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薄扶林置富花園置富徑2號地下下層至6樓 | |||
電話: | 25506111 | 電郵: | office@shcc.edu.hk | |
傳真: | 28753242 | 網址: | http://www.shcc.edu.hk |
辦學宗旨
以全人教育為宗旨,本著基督精神及心靈陶育理念,為社會培養正直及博學多聞的下一代。
本區 | : | 香港南區 |
他區 | : | 中西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霍慧敏修女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冼立姿女士 (BA (Hons), PGDE, MA HKBU, AdvCert ABRSM)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5574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77%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860 |
校訓 | : | 耶穌聖心是道路、真理、生命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290 | |
中五 | - | $290 | |
中六 | - | $29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120 | |
學生會會費($) | : | $25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特定用途費用(中一至中三):$310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社制活動費用: $25 |
課室數目 | : | 43 |
學校設施 | : | 禮堂、馮李佩瑤禮堂、校園電視台廣播室、會議室、電腦學習支援室、健身室、語文學習輔導室、圖書館、多媒體學習中心、出版室、宗教活動室、自學中心、課室(全部均安裝冷氣及電子互動白板)、學生儲物櫃、升降機、圖書館、網上圖書館。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77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83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100% |
學士 | : | 37%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63% |
特殊教育培訓 | : | 63%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36% |
5-9 年 | : | 10% |
10 年或以上 | : | 54% |
班數 | ||
中一 | : | 6 |
中二 | : | 6 |
中三 | : | 6 |
中四 | : | 6 |
中五 | : | 6 |
中六 | : | 6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英語文學(中三)、地理、歷史、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生活與社會: 資源與經濟活動(中三)、科學(生物)(中三)、科學(化學)(中三)、科學(物理)(中三)、宗教及道德教育、普通電腦科、戲劇(中一及中二)、家政、音樂、體育、舞蹈(中一及中二)、視覺藝術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數學、生物、企業, 會計與財務概論、化學、經濟、倫理與宗教、地理、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英語文學、物理、音樂(中四,非中學文憑課程)、體育、宗教及道德教育、視覺藝術(中四,非中學文憑課程)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英語文學(中三)、地理、歷史、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生活與社會(資源與經濟活動) (中三) 、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及中二)、科學(生物)(中三)、科學(化學)(中三)、科學(物理)(中三)、宗教及道德教育、普通電腦科、戲劇(中一及中二)、家政、音樂、體育、舞蹈(中一及中二)、視覺藝術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數學、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化學、經濟、倫理與宗教、地理、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英語文學、物理、音樂(中四,非中學文憑課程)、體育、 宗教及道德教育、視覺藝術(中四,非中學文憑課程)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的收生準則及比重有待落實,請以本校網頁的公布為準。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中一新生銜接課程、結伴同行計劃及中一新生迎新日。學生會於九月便舉辦多項活動,包括學會推廣日及中一迎新活動等以幫助中一學生熟悉學校環境。 本校旨在為學生提供健康及安全的環境,使她們能充分發展潛能,應付未來的挑戰,同時,學校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鼓勵學生採納均衡的生活態度;心理健康大使將組織各種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價值觀教育更是學校培育方向的重中之重。為此,學校各單位緊密合作,共同營造健康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提供多元化的活動,令學生能在智能、情緒、體能及心靈上有健康的發展。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培育學生成為自信且積極的學習者。 2. 強化學生在社會上的身分認同及提升學生身心靈健康。 3. 為聖心大家庭提供鼓勵性和愉快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
學校管理架構 | : | 以耶穌基督的「聖心」精神及「愛」的信念管理學校,以學生的福祉為學校首要考量。本校實行校本管理,設有多個單位及小組,統籌學生德育及心靈培育及學與教發展。本校更與教育局、校友會、家長會及其他大專院校等作緊密聯繫。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本校已於二零一三年八月三十一日成立法團校董會,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7位辦學團體代表、校長、1位教師、1位替代教師校董、1位家長、1位替代家長校董、1位舊生以及1位獨立人士。 |
環保政策 | : | 1. 在早會、班主任課及跨學科延伸學習活動中,推行環境保護教育。 2. 在校內推行環保措施,例如:使用太陽能光伏系統裝置、安裝發電單車、收集可循環再造物料(塑膠、金屬及廢紙)、正確使用空調、節約用紙、自備餐具及健康餐飲等。 3. 實行環保大使計劃及各班自行訂定環保課室計劃。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及普通話外,本校其他科目主要以英文為教學語言。本校推行兩文三語政策,在正式的場合中,校方採用英語或普通話。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提倡重視靈育發展的「全人教育」,以開放的學與教策略鼓勵學生培養自發的學習動機及創意表現。學校不只強調優良的成績,更重視學生心靈陶育、多元化興趣、共通能力及均衡的人格發展。採納適異教學策略,提供不同課程組合以配合不同學生的個別需要。聯課活動包括國內外文化考察團及服務體驗團以拓闊學生視野。為迎合世界急速發展的需要,課堂及評核中亦加入不少電子學習的元素。本校設有閱讀獎勵計劃。此外,每星期設有閱讀時間,以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資料,增強語文能力,並擴闊知識基礎。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 中四、中五及中六級3X。 2. 課程重點:本校於中一及中二英文課程推行戲劇學習。現行課程除了表演元素,還包含劇本寫作、說話訓諫、語言藝術、應用劇場及即興創作,訓練學生的反應及鼓勵學生透過互動和輕鬆的方式,在實踐中探索語文,也為中一、二級學生提供舞蹈課程。學校強調體驗學習的重要,分別在初中和高中推行相關的活動,如中四「服務日」、中三「聖心企業比賽」及 舉辦中一至中五級學生活動週,提升學生全人發展。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1. 全方位教育——當中包括精神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公民和國民教育等範疇;幫助他們認識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和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的全人發展及責任感,為他人服務和珍惜生命的精神。同時,學校關注價值教育及正向教育的培育工作,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和分析議題。除此以外,學生更通過各種活動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2. 閱讀中學習——本校致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積極的閱讀態度,並提升品格及擴大他們的接觸面。同時,閱讀計畫及網上圖書旨在提高學生的識字率。 3. 專題研習——初中的專題研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及設計思維。人文學科和「STEAM」專題研習專為中二級的學生而設;讓學生學懂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發揮創意並運用同理心去解難。透過團隊的合作,學生能聆聽他人的需要。為中三學生而設的「聖心企業比賽」,讓學生經歷真實的營商過程,通過班級社會企業的啟動和運營,為中三學生提供真實的商業體驗,提高營商技巧,建立信心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之餘,也增強學生對商業道德的反思和認識社會責任等議題。 4. 資訊科技——透過優化學校資訊科技環境,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解難、協作和計算思維的能力。「自携裝置」政策(BYOD)使學生透過互動學習,採用混合的學習模式。各學科在學校內聯網中也提供各式各樣的網上練習,讓學生在課餘自學。鼓勵學生使用最新的技術發展來鞏固學習,並著重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
生涯規劃教育 | : | 學校期望能培養學生設定目標、解決困難、反思,以及規劃人生的能力。會編排班主任課程、職業講座、工作坊、參觀、工作影子計劃,以及個別輔導等活動,以助學生認識自我及探索各職業範疇,為未來作出明智抉擇,以步向理想,實現就業抱負;也旨在培養學生對工作及學習有正確的態度,盡展所長,活出一個更豐盛的人生。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學校推行全校參與模式,以多元教學法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另外,對於在經濟、情緒及學習方面有特別需要的同學,學校設有相關機制予以協助。本校初中三個核心科目(中、英、數)設小班教學及課後功課輔導班,以支援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學校為在不同範疇有特殊才能的同學提供各式的學習機會,並鼓勵他們參加不同的比賽,讓學生盡展所長。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並促進個人成長。本校設立「學生支援組」,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支援組成員一起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制定及推行有關政策。學生支援組由校長帶領,與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輔導組、訓導組、班主任等緊密協作,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另外,校方更聘請校本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的學生,安排個別學習計劃。本校同時鼓勵教師報讀教育局及專上學院舉辦的融合教育培訓課程,加強他們的專業知識。為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小組會安排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參加功課輔導班或不同類型的訓練課程,加強學生的社交及情緒管理技巧,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本校致力推廣關愛文化,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潛移默化,學生學習到如何尊重個別差異。為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學習困難,小組亦跟中文科合作,適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本校十分重視家校合作,小組跟家長恆常保持密切聯繫,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並檢視措施果效,務求以學生為本,協助學生跨越學習障礙,並發掘他們的潛能。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1. 上學期期考一次;下學期統一測驗及期考各一次。 2. 促進學習評估及持續評估(包括學生個人反思及同儕互評)在全年均會進行。 3. 經諮詢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家長、教師及其他專家意見後,學校會為個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擬定適宜的學習計畫。有需要時,更會為學生調適考試安排。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學校非常重視與學生和家長的合作與溝通,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培育學生在學業、社交和文化領域上的均衡發展,並充分照顧其學習及成長過程。家長教師會是學校不可或缺的持分者,並為家長與學校之間提供了溝通渠道。同時,家教會更積極地監察小賣部的營運情況、校服供應及校巴等服務。 |
校風 | : | 本校以基督關愛尊重、全人性靈陶育的理念辦學,讓學生在愛與信的氛圍下學習及成長,鼓勵每一位在聖心社群的持分者,本着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精神,成為一個關懷貧苦、尊重感恩、情理兼備、內外至誠的人。學校鼓勵學生通過「學生論壇」等渠道發表意見。在學校行政決策層面上,「學校政策及改善委員會」會全面考慮不同持分者的看法。學校也會全力支援學生,在本地及國際的學習經歷或比賽上,追求卓越的成績,可讓學生具備有效學習的能力。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2024年至2027年的學校發展周期以「愉悅積極敏學子、誠摯體貼好公民」為主題。秉持辦學使命,致力於為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條件並培養他們成為自主學習者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她們將找到學習的快樂和意義。通過全校推動價值教育的方法,學生將更好地瞭解她們的社區和國家,成長為關愛社區、貢獻社會的公民。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配合學校主題及關注事項,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訓,如工作坊、研討會、短期課程、與學校交流、經驗分享及互相觀課,提升教師教學技巧,鼓勵教師引入有效教學法,擴闊學生的國際視野,近年更成立研究小組開拓不同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習效能,與其他學校分享成果。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按學術、興趣、美藝、體藝、服務及宗教五大類而設立多項課外活動;並定時舉辦週年運動會、水運會、攤位遊戲日及各類社際比賽;更強調各項體驗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全方位學習的領域得以全面發展。 |
其 他 | : | -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巴士:37A、37B、38、40、40M、95C、970、970X。 |
備註 | : | - |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