會,於全年推行不同活動、如價值教育日、學生體驗活動、早會及每星期的價值教育課,讓學生培養正確價值觀。本校同時鼓勵師生透過e-Class及Google Classroom進行互動教與學活動。學校建設「智慧教室」,改良各項教學設備,包括鋪設無線上網系統,安裝智能黑板、並購備平板電腦供學生進行電子學習,促進教與學互動,提升老師教學效能。 |
生涯規劃教育 | : | 生涯規劃教育委員會統籌全校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計劃,內容包括生涯規劃課、工作坊及專題講座、工作體驗及實習、個人輔導及升學考察交流團等,以上項目旨在協助學生了解自我,及早訂立目標,為未來的發展作好準備。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根據同學的學習能力,適切安排教學分組。透過調適課程、教學法及評估方法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在中一級設課後家課班,支援同學完成課業。初中及高中均設拔尖及補底班,支援各學習能力的同學。於中五及中六級舉辦大學郭中師友學習支援計劃,邀請大學生焦點支援同學備戰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及提供升學最新資訊。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校推動共融文化,重視全人教育,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待人接物和身心健康。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委員會」,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統籌主任(SENCO)、支援老師(SENST),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校本言語治療師,為學生提供跨界別學習支援,致力發展學生資優潛能,照顧個別差異,並通過家校合作,使學生展示學習成效。學校採用「三層支援模式」,因應學生不同的教育需要,建構共融校園。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課程調適、教學調適、朋輩支援、教師協作、課堂管理及評估調適。 學校關注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以及運用中文進行跨科學習的能力。關心新來港學童的適應,支援學生融入課堂。 學校亦靈活運用教育局提供的各項額外資源,包括「中學學習支援津貼」和「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等,增聘教學及支援人員,提升學與教效能,照顧學生。學校鼓勵教師參與教育局基礎、高級及專題課程(「三層課程」),進修有關照顧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理論和實踐。學校亦定期舉辦校本培訓活動,加深教師在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全學年分三個學期,每學期設有學期考試各一次。除一般習作、功課和小測外,亦會設計不同的專題習作,鍛鍊學生思考、分析和主動探求學問的能力。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本校的家長教師會於2000年正式成立,家長支持本校的辦學理念,積極參與及協助推行各項學校活動。本校本年舉行合共三次家長晚會和家長日,教師與家長保持聯繫,共商管教之道。家教會每年亦舉辦多項活動及培訓課程,加強家校合作,並提升家長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
校風 | : | 校風純樸,關愛學生。堅持有教無類的信念,為學生教育和成長努力。積極引入社區及校外資源,提升教育質素。駐校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協作,與家長密切聯繫,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全面的輔導。設立多個獎勵計劃、品德及學業輔導計劃。2001年成立學生會,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及發揮團隊合作精神。2004年1月成立校友會。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機會。 2. 加強正面價值觀教育。 3. 促進教師專業團隊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各科目每學年均會舉行教研節及同儕觀課,彼此分享教學經驗,以提升課堂質素。校方亦鼓勵教師參與教育局舉辦的課程或座談會,緊貼教育界最新資訊及提升專業水平。 本校設有「新入職老師支援計劃」,為新入職老師編配導師,支援新老師的日常工作。另外亦會為全體老師舉辦三次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日,探討不同的教育議題,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活動內容豐富,按學術、音樂、藝術、興趣、服務、康樂、體育等領域設立多個學會及興趣小組。每年均舉行社際及班際比賽,全校性的品德教育、性教育、健康教育、環保教育及公民教育講座等活動。此外,學校積極參與校外和東華三院聯校舉辦的學術、體育、音樂、服務、考察研究等活動。學生均能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 |
其 他 | : | 獎學金:郭一葦基金獎學金、菲芃獎學金(家長教師會)、東華三院謝婉雯醫生紀念獎學金2022、東華三院陳耀莊獎學金、東華三院中銀香港國內升學獎學金。 比賽獎項: 第七十五屆香港學校朗誦節 散文獨誦普通話:中一二女子亞軍(個人)、中三四女子季軍(個人) 散文獨誦粵語:中四女子冠軍(個人)、中四男子亞軍(個人)、中四男子季軍(個人) 詩詞獨誦粵語:中二男子亞軍(個人) 第43屆元朗區舞蹈比賽(公開組)金獎、元朗區校際舞蹈比賽2023(東方舞)金獎、第三十八屆屯門區舞蹈大賽(東方舞公開組)金獎、第60屆學校舞蹈節優等獎 交流計劃:上海外國語大學閔行外國語中學交流計劃、東華三院中學聯校北京交流團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九巴:53、69M、69X、265S、269B、269C、269D、269S、276、276A、276C、276P、869、B1、N269; 城巴:969、969B; 龍運巴士:A37、E37; 港鐵接駁巴士:K65、K65A、K75S、K76、K76S; 港鐵:西鐵線及輕鐵線。 |
備註 | : | 校方調撥資源,實施分組教學,減低師生比例,照顅學習多樣性,加強教學效能,措施包括:初中主要科跨班分組上課及高中各科安排跨班分組上課。 |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