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屯門鄉事會路85號 | |||
電話: | 24598236 | 電郵: | lmc@skhsslmc.edu.hk | |
傳真: | 26183155 | 網址: | https://www.skhsslmc.edu.hk |
办学宗旨
本校秉承基督教全人教育的價值觀和香港聖公會的傳統,培育青少年於德、智、體、群、美及靈六育均衡發展,並培養其二十一世紀的能力,發揮個人潛質,從而成為才德兼備的僕人領袖。
本區 | : | 屯門區 |
他區 | : | 離島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郭始基先生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湯皓勛先生 (經濟及工商管理學學士、教育文憑、文學碩士、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3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53%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73 |
校訓 | : | 勤有功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40 | |
中五 | - | $340 | |
中六 | - | $34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30 | |
學生會會費($) | : | $3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特定用途費用:$400(中一至中五);$200(中六)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課室數目 | : | 26 |
學校設施 | : | 小聖堂、禮堂、電腦室、資訊科技研習中心、圖書館暨多元學習空間、校史館、英語咖啡廳、音樂室、靜心閣、學生活動室、家長資源中心、輔導室、STEAM Lab、有蓋操場、籃球場。 鑑於電子學習的重要性日增,本校所有課室均設電子白板以配合教學新趨勢。此外,本校新設STEAM Lab,讓學生發揮創意,透過動手實驗和專題研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校為學校禮堂進行全面翻新工程,讓學校集會有更舒適環境;同時為禮堂添置LED Wall,使學校各類活動(如英語音樂劇)有更佳展示效果。 本校持續優化校園,有蓋操場已加裝LED Wall、添置空調設備等,讓師生擁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讀屏器、放大器及語音轉換文字軟件。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61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3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87%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33% |
特殊教育培訓 | : | 46%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15% |
5-9 年 | : | 25% |
10 年或以上 | : | 60% |
班數 | ||
中一 | : | 4 |
中二 | : | 4 |
中三 | : | 4 |
中四 | : | 4 |
中五 | : | 4 |
中六 | : | 4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中國歷史、基督教教育、綜合科學*、生活與社會(中二及中三)*、地理*、科技與生活*、歷史、電腦教育*、音樂*、體育、視覺藝術*、創意及媒體(中二)、基本商業(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設計與科技(中一)*、生命成長課(中一)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一、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生物、物理、經濟、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化學、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歷史、基督教教育、綜合藝術(中四及中五)、體育、生涯規劃課(中五)、應用學習課程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普通話、數學*、中國歷史、基督教教育、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科學(物理、化學、生物)(中三)、生活與社會(中三)*、地理*、科技與生活*、歷史、電腦教育*、音樂*、體育、視覺藝術*、基本商業(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及中二)*、設計與科技*、生命成長課(中一)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數學(中二及中三)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一、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生物、物理、經濟、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化學、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歷史、基督教教育、全人發展(中四及中五)、體育、應用學習課程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學業成績佔40%; 面試表現佔30%; 操行佔20%; 課外活動及服務佔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為使家長與學校建立緊密的聯繫、加深學生對學校的認識及歸屬感,以及讓學生間建立良好的關係,本校於每年開學前為中一學生和家長舉辦「中一新生家長日」,並為中一學生安排「中一銜接課程」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本校著重學生於靈、德、智、體、群、美六育之均衡發展,故此,申請者須提交一切能顯示其表現之證明文件,如成績表、獎狀等,以便本校審閱。 為使學生有健康的體魄,除每循環周有兩節體育課外,在課餘亦提供體育學會及多個體育校隊予學生參與。為使學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特為中一學生提供午膳計劃服務,所有中一學生必須留校午膳。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建立專業社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2. 培養學生正向成長思維及價值觀。 |
學校管理架構 | : | 實施校本管理,全校設二十多個部門及小組,統籌課程發展、學與教、資訊科技、訓育、輔導、生涯規劃、學生獎勵、課外活動、宗教教育、家長工作、價值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等範疇。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法團校董會 |
環保政策 | : | 設有環保學會及綠化校園小組,推動校園節能及綠化,並培育學生愛護環境的價值觀。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中一至中六實施母語教學。為提升本校學生的英語能力,達致「母語教學、中英兼擅」的目標,初中數學科、綜合科學科、生活與社會科、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地理科、科技與生活科、基本商業科、視覺藝術科,電腦教育科和音樂科均於部份教節或課題以英語授課,而初中精英班則於數學科加強英語教學元素。另外,初中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包括:以英語教授部分課題、詞彙及重溫以母語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運用英語學習,增強運用英語的信心。於測考評估中,涉及以英語授課科目的部份,將設有英語考測部分,以考核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強調六育均衡發展,通過跨學科多元化學習活動、綜合閱讀計劃、早讀計劃及專題研習,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自學能力及融會貫通能力。全校各級推行「自攜裝置」(BYOD)政策,配合電子學習及自主學習的方向。全校各課室均設有電腦、互動學習電子白板和實物投影機。另有設備先進的資訊科技研習中心,STEAM Lab,英語咖啡廳及圖書館暨多元學習空間,並於下白泥設立「戶外學習中心」,藉以推動校本體驗式學習及服務學習計劃。高中特設拔尖計劃,內容包括:學習形式指導、學業關顧、英文特訓班、開學指導以及心理質素輔導等。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2X及3X。 生物、物理、化學、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中史、歷史、地理、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資訊與通訊科技、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學生亦可同時修讀應用學習課程,並於達標後獲取職專文憑(DVE)。 2. 課程重點:a) 照顧學生之多樣性,本校為中一至中三級中文、英文及數學科提供拆組教學安排,藉以加強教師對不同能力學生的照顧。中一級英文科引入英語語言藝術元素,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另外,為裝備學生應付文憑試,本校為高中學生全面推行拔尖扶中補底計劃,另獲教育局多元發展津貼,為高中資優學生開辦抽離式拔尖課程,而初中則定期舉辦鞏固班。b) 課程結構強調均衡發展,不斷因應學生能力及社會發展而開設新課程,為初中生提供多元化科目,如設計與科技科、電腦教育科、基本商業科和科技與生活科等。c) 中一級「明才人起步點」及中四級「明才人突破點」均設服務學習計劃:本校於初中及高中兩個學習階段的首年特設校本服務學習計劃,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及責任,塑造僕人領袖素質。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跨學科閱讀:推行中英文早讀計劃、多科廣泛閱讀計劃、設閱讀護照、閱讀大使及作家講座。資訊科技教學:全校課室均設電腦、投影機、電子白板、實物投影機及Wi-Fi,可寬頻上網及借用一人一機平板電腦上課,課後開放電腦設施予學生。部分級別實施「自攜裝置」(BYOD)政策。專題研習:各學習領域皆推行科本或跨科專題研究。德育及公民教育:推行校本德育課、班主任課、輔導週、宗教週及公民大使計劃等。 |
生涯規劃教育 | : | 為協助學生自我認識,訂立升學目標及職業志向,本校於各級推行校本生涯規劃教育,以配合學生於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需要,例如中五級生涯規劃課引導學生尋找自我定位,確立人生方向及職涯目標。本校亦加入賽馬會「鼓掌.創你程」(CLAP@JP),透過「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以有系統的自我完善框架,以及具策略性的視野,建立優質的生涯發展,並為學校的生涯發展成果增值。 本年繼續與外間機構合作籌辦各類型校本生涯規劃活動,如:模擬人生、職場參觀、「友師計劃」等,為學生提供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藉此開拓視野;並鼓勵學生按興趣、能力和志向、以幫助訂立長遠目標,作出升學或事業決定。生涯規劃組老師及班主任給予學生個人或小組輔導,例如中三級以小組形式安排「選科升學輔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選科取向、考慮因素,以及其他升學途徑,使他們充分掌握升學資訊,整全地規劃個人生涯發展路向。另外,因應全校學生需要進行「事業興趣測驗」,更會為高中級安排「個人升學輔導」,讓學生認識自己,從而就學習、人生目標等作出負責任的選擇。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日常課業及考測深淺俱備,照顧不同程度學生。定期舉行班級經營會議及學生成長支援聯席會議,檢視學生品學問題,適時跟進個案。設駐校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及輔導心理學家協助有需要之學生,積極推動教師接受特殊教育訓練。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為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本校善用使用教育局的「學習支援津貼」,以進行下列各項計劃︰ 1. 本校除有校本言語治療師外,亦設立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聯同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輔導員及兼職導師,為有需要學生擬定個別學習計劃及考試調適等,並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評估及訓練。 2. 與外間不同機構合作,為學生開設成長小組,讓學生增加對自我的了解及對升學就業途徑的認識。 3. 本校亦為中一及中二學生成立「語文天地」學習小組,藉以支援學生學習上的需要。 另本校亦運用「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透過定期測驗、考試及日常課業評核學生,部分科目或專題習作採用持續評估方法。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學校重視家校工作,定期出版家校通訊、舉辦家長日及校長茶座,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本校亦設家長教師會,透過舉辦多元化活動,加強家長與學校之聯繫。活動包括:親子大旅行、家長興趣班、家長增值課程、家長關愛小組及家長教育講座等。此外,本校家長義工也熱心服務學校,協助籌辦各類活動,如舊書買賣、家長也敬師活動、舊校服捐贈計劃、陸運會及學校開放日等。家長與學校共同實踐家校合作的理念,協助學生成長及推動學校發展。 |
校風 | : | 訓輔結合,校風純樸,強調敬師愛生,以愛心推行校本輔導。除由救世軍社區服務中心提供學校社工服務外,更由聖公會派駐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到校,提供心理輔導及教育。另設各類獎勵項目,獎勵及表揚品行及活動表現優異之學生。為強化對每一位學生的照顧,中一及中二級設三位班主任,中三至中六級則採雙班主任制。此外,校方安排中一級學生留校午膳,又為中一級學生設「生命成長課」,加強對中一級學生照顧。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完善資優教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校十分著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透過「明才人學習藍圖」的規劃,不斷提倡「資優教育普及化」及「普及教育資優化」,藉多元化學習經歷發掘學生的潛能,裝備其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加強正向教育,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本校致力營造正向與幸福校園氛圍,透過「明才人成長階梯」的規劃,讓學生更投入校園生活,活出堅毅及承擔精神,成為明日領袖。 此外,本校配合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趨勢,未來將建立「匠心夢工場」、中華文化館、體適能活動中心等,以提升學生的科創能力,提倡中華文化精神及推廣健康生活模式。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每年舉行多次教師專業發展日,內容涉及靈育、學與教、學生成長/支援等範疇,每位教師每年須參加一定數量之講座或工作坊,各科老師定期集體備課,並透過同儕觀課及評課促進專業交流,從而提升教學效能。 另外,本校英文科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中文科參與教育局資優教育教師網絡計劃及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以及STEAM相關科目參與香港教育大學校本支援計劃。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學校致力於學生六育均衡發展,透過課外活動的參與,學生潛能盡顯。學生分屬四社,另設學生會、班會、校隊、團契及12個包括學術、體育、藝術、興趣、服務五大範疇之學會小組。另開辦17個藝能訓練班及校隊,經常與校外專業團體合辦活動及領袖訓練課程。 |
其 他 | : | 本校提倡正面價值及基督教價值,注重靈性薰陶,推動學生實踐「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精神,例如與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及聖雅各福群會緊密聯繫,推行生命教育活動。此外,本校亦與聖公會福利協會合辦「課後學習支援計劃」。 本年度本校參加國際啟發潛能教育聯盟(香港),進一步強化關愛的校園文化,讓不同能力及需要學生的潛能皆得到啟發。另外,本校參與賽馬會「鼓掌.創你程」(CLAP@JC)計劃,並成為網絡學校,定期與其他學校就推動生涯規劃發展進行交流。 另外,本校著重提升閱讀氛圍,定期舉辦與閱讀相關活動,包括:安排全校中英文早讀課節、推行英語自學計劃、設立閱讀大使推介讀物、中英文及圖書館閱讀獎勵計劃、舉辦校長讀書會、作家講座、書展及借書比賽,並參與校外閱讀比賽等。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西鐵:屯門站F2出口; 輕鐵:507、751(河田站); 巴士:60M、263、263A、263C、506、961、K51、K52、K53、K58、A33P、 A33X、B3M; 小巴:40、42、43、43A、43B、43C、43S、44A、44B、45、46、46A。 |
備註 | : | - |
修订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