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校 管 理 |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培育學生成為自信主動、恆常反思的終身學習者 2)從多向度培養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高層管理團隊由校長、三名副校長及資深教師組成。各項校本政策由各科目組、功能團隊及特定委員會落實執行及審視學校政策、課程發展、在教學中應用資訊科技、STEAM跨學科教育、學生支援、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生活教育、職業及生涯規劃指引、訓導及職員發展。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管浩鳴法政牧師, 阮曾媛琪教授,胡定旭教授,張周白菡博士,何錢每豐女士,葉錦輝牧師,李天帆先生,莫綺文女士,吳頌恩小姐,石禮謙先生,余頴怡女士,鄔秀琳女士,鍾詠雪女士,周維珠女士 |
環保政策 |
:
| 學校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政策:為我校社群及社會大眾創造更綠色、更健康和更可持續的未來,我們推行環保及可持續政策。本校環保隊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隊緊密協作,透過學校全體成員積極參與和合作,實踐各項有助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的政策,攜手共同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
教 學 規 劃 |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本校要求學生精通兩文三語,主要教學語言為英語,除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及普通話外,所有科目均以英語授課。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以學生為本,推進學生自我導向,建立學習自主權。 2)鼓勵學生以解難為本,探究式學習,激發學生的智力發展。 3)深化學生在本地或海外體驗式的學習經歷,讓她們對所學有更深切的體會。4)推動學生同儕評估與自評的風氣。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3X。 本校共提供十四個選修科目予高中學生選修其中三科。 2. 課程重點:1)中一級語文藝術科旨在透過多元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運用語文的樂趣,從而培養對學習中文的興趣,鍛鍊自學能力。課程中的活動以設計思維原則開展,啟發學生的創意和解難能力。 2)中一級SHARP跨科學習活動及中二級以解難為本的STEAM課程:為實踐STEAM教育理念。該課程讓學生盡情發揮創意思維、解決難題、慎思明辨、溝通協作的能力,為面對未來的轉變與挑戰作充份的準備。 3)中三級跨學科課程結合了科技與生活科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此專題研習讓學生嘗試應用營銷策略於飲食業實務工作之中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創意、解難、協作及溝通能力。透過課程的結合與應用,學生累積了實踐的經驗,並從不同角度探索了巿場學概念在日新月異的飲食行業中的各種實際情況。 4)中四級文化藝術課程:讓學生體會文化與藝術交匯的不同層面,培養她們對藝術的興趣,學懂欣文化遺產。 5)推行校本跨科學習活動,幫助學生貫通各科知識。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1)讓學生學習自我導向,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以學生為本,致力幫助學生,學習自我導向,建立學習自主權。學校提倡以解難、探究、發現為本的學習模式,又在各學習領域中實踐STEAM教育理念,務求激發學生的智力發展。 2)以專題研習作為學習途徑:專題研習為各級學生提供了另類學習形式。學生可在研習的過程中鍛鍊各項共通能力。各學科及跨學科專題研習使學生的學習經驗更豐富,所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更鞏固。 3)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為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風氣,我校多方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供大量電子學習資源、電子學習平台等讓學生使用。以電子學習平台為例,它可以是一個協作學習的空間;可以提供自主學習材料、翻轉課堂資源的工具;它更創造出教師在課上即時給予個別學生網上評估和即時回饋的可能性。 4)在閱讀中學習:為提高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習的風氣,本校以「全校參與」的方式舉辦多種課外閱讀活動,以互動的形式點燃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定期書籍推介、專業作家分享、讀書聚會等多項活動。本校經常以展板分享最新閱讀消息,在校園各處設立交換書籍和漂書的專用角落等。上述種種,皆成功為學生培養閱讀不同來源、不同表現模式的閱讀習慣。 5)德育及公民教育:學校透過正規與非正規場合教導學生正向的態度與價值觀,除善用不同的課堂,還有各式各樣在課堂外進行的課程與活動;包括早會、班主任課分享及參與社區服務等。 |
生涯規劃教育 |
:
| 本校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旨在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及興趣,定下目標,繼而蒐集充足的資訊,為升學及就業作出適切的選擇。該組策劃多樣生涯規劃活動,由班主任帶領學生參與,並定期舉辦級制生涯規劃會議、不同類型的展覽、講座及參觀,亦安排個人或小組面談,務求讓學生得到適切的輔導,及到各地升學的資訊。此外,本校設升學及就業輔導資料室,提供多種本地及海外升學資料供學生閱覽。 |
學 生 支 援 |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本校中文科、英文科及數學科均於初中推行分組教學,安排能力相若的學生於同組學習,以發揮更大的學習效能。 2)為協助中一新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模式,本校舉辦全年之中一迎新計劃,其中包括朋輩輔導計劃,讓高年級學生協助及關顧學妹,好讓她們盡快投入校園生活。 3)學生輔導組與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每年均按學生的特色及發展階段需要設計各類活動。 4)本校善用政府的撥款推行校本活動,以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及資優的學生。特備課程包括瑜珈班及青少年犬隻訓練班,透過這些課程,學生情緒得以舒緩,並提升自愛、自我照顧能力和責任感。高級語言治療師亦定期為有語言障礙的學生提供訓練及支援。 5)為充分發揮及培育多元資優學生的獨特潛力,不同科組提供校內抽離式課程,例如增潤班、實地考察,及團隊訓練等。合適的學生更會被提名參加各大學及專業團體主辦的增潤課程及比賽。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的學生支援團隊(包括輔導組及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的特殊教育需要小組)提倡建構共融文化,聯合不同工作崗位的教職員,與家長緊密合作,照顧學生多樣的學習需要。本校善用政府提供的資源,靈活運用「學生支援津貼」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安排恰切的服務,按學生的特殊需要(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活動、日常和考測調適,以及生涯規劃,並安排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提供諮詢及專業評估等服務,以進一步提升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成效。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購置中文讀物及學習參考材料,於圖書館設立非華語閱讀角。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1)各科運用多元化的學習及測考模式,以配合不同的學習目標及進度,照顧學習多樣性。
2)必修科以分組上課,讓能力及學習進度相若的學生於同組學習,加強學習與教效能。
3)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會於測考試卷、場地及時間獲合宜的調適,容讓她們有公平的機會展現其學習成果。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
家校合作 |
:
| 除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日外,本校更為中一至中六各級專設家長晚會,為該級家長提供重點支援及資訊。家長更可趁晚會表達意見,並與其他家長分享經驗。本校之家長教師聯誼會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家校協作組織之一,定期為家長舉辦專題演講、
工作坊、與校長茶聚等活動,以加強與校方溝通並交流育兒心得。 |
校風 |
:
| 本校為女子提供優質的教育,以貫徹全人發展及全方位學習的教育目標;強調全人教育,使學生的身心靈得到健全發展。本校致力培育學生成為具獨立思考及理想抱負的年青人,力求幫助學生發展其潛能及發揮才幹,建立其個人志向及道德價值觀。本校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按上帝的形象塑造的個體,在上帝面前及社會中,各有尊嚴、自由與責任。 |
未 來 發 展 |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關注事項:學習自主展姿彩 身心成長譜將來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老師積極參加各類本港及海外課程、講座、研討會及工作坊,校內亦經常舉辦各類專業培訓活動,如「教師發展日」及有關正向教育的工作坊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本校為學生提供豐富均衡的「其他學習經歷」活動,以創設充足的機會,讓學生展現才幹、拓展潛能。本校的校隊參與不同的比賽,包括運動、音樂、舞蹈、公開演講和學術比賽。本校其他特色活動還有「全球體驗計劃」、「體驗學習日」、本地及境外學生交流計劃、聯校活動、社區學習活動、師友計劃等。本校的學生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建構了廣泛的知識,加強了終身學習的技能,為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公民奠下穩固的根基。 |
其 他 |
:
| 本校設有獎學金、助學金及津貼以協助經濟有需要的學生。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13、12M、40、40M、23B;專線小巴:56;港鐵。 |
備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