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薄扶林華富邨華富道53號 | |||
電話: | 25510200 | 電郵: | cym@ccym.edu.hk | |
傳真: | 25521703 | 網址: | http://www.ccym.edu.hk |
辦學宗旨
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德、智、體、群、美、靈的均衡培育,增強自信和抗逆力,並發展其潛能。致力引領學生認識天主教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及對國家的歸屬感。
本區 | : | 香港南區 |
他區 | : | 中西區, 灣仔區, 深水埗區, 離島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 | 李敬志先生 |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 | 彭耀鈞博士 (文學士、中國文學碩士、教育行政與政策碩士、教育博士)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4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明愛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不適用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69 |
校訓 | : | 忠誠勤樸,敬主愛人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學生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堂費($) | ||
中一 | - | - | |
中二 | - | - | |
中三 | - | - | |
中四 | - | $310 | |
中五 | - | $310 | |
中六 | - | $310 | |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 : | $50 | |
學生會會費($) | : | $30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課室數目 | : | 27 |
學校設施 | : | 設有資訊科技研習中心、電腦實驗室、兩個多媒體研習中心、英語室、中文室、電腦室、遊戲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綜合科學實驗室、圖書館、音樂室、美術與設計室、健身室、詠春室、商業室、視覺藝術室、地理室及學生活動中心等。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38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41 |
學歷及專業培訓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78% |
學士 | : | 98%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44% |
特殊教育培訓 | : | 41% |
年資 | :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
0-4 年 | : | 68% |
5-9 年 | : | 3% |
10 年或以上 | : | 29% |
班數 | ||
中一 | : | 3 |
中二 | : | 3 |
中三 | : | 2 |
中四 | : | 2 |
中五 | : | 2 |
中六 | : | 3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綜合人文、數學*、地理*、普通電腦*、綜合科學*、視覺藝術、STEAM、倫理及宗教、音樂、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物理、化學、生物、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倫理及宗教(中六)、倫理及宗教(校本)、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綜合人文*、數學*、地理*、普通電腦*、綜合科學*、視覺藝術、STEAM、倫理及宗教、音樂、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物理、化學、生物、經濟、資訊與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倫理及宗教(中四)、倫理及宗教(校本)、體育。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 | :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收生準則:根據面試表現(40%)、學科成績(30%)、操行(20%)及課外活動表現(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 | 『中一新生家長輔導日』:讓中一新同學及家長了解學校的校園生活,透過家長與班主任的會面,更能提升家校合作的效能。 『新力軍升中暑期適應課程』:協助升中一學生及早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並透過小組活動、趣味學習及多元化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及提昇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中一迎新挑戰營』:促進師生關係,並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抗逆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
學 校 管 理 | ||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 | (1) 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動力,提升學生自學及反思能力。 (2) 塑造明莊學生獨特的品格優勢,培養學生身心靈健康。 |
學校管理架構 | : | 實行校本管理。於校長領導下,副校長統領教務及學生培育工作。學校設有八個工作組別,負責教務、教師專業發展、訓育及學生輔導、學生支援、學生活動、生涯規劃、資訊科技和學校推廣八個範疇。 |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 | 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校長、教師及獨立人士組成,其下設校政執行委員會,成員包括校監、校董、校長、副校長、家長及教師代表,監督學校各項工作的推行。 |
環保政策 | : | 學校主要透過鼓勵同學節省資源和循環再用,支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並配合回收活動,培育同學的環保意識。 |
教 學 規 劃 | ||
全校語文政策 | : | 本校推行母語教學,亦重視培育學生英語能力。為了讓同學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學校為學生營造一個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學校與對外機構合作,舉辦不同的校內外活動。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英文科發展校本的核心及延展課程。透過電子學習及英語活動,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學校推行「英語跨課程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面。初中級的五個科目(包括數學、綜合科學、地理、普通電腦及綜合人文科)的課程,會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讓初中學生能有更多機會運用英語。學生積極參與跨課程英語活動,用有趣的方法去學習英語及學科內容。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並協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為配合學生學習需要,學校發展核心及延伸課程。老師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訂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及教學策略,以切合學生的需要。學校致力提升課堂教學質素,老師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不同能力的學生,能與同儕互動,提升學習技巧及思維能力。老師給予學生讚賞及正面的回饋,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
校本課程 | : | 1. 選修科目:3X。 本校高中設有3X選修科目供學生選讀。初中中文科、英文科及中史等均設校本課程。 2. 課程重點:本校在高中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讓同學可按其興趣及能力有更多選擇。在高中,學校除提供十多個選修科供同學自由選修外,學生於中四級可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為將來升學有更多的體驗。 |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 | 1.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推行閱讀以培養學生閱讀報章及課外書籍習慣。學校透過「閱讀獎勵計劃」及跨學科閱讀活動,持續地推動閱讀和寫作的風氣。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運用資訊科技於學與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透過內聯網教材於網上學習及自我評估。初中電腦認知科教導學生有效使用資訊科技。 3. 專題研習:透過專題習作及跨學科研習,鼓勵學生發展自學及共學精神,提升教與學的質素,深化學生學習經歷。 4. 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關顧同學的心靈及品德發展,透過生活教育節、週會、講座及各項活動,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幫助同學成為負責任的公民。 |
生涯規劃教育 | : | 本校著重培養同學籌劃個人發展的能力,透過多元的生涯規劃經歷及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瞭解自己能力和性向,建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並訂定學習及升學方向。本校各級生涯規劃均有明確的目標及主題,使同學生能逐步開展其個人生涯規劃,並為自己的人生進行整體規劃。學校透過生涯規劃課、班主任課及其他科組協作以滲透形式協助同學開展生涯規劃,幫助同學深化個人生涯規劃定位,學校會為高中學生進行個人輔導,按個別同學需要為他們提供心理輔導、升學及就業資訊及意見。學校透過多元化活動讓同學認識工作世界,使他們將來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另外也讓同學認識選科及未來升學與出路的關係,並為同學提供最新的資訊。 |
學 生 支 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為照顧學習差異,本校提供一個廣闊而均衡的課程,讓學生有更多選擇。課程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剪裁和調適。主要科目於課後舉辦拔尖補底班,以提升學生成績。學校近年積極推行合作學習和分組學習,推動同儕之間的互助互勵,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合適的資源運用及支援措施,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藉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本校由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教務主任及社工共同策劃、推行及檢視校內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特殊教育支援老師及社工會就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個案接見家長和召開聯席會議,出席者包括副校長、教育心理學家、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SENCO、SENST、教務主任、訓育主任及社工)、班主任及科任老師,檢討學生的進展及支援策略的成效。本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專業服務(言語治療、中英讀寫訓練、社交訓練、正向心理小組、個人成長輔導、情緒管理、興趣學習等),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及服務。學校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課程、課業及測考調適。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 各科重視每次測考成績的檢討,以此作為日後制訂教學策略的依據。所有科目約佔總成績25%為進展性評估,如專題研習、口頭報告、網上閱讀、課堂小測等,其中包括5%為功課表現分。有關升留班政策,教師會議按學生學業成績,再參考學生操行決定升留級學生名單。班主任及訓育主任或教務主任會約見有關學生的家長,商討如何幫助學生重訂學習目標,努力改進。 |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成立的宗旨是促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緊密聯繫,以及培養家長與教師間的伙伴關係,合力完善學生的學習生活。家長校董在校董會向學校反映家長的意見和監察校務工作進展。 |
校風 | : | 本校校風純樸,校園充滿和諧氣氛和關愛文化。學校連續十年獲得關愛校園獎。教師循循善誘、悉心教導和關懷學生,照顧學生在課堂內外的需要,並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學校以學生為本,讓同學透過不同種類的學習經歷、活動及服務,發展個人潛能,提升自尊和增強自信。校方亦積極推行多元化獎勵計劃,鼓勵學生愛己愛人,反思求進。 |
未 來 發 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動力。 2. 讓學生主導學習的過程。 3. 讓學生對本身學習目標、過程及方法,進行監控及反思。 4. 培養學生具備STEAM的綜合及應用精神。 5. 培養二十四品格優勢,「團隊精神」及「自我控制」。 6. 推動學生關注身體及精神的健康。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為配合現今社會的急速轉變和新高中學制的要求,教師加強其持續專業發展,透過多元化的學習和專業發展活動模式,汲取多方面的專業學習經驗,以提昇其教育質素,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效。每位老師的專業發展時數每年不少於50小時,參與有關「教師專業角色、價值觀及操守」及「本地、國家及國際教育議題」兩大範疇的專業發展課程/活動,亦會進行有系統的學習課程/活動,包括學習領域或學科為本的專業發展課程/活動,及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的專業發展課程/活動。 同時,為了使教師專業發展變得更有意義和有效,專業發展強調教師必先建立一個正面和積極的信念、價值觀及態度,包括堅信每位學生能學有所成;老師能克盡本職,獻身教育;關愛學生;團隊協作,樂於分享;尊重差異,多元取向。 |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 | 學校於本年度共開設26個課外活動小組,包括服務、學術、宗教、興趣及體育小組。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學生可以善用課餘時間,發展多方面才能,學習與人相處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可參與義工服務團,學習關心別人、服務社群。本校透過「我組之星」及「長者學苑」,積極推動學生參與服務及活動,增進生活體驗。 |
其 他 | : | 同學在各項全港性校際比賽中表現突出,「第五屆「翰墨傳承‧書道」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本校獲得學生組硬筆類-書道新星獎及學生組毛筆類-特等獎。「詩詞創作大賽」,本校3名同學獲得銀獎。「大灣盃 - 粵港澳大灣區數學競賽2024(香港賽區)選拔比賽」,分別各有1位同學獲得二等獎及三等獎。在「泰國國際數學競賽2023-2024晉級賽(香港賽區)」,分別有1位同學獲銀獎及2位同學獲銅獎。「第二十六屆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2024」,本校3名同學獲得港島區初中組良好奬。 「粵港澳大灣區數學競賽總決賽2024比賽」,1名同學獲二等獎。「弘揚中國文化慶回歸迎國慶書法比賽青少年組」,1名同學獲得冠軍。「南區「勇闖高峰」學生領袖培訓計劃」,2名同學獲得「潛質學生領袖獎」金奬。「全港中小學校際中文閱讀競賽-個人挑戰賽」,本校分別有8名、4名及9名同學獲金、銀、銅章。「2023優秀青年嘉許計劃」,6名同學獲優秀青年獎及傑出青年獎。 |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 | 南區: 巴士:41A,42,48,91A,94A,73 小巴:63,63A,69X 中西區: 巴士:4,4X,40,40M,43M 小巴:23,31 沙田、九龍、銅鑼灣至南區華富邨 巴士:170,970 |
備註 | : | - |
修訂日期:5/12/2024