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銅鑼灣東院道11號 | |||
電話: | 25779485 | 電郵: | bwc-mail@bwflc.edu.hk | |
傳真: | 28810148 | 網址: | http://www.bwflc.edu.hk |
辦學宗旨
本校為佛教團體所辦,以佛陀精神為辦學宗旨,秉承校訓「明智顯悲」,提供優質教育,致力培育學生終身學習,全人發展。
本區 | : | 灣仔區 |
他區 | : | 中西區, 香港東區, 香港南區, 離島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釋演慈法師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李偉盛先生 (文學士、教育學碩士、教育文憑及校長資格認證)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46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佛教聯合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37% |
宗教 | : | 佛教 |
創校年份 | : | 1959 |
校訓 | : | 明智顯悲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100 | |
學生會會費($) | : | $2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印刷和器材保養及維修費用:$300 |
課室數目 | : | 30 |
學校設施 | : | 增添多項設施,裝備學生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除英語角,亦有互動教學實驗室、報恩堂、禪修室、STEAM資源中心、VR學習中心及水耕農圃。完善圖書館設施和設備,圖書館藏書豐富,更設立創意空間,閱讀室及升學資訊角。全校電腦多於三百部,致力推廣電子學習及STEAM教育。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60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2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90%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4% |
特殊教育培訓 | : | 50%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9% |
5-9 年 | : | 15% |
10 年或以上 | : | 76%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電腦*、視藝*、中國歷史、體育*、 音樂* 及 中一: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歷史* STEAM教育* 中二:生活與社會*、地理* STEAM教育* 中三:歷史*、地理* STEM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一至中三)*, 科學(中一及中二;中三:物理、化學、生物)*; 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公民、經濟與社會科(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歷史(中一及中三)、地理(中二及中三)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倫理與宗教、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藝術發展、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及二,物理*、化學*、生物* 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化學、經濟,生物、歷史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電腦*、視藝*、中國歷史、體育*、 音樂*、STEAM教育*及 中一: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歷史* 中二: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地理* 中三:歷史*、地理*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一至中三)*, 科學(中一及中二;中三:物理、化學、生物)*; 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公民、經濟與社會科(中一至中二)、歷史(中一及中三)、地理(中二至中三)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倫理與宗教、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藝術發展、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及二,物理*、化學*、生物* 採用英語教授非華語學生:生物、歷史、化學、經濟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甄選準則為﹕ 1. 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50%)。 2. 操行、課外活動、服務、獎項、面試表現及其他(5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暑假舉辦為期兩星期的中學生活適應課程、英語銜接課程、暑期英語數學及科學拔尖班、趣味運動課、英語演說,裝備中一新生適應未來學習;亦為新來港學童舉辦「我的新天地--暑期篇」,讓學生盡快適應本地生活。為中一新生家長舉行家長日,講述學校發展及對學生期望;又為新生家長舉辦IT工作坊,配合學校資訊科技教育。以學生能力水平分班,安排第九節自習課,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又設拔尖保底課程及測考前溫習班,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開學後,舉辦中一迎新會及「週會及集隊禮儀」德育課,配合德育培訓營,提升學生溝通能力、抗逆力及社交技巧;為中一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安排所有初中學生參加急救課程,提高學生應變能力。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推廣「鳳翎精神」,重點在於培育中一級學生 2. 優化課程內容,持續推動課程改革措施,提升學生語文、自學及創科能力,培養學生堅毅勤勞的學習態度 3. 以中華文化為主軸,繼續培養學生「自覺自利」的精神,強調守法、誠信、堅毅、勤勞的價值觀;推廣健康正向的生活方式和懂得欣賞、感恩的校園文化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法團校董會下設校政委員會,制定學校發展策略。開設二十六個組別,推展校務,學校透過不同會議,聆聽各持分者建議,強調自我完善,追求卓越。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2008年成立法團校董會,貫徹「校本管理」,實踐校訓「明智顯悲」推動全人教育。各持份校董協助學校制定宏觀發展及策略。 |
環保政策 | : | 學生在國際奧伊斯嘉香港等主辦之「綠色浪潮『減碳排放你我做得到—馮壽如盃』全港青少年參與獎勵計劃初中組金獎;設園藝閣、空中花園及水耕農圃,種植成果於探訪獨居長者時贈送予有需要人士,多次參與比賽。本校更曾獲入圍資格參與『中電智能都會創新能源比賽』,屢獲殊榮:又於2024年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花卉展覽」中學組獲6冠1亞佳績,以及在港中文大學主辦的綠色科技創意大賽獲得季軍等。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著意提升學生兩文三語。外籍英語老師帶領多樣化學習活動。部分科目安排學生以英語學習特定課題,透過「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拓闊學生英語學習環境。舉辦英語周、中國文化活動及普通話日,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香港校際朗誦節、徵文比賽、故事演講比賽。學生積極參與校外語文活動,獲由大公文匯及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合辦的「理文盃」第三屆中國文化和旅遊知識競賽中,初中及高中兩組各於個人組和團體賽中奪得2亞及2季軍;為香港學校朗誦節獎台常客,在第七十五屆香港學校朗誦節(2024)中屢獲殊榮,共獲2冠、8亞、3季及多個優良和良好獎狀;學生在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主辦之「中學生讀書交流活動香港區讀書隨筆寫作比賽」獲高中組特等獎。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根據2020年重點視學報告顯示,學校能善用既有機制,有系統地統籌和策劃支援學生在家學習及發展的措施和復課後的跟進工作,並適時檢視和調整各項措施,頗具自評精神。停課期間,學校除了繼續因應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提供支援外,也逐步推展網上學與教,以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校推行各項拔尖保底措施,為高中學生安排科本補課,備戰公開試;又為初中學生設功課輔導班、暑期啟導班,令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生活。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開設11個選修科目,學生按個人興趣及能力選兩至三個科目。 2. 課程重點:初中推行STEAM教育;配合教育趨勢,學生學習需要;高中推薦部份學生修讀應用學習課程,配合學生個人學習概覽,達至全人發展目標。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1. 提倡「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中英文科推行「廣泛閱讀」及「網上閱讀」。圖書館舉辦閱讀分享、好書推介及閱讀周等,同學連續多年獲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主辦Harvard Book Prize優勝獎,獲2017優質圖書館嘉許獎及優質圖書館網絡主辦優質書館嘉許計劃2019「圖書館獎」。 2. 與時並進,推廣AR/VR,讓學生經歷不同的閱讀體驗。 3. 初中推行跨科專題研習,讓學生透過合作、實踐及匯報掌握各種共通能力,達致完整的學習訓練。專題研習指導老師更獲消費者委員會頒發指導老師獎。 4. 學生獲VEXIQ上海資格賽香港選拔賽機械人最佳操控獎。 5. 通過早會短講、週會、公民教育課及價值教育課推行價值教育;學生於活動中學習尊重、關心、欣賞、感恩及服務他人。 |
生涯規劃教育 | : | 學校以六年一貫,從中一做起的理念,推行生涯規劃工作﹕於中一級舉辦「自我管理」工作坊,協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及價值觀;中二及中三級舉辦「我做得到」計劃,協助學生訂定目標;中四級舉辦「應用學習課程簡介會」,向學生介紹應用學習課程及報讀流程;又舉行「行業模擬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工作世界所需的能力;中五級舉辦「大學之道」班主任課及「職業性向測試工作坊」等,通過活動協助學生測試個人性格類型及了解個人職業發展取向,加強學生對升學面試技巧的認識,規劃人生;中六級提供小組輔導,協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前路觀。學校透過參與各種計劃,提供機會予高中學生參觀商業和社福機構及參與不同職場(包括消務處等政府機構)體驗活動,探索自己的路向。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學校依據學生能力進行分班分組教學,並配合相關程度的教材及課後學習活動,務求達到因材施教,以強帶弱效果。學校強調互愛共融,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本校學生支援組由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社工及資深輔導老師組成,連同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聘請額外教師及教學助理,進行協作教學,並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透過增加「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適切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和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包括「多元智能愉快學習計劃」、「社交技巧、情緒管理及專注力訓練小組」、「讀寫樂 - 中英文讀寫小組」、「職業治療小組」、「言語能力提升小組」,學校又籌辦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暑期課程及「自理營」活動,讓學生在愉快學習中成長。學校透過跨專業會談幫助學生設計具體可行的支援計劃給有需要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學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恆常溝通機制,以不同渠道與家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特設兩天家長會,並設家長講座及親子工作坊,務求令家長學到陪伴子女成長的技巧外,也提供更多與子女互動的機會。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提供不同課程予非華語學生。學生獲民政事務總署主辦融和獎學金(2024)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全年學業成績評核根據學生統測、考試及其他學習活動表現釐訂;強調多元化評估,除一般紙筆測考,亦著重學生家課、專題報告、校外考察、口述匯報、閱讀報告等表現,強調持續性評估及促進學習評估活動;特為中一學生舉辦測考溫習班。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1. 家長代表為「買賣業務委員會」的當然成員,盡顯家校合作,以學生為本的精神。 2. 家長教師會舉辦多項活動如:家長也敬師活動、「黃昏音樂樂逍遙」親子活動及不同類型講座。 |
校風 | : | 1. 學校獲教育局邀請擔任2013「訓育及輔導工作巡禮」 — 「中、小學教師交流日」演講嘉賓;2014年獲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邀請作推行生命心靈教育心得分享。 2. 學校繼續舉辦「上學威龍獎勵計劃」,肯定學生正確行為,鼓勵學生挑戰自我,投入校園生活。2023/24年共收讚賞紙2615張。98.9%以上學生獲「上學威龍」獎勵印;全校學生出席率及準時率分別為96.8%及99.2%。 3. 學校校風純樸,學生的校服儀表、準時勤到、集會禮儀皆有良好表現。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配合校訓「明智顯悲」,以中華文化為主軸,傳承「鳳翎精神」,優化課程,期望藉此令學生重視健康、品行及學業,並愛護學校,具備家國情懷。 目標為: 1. 傳承「鳳翎精神」; 2. 照顧學生多樣性,提升學生語文、自學及創科能力,成為具備識見的「鳳翎人」;及 3. 培養學生健康正向的生活方式及良好價值觀,為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透過各類型的專業培訓活動,提升教師輔導、教學、資訊科技技巧,了解教育發展新趨勢。積極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推動電子教學;致力發展推動STEAM教育,多名老師受邀分享經驗:STEAM種籽計劃分享會、「AR/VR」推廣閱讀的先導經驗、初中中國歷史科試教學校支援計劃試教分享會和倫理與宗教科藏傳佛教學習材料分享會、體育科主任獲「優秀教練獎」。學校又透過粵港姊妹學校締結計劃,加強兩地師生交流,更成為香港首間中學獲邀成為大灣區「創造教育聯盟共同體」的成員。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1. 本校提倡服務學習,主要以服務為宗旨的組織包括男童軍、女童軍、紅十字會、公益少年團、少年警訊、義工隊、道路交通安全隊及展翎社。 2. 本校獲「香港義工獎」愛心學校獎狀;教育局主辦和諧校園網絡計劃2022/23《我最喜愛校園生活》中學組第一名;香港警務處2023少年警訊中式升旗比賽中學組港島分區亞軍,香港青年交流促進平台主辦第二屆愛心行動獎。 3. 學校屢獲公益少年團灣仔區主題活動比賽金獎,連續多年蟬聯「傑出團員獎」,代表灣仔區到海外進行交流、主題活動比賽(中學組)金獎。 4. 學校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服務,2023/24學年參與人數達402人,他們來自不同年級,服務總時數達7983小時。 5. 學生獲國際奧依斯嘉香港主辦初中組金獎、包攬2022《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填色比賽冠亞季軍;灣仔區WhatsApp貼圖設計比賽高中組冠亞軍。 |
其 他 | : | 1. 分享:師生多次參與校外機構舉辦的講座、活動,接受媒體訪問,分享教學及學習心得,包括數碼電台「校園巡禮」、商業電台「校園百科」、香港電台《奮發時刻》、《非常人物生活雜誌》、STEM種籽計劃分享、分享「AR/VR」推廣閱讀先導經驗和中史科及數學科校本支援計劃分享會。 2. 境外學習:近十年合共舉辦30多個學習交流團,遊學地點包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福建、北京、瀋陽、泰國、越南、台灣、首爾等地。多次本地遊蹤活動,包括大澳、鴨洲、吉澳、東平洲、故宮博物館等地。 3. STEAM教育:獲如一青年基金主辦VEXIQ機械人上海資格賽香港選拔賽機械人最佳操控獎,代表香港往上海進行參賽,並在由上海市青少年動中心及青年報社主辦「Creat Us國際青少年機器人公開錦標賽」中獲得亞軍; 4. 數理探索:獲得教育局主辦的第41屆香港數學競賽個人榮譽獎及第38屆香港佛教中學數學比賽的殿軍。 5. 媒體創作:獲灣仔區議會主辦「基本法微電影創作比賽」亞軍。 6. 音藝培育:初中推行「一人一樂器計劃」。本校中樂團在2024聯校音樂大賽中獲金獎,同時更於第五屆全港十八區音樂比賽(中樂組)獲冠軍。另外,學生亦於香港當代藝術學院主辦的2024新春兒童繪畫比賽獲得優異獎。 7. 體育:校隊於2024年香港島校際比賽(第三組別)中嬴取男子乙組籃球比賽的季軍、女子甲組排球比賽的亞軍及男子乙組足球比賽的亞軍等,足球隊更嬴得校際團體總殿軍。 8. 領袖訓練:舉辦「初中邁向成功領袖工作坊」、「學長訓練工作坊」、「高中領袖訓練日」及「高中領袖訓練營」提升學生領導能力。多位學生獲校外取錄參與境外學習團,如「領袖生內地交流計劃」等。 9. 傑出學生:本校學生連續多年獲選為「灣仔區傑出青年」;又勇奪香港中學生「升呢」大行動「升呢獎」;獲和富香港學生十優公民大使獎;黃寬洋青少年進修獎勵計劃及「卓越今天,成就未來」青少年領袖獎、獲「原來我得架」美國中學生交流團獎學金及大灣區優秀學生。 10. 獎學金:學生屢獲包括上游獎學金、學校起動計劃等多項校外獎學金,學校亦設立三十多個獎學金表揚學生各方面成就。多名學生獲「香港佛教聯合會永義獎學金」、九龍倉學校起動計劃獎學金、紹根長老獎學金及旭日獎學金等。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多條途經高士威道、銅鑼灣道路線的巴士,5B及8H更可直達。港鐵:天后站、銅鑼灣站/其他﹕電車、小巴 |
備註 | : | 課程及活動因應需要作適時修訂。 |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