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跑馬地雲地利道18號A | |||
電話: | 25773836 | 電郵: | spssmail@spss.edu.hk | |
傳真: | 28824552 | 網址: | http://www.spss.edu.hk |
办学宗旨
以基督之價值觀為本,為聖保祿學生提供全人教育,使其精神與物質生活更形璀璨豐盛;兼具仁愛、自信、良知、勇毅、創新、能幹及責任感之美德,從而對家庭、事業、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本區 | : | 灣仔區 |
他區 | : | 香港東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馮彩華修女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張翠珊女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5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100%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60 |
校訓 | : | 為一切人,成為一切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290 | |
中五 | - | $290 | |
中六 | - | $29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50 | |
學生會會費($) | :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不多於 $310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學生證/補發:$20(每次); 印刷費(於每學期以學校通告通知實報實銷款額) |
課室數目 | : | 24 |
學校設施 | : | 學校設有禮堂、小聖堂、牧民室、STEAM室、朋輩加油站、室內單車場、創客空間、量子實驗室、電腦室、實驗室、圖書館、縫紉室、家政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小組教學室、多用途活動室、可持續發展種植區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6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8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97%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1%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1%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14% |
5-9 年 | : | 13% |
10 年或以上 | : | 73% |
班數 | ||
中一 | : | 5 |
中二 | : | 5 |
中三 | : | 5 |
中四 | : | 5 |
中五 | : | 5 |
中六 | : | 5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家庭生活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英語文學、科學、歷史、地理、普通電腦科、視覺藝術、家政、音樂、體育、宗教、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及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英國語文閱讀科、中國語文閱讀科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及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宗教、英語文學、經濟、地理、歷史、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跨課程英國語文學習科(中四及中五)、跨課程中國語文學習科(中四及中五)、跨課程英國語文閱讀科(中四及中五)、跨課程中國語文閱讀科(中四及中五)、音樂欣賞(中四)、STEAM(中四)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家庭生活教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英語文學、科學、歷史、地理、普通電腦科、視覺藝術、家政、音樂、體育、宗教、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及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英國語文閱讀科、中國語文閱讀科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及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宗教、倫理與宗教、英語文學、經濟、地理、歷史、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體育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跨課程英國語文學習科(中四及中五)、跨課程中國語文學習科(中四及中五)、跨課程英國語文閱讀科(中四及中五)、跨課程中國語文閱讀科(中四及中五)、音樂欣賞(中四)、STEAM(中四) |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的甄選準則為: 學生品行(20%),學業成績(40%),課外活動、義工服務及獎項(20%);合資格之申請人可獲邀出席以粵語、英語進行之面試(20%)。申請日期:由2025年1月2日至1月16日。詳情請瀏覽學校網頁。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7月舉行中一新生家長導引會;8月為中一學生舉行迎新日。 開學後舉辦中一級師友計劃,為每位中一學生配對一名老師或學校社工為其友師,了解他們升中適應的情況,給予意見和鼓勵,並透過小組活動,協助學生建立積極正面的態度,且加強師友溝通。 本校另設朋輩輔導計劃:每年甄選及培訓中四級學生,為有需要的中一學妹提供指導及支援。計劃有助推動正向思維,締造關愛校園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請參考本校網頁《學校周年計劃》。 |
學校管理架構 | : | 全面推行「校本管理」,有多個專責委員會,分別推行課程發展及全方位學習,統籌多元化課外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校董、家長校董、教員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組成。 |
環保政策 | : | 綠色校園環保政策及網站知識︰ 1. 建立校園的環境保育和可持續發展文化; 2. 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知識及培育綠色人材; 3. 分析全球及本地現有的環境保護危機問題,從而建立學生的創意思維及強化多角度思考; 4. 促進學校教職員、學生及其家庭成員實行環保措施,並將環保行為帶進生活中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除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普通話及家庭生活教育外,本校所有科目均以英語為教學語言。本校重視兩文三語,除了班際英語話劇、朗誦、辯論及寫作比賽外,學生亦積極參與各項校際比賽、教育局舉辦之英文及中文廣泛閱讀計劃,提升中、英語文能力及文學鑑賞能力。學校安排學生在暑假參加海外英語遊學團學習英語。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的主要教育重心:德、智、體、群、美、情、靈,是以「聖保祿靈采」的七色為代表,並於教學課程及課外活動中融會施教。倡導力求進步的學風,著重促進學習的評估,協助學生達成其學習目標。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動教學、協作學習、專題研習、網上學習平台及課堂匯報,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資料搜集和盡抒己見,提升思考及分析能力,配備終身學習所需的技能。透過藝術教育、社會服務、實地考察及海外文化交流等全方位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現才能和發揮潛質,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3X。 2. 課程重點:校本課程包括家庭生活教育科(中一至中三)、英國語文/中國語文閱讀科(中一至中三)、跨課程英國語文/中國語文學習科(中四至中五)、跨課程英國語文/中國語文閱讀科(中四至中五)、STEAM課程(中一至中四)、音樂欣賞課堂(中四),有助促進學生精神健康及個人成長,培養自主學習精神,讓學生掌握創新科技,提升創意思維及探究能力。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透過四個關鍵項目,培養高階思維能力、共通能力、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達致學會學習及終身學習的目標。 德育及公民教育:通過班主任課、宗教課、家庭生活教育課及多元化全校主題活動,協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培養正確價值觀及積極態度。本校亦推行《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培育守法公民,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 運用資訊科技更緊密地融和貫通教與學:量子實驗室配備先進設施,是舉行資訊科技活動的理想場地,如人工智能、虛擬實境、區塊鏈、元宇宙、編程及模擬飛行等,推動創科發展,培育新一代科技人才。各科教學運用不同資訊科技工具及平台,進一步提升互動學習的成效。全校所有級別實施「自攜裝置」計劃,培養學生流動學習的習慣。 STEAM教育:本校全面推行校本初中STEAM課堂,提升對科技的認識及通用技能;中四級設STEAM常規課程,鼓勵學生善用各種設備、軟件及資源進行專題研習及跨學科活動,例如「珊瑚學院 - 育養珊瑚校園計劃」、「螯蝦魚菜共生華南草藥校園先導計劃」。STEAM室、創客空間、Mac實驗室及中華絨螯蟹菜共生室是學校持續發展項目之一,致力營造STEAM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索、解難及協作能力,啟發創意思維。 從閱讀中學習:學校安排閱讀課,鼓勵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並設計以學生為本、跨課程的閱讀計劃,加強學生的閱讀技巧,從而提升學習成效。除了書籍,本校透過不同媒體如影片、電子書等推廣閱讀,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創意、想像力和慎思明辨的思維。 |
生涯規劃教育 | : | 本校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升學就業活動,如生涯規劃課、生涯規劃問答比賽、中四級選科講座、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申請簡介會、本地及海外大學入學申請講座、職業世界講座、畢業生讀書策略和大學課程選擇分享會、文憑試放榜簡介會、校本工作影子活動等。本校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工作經驗計劃及大學或專業團體所舉辦的試讀課程。學生從升學與擇業輔導組老師及班主任的輔導中,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學會個人規劃及訂立目標。學校更特別聘請了一名生涯規劃輔導顧問,個別指導學生,在選科及升學事宜上,作出明智的抉擇,實現抱負和盡展潛力。不同科組亦舉辦多元生涯規劃活動,加強生涯規劃教育。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學校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調節課程、學習內容和活動,適當地運用學校發展津貼,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開設資優課程和輔導班,舉辦各種文娛康體訓練活動,讓個別在學術、藝術和體能等方面能力和興趣有差異的學生,由資優以至有學習困難的,均獲充分照顧。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致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共融文化,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老師、駐校社工及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定期舉行會議,為有需要的學生及家長設定合適的支援計劃。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此外,本校為非華語學生發展校本中國歷史課程。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延續評估包括習作、專題研習、測驗共佔30%,考試佔70%。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教會舉辦茶敘、講座、工作坊、親子活動等,並定期出版會員通訊。家長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如運動會、舞蹈比賽、話劇比賽、反思日、水果日等,加強家校、師生和親子間合作和溝通。 |
校風 | : | 本校作為天主教學校,積極維護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培育學生追求真理、實踐公義、愛人如己、尊重他人、建立關愛和諧校園環境。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本學年的主題乃「日新 進善 臻盛」。 關注事項為﹕ (1)盡責、好思、自主 ── 篤學為旨 (2)體格、心靈、社交 ── 健朗為要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對老師的專業發展甚為重視。校內設有教師發展及培訓小組,因應教育發展新趨勢及老師的需求,除了每年舉辦三次教師專業發展研修日,老師還會積極參與由教育局及各大專院校舉辦的講座、工作坊、海外及境外交流團等,以更新和提升教學質素及擴闊視野。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本校開設45個學會和興趣小組,涵蓋範疇包括與學科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體育發展、價值觀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加上為領袖生團及學生會提供的領袖訓練,培養領導才能和組織能力,讓學生各展所長,啟迪潛能。 |
其 他 | : | -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1、19、117、8X; 電車; 地鐵:銅鑼灣站; 綠色專線小巴:5號、30號。 |
備註 | : | - |
修订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