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概覽2024/2025》
返回頁頂
    學校搜尋  搜尋
學校資料
校徽
葵涌蘇浙公學
Kiangsu - Chekiang College (Kwai Chung)
地址: 新界葵涌興盛路83號
電話:   24202103    電郵:   kcckc@kcckc.edu.hk
傳真:   24250500    網址:   http://www.kcckc.edu.hk

辦學宗旨

透過課堂教學及聯課活動,啟發學生的良知、潛能,主動追求學問,提高學生智能和品德的素質,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有均衡的發展,拓闊學生的接觸面,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學校資料 學校資料
本區 : 葵青區
他區 : 深水埗區, 離島區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陶錫褀先生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余傑榮博士 (理學士(甲等榮譽)、哲學碩士(數學)、哲學博士(數學),香港科技大學;教育文憑,香港中文大學)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500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香港蘇浙滬同鄉會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87%
宗教 : 不適用
創校年份 : 1982
校訓 : 整齊嚴肅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4/2025 全年收費 2024/2025 全年收費
  學費($) 堂費($)  
中一 - -  
中二 - -  
中三 - -  
中四 - $340  
中五 - $340  
中六 - $34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4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其他收費/費用($) 社費:$20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 24
學校設施 : 有蓋操場、籃球場、排球場、音樂室、學生活動室、圖書館、電腦室、元宇宙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綜合科學實驗室、綜合活動場、美術室、地理室、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暨設計與科技創新中心、學生飯堂、禮堂及校園電視台。所有課室和特別室已安裝互動電子白板。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56
全校教師總人數 : 60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95%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47%
特殊教育培訓 : 48%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0-4 年 : 32%
5-9 年 : 10%
10 年或以上 : 58%
2024/2025 班級結構 2024/2025 班級結構
    班數
中一 : 4
中二 : 4
中三 : 4
中四 : 4
中五 : 4
中六 : 4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歷史*、地理*、普通電腦*、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及中三)、科技與生活*、普通話、音樂*、體育*、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閱讀(中一及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科學(中一及中二)、科學(中三:生物、物理、化學)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延伸單元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及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延伸單元二、物理、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生物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歷史*、地理*、普通電腦*、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及中二)、生活與社會*(中三)、科技與生活*、普通話、音樂*、體育*、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閱讀(中一、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科學(中一及中二)、科學(中三:生物、物理、化學)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延伸單元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視覺藝術及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延伸單元二、物理、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生物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面試篩選準則:學術成績(50%),操行成績(30%),課外活動及特殊專長(20%)。 收生準則:學術成績(30%),操行成績(20%),面試表現(40%),課外活動及特殊專長(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每年舉辦中一迎新日,向家長及學生介紹學校的最新情況及政策。為確保中一新生能適應學科要求,學校特別在暑假舉辦英文及數學補習班,以小組學習形式授課,並由本校老師任教,協助同學提升學術水平。此外,學校為升讀中一學生在暑期安排兩天的中一適應日營,協助學生體驗中學學習生活,建立自律及互助精神。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個人健康,故鼓勵學生參加學童保健計劃及每年津貼師生參加流感免疫注射。另外,不同科組亦會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教導學生健康之道。
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1. 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和閱讀風氣。
2. 培育學生正面的態度和價值觀。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實行校本管理,學校組織包括法團校董會、學校行政委員會、學與教委員會、學生發展委員會及各科組等。此外,本校的學校完善委員會定期檢視學校發展,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於2012年9月成立,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家長教師會代表、校友會代表、教師代表、獨立人士及校長。
環保政策 : 環保教育已融入於各學科課程中。學校各科組經常與環保組合作推行校內外的活動。每年舉行活動有環保旅行、講座、參觀、廢物回收及種植等。學校亦不斷爭取校外資源,如校園綠化資助、參加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及環保大使計劃,以加強學生環保意識。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創校以來,本校已確立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的政策。學校亦十分重視英語,故增聘英語教師,包括四名常額以外(兩名全職和兩名兼職)的外籍英語教師,於課後、星期六及長假期開辦英語增潤和補底課程,為同學提供額外英語學習機會。近年,學校更推行英語早會、星期六英語文法班、英語遊戲日等。此外,本校設英語音樂劇小組、聖誕班際英語歌唱比賽、萬聖節嘉年華等。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得以提升。除英文科外,本校的科學教育學習領域下的所有科目(包括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生物(中三至中六)、物理(中三至中六)及化學(中三至中六))都採用英語授課。另外,高中的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和數學延伸單元二亦以英語授課,而中一至中六級部份班別會用英文教授數學。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強調教學與訓育並重,老師著重學生智能及紀律的培訓。透過清晰的獎懲制度,鼓勵同學積極學習及明辨是非。各種大型活動(如閱讀計劃)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學習的機會。學校定期舉辦學科周及補習班亦可培育中英語文兼擅、文理並重的學生。初中開設生活與社會科(中二及中三)及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中一),配合新高中課程發展及學生的學習需要。中四至中六級的中、英、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以小組形式上課,降低師生比例,提升教學質素。全校推行師生參與的閱讀計劃,逢星期一及四早會分別為中文及英文早讀課,以推動校園的讀書風氣。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包括數學延伸單元一及單元二。中、英、數及公民科以分組上課,以達致小班教學,全面照顧學生需要的效果。
2. 課程重點:學校會繼續全力發展及推動校本英語課程,例如「先苦後甜」提升英語水平計劃,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及效能。針對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學校曾參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提供的校本支援服務「電子學習—支援科學科自主學習以達至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及升中過渡」,以探討和研發一套切合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為配合課程發展,學校特別於初中開設了兩套自編的課程:電腦科及綜合科學科。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學校的閱讀計劃規定學生每年完成閱讀指定數目的課外讀本。配合好書推介,作家講座等活動,學生的閱讀表現有顯著進步。此外,各班房和特別室內安裝了最新型號的電腦、實物投影機及互動電子白板,讓老師更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教學。專題研習技巧已融入各科的教學中。現時,學校正全力優化學習英語的環境,務求在文憑試中每位同學都能在英文科取得3級或以上的成績。同時,學校推行跨課程語文學習(LaC),將語文技巧融入所有科目中。透過這種方法,學生在溝通、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方面能力大幅提升,增強整體學業表現,為應對現實世界的挑戰做好準備。學校的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由專責小組負責。每年設定主題,配合社際辯論、專題講座及展覽等活動,推行有系統的價值觀教育,包括品德及倫理教育、公⺠教育、國民教育、生命教育、健康生活教育、性教育、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等。
生涯規劃教育 : 為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及價值觀,並作出全面的檢視,從而及早訂立目標,建立方向,為自己升學及就業作好理性的抉擇及準備,我校的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已制定了全面的計劃,包括舉辦一連串的生涯規劃講座、工作坊及體驗活動,自行編制校本「生涯規劃課程」及將生涯規劃融入課堂。另外,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更成立升輔學長制度,讓學生通過同儕交流,推廣升學及就業資訊。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經常舉辦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充份發揮才華及潛能,例如培訓學生參加校際舞蹈及欖球比賽,讓擁有不同潛質的學生可一展所長,而學生的出色表現,不單讓他們贏取獎牌,也為他們建立自信心。學校亦會因應學生不同的能力差異,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在教學方面,學校除了推行協作及小組教學外,更設立學科及朋輩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疑難。就著學生不同需要,學校提供語言治療服務,及早協助學生克服言語障礙。此外,又透過活動,例如:鼓樂、武術、魔術及城市歷奇等訓練,提升同學的自信心,表達和溝通能力。學校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恰當的測考調適,如增加測考時間、放大文字等。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除了推行資優教育計劃和科本「拔尖」、「保底」課程外,學生支援組亦籌劃多元智能活動,包括「3D打印工作坊」、「生涯規劃桌遊活動」及「飛鏢學會」等,讓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此外,舉辦講座,如「導盲犬認知講座」,增加同學對傷健人士的了解,建立互相尊重和欣賞的共融文化。學生支援組與各科組、組別通力協作,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包括推行小組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舉辦LEGO工作坊及桌遊工作坊等,培養不同興趣;提供語言治療服務、社交及情緒管理訓練小組,提升同學的表達及溝通能力;提供測考調適,如增加測考時間、放大文字等。學校定期與家長溝通,亦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個別學習計劃,積極聽取家長意見,務求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建立共融的學習文化。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分組/小組學習等);舉辦共融校園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全面(即所有班別/組別)實施普教中,按需要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各科均重視學生學習進度,強調學生的持續評估。學生的平時分佔總分40%,考試分數則佔總分60%。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學校與家長教師會經常緊密合作,積極推動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氣,培育學生的愛心和服務精神。家長教師會是重要的平台,讓家長互相分享教導子女的心得。透過「親子義工服務」、「研討會」、「工作坊」、「家長講座」及「升學資訊分享」等,學校與家長分享青少年成長資訊、改善親子溝通辦法、幫助子女面對壓力和提供升學資訊。每年陸運會的「家長教師接力賽」,不僅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更讓家長感受到同學的團隊精神和積極投入的氣氛。近年,家長教師會舉辦「元宵花燈晚會」、舊書買賣活動、學生資助等,不單深受家長歡迎,亦充分表現家教會的守望相助精神。

學校重視英語發展,除了多聘四名(兩名全職和兩名兼職)外籍英語老師,以創造更有利的英語學習環境之外,家長教師會亦設立多項獎項,以資鼓勵,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英語。
校風 : 本校著重培育學生的健康全人成長,重視同學的品德修養,如自愛、自律、自信及互助互愛等。透過班本、級本及校本的活動,如初中《成長新動力》課程、《友情何價》日營、正向教育課程、《心晴大使》計劃、生涯規劃課及德育短講等,同學不單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還認識自我特質,了解如何面對逆境和壓力,培養「尊重他人」、「責任感」等價值觀念,及建立「積極樂觀」、「感恩珍惜」等生活態度。

本校致力培育同學成為勇於承擔,有服務精神的社會公民。除了主辦各種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又提供領袖訓練及服務機會(如「一人一職」計劃、學生守護大使計劃、伴我啟航大使計劃),以加強同學的協作、溝通及解難等共通能力,成為樂於助人、毋懼挑戰、積極進取的社會公民。此外,本校訓練同學擔任學長、輔導學長、學生會幹事及社長等角色,為學弟妹樹立良好榜樣。

為配合全人教育及全方位學習理念,學校推行《每月之星》、《閃耀金星》及各種獎勵計劃,以培養學生求進步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又透過課外活動及其他學習經歷,包括團隊精神訓練活動、歷奇活動、乘風航等等,讓同學從實踐中學習。在同儕的鼓勵和支持下,同學不單提升了自信心和溝通能力,更學會照顧身邊的人。此外,同學到訪國內的重點中學「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體驗國內的學習生活,深被國內的認真學習風氣所感動。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本校致力提升學生中、英文水平,務求令學生中、英兼擅。校園電視台為同學創造兩文三語的學習環境,在每天早會讓同學以英語或普通話作專題演講或個人分享,以加強語文訓練及實踐機會。學校不僅推行聯校英文會話訓練、星期六英語文法班,還在長假期安排語文科資優課程,並在初中加入英文LaC課程及境外學術交流活動,以提升同學中、英文的能力。學校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校外英語/普通話比賽,以鞏固學習成果。為配合當前知識型社會的需要,本校朝以下方向發展:

1. 推廣高效教學活動。例如,以話劇形式進行學習、問題導向學習、BYOD教學及各科學術周。
2. 加強創意科技教育。設立「元宇宙實驗室」和「設計與科技室暨設計與科技創新中心」,讓學生接觸最新穎的科技元素和技術。
3.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透過「卓育菁莪」及「生涯規劃」教育項目,校方舉辦了講座或參觀活動,鼓勵同學訂立升學目標及就業路向。同時,校方增設學習技巧小組,加強學習技巧訓練,提升學習成效。
4. 培養良好的品德。在鼓勵和讚賞的氛圍下,藉時事分析,道德個案討論,反賭博等活動,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並養成自律,守規,誠信,有禮,富正義感,樂於助人,感恩等美德。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每學年,學校最少安排三次教師發展日。教師發展組會因應每一學年的發展重點籌備培訓工作,如邀請嘉賓講者到校演講或進行工作坊等。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本校十分注重課外活動,除四社及學生會外,本校課外活動小組及學會多達30個,分為學術、興趣、音樂、體育、及社會服務五大類,讓學生發展潛能。各小組均設有幹事會負責籌辦各種校內及聯校活動。此外,學校為中一至中六級同學舉行OLE活動日,安排一系列的活動讓同學寓學習於活動中,冀與其他學習經歷相輔相成,以達致學生全人發展的目的。學校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型的公開比賽,辯論隊、欖球校隊、柔道校隊及機械人學會等,在公開比賽中屢創佳績。
其 他 : 校董會為獎勵學生在學業及其他活動的成就,特設19項獎學金。而家長教師會亦設立多項獎學金以鼓勵學生積極學習,爭取進步。

本校致力培育學生的多元學習能力,積極培訓學生參與各類型校際比賽,而成果亦算豐碩。我校英語辯論隊過往數年多次於校際比賽中屢獲獎項。同學在創新科技比賽中,表現尤其特出,屢獲殊榮。

學校定期組團帶領學生前往國內外參觀及交流,以拓展學生視野。例如:本校與姊妹學校「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和「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經常合作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舉辦「日本沖繩科學及歷史文化交流團」,充實同學的科技體驗,還有「加拿大英語遊學團」和「LaC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英語遊學團」,目標是促進英語學習。此外,學校每年均與蘇浙滬同鄉會屬會中學聯袂到江蘇浙江兩地交流。

本校一直鼓勵學生出外交流,藉以體驗不同的風俗文化,增廣見聞。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地鐵:鄰近葵芳或葵興站,由港鐵站步行至本校約六分鐘; 
巴士:30、32H、33A、37、38、43、43A、43D、44M、47X;
小巴:87、87K、89M、94、313、407。
備註 : 學校目前正在進行加建升降機工程,預計於2026年中完成。屆時,學校將利用天台空間,為同學提供更多學習項目和活動體驗。
學校地圖 學校地圖
  • 學校校舍
    學校校舍
  • 英文科午間活動
    英文科午間活動
  • 陸運會步操樂團進場儀式
    陸運會步操樂團進場儀式
  • 學校簡介
    學校簡介

修訂日期:13/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